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梅河五中 佟海燕 讲课实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写作动机:纪念烈士,揭露敌人
3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 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 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 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 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请找出每部分的对应概括的内容。
① ② 热情讴歌赞颂。 介绍写作缘由。 回忆认识过程。


总结经验教训。 交待写作目的。 抒写惊愕、义愤。 叙述遇难经过。

⑥ ⑦
明确:课文七个部分的内容概括
① 介绍写作缘由。 ② 交待写作目的。 ③ 回忆认识过程。 ④ 抒写惊愕义愤。 ⑤ 叙述遇难经过。 ⑥ 总结经验教训。 ⑦ 热情讴歌赞颂。
对敌人:无比愤怒
对烈士:无限崇敬
思考 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爱国青年
段祺瑞反动政府和 几个所谓学者文人
2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
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 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 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对黑暗的旧世界的愤怒诅咒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 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 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为“她(们)” ——纪念烈士,寄托哀思
2、“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因“所住非人间” ——对反动派暴行的无比 愤慨,对流言家诬的蔑深恶痛绝。
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4、“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这样的世上” 及“忘却的救主” ——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唤醒民众觉醒,激 励猛士奋然而前行。
死难的教训 和意义 (6、7)
议论为主
全文是以作者悲愤的感情为线索。 “遵路识斯真”
梳理情感脉络的语句线索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2、“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4、“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5、“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6、“我还有要说的话”
7、“呜呼,我说不出话”
1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为什么?
充满血腥和暴 ③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 力的黑暗统治 愤怒到了极点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 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 表示对死 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 为烈士的死难 者的尊敬 感到极度哀痛 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①所住的并非人间
刘和珍印象
“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预定《莽原》 参加师大学潮 前往政府请愿 毅然 反抗 追求进步,渴望真理 坚持正义,敢于斗争
微笑 黯然
欣然
和蔼亲切,善良乐观 有事业心,有责任感
自愿参加,爱国热忱
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远见卓识, 温和善良而又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刘和珍形象:
印象:‚常常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 “微笑着的和蔼的” 性格:和蔼,善良。 品质:有理想,有远见, 富于革命责任感。 渴求真理,勇于斗争.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 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 族启示录
读准字音
徘徊 pái huái 菲薄 fěi bó 桀骜 jiã ào 噩耗 â 喋血 diã 屠戮 lù 绯红 fēi 殒身不恤 yǔn xù 长歌当哭 dànɡ 踌躇 chóu chú 黯然 àn 肆无忌惮 dàn 攒射 cuán 浸渍 zì 和蔼 ǎi 洗涤 dí 尸骸 hái
“三 · 一八”惨案中 牺牲的魏士毅
“三· 一八”惨案中 牺牲的杨德群
三· 一八天安门前集会
游行队伍
请 愿
学生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中弹倒下的大学生
“三· 一八”惨案中 牺牲的刘和珍
段祺瑞政府卫队与群众对峙的情形
军 阀三 残一 酷八 屠惨 杀案 群中 众
走 进 鲁 迅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爱国青年 悼念 唤醒 控诉
庸人
反动势力
1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 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 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
文章的第一句为什么不写成‚一九二六年三 月二十五日‛?在‚那一天‛前长长的定语又 起什么作用呢?
