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北平》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想北平》。

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流程设置这七个方面把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作以下简单的介绍。

首先,我想向各位老师阐述一下我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倡启发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的能力,从而充分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而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至关重要,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三点:

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思维。

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会学生理解作品,而应该为学生提供条件,帮助他们自己获得对作品的理解。

下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想北平》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中的第一篇课文。抒发的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乡土之恋。文章篇幅不长,行文脉络清晰,文字平实生动。我认为重点是要立足文本,从具体景物到抽象情感,从写景抒情涉及作者的生活理想,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感受。

这是我对教材得理解,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

三、学情分析:

首先,从语文的认知结构上看,高一的学生对散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此类题材的散文并不罕见,大部分学生是比较喜欢的。《想北平》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学生能读懂大意却往往很少能深入挖掘其内在意蕴,因此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其次,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高一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想北平》作为家园之思的引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故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之情,是很好的学习素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所以根据课程要求,并结合以上的教学背景,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如下几个方面: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老舍简练、俗白、纯净的语言,能力目标:通过反复研读文本,培养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能力,学会赏析散文的写作特色。

情感目标: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进一步了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探究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古今天涯人孤独的乡愁。

3.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思乡之情,热爱故土

从教学目标中,我提炼出本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全文,根据语境揣摩和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作者字里行间透出的强烈的思乡之情。

难点:赏析借鉴作者恰当选材和鲜明对比的写作手法。

六、教法学法:在教法学法上,我准备采用美读法,分析法,协作讨论法

教学方法:新教材“重视积累,感情熏陶和培养语感”,而科学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①诵读法。大纲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音、语调、语速、体会作者的感情等。通过诵读,得出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通过诵读去发现精妙词句,体会其作用。

②情境法。人类所获取的知识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通过视觉直接获得的,情境法既有利于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③研讨法。在高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课堂内的主题式研究。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时安排:在课时安排上,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我的教学

下面重点说说我的教学流程设置,共分为四个步骤。

八、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在PPT上展示一些表现北京城风貌的图片,同时播放很具京味儿的音乐。

导语设计:“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如果把北京城看成一本古书,我们已经接触了许多位读者,从汪曾祺的“胡同”到史铁生的“地坛”到郁达夫的“秋天”,每个人都对北京有自己的一番品读,而今天我们有幸走进另一位“哈姆莱特”的世界,老舍话北京。

此环节的设置在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情境中来。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原初体验和创造

这个环节主要是梳理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大意。是我上课的重点。这个环节主要有3个问题:

前2个问题的解答主要在4—6小节,

1.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课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作者认为北平好在哪里?请学生起来回答,教师板书。学生比较容易找出答案

2.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作者是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的呢?衬托手法

(厚此薄彼,可联系《故都的秋》中以南衬北的手法)

3.解决“为什么要这么写”的问题

(1)你觉得老舍偏心吗?把中心指向作者的主观表达,让学生找出表现老舍的偏心的字词

(2)你怎么理解作者的偏心,能不能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解释他的“偏心”?

这个问题的解答主要在1—3小节,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然后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到此为止,学生把文章的脉络基本理清,也能够感受到老舍先生对故乡的热爱,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假设体验。

(三)深入探讨品味赏析

这个环节主要是深入文本,揣摩语言,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

主要有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课文选的景和物都是最最平常的,为什么独选街道院落,小花小菜?从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舍?

设置这个问题旨在导向作者的平民意识,让学生从文本中解读作者的平民气质。

教师顺势引出作者的平民气质源自于作者自身定位和精神追求:平凡、谈泊。同时详细介绍老舍,包括生平经历、重要作品、相关评价等。

2.课堂小结:因为普通,所以众口咸宜;因为入情,故而感人至深。

(四)拓展应用,发散思维

1.拓展阅读老舍《乡思》:

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鸭。

2.布置作业:

有许多事物能够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的荷花,那童年的风筝…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一篇作文。

附:板书设计

想北平

老舍

衬安静闲适

布局合理主观色彩

....(“偏心”)

托贴近自然

普通家常平民色彩

....

以情驭景

情景

安静闲适

情如母子布局合理

想北平物产丰富

欲诉难表老舍接近自然

平民色彩普通家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