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传导通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射弧 中断
(锥体束损伤的确凿证据 婴幼儿除外)
浅反射 肌萎缩
或消失 无 (短期内不出现)
消失
(下神经元不断发放冲动 出现 保证肌肉的营养代谢)
面神经核 核上瘫
锥体束 损伤症状 口 角 歪 向 患 侧 舌 尖 歪 向 健 侧
舌下神经核 核上瘫
面神经核 核下瘫
【锥体外系】
特点
• 发生古老。
锥体系以外的运动传导路,协助锥体系 更好地完成随意运动。
听辐射(内囊后肢)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中枢突 第一级N元 周围突 感受器
内侧膝状体 下丘臂 两 下丘 侧 外侧丘系
斜方体 蜗N 核 蜗N 蜗N节 螺旋器
1.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在神经节 第二级在脊髓或脑干 第三级在丘脑腹后核 2.交叉上行:
第二级N元的轴突交叉 3.经过内囊
大脑皮质
投射纤维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中枢突 第一级N元 周围突 感受器
上升 1—2节段
皮肤
传入神经
周围突
答 题 示 范 和 评 分 标 准
1.2
0.6
0.6
0.6
中央后回中上2/3,中央旁小叶后部
(第 Ⅲ 级N元)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1.2
内囊后肢 1.0 丘脑中央辐射 0.5
脊髓丘系(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前束 (触压) 脊髓丘脑侧束 (痛温)
1.2
(第Ⅱ级N元)
后角1、4、5层
皮 质 脊 髓 束
中央前回 下1/3
内囊膝 内囊后肢 中脑: 脚底中3/5
皮 质 核 束
躯沿 体途 运陆 动续 和离 特开 殊锥 内体 脏束 运, 动终 8 止 核于 。
锥体交叉 75%纤维 皮 前质 束脊 髓 躯干肌
脑桥 基底部
躯干肌
四肢近端肌
延髓锥体
大脑皮层躯运中枢
锥体束
• 性质 • 组成 • 起止、行程、交叉 • 换元 • 支配范围 脑桥 延髓
内侧纵束

前庭 神经核
Ⅰ Ⅷ
脊髓
躯干四肢
转眼转头 2. 迷路反应
内侧纵束 网状结构,疑核 迷走神经背核
姿势反射 平衡调节
前庭神经节 前,外壶腹嵴 感 椭圆囊 受 器 后壶腹嵴,球囊
眩晕、恶心、呕吐
(晕动病)
运动传导路
锥体系
组成 起止 行程 交叉
皮 质 脊 髓 侧 束 四肢肌 发动 随意运动
中央前回中上2/3 中央旁小叶前部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 腰骶髓白质前连合 腰骶髓I、V、VII、VIII层 后根外侧部 脊N 节
右腰骶髓背外侧束中上升1-2节段 背外侧束中上升1-2节段
脊N 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
躯干四肢粗触觉传导通路
与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
的不同点
1.脊N节中枢突行于 后根内侧部 2.第二级N元轴突行于 脊髓丘脑前束
锥体束
损伤症状:
•面神经核 【核上瘫】 •舌下神经核 核上瘫 •对侧上、下肢硬瘫
锥体系
锥体束 上神经元 下神经元 迟缓性瘫痪(软瘫) 效 应 器
瘫痪 损 伤 症 状 鉴 别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痉挛性瘫痪(硬瘫)
的锥 抑体 制束 性对 影下 响神 消经 失元
亢进 阳性 ( + )
消失 阴性 ( – )
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下部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投射纤维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中枢突
第一级N元 周围突
丘脑腹后内侧核
对 侧 三叉丘系
三叉N脊束核 三叉N脊束 三叉N根 三叉N节 三叉N 头面部皮肤粘膜感受器
中脑 脑桥
延髓
感受器
脊髓
头面部触觉传导通路
与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 的不同点
第二级N元在三叉N脑桥核
视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两侧距状沟两侧皮质 两侧视辐射(内囊后肢)
投射纤维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两侧外侧膝状体 两侧视束 视交叉 视N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外 侧 膝 状 体
睫 状 N 节
中枢突 视网膜双极细胞中枢突 第一级N元 视网膜双极细胞 周围突 视网膜双极细胞周围突 视锥、杆细胞 感受器
The skin receptor → right midian nerve → right brachial plexus → right seventh cervical spinal nerve → right seventh cervical spinal ganglian → right seventh cervical posterior spinal root → right fasciculus cuneatus → right nucleus cuneatus → lemniscal decussation → left medial lemniscus → left ventral posterolateral nucleus of dorsal thalamus → left pos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 middle part of left postcentral gyrus
(第Ⅰ级N元) 上升 0.5 脊神经节 1-2节段 0.2 皮肤 后根 0.2 周围突
中枢突
1.2
边上升 边交叉
白质前连合 0.6 交叉 0.4
后角固有核
(4、5层)
传导路行程是重要的,它是判断 中枢病变部位和损伤结构的依据。
(见传导路讨论)
.
试分析延髓损伤范围不同时 症状差别
中央后回 下1/3
胸核 腰骶髓V-VII 层外侧部
同侧 脊髓小脑后束 小脑 下脚 脊髓
脊髓 L3-Co V-VII层外侧部
小脑
两侧 小脑 脊髓小脑前束 上脚
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投射纤维 第三级N元
中脑 脑桥
丘脑腹后外侧核
交叉 第二级N元 中枢突 第一级N元
外侧膝状体
视 束 视 交 叉 视 神 经

