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与麝香的产生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一:
麝香是麝的雄兽腹部下方生长的香腺和香囊中分泌和贮存的一种外激素或信息化合物。香囊是雄兽的副性征之一,为椭圆形的袋状物,埋于生殖器前的组织深处,香腺处于香囊的前方和两侧,主体部分包绕在香囊的前方,向后侧方逐渐变细,伸向囊的腹面两侧。麝香由香腺部和香囊部的皮脂腺分泌形成,香腺主要是由要是由腺泡细胞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高柱状的腺泡细胞游离部脱离腺泡细胞进入腺泡腔,成为麝香的初香液,初香液经导管进入香囊腔后与皮脂腺所分泌的大量皮脂共同形成麝香,并进行熟化和贮存,大约需要两个月的转化过程,才形成粉粒状的“蚂蚁香”和颗粒状的成熟的“挡门子香”。成熟的麝香呈咖啡色,干后为深褐色,其形状多呈粉末状,也有时为籽粒状、皮膜状和油脂状,成分有麝香酮(0.5—2%)、灰分(7—8%)、水分(10—15%)和胆固醇酯(0.4—2.4%)等。雄兽从1岁就开始分泌麝香,3—12岁是麝香分泌最旺盛的时期,其形成和分泌过程是连续性的,但只有每年的5—7月间有4—10天的泌香旺盛期,届时雄兽常发生睾丸及阴囊肿胀下垂,腺囊增大,拒食等生理反应。麝香在生物学上称为外激素,具有浓厚而奇异的香味。这种香味平时是它们彼此相互辩认、增加交往,以及减少同竞争对手遭遇的通讯联系手段,在繁殖期间则具有吸引异性的强烈作用。
解释二:
麝香是公麝脐下所特有的麝香腺中的分泌物,它的作用在于放射异香,引诱雌麝交配。公麝下腹部肚脐与阴茎之间的正中线处,长着一个鸡蛋形突出表面的香腺囊,俗称香包。香囊中积聚的香腺分泌物和香囊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脱落的内皮膜,经分泌物长期浸润溶化,混合成膏状、粉粒状、团块状物质。最初分泌出来的麝香是白浆,不成熟。白浆储存在香囊里才逐渐成熟起来。最后呈棕褐色小颗粒粉状物质,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珍贵麝香。公麝长到一岁半后,开始泌香,几乎是与发情同时开始。成年公麝一年四季都能泌香,但以春夏之交为最盛期。此时,泌香麝普遍有香液溢出,浓香扑鼻。麝则出现减食或停食、不喜活动等现象,这是特殊生理反应,不属病态,三五天便恢复正常。每个香囊中麝香的容量,一般为30克,最多可达50克。
麝香的成分:
解释一:
麝香为中药材的一种,其药用来源为麝科动物,如林麝、马麝或原麝等成熟的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麝香主要含有水分22.56%,灰分3.62%(其中含钾、钠、钙、镁、铁、氯、硫酸根、磷酸根离子等),含氧化合物(其中含碳酸铵1.15%,铵盐中的氨1.89%,尿素0.40%,氨基酸氮1.07%,总氮量9.15%),胆甾醇2

