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高中历史选修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基础探究导读】
【基础梳理整合】
一、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专权
(1)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临时政府也迁到北京。
(2)假拥护共和,加快复辟帝制的道路。
2、二次革命
(1)背景
①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遇刺。
②袁世凯对外“善后大借款”用于镇压革命,讨好列强。
③革命党人抵制,江西、安徽、广东等省通电反对。
④袁世凯派兵南下镇压。
(2)战况: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展开,历时一个多月。
(3)结果:革命党人方面失败。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洪宪帝制”
(1)使帝制程序合法化
①1913年10月,威胁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
②1914年,炮制出新的《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
③炮制出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
(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3)大造帝制舆论
①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②组织“请愿团”,请求变更国体,制造“民意”借口。
③帝国主义代言人也大造复辟舆论。
(4)操纵国会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
(5)“洪宪帝制”确立:1916年,袁世凯下令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标志着其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2、护国运动
(1)背景
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②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
③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
(2)经过
①1915年,蔡锷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
②贵州、广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
③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3)结果
①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最后在忧惧中死去。
②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三、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1、张勋复辟
(1)原因:“府院之争”,政局混乱。
(2)经过
①张勋以“调停”为名,拥戴溥仪复辟。
②张勋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独揽大权。
(3)反应
①张勋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一致反对。
②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③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张勋败逃。
(4)结果:复辟终结,段祺瑞重新执政,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2、护法运动
(1)原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2)经过
①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
②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举兵北伐。
(3)结果
①护法运动失败。
②民主共和制度未真正恢复起来,中国仍处于军阀纷争局面。
【学思之窗】
1.想一想,“国民代表”的投票能够真正代表民意吗?你对此有何感触?
提示:不能。因为“国民代表”投票是袁世凯进行复辟活动猖獗时,由他操纵进行国体投票的;在投票时又采用贿赂的手段,验票也是由袁世凯指使成立的参议院负责。感触:从头到尾都是骗局,民主、民意已成为一种摆设。2.读了孙中山的这段话,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提示:感触最深的是“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孙中山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西南军阀的排挤造成的。而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护法”没有多大号召力,缺少群众基础;二是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而是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三是西南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
【课堂主题设计】
主题一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及革命党人的斗争
【情境设计】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临时政府也迁到北京,南京临时政府夭折。一开始,袁世凯还摆出一副拥护共和的姿态,假惺惺地表示要“发扬共和之精神,荡涤专制之瑕秽”。但事实上,他一步步加紧走上复辟的道路。
【问题探究】袁世凯进行“善后大借款”的目的是什么?袁世凯是如何建立起独裁统治的?面对袁世凯的独裁复辟之举,革命党人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这些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探究提示】目的:筹集对内镇压的军费,并借以讨好列强。
步骤:第一步以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第二步靠卑鄙、威胁的手段,当上了正式大总统;第三步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第四步炮制《中华民国约法》;第五步炮制新的《总统选举法》,取得终身总统有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措施:发动“二次革命”;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讨袁,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等1915年底在云南组织护国军武力讨袁。
实质:专制独裁与民主共和的斗争。
【跟踪训练】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的斗争,将其称为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而言的
A、领导力量
B、革命任务
C、革命性质
D、斗争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辛亥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确立共和制;二次革命的任务是反对袁世凯实行专制,巩固共和制度,从革命任务上,两者一脉相承。
答案:B
主题二张勋复辟与护法运动
【情境设计】张勋复辟,遭到全国人民一致强烈反对,反复辟斗争一是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宣布坚决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统治,维护共和制度;二是段琪瑞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结果,复辟丑剧12天即告终结,段琪瑞重新掌握北京政府实权。
【问题探究】张勋复辟的直接因素是什么?张勋复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段祺瑞重掌北京政权后,又有哪些破坏共和的行为?面对这种行为,孙中山采取了怎样的对策?结果如何?
【探究提示】原因:“府院之争”,矛盾不断激化,政局十分混乱;张勋以“调停”为名,率部北上。
原因: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的坚决反对;段祺瑞组织“讨逆军”
行为: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政策,继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对策:举起“护法”旗帜,通电邀集国会议员,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掀起护法运动。
结果:失败
【跟踪训练】1917年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是针对
A、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
B、张勋复辟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张勋的复辟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宣布坚决反对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答案:B
主题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相同点及启示
1、相同点
(1)背景相同: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而国内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2)目标相同:都反对北洋军阀政府。
(3)方式相同:都进行武装斗争。
(4)性质相同:为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
(5)作用相同: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和中国革命的发展。
2、启示
(1)斗争的焦点是共和与反共和的斗争。
(2)性质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较量。
(3)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资产阶级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跟踪演练】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
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
C、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D、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二次革命”最终被袁世凯镇压,而护国运动实现了直接目的,出现这种差别的重要原因是后者得到较为广泛的支持,因为当时讨袁是人心所向。
答案:D
材料一文适被举为一时公仆,军书旁午,万端草创,文所靖献于国民者,固甚恨不能罄其悃忱。然国号改建,纪元维新,且本之真正民意以颁布我民国约法,其基础不可谓不已大定。……何期袁氏逆谋终不自掩,残杀善良,弁髦法律,坏社会之道德,夺人民之生计。文故主兴讨贼之师,所以维国法而伸正义,成败利钝所不计也。
——《第二次讨袁宣言》
材料二本大总统之愚,以为《临时约法》第四章关于大总统职权各规定,适用于临时大总统已觉有种种困难,若再适用于正式大总统,则其困难将益甚。
——袁世凯《致众议院咨请增修约法案文》(1913年10月)
请回答: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孙中山、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有何不同?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和有关知识,说明孙中山“故主兴讨贼之师”的原因。
(3)材料二表明袁世凯的政治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