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比字句比较基准的句法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比字句比较基准的句法类型

内容摘要:依据约束乙种条件,文章论证了汉语比字句应该是小句比较与短语比较两种类型并存的比较句。这两种类型之间并不像英语“than”比较句那样前者可以删略形成后者,汉语比字句的小句比较句与短语比较句之间没有衍生关系,二者应该是并立关系。

关键词:比字句比较基准小句比较短语比较

1.引言

根据比较基准的句法性质,英语比较句“than”句式有小句(clause)比较(如(1))和短语(phrase)比较(如(2))两种类型。以上两句语义解释一致,句法结构上是否相关呢?bresnan (1973)认为短语比较句(phrasal comparatives)是小句比较句(phrasal comparatives)经删略推导而来的,即(1)由(2)删略而来:john is happier than [ip bill is]。因此,两种句子的语义推导也保持一致。尽管不少学者(如fu(1977),tsao(1989),michael(2007)等)认为汉语比字句中比较基准跟英语一样,应该是从句子删略而来的(如(3)),但这一结论也饱受争议,如

jo-wang lin(2009)、xiang (2003,2005)等就认为比字句是短语比较句而不存在句子删略。那么,比字句的比较基准究竟是什么类型?本文试着就汉语的这一问题做一番探讨。

(1)john is happier than [ip bill is].

(2)john is happier than [dp bill].

(3)张三比[ip李四高]高。→张三比[dp李四]高。

2.比字句比较基准的类型

在生成语法中,约束条件(binding conditions)负责在句法结构中解释np间的指称关系。约束条件有甲(condition a)、乙(condition b)、丙(condition c)三种。其中乙种条件(condition b)与人称代词(pronoun)相关:“代词在所在句域内(即管辖域(governing category))是自由的”。如:

(4)张三i说他i/j明天去北京。

(5)李四i觉得他i/j可以信赖。

(6)张三i劝他*i/j别耍小聪明。

(7)李四i被他*i/j狠狠地甩了两个耳光。

以上句子中人称代词“他”同先行词(此即句子主语)的共标(co-indexed)情况并不完全一样。“他”在(4)-(5)中可以和主语共指,是自由的,依据约束乙种条件,证明“他”和主语不在同一句域之中,(4)、(5)两句在结构上应该是带宾语从句的句子,结构为:[ip张三i说[ip他i/j明天去北京]],[ip李四i觉得[ip 他i/j可以信赖]];而“他”在(6)-(7)中则不能与主语共指,说明受到先行词的约束,所以(6)-(7)整体上就是一个单句ip,没有内嵌的小句。

现在来看普通话的比字句。以下句子中,人称代词“他”和先行语“张三”的共指co-reference)情况如下:

(8)张三i比他*i/j快。

(9)张三i吃饭比他*i/j快。

(10)张三i比他*i/j吃饭快。

(11)吃饭张三i比他*i/j快。

(12)张三i吃饭比他i/j吃面快。

句子(8)-(11)中人称代词“他”受到先行词“张三”的约束,不能同“张三”共标,只能指向“张三”以外的人。根据约束乙种条件,说明主语“张三”和人称代词“他”在同一句域内,即整个句子ip的比较基准不是小句,而是名词性短语dp“他”。但是在(12)中,人称代词“他”却能和先行词“张三”共标,受其约束,说明二者不在同一句域内,即代词“他”的管辖域不是整个句子ip,而是内层结构ip“他吃面”,即比较基准为一个小句。所以,(8)-(11)句属于短语比较句,而(12)句是小句比较句。例句(8)- (12)结构可以表示如下:

(13)[ip张三i比他*i/j快]。

(14)[ip张三i吃饭比他*i/j快]。

(15)[ip张三i比他*i/j吃饭快]。

(16)[ip吃饭张三i比他*i/j快]。

(17)[ip张三i吃饭比[ip他i/j吃面]快]。

通过约束乙种条件很容易区分比较基准的类型,如果充任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的是动词结构vp,不含人称代词,就不好用约束乙种条件来判断。那这种比字句的类型是短语比较还是小句比较呢?

我们假设将做句法成分的动词结构视为小句ip,其结构中存在

隐性的时制成分i。根据chomsky(1965),句子的结构为“s→

np+aux+vp”,aux包括时、体、助动词等,而这一形式在chomsky (1981)中进一步修正为“s→np+infl+vp”,infl即[i+tense],[+agr]。宋国明(1997:110)认为i包含语气助词(如can,must 等)和时制成分;何元建(2011:295-304)也认为汉语中广义的i 分为三类,其中包括跟句子动词有关的范畴(如时态、体貌、语态、情态、否定)和跟句子的语气有关的范畴(如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以及感叹语气),而狭义的i专指跟动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所以,时制和语气是属于句的。尽管在有的小句ip中动词结构无法补出时制成分(“着、了、过”等),但我们认为这些时制成分是隐形(covert)而不是显性(overt)的。例如:“[cp[ip pro [vp-i 开过]飞机很了不起]——[cp[ip pro [vp-i开]飞机]]容易]”。

如果我们以上的假设成立的话,那么当动词结构vp作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时,句子的结构应该就与例(17)相同。事实上我们的假设也是可以成立的,如(18)- (20)。(18)、(19)的比较主体中“没”是对已然的否定,同时基准的时制标记“了”也表示发生过的、已然的事件,都具有时制特点。虽然句子(18)-(20)中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不能出现语气成分,但却可以出现时制成分,而时制是属于句的,所以充任比较主体/基准的vp是小句ip中的vp,即vp前存在空代词pro(不能补出)或者虚代词pro(可以补出)。

(18)没去反而比去了还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