.19%,粗纤维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麝香主要有效成分为麝香酮。它曾用在牛黄丸、苏合香丸、西黄丸、麝香保心丸、片仔癀、云南白药、六神丸等产品。
解释二:
麝香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其中以大环类化合物(包括麝香酮、麝香吡啶等16个化合物)、C19甾族化合物、肽类及氨基酸等类化学成分为麝香的主要有效成分。而具有生理活性的麝香酮和雄甾烷类,特别是具有较强抗菌消炎作用的多肽类物质的研究发现,进一步扩大了麝香的药用范围。据报道,天然麝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5%;总氮含量为9.15%,其中碳酸铵为1.15%,铵盐中的NH为1.87%,尿素为0.40%,氨基酸氮为1.07%,脂肪酸的含量为5.15%;胆固醇含量为0.35%~2.42%;灰分含量为3.62%;还中含有钾、钠、钙、镁、铅、铝等微量元素。另据日本学者研究发现,麝香中有一种水溶性成分,其分子量为1000左右的肽类(MP),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我国科研人员也从麝香中分离到一种分子量约5000~6000的多肽,其抗炎活性为氢化可的松的20倍。经测定,这种多肽类物质含有15种氨基酸,其中主要是甘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并含有碳、氢、氧、氮、硫、硅、硼、铁、银等多种元素。
麝香的分类:
产地区别:按照产地的不同,麝香大致可以分为西路香(来源于西藏、甘肃、青海、四川林区)、北路香(来源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及东北地区) 和中路香( 来源于秦岭山区)。
外观区别:麝香在商品中,分为毛壳麝香、麝香仁和麝香子3种。毛壳麝香带有囊皮外壳,大如核桃,外表有灰白色毛,中间有一个小孔,即香囊的口,旁侧另有一小孔或小瘤点,是尿孔所在。整个外壳呈褐色或灰褐色,带有不规则的皱纹。用手压捏,颇有柔软之感,而没有硬性顶手物质。剥开壳皮,露出紫棕色或棕黄色又显油润的碎小颗粒状粉末和黑棕色的小团块,即“麝香仁”。麝香仁有浓烈的香气,久嗅有臊臭味,入口微苦辣,鲜时呈稠厚黑褐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色或紫红色粉末。用手捻搓,可捻成团块,但不沾手。捻后的手,香味经久不消。其中呈块状颗粒者,大小不一,大的如羊粪蛋,小的如绿豆瓣,称“麝香子”,习称“当门子”。其表面黑紫色,油润光亮,微显麻纹,坚实不易碎,香气浓烈,被人们称为麝香中的上品。
麝香古诗词记载
《梵书》谓:麝香曰莫诃婆伽。麝香之名的来历,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萆纲目》中说:“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或云麝父之香来射,故名”。即因其香气远射,故名麝香。陕南秦巴山区,历史上就是麝香的

著名盛产地。早在南朝梁时的《名医别录》中,即有“麝生益州、雍州山中”的记载。《图经本草》也有:“麝,今陕西……诸路山中皆有。而秦州……尤多。……然极难得,价同明珠”。《证类本草》云:“商汝山中多麝”。说明宋代以前,陕南秦巴山区就已是麝香的著名产地。据《唐书》和《宋史》记载:唐、宋时,商州麝香即为朝廷贡品。《九城志》记载:“金州贡麝香”。《元和志》记载:“(麝香)同州元和贡。丹州、延州、开元贡”。《唐书地理志》载:“同州、商州、丹州、延州、凤州、洋州土贡麝香。“《宋史?地理志》记述:“商州上洛郡、延安府彰武军、鄜州保大军贡麝香”。《寰宇记》也载:“(麝香)洋州、凤州、同州贡”。《马志》:“麝香汉中出,令沔县、城固、凤县皆贡之”。足见其早在唐、宋时期,陕南麝香就已受到朝廷的重视了。古代许多著名诗人还留下了赞美陕南麝香的佳句。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商於》一诗中写道:“商於朝雨露,归路有秋光。背坞猿收果,投岩麝褪香”。诗人张祜《寄题商洛王隐居》中有:“随蜂收野蜜,寻麝采生香”。诗人王贞白《过商山》诗中云:“一宿白云根,时经采麝村”。说明当时猎麝取香,不是少数人的营生,而是整个山村的谋生之路。杜甫还有:“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温庭筠也有:“抱月飘烟一尺腰,麝脐龙髓怜娇饶”。这许许多多咏麝香的诗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南秦巴山区早在1000多年前,就是我国麝香的主要生产基地。所产麝香以包子大、油润光亮,质柔软,有油性,当门子多,香气浓烈而驰名,与西藏麝香、青海麝香、四川麝香并列为我国“四大名麝香”。
麝香作为中药用途及相关记载
用途:麝香是名贵稀有的中药材,为人驱除疾病,味辛,性温。入心、脾二经。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瘀,通经络,消肿痛之功效。主治中风、痰厥、神志昏迷、心腹暴痛、恶疮肿毒、跌打损伤等症;还能催产助生,是“避孕”、“坠胎”、“避蛇”的特效药。既可内服,又可外用。麝香还有兴奋中枢神经、呼吸中枢及强心的作用。西医常作强心剂、兴奋剂等急救药物。在临床上常用来治乙型脑炎、麻疹和梅毒等传染病。
相关记载:在中成药及成药的实际应用中,麝香常居牛黄、犀角、熊胆等名贵动物药材之首。如在《御药院方》和《清太医院配方》中,含麝香的配方均为牛黄的3倍多。我国1985年出版的《药典》中,收载含麝香的配方23个,而含牛黄的配方仅有18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共收载成药处方2621种,其中含麝香