“中华民国‛应是人民民主的国家,而国民却被血腥地屠 杀了。表明作者对执政当局的无比愤慨和讽刺。交代事情的 起因,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个令人悲愤的日子,也让人们记住 三月十八日这个黑暗的日子。也是哀怨长叹的表现。
“君”:对刘和珍的尊称。
刘和珍
女, 1904年生于江西南昌 。1923年秋,考入国立北京 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人 女师大英语系。由于她思想 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 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 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 学生自治会主席。 牺牲于1926年3月18日 . 年仅22岁。
背景:三一八惨案
2
鲁迅在‚五卅‛惨案之后,曾大声疾呼: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 ‚人必须从此有记性„„这才可望有新的希 然于死者毫不相干 望的萌芽‛ 。 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与怀念。 2、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 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警醒‚庸人‛世界,纪念烈士,不要遗忘。 表现了作者痛苦的心情和责任感。 3、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告诫人们不要遗忘,感情更深。
鲁迅逝世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 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 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杰出的作品之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历史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杂文集16部:《热风》《坟》《华 盖 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 《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 集拾遗》
1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 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 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 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说‚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却只能如此而已‛? 1、并非无奈 2、对杀人凶手的一种控诉。 3、表达悲愤之情
对 刘 和 珍 的 印 象
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 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 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 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次数多了,也还是 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 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 这是真的。 然而即使有了血痕了,当然也不觉要扩大。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 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 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真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 哀痛者:为人民的苦难而哀痛的人 幸福者:以能为人民谋幸福而感到幸福的人 庸人: 有是非观,但容易忘记烈士鲜血的民众
2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
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惨淡的人生: 反动统治的黑暗生活 淋漓的鲜血: 反动统治的残暴行径
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能勇敢对待反动统治 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毫不畏惧,奋然而起, 前仆后继,他们为国家民族的惨淡前途、人民的 悲惨命运而哀痛,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 前、奋斗献身为最大幸福。这是何等伟大!何等 崇高
1.这时期的“政体”,准确地说,应当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国初年,军阀争 权夺利,政治混乱不堪,从1912年至1928年, 17年间,北洋政府换了47届内阁,长不过两 三年,短的只有一天。 2.此时的鲁迅在北平已经居住10多年,其间 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他看惯了“城头变幻 大王旗”。但是不管政府如何变,有一点是 不变的,就是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军阀仰 仗外国势力,置人民于水深火热。鲁迅深刻 地看到了这一点。
5、“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惨象不忍视”“流言不忍闻” ——执政府虐杀的惨象,文人诬蔑的流言, 使我愤怒到了极点。呼吁衰亡民族奋起反 抗。
6、“我还有要说的话”
叙述遇害经过,寄寓深沉的痛惜;反语以 辛辣的讽刺把满腔的憎恨和愤怒化着愤火 喷向中外反对派。
7、“呜呼,我说不出话”
蕴蓄了作者深重难抑的愤慨悲怆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乱如麻!‛(刘半农)
1
揣摩这些词语的表达意义:
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 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 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 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 文章。” 独—— 失去战友,悲伤孤独 徘徊—— 悲愤之极,无处排解 前来—— 特意相告,对烈士的真挚怀念 正告—— 真挚的情感 很爱看—— 刘和珍思想进步,与‚我‛的关系
为什么要纪念刘和珍? 怎样纪念刘和珍? 纪念刘和珍有什么意义? 对照前面的每个部分的概括, 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
(1-2)写作缘由
(为什么写)
(3-5)烈士生平事迹和遇害经过
(写了什么)
(6-7)教训和意义
(有何作用)
知识积累:
表达方式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它包括记
叙 、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2处 “微笑着的和蔼的 —3处 鲁迅所以反复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 的和蔼的面影,其用意是与军阀的 凶残和诬蔑成为鲜明的对照,这样 就更有力地表达鲁迅对反动派的愤 怒,同时也更能激起人们对反动派 的强烈仇恨。
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意图是
除了要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 外,更深远的意义是在于述评“三· 一八”惨案,以 此来鼓励生者、激励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 评述惨案的教训和意义等。而纪念刘和君正是本文 写作目的的切入点。鲁迅先生借记念刘和珍作为切 入的角度,笔触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对象,即爱国青 年、反动势力以及处在中间状态的“庸人”,在对 三者的分析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 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 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 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 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 《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 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 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 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 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 “三· 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 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 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 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 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 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胆小鬼选择逃避,勇士选择直面。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 回眸时看小於菟(wūtù)” ----鲁迅
在北京师范大学讲 演(1932)
1932年11月27日摄于北京师范大学操 场
请说出下列女英 雄的名字。
wk.baidu.com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记念刘和珍君
鲁 迅
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
“记”:
①记念 ②刘和珍 ③君 相当于‚纪‚,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 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
“记‛指出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 思念 怀念 悼念 “念”: “念‛指出本文也是一篇抒情类的文章。
学习重点目标 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 思考:这文章当中,作者主要采用的是哪些表达 方式?
答:记叙,后抒情和议论, 寓情于议。
文章脉络
叙述写作的 缘由(1、2)
整 体 把 握
烈士的印象 及死难经过 (3、4、5)
文章内容 悼念逝者 唤醒生者 交往始末 遇害事实 殉难经过 经验教训 死难意义
表述手法
叙述为主
抒情为主
叙述为主 夹叙夹议 叙述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