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全集-ppt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PPT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PPT课件
例如:欧姆定律,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规律: 自变量: 电阻 因变量: 电流 控制变量: 电压
1、如图1所示,小车在A点从静止开始沿着斜面运动到C 点。B是AC中间的任意点。要测量小车在AB段、AC段 和BC段的平均速度,要用刻度尺测量SAC和SAB两段路程, 还要用秒表测量小车通过AC段和AB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AC 和 tAB 。 由 此 可 知 , 小 车 在 BC 段 的 平 均 速 度 VBC=___________;因为小车从A点到C点一直做加速直 线运动,所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它 在 AC 段 的 平 均 速 度 。 ( 填 “ 大 于 ” 、 “ 小 于 ” 或 “ 等 于”)
(3)分析表中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 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于同一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 2)1和4或2和5或3和6 ( 3)同一种类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 类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3.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把压强 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可以看到压强计 两管 中的水银面出现高度差,这说明 _液__体__内__部__有__压__强__.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 中越深,可以观察到 同___种__液__体__内__部__压__强__随__深__度__增__加__而__增__大__.要验 证在液体内 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90°
、; ;

5.如图23所示,是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实验,某同学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实验过程,用弹簧秤拉木块,使 木块分别在长木板[(a)、(b)]、棉布[c]、铅 笔[d]上匀速直线运动,并测出拉力大小。你通过分 析比较______________两个实验步骤中弹簧秤的示数, 得 出 的 实 验 结 论 是 ______________ 。 此 实 验 中 用 到 了 “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请你举出一个也用到此类方 法的力学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第一部分实验说明(一)学生必会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l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二)误差理论1、误差与错误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误差是_不能_(能/不能)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

2、影响误差的因素(1)测量的工具。

测量所用的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小。

(2)测量的方法。

(3)估读。

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多次测量,取_平均值_,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方法。

注:1)“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2)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数位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位一致。

第二部分力学一、基本仪器使用在实验室里,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比它更精密的常用测量工具是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天平;测量力的基本工具是测力计。

(一)刻度尺(参阅八上P103)1、认识刻度尺右图中,刻度尺的量程为8cm 、分度值为1mm 。

2、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要领是“五会”。

即:会认: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会放:应使刻度尺的零刻线线或某条(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条边对齐,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紧贴,不能歪斜;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会读: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值、估计值值和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初中物理实验PPTPPT共69页

初中物理实验PPTPPT共69页

1
0




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初中物理实验PPT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验专题(一)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验专题(一)课件 (共23张PPT)

(1)“天宫一号”绕地球一周的路程约为4.2×104km,它的运行速度约为7.5km/s,其绕行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 s.
(2)宇航员工作时,双手用力一推舱壁,人立刻反向弹出,这说明 的缘故。
,反弹后宇航员在舱内继续后退,这是由于他具有
(3)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工作期间,正值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行深海下潜试验,潜水器在7000m的大海深处成功地与
பைடு நூலகம்
(相等/不相等),则
(b)按图 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B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B

(正确/错误)的.
(4)接着,小组进行了实验验证.
20
解析
21
解析
22
解析
23
实验专题(一)
模块一 测量型实验
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体的长度是
cm.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__N。
,该物
2
模块一 测量型实验
3.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_______,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____m/s.
14
模块三 开放型实验
14.孙晓同学在家中利用身边的物品探究浮力的有关因素时,他把木块压入水中后松开手,发现木块又 浮了上来,由此他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请你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 小石块、线、水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来验证或否定他的结论。 (1)提出问题: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 (2)猜想或假设: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PPT 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PPT 课件
三、测量与实验教学
没有天平和量筒照样可以测 密度,没有电压表照样可以测电 阻,没有电流表照样可以测功率。 这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浅谈
测量实验
估测大气压的大小 测量功率的大小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
其他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一、实验教学的意义 5、实验是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
地传授,而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积极主动的有意义建 构。物理实验的真实性、体验性、过程性,为学习过程 中的这些需求得以实现。(案例: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二 初初中中物物理理实实验验教教学学浅趣谈谈
一、实验教学的意义 6、实验是发明创新 物理实验中蕴涵着丰富的发明创造的理论知识,包
就像物理说的那样:成功是有一个礼物,送给那 些心中有动力脚下有行动的人。
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一 在物理中感悟成长
水沸腾变成蒸汽的过程,提醒你在人生不同阶段转换时要有耐心!
生活并不总是讲理,也许会让人 饱受委屈。当无形的压力将要把身体 压成紧缩的弹簧,抱怨无济于事,唯 一能做的是把压力转化为自身的弹性
造,一切均来自经验,“行”先于“知”,要遵循这种自然 的途径,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2、探究晶体熔化(凝固)特点的实验
重点掌握知识:温度计的使用、各仪器的作用、晶体熔化图像的画法及分析、晶体熔化条件及特点。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2)
实验表格 (3)实验注意事项:
时间/min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2)此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物质的上表面.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 操作?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烧杯和杯内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 m1 — m2(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g/cm3)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10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针对训练
4、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 的冰块进行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 特点是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PPT课件 图文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PPT课件 图文