的就有295种之多,占总处方的11.26%。特别是一些传统名贵中成药,如素有“中药三宝”之誉的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紫血散以及六神丸、再造丸、大活络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云南白药、小儿回春丹等30多种名贵中成药,都以麝香为必要的成分。此外,近年来,新研制生产的医治癌症、肿瘤等疑难病的麝香制剂,在临床应用上,也取得良好的疗效。由此可见,麝香虽算不上仙丹,却也是无愧于美誉佳名的妙药了。它在人类未来的医疗保健事业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很多常见的中成药都含有麝香成分,比如灵宝护心丹、麝香保心丸、片仔癀、十香返心丸、安宫牛黄丸和麝香膏等等。其实,麝香很早就成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的重要配伍成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东汉《神农本草经》将麝香列为上品,称其多服不伤人、能延年益寿。此后历朝历代的地方典籍中多有专门记述麝香产地、产量与入药的文字。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当时约有40个州府常年向朝廷进贡麝与麝香。宋代《图经本草》中麝香被细分为三个等级。不仅如此,东南亚诸国的传统药材书目中也有相关记载,可见麝香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正因如此,历史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民间还是宫廷,对麝香的需求有增无减,并且一直供不应求,麝香已被视为比黄金还贵重的珍稀。麝香分非常复杂,故麝香的药理作用也多种多样,有单一成分引起的作用,也有多种成分协同引起的效应。如今,人们对天然麝香的药理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需长期深入的研究,才能真正揭开麝香这味灵丹妙药的神秘面纱。
麝香其他用途
麝香还是一种极名贵的香料,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动物香料”(麝香、灵猫香、河狸香、龙涎香)之冠。在古代,人们把它供为神晶,用它去“驱恶压邪”。它还同金银珠宝等珍品一起往来于各帝王宫廷之间,供达官贵人享用。《齐书》上载:东昏侯用金子凿成莲花铺在地上,涂上麝香,令美妃在上面飘然起舞,借以消遣寻乐。麝香在我国古代一直是妇女们的宠爱之物。据说杨贵妃每次出浴后,都要用它来抹抹身子。欧洲妇女也喜欢用它作化妆品;贵族们更是把麝香放在床上,认为这是最高贵的享受。雪巴女王统治非洲伊索比亚时,因她对麝香十分喜爱,价值竟比金银珠宝贵上好几倍。12世纪初,成吉思汗为和赫拉坶斯大帝缔结友好关系,赠礼中也有麝香。古人还在上等墨料中加以少量麝香制成的“麝墨”,用来写字作画,芳香清幽,防腐不蛀。唐代诗人韩偃的“蜀纸麝墨添笔媚,越瓯犀液发香茶”句,就是咏“麝墨”的。现代世

界各国用它来作配料,制造高级香水、香脂、香粉、香皂、香精及精制食品,是日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原料。

为什么麝这么珍贵?
清雍正年间, 捕麝的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先放犬追赶,待野麝慌不择路上树(麝是唯一能够上树的鹿类动物)后,猎人再用麻绳套住其颈部,将其活捉。使用土制猎枪捕麝时,猎人通常在确认其为雄麝后才开枪,以避免滥杀雌麝或幼麝。因为只有成年雄麝才能分泌麝香,一只成年雄麝的麝香囊毛重仅有几十克。由于传统的捕麝方式耗时费力,当野麝的种群密度或数量减少时,猎人捕获野麝的成功几率也随之下降,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传统的捕麝方式不会破坏麝种群的平稳状态。但是,时至今日,我国天然麝香的产量已急剧下降,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枪击捕猎泛滥,还是栖息地被破坏?抑或是其他因素?据相关调查,20世纪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一种使用铁丝套的捕猎方式开始在四川山区采用,随后迅速蔓延至全国其他野麝分布区,我国麝类动物的数量随之锐减。铁丝套对野麝种群的破坏性极大,无论是雄麝还是雌麝,成年麝还是幼麝,一旦上套绝无幸免。据不完全统计,野外成功捕获1只带有饱满麝香囊的雄麝,往往需要错捕或错杀3~5只野麝。毫无疑问,铁丝套的使用与野麝数量的快速下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我国野麝数量减至5万~10万头,仅为20世纪50年代的3%~5%,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说明野麝所处的易危或濒危状态。当然,除了乱捕滥杀之外,造成当前野麝资源濒临枯竭的因素还包括野麝栖息地的缩减甚至丧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道路建设、炸山开矿和开垦种植等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野麝的原有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或整体隔离,导致栖息地片段化、隔离化甚至消失。最后,地理隔离阻断了原有小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久而久之便会导致野麝小种群种质衰退,加快了原有种群的灭绝速度。


希望大家对于麝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