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现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经过近些年各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及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该专业教学计划日臻完善,教学内容趋向科学、合理,课程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然而,由于开设时间较短等原因,各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实现普遍存在差距,课程设置比较松散,课程开设过于广泛,主干课程不突出,课程衔接不紧密,不能突出其“公共事业”的属性。给学生的感觉是“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精、不专”,培养的学生很难做到“术有专攻”,且课程本身多是“基础”、“概论”等形式的基础理论性课程,实务应用性课过少,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调整。

(二)学科专业发展及社会对人才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虽然近十多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迅速,但该专业招生情况却并不乐观,在全国出现了“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数趋于增长,而招生却趋于递减”的现象;同时,从全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学生从业形势不乐观,学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学生就业去向以企业为主,到事业单位和政F 机关工作的比较少。另一方面,从社会发展来看,随着中国“NPO”(非营利性组织)和“NGO”(非政F组织)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社会对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必将大量增加,故从社会的人才需求、公共事

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改革调整该专业课程体系,减少基础理论性课程,增加实务应用性课程,切实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对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也是合作育人模式的要求。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始对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育人培养途径探索,如校府合作、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等,以期尽可能广泛地拓展学生的多方面公共管理技能。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内容,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的改革,必然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作相应改变,利用合作育人平台下的政F、企业、社会等各类资源,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不仅有助于学校与社会各部门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能保证课程内容始终与社会发展同步,也符合本专业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二、“合作育人”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其指导作用

合作育人,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国外高等院校的普遍共识,并成为大学制度化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大家都认识到在学生培养中,需要借助校外的资源来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中,多只限于个别课程,没有从专业整体的课程体系来构建。且较多的是职业技术类院校在教育中利用企业现有设备及技术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而公共管理类中开展课程建设较少。所以,将公共部门的资源引入到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

过程,并且能具体到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就需要探讨和研究。

所谓合作育人模式是指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校与政F、企业、社会等组织机构的合作为基础,以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系为保障,以合作项目为载体的集多种教学方法(方式)为一体的共同培养人才模式。其特点在于以合作育人为平台,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合作育人平台三者作了开创性的对接。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体现应用性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应用性的课程体系又通过合作育人平台来实现。怀化学院按照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积极推行以“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途径”三者一体的人才培养改革。即: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学生“公共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为一体;人才培养途径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怀化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20XX年招生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但由于受学校发展和学校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课程设置中基础理论性课程偏多,应用实务性课程较少,授课、师资也都是由学校独立承担,没有将社会公共部门资源引入到学生培养过程,并能具体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其结果是学生理论知识强,而实际应用能力偏弱,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基于此,利用合作育人平台下的政F、企业、社会等各类资源,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不仅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

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合作育人模式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要求其培养的学生必须紧扣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脉膊,掌握最新、最近的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动向,这就要求必须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新出台的方针政策融入到具体的课程中,既保留课程原有的理论体系,又要根据现实情况补充新的知识,基于此,利用合作育人平台下的政F、企业、社会等各类资源,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不仅能保证课程内容始终与社会发展同步,也符合本专业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新的课程体系构建中,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合作育人为平台,构建以人文为魂、能力为本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模块”课程体系。以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鉴定为基础,形成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为模块群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模块”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拓展课程群可以根据考研、考公务员、人事行政等需要开设包含专业方向课程、实用实务性课程和地域地方特色的课程。二是以够用为度,合理界定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及不同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确定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课程组织架构。

由于国内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不成熟性,不同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诸多重叠情况,这在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形成制约。因此,需要根据能力培养需要,对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中的公共部门理论删掉,由《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