二、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实验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 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a)
(b)
(c) (d)
2、实验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例如“研究气泡在充水玻璃管中运动 规律的实验”
3、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受到 浮力,以区分两种密度相 接近的清水和淡盐水。
清水 盐水
4、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⑷在演示“内能转化 为机械能” 实验时,教 师用电子打火器上面套 上一只胶卷盒,酒精被 点燃后,胶卷盒飞出去。 要防止胶卷盒飞到学生 身上造成伤害;
⑸在演示“碘的升华” 时,不
要将碘放在烧杯中加热使碘升华和 凝华,因为实验时总有少量的碘蒸 气从烧杯口逸出对学生造成伤害, 改用“碘锤”;
⑹在“观察雪树” 的实验中,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定律
5、启发性原则
教师的演示实验,应对知识的传授起到 提供信息、激化矛盾、引导指点的作用,因 此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应有意识地将一个 实验分段完成,或将几个实验组合完成。
引言中的“长、短蜡烛” 、“烧瓶烧 鱼”的实验、光直线传播中“手影” 的实 验、浮力中“乒乓球不上浮” 的实验、浮 力中“潜水艇” 实验等,都是学生喜欢观 看生的动实有验趣。的演示的实验可通过眼、耳等感 觉器官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 留下难忘的记忆,从而提高实验的观察效果。
7、直观性原则
(1)、实验引入的直观性:
能用实验表达的物理现象,不要 用课件,除非不能做或不允许做的 实验。
(2)、实验器材的直观性:
能用简易仪器做的实验就不用精密仪 器;能用日常生活用品做的实验就不用 专门仪器,要让学生看到实验仪器后教 师一说就能理解。
(3)、实验过程的直观性: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实验探究专题 课件PPT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实验探究专题 课件PPT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实验探究专题》 类型:获奖课件PPT
一、测量型实验(基本仪器、仪表使用) 二、探究型实验 三、观察型实验
(1)直接测量型实验
要求学生:选用合适量程和最小分度值的测量工具, 会正确操作与读数,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
包含:钟表(或停表)、刻度尺、温度计、天平、 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 能表.
例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与合作(1)如图所示,同学们在交流中提出甲、乙两个探究 思路,请对这两个探究思路进行评估。 (2)请设计一份记录该实验数据的表格。
可以通过改变串联 电池的个数,来改 变定值电阻两端的 电压值。

可以通过改变滑动变 阻器的阻值大小,来 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 电压值。
例 如图16所示,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 中,会发现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气筒的下部筒壁, 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对于筒壁发热现 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a、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 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b、打气过 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 升高,但这两个使筒壁发热的原因中有一个是主要原因。根据 上述筒壁发热现象的描述:
图4
(2)间接测量型实验
1.测量平均速度; 2.用天平、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4.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5.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 6.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功率 。
实验所依据的原理, 明确实验的条件、步骤和过程 正确的实验方法,从中推出用什么测量器材,设计什么实验步骤,特别 是一些关键步骤顺序,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等, 总结出实验过程中各种做法的目的和作用; 总结设计思路,在测量工具不够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未知物理量的测量思路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验专题(三) 课件 (共44张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验专题(三) 课件 (共44张PPT)

(5)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A。
(6)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如 下表所示。老师看后说其中一次是错误的。帮小明分析出错的是第 次,原因是 。
30
解析
31
针对训练
【例4】孙楠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他先后将5Ω、15Ω和 2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示数(如下表)。由实验数据可以 看出电流I与电阻R并不成反比。
2
实验二、使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 规律
方法与步骤: 1、照图甲把两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间电压、BC间电压、AC间电压。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4、照图乙把两上灯泡L1、L2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5、和电压表分别测出灯L1、L2两端及总电压。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13
实验七、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14
实验七、电热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 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法”。
22
解析
①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故选AD ②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控制材料和长度一定.故选AC ③本实验中采用的是物理学法中的控制变量法. 故答: (1)D; (2)C; (3)控制变量

