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思考的动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努力营造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和确立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
标签:小学数学;优化;解决;问题;意识;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问
传统教育观念错误地将学生的学习理解为学生的学习依靠教师才能完成,是在成人的控制下进行的。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学习是一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纵观人类发展史,科学上的突破、技术上的革新、艺术上的创作,无一不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要让学生大胆发问,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和谐民主的氛围。小学生的好奇心总是特别强,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问出个“所以然”来,对未知的结果总想提出“为什么”。小学生的性格和年龄决定着他们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只有在合适的教学环境和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得到完全释放,才能让学生激发灵感,提出、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
1.创设矛盾式情境,使学生“悱” 中“问”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为学生创设新旧知识矛盾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围绕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进行探索,利用对旧知识的理解适时改造,把新问题呈现给学生,并且在适当时机“抛砖引玉”,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激发学生的认知行为不断碰撞,不断产生“矛盾”,使学生进入“愤”“悱”的求知状态,从而优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时,我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邊形,要求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用数方格(每一小格是1m2)的方法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紧接着我又提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面积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吗?那学校花坛那个平行四边形怎么计算面积呢?”于是矛盾出现了,怎么办呢?学生带着这样一个欲解不能的问题兴致勃勃地进行探索。这样用旧知引新知,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了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
2.设置悬念,使学生“奇”中“问”
小学生的好奇心总是特别强,教师应创设新颖有趣的悬念式问题情境,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内涵和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复习“简易方程”时,我出了一道题:中国古代数学书中有这样一道有趣数学题:“远望巍巍
塔七层,红红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
3.创设操作情境,使学生“动” 中“问”
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奥秘的重要途径,也是诱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因此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动”中“问”,在操作中感悟数学的真谛。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把书包中的用品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的结果,想想自己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时有学生认为水杯应该放在对称图形那一类,而有的学生认为水杯应该放在不对称图形那一类。究竟谁分得对呢?于是“动”中产生了分歧,发现了问题,学生在“动”后就提问了,在问题的引领下,争先恐后地动起来了。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让学生在“动”中发展了自己的问题意识。
三、指导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问”“巧问”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总是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思考。有时他们会有很多非同寻常的想法,但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会提不到“点子”上,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提问的技能和质疑的精神。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善问”和“巧问”,引导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石。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具备新颖性和适度的挑战性,创设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巧问,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维田.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6(9).
[2]刘肖玲.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小学数学教师,2003(7):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