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动作分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妈妈》动作分析

杨蓉

㈠剖析舞蹈的构思

首先,中国妈妈这个舞蹈表现中国母亲的伟大,宽仁,以德报怨。现在很多媒体的宣传,如电影《南京。南京》是从中国抗日来宣传,而《中国妈妈》编导从另一个角度来写中国人的美德。首先,它的题材是创新的是积极向上的。并且从一个极小的事情上来说明中国人的伟大。日军在我们的土地上犯下的惨无人道、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曾经的生灵涂炭、妻离子散,曾经的不共戴天、血海深仇情况下,但是当中国妈妈看到无家可归的穿着日本和服的小女孩,蜷缩着身体,蹲在地上,怯懦可怜的样子。拨动了母亲的心弦,从心底进发的母爱和悲天悯柃为她重新搭建起爱的天空,让她沐浴在爱的海洋里。舞蹈的选材的思想一定要高尚,中国妈妈以小见大表现了中华民族女性的优秀品质,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及中国妈妈的善良。

㈡作品《中国妈妈》中的主题动作由4拍组成:

1拍—舞者上身前倾90度左右,右手臂向斜下前伸出,手掌五指张开,手心朝左,左脚向前迈一步。

2拍—身体还原直立状态,右手臂收回至胸前,五指收拢,呈握拳状。

3、4拍——重复反面。

㈢显要动作部位

“显要动作部位”是指身体运动幅度最大的部位。《中国妈妈》的主

题动作是以躯干为主(运动流程幅度大约呈90度前倾折角,属高级别折度),包括头、颈、肩、胸、腰腹部在内的上身是视觉显要部位,对观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中国妈妈》的主题动作次显要部位是上肢的大、小臂的直曲和手掌部的开合,且表意信息明显。次次显要部位是下肢,由于仅有单一节奏的移动步伐,所以处于不太显要地位,但是,步伐明显的力度使该动作具有和谐的整体感。而膝部跟随全身韵律而有上下顿挫型颤动,属于被动行为,也处于不太显要地位。

㈣舞蹈结构

A,在日本侵略者刀下逃生的失去孩子的中国妈妈B看到一个穿着和服的日本女孩由恨到爱的转变过程,C听到抗日胜利的消息送日本女孩回家的难舍难分。D再一次失去孩子的中国妈妈的眺望。中国妈妈的他首先想编的是一个中国妈妈的形象,然后找到的切入点是和这个日本女孩发生的故事,再找到一些小点子,怎样表现这个故事。

㈤服装道具

中国妈妈那套日本的和服是个特别巧妙的点子,想想假如没有这套和服它这个舞蹈不可能表现出来,就没法做下去,首先,日本女孩的身份就没法表达出来,它中间的适应中国文化的过程表现不出来等……现在有了这套和服,整个舞蹈就靠这服装吧它串起来了,首先。和服表现了女孩的身份,其次,日本女孩的和服变成东北的棉袄,表现了她适应了中国的文化,。最后,中国妈妈把洗的干干净净的和服给日本女孩刚好可以表现她要回国了。所以,这个和服是舞蹈的点睛之笔,把一个本来无法表现的主题用这样道具非常巧妙的表达出来了。

《中国妈妈》,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它围绕着“母爱”这个主题贯穿着全舞,每一个阶段都真实再现着中国妈妈在从抗拒、不忍、接受、关爱日本遗孤及不舍送行整个过程中母爱复杂的情感变化;全舞大致分为四小部分:憎恨(抗拒)、接纳、养育、送行。四个部分舞蹈充分体现了典型的中国母亲的伟大精神,

使中国>他*的形象扣入人心。

舞蹈的开头,中国妈妈用有力的动作表达对日本人的憎恨,那直指前方的手,苍老却坚定的举着,那是对日本暴行的指控,对中国妈妈来说,那是不可饶恕的黑暗与血腥以及无法忘却的痛苦与悲伤。她们用手捂住了嘴,无声的嘶喊,却让痛苦,愤怒直达人心。那弯曲的背,绝望的眼神,舞蹈深刻表现出中国妈妈遭受的苦难,失去亲人的痛苦。