初中物理实验说课课件PPT

初中物理实验说课课件PPT
2. 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重复上述实验。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测量
01
3.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滑动摩擦 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02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 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比较
实验目的
比较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特点,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两个相同的小球、弹簧、细线等。
3.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电阻串并联电 路的特点。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 电阻的串并联特性,理解电阻串并联 电路的特点,加深对电学知识的理解 和应用。
06
总结与展望
实验课程回顾与总结
实验课程目标与内容
通过一系列实验,学生深入理解了物理现象和原理,掌握了基本 实验技能和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比较
实验步骤
1. 将两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它们处于同一高度并静止不动。
2. 将其中一个小球释放,使其与另一个静止的小球发生弹性碰撞,观察 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比较
3. 将两个小球再次悬挂起来,使它们处于同一高 度并静止不动。
5. 比较两次实验中小球的运动情况,分析弹性碰 撞与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02
力学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验证
实验目的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的 概念。
实验器材
光滑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等 。
牛顿第一定律验证
实验步骤
1. 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观察小车从斜面滑下的运动情况。
2. 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在毛巾上滑行,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
牛顿第一定律验证
3. 换上棉布,重复上 述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全集初中物理实验ppt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全集初中物理实验ppt课件

四、光现象(共5个)
第一节 传播
光的直线
光在水中的传播
演示
第二节 光的反射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分组
第三节 平面镜成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


分组
第四节 光的折射 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分组
第五节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演示
实验一《用激光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 【器材】激光器,香烟,火柴 【操作】 (1)接通激光器电源,使激光器工作。激光器射
1、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书中包括的实验共
有25个。其中分组实验13个,演示实验12个。
2、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书中包括的实验共
有24个。其中分组实验14个,演示实验10个。
3、在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书中包括的实验共有
31个。其中分组实验16个,演示实验14个,选做1个
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实验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时应注意:
△ 停表的使用与读数: 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可以很方便地测出时 间间隔。因此,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作 为计时工具。停表分为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类。 机械停表的分度值可达0.1秒电子停表的分 度值为0.01秒。电子停表一般为数显式,可直接 读数。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 转一圈是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s), 并将它们相加。 △ 机械停表的读数:读数为小盘的分钟读数+大 盘的秒读数。
物态变化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注意事项】
1.探究过程中,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直接加热, 目的是让 固体受热均匀。
2. 调节实验装置:顺序从下到上。 3. 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 酒精灯必 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4. 在用描点法作熔化图象时,应将所得点用 用平滑曲线相连。 5. 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 实验现象和 记录实验数据.可以通过增加水 的质量、增加海波质 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 来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ppt课件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ppt课件


④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属性 ⑤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
法,另外,还有观察水的
沸腾实验等。
完整版ppt课件
4
分类 测量性实验 光 学
探究性实验 ①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②探究平面镜的成象规律
③探究凸透镜成象规律等
完整版ppt课件
5
分类
电 与 磁
测量性 实验
①测量 电流
②测量 电压
③测量 电阻
④测量 电功率
⑤测量 电功等
一个开关,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
两只滑动变阻器(“10Ω 2A”、“20Ω 1A”),导线若干
完整版ppt课件
28
(1)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并得到多组实验数据,由这些数据 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得结论: 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
①在上述实验中,小强先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接着要改用 10Ω的电阻继续做实验,应如何具体操作? 断开开关,把滑片P移到A端,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 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的位置,并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直到 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
探究性实验
①探究串联电路的I、U、R特点
②探究并联电路的I、U、R特点
③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④探究U、I、t、Q的关系——焦耳定律
⑤探究I、U、R的关系——欧姆定律
⑥探究电磁铁磁的特点
⑦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⑧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特点
另外,还有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等实验

完整版ppt课件
⑷水沸腾时的情景应该是图丁中的

图。
⑸温度计有水银和酒精两种不同液体的温度计,

初中物理:伏安法实验 PPT课件 图文

初中物理:伏安法实验 PPT课件 图文

滑变பைடு நூலகம்入 电阻太大
电表量程选大了
电表量程选小了
电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三、课堂小结
1、伏安法实验的比较与总结 (探究型、测量型)
A
2、电路连接及注意事项
3、电路故障及原因分析
s
R
V
四、反馈练习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的实验中,开关闭合前,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的 __最__大_阻__值__位置,分别采用5Ω、 10Ω、15Ω的电阻进行实验,目 的是_为_了__避_免__偶_然_性__,_总__结_普__遍_的__规_律_ 。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像,由图像可知:电阻一定 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正__比__ 关系;由图像还能得出电流与___电__阻____之间的关系。 即___电__压___一__定___时__,__导___体__中___的__电__流___与__导___体__的__电___阻__成___反__比___。__
或电流表短路
(6)若换用20Ω的电阻后,电压表示数始终无法达到2V,其
可能原因是( C )
A、20 Ω的阻值太小
B、电源电压太高
C、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大
(7)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25 Ω的滑动变阻器
四、反馈练习
4、在做完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后,老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温度对灯丝电阻有什么影响呢?请大家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来探究 一下。” 于是,小华同学利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器材(其中小 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 V)重新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调节滑变, 改变小灯泡 两端电压和 通过的电流
调节滑变, 改变小灯泡 两端电压和 通过的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实验原理: v s
t
•实验过程: •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 的路程S;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根据公式:v s 算出平均速度。 t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 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 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的大小;利用音叉振动接触水面,比较溅起的水花,既能 认识音叉的振动发声,又能比较振幅的不同;在扬声器表 面或鼓面上附加轻小物体,效果也很明显。
二、声现象
5、演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实验关键——声能集中定向传播。 (2)具体方法: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典型事例很多,如爆竹声对
二、声现象
3、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演示实验) (1)实验关键——频率高低的比较。 (2)具体方法:选用不同频率的音叉进行比
较;用硬卡片拨动梳子的齿进行比较;用齿 数不同的转轮弹击硬卡片进行比较等等。
二、声现象
4、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演示实验) (1)实验关键——比较振幅大小。 (2)具体方法:利用琴弦(钢尺)的振动展示振幅比较振幅
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不能歪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 会读:应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数字和单位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 一、学会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 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 机械停表的读数:读数为小盘的分钟读数+大盘的秒读数。
《实验三: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关键:让学生知道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搞清楚实验中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测物理量时所用工具有哪些?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2)注意事项:斜面不要过高也不要太低(过高会使小车速 度过快,不容易记录时间);要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沿直 线运动;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相同高度释放。
1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9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3、在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书中包括的实验共有 31个。其中分组实验16个,演示实验14个,选做1个
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声现象
2、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实验关键——听到声音的效果 (2)具体方法:将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抽气盘上,先在玻璃 钟罩底边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放在抽气盘上,略微转动玻璃 钟罩并稍施压力,使钟罩与抽气盘接触紧密。用抽气机抽出罩 里的空气,可以听到音乐随着罩里空气的稀薄而逐渐减弱。然 后将空气慢慢放入钟罩里,又听到音乐逐渐加强。通过音乐声 音前后强弱变化的对比,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所以本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比较听到声音的变化并初步体会理想 实验与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 (3)注意事项——抽气盘的圆盘表面要涂上黄油或稠的机 油,并盖上油纸,以防锈蚀,影响密封。
二、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三、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析实验数据并且 会归纳判断得出正确的
结论;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时应注意:
△ 停表的使用与读数:
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可以很方便地测出时间间隔。 因此,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作为计时工具。停表分为 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类。机械停表的分度值可达0.1秒电子停 表的分度值为0.01秒。电子停表一般为数显式,可直接读数。 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15分钟) 和•表格: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要点诠释: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 度较慢方便计时;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 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二、声现象(共6个)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 播
真空罩中的闹钟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 系
总述
• 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物理演示实验和学生 探究实验活动很多,在保证安全和可操作的 前提下,必须达到:
• 科学准确 • 现象明显
1、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书中包括的实验共 有25个。其中分组实验13个,演示实验12个。
2、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书中包括的实验共 有24个。其中分组实验14个,演示实验10个。
演示 演示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波形
演示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 声的利用
声音波形图 发声扬声器的烛烟
演示 演示
二、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 (1)实验关键——发声体振动现象的放大 (2)具体方法:除了能让学生直接观察、触摸感受到的一些典
型的振动发声的实例以外,采用给音叉叉股悬垂螺钉、乒乓 球等轻小物体,达到伴随铃声或放大振动现象的效果。
一、机械运动(共3个)
第一节 刻度与时 用刻度尺测量
间的测量
长度
分组
第一节 刻度与时 用停表测量时
间的测量

分组
第四节 测量平均 测量物体运动
速度
平均速度
分组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要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正确地使用测量长度的基本 工具——刻度尺,并掌握测量的方法和要点:使用刻度尺要“五 会”即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会认:零刻度是否磨损、分度值(相邻两条刻线所代表的长度, 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量程(测量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