而当那个日本小姑娘抱着头出现时,中国妈妈开始了心灵的挣扎,一方面是对敌国的国恨家仇,另一方面,看着幼小可怜的孩子,本性善良的中国妈妈感到不忍与同情,但最终,无私的母爱使中国妈妈接纳了这个日本孤儿,演员围成圆后再散开,瞬间她的和服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

当养育遗孤孩子时,中国妈妈表现出的那种真情流露及无私奉献,让所有人都能感到中国女性的伟大精神。在寒冷的冬天,妈妈将孩子的手捂在怀中取暖,而自己却被冻得瑟瑟发抖时,一个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不言而喻,无关国界,这是真正的“大爱”。此时,当年的

异国小儿郎已经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姑娘了,她的活泼与懂事,让中国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简单的播种收割动作,让人联想到妈妈辛勤劳作,抚养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憎恨与母爱的矛盾碰撞,母性的伟大瞬间体现。尤其是那几句歌词“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着的是我娘……”让我忍不住朦胧了视线。

一片静默中,气氛变得沉重起来。当年的小儿郎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干活了,可是中国妈妈却并没有就这样让孩子留下,白发苍苍的妈妈弯着背,一步一步蹒跚着步子拿出了当年的和服,告诉她当年的身世。当她狠着心将女儿推出自己的怀抱时,她不舍,她心痛,那是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啊,是她的儿啊。谁能体会她的心疼与无奈,在送行时,母亲、孩子的恋恋不舍,让人为之动容。尤其是那漫天大雪中,母亲长久凝望的身影,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他*的博大胸怀。

我并不是表演专业的学生,并不能看懂表演者的舞蹈动作的好坏,事实上,我从来和艺术搭不上边。但《中国妈妈》显然是一个成功的舞蹈,它所体现的感情,那样深刻,那样真实,让我忍不住感动到流泪,虽然只有短短的8分多钟,但凸显的主题思想与贴切的艺术手段结合得十分自然,整个舞蹈看上去结构完整,故事情节清楚,艺术表现饱满真实,能够清楚的表达出舞者所想要表现的复杂、丰富的情感变化:愤怒、宽容、复杂、依依不舍……在这个舞蹈里.无论是在动作上,表情上,还是情感表现上,表演者都完美的用脸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

细腻的塑造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成功的描绘出了一个母亲最伟大、最本真淳朴的胸怀,和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珍视,使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了我们的感情。

在整个舞蹈里,没有华丽的服装衬托,没有炫目的舞美灯光,也没有用字幕表述来阐释作品的内容。最朴实的东北妇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梳着典型农村妇女发髻的中国妈妈形象给人一种重归历史的自然,亲近与苍凉。默默的辛勤劳动的体态,因劳作而略弯的腰,描述了生活的单一与凄苦。

清新的音乐带着东北特色的民间小调,简单儿童民谣,贯穿了整个舞蹈主题的故事结构。憎恨、接纳、养育、送行。随着故事的发展,音乐也随着变化得跌宕起伏。在激昂、舒缓、快速、深沉的音乐变化中,让人不但在视觉中得以震撼,也在听觉中完全的溶入整个故事里。音乐与舞蹈的结构丝丝相扣,这种音乐在情绪上同步进行的方式,使舞蹈各部分的衔接更加自然,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亲切。

整个舞蹈作品朴实无华,却把人感动得潸然泪下。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心,一颗真挚、温暖的心,所以,我们能感受到舞蹈所体现的感情。因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所以我们才更知中国>他*的不易与伟大。她们从狭隘的憎恨中走出,走向一个宽广的境界,用无言的行动将善良诠释到极致。当她走近我们,我们看见她是那么的苍老,额上深刻着的皱纹,写着老人一生的辛劳。压弯的身躯诉说着老人生活的沉重。黝黑的皮肤透出老人生命中的艰涩。但她依然是那样慈祥,那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