双侧 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 副交感核 Ⅲ

视觉 传导路
对光 反射
睫状N节

感光细胞
双极细胞 视网膜
节细胞
瞳孔括约肌
平 衡 传 导 路
前庭反射
颞上回 前部
Ⅲ 听区前方的 22区
丘脑 腹后核
上 传 不 途 明 径
眼球震颤 前庭核
前 庭 脊 髓 束
小 脑
内侧纵束
1. 眼肌前庭反射 头眼协调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光 线 两侧 视束 两侧 上丘臂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 视 交叉 N 顶盖 前区 双极细胞 周围突 节 细胞 两侧动 眼N副核 两侧睫 状短N 双极 细胞 双极细胞 中枢突 两侧 动眼N
外 侧 膝 状 体
睫 状 N 节
两侧 睫状肌? 瞳孔括约肌
两侧睫 状N 节
听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投射纤维 第四级N元 颞横回
环路 ①
环路③
环 路 ②
纹 体 苍 白 球 系
传 出 网 状 结 构
皮 质 — 脑 桥 小 脑 系
皮 质 形纹 成体 环苍 路白 球 系
锥 体 外 系

对 脊髓丘系 侧 脊髓丘脑侧束
白质前连合
脊髓 I、V、VII、VIII层
延髓
周围突 感受器
背外侧束中上升1-2节段 后根外侧部 脊N 节 脊N 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
脊髓
右足底内侧痛觉传导通路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丘脑腹后外侧核
左 侧
右腰骶髓I、V 、VII、VIII层 右腰骶N后根外侧部 右腰骶N节 右胫N、右坐骨N 右足底内侧N 右足底皮肤感受器
大脑、小脑、间脑 中 枢
复杂 反射 感 觉 传 导 路 简单 反射 感受器 运 动 传 导 路
脑 干 、 脊 髓
效应器
躯干四肢
本体感觉 传导路 精细触觉
内侧丘系
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起止
行程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丘脑 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交叉
楔薄 Ⅱ 束 核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 • • • • •
19世纪末, 低等脊椎动物的CNS能再生 1928年, Cajal认为哺乳动物的CNS不能再生 1958年, Liu等保留后根的侧支芽生实验 1969年, Raisman等海马伞切断实验 1983年, Aguayo等移植坐骨神经到CNS 1990年, Schwab等发现胶质细胞有神经生长 抑制因子 • 目前, 应用抗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神经营养 因子等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对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中脑 脑桥 延髓
侧 内侧丘系
中枢突
第一级N元 周围突 感受器
丘系交叉 薄束核、楔束核 薄束、楔束 后根内侧部 脊N 节 脊N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C8 T4
L3 S5
躯干四肢非意识性 本体觉、触觉传导通路
第一级N元 第二级N元
对 侧
大脑皮质
1.各级神经元不同 2.交叉平面不同
投射纤维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中枢突 第一级N元 周围突 感受器
对 侧
3.经过内囊部位不同
The pathways of tactile discrimination
from anterior part of right index finger
Ⅲ 丘脑
腹后内侧核
丘脑 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内侧丘系 背侧 Ⅰ 三叉 神经节 Ⅱ
三叉神经 感觉核
三叉 丘系
头面部
(深)浅感觉
传导路
光线
【视野】 视野缺损
单眼全盲 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双眼同向偏盲
视觉传导路

损伤
对光反射通路
直接 对光反射 间接
距状沟二岸皮质 (17区) 视辐射
Ⅲ 内囊后肢
功能
• 调节肌张力。
•多次中继,联系复杂, 形成若干反馈通路。 锥体外系可分为 1 皮质—纹体—苍白球系
维持 •自动 整体姿势 调节
(完成无意识习惯性动作)。 • 配合锥体系,协调肌群
2 皮质—脑桥—小脑系
⑴ 皮质—纹状体—背测丘脑环路 运动,纠正随意运动的 ⑵ 纹体—黑质环路 误差,确保精细动作的 ⑶ 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P359) 完成。
脊 髓 小 脑 前 束
楔束 副核
本体感觉 同侧 小脑投射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脊髓丘系
中央后回中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丘脑 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下橄榄核 背外侧
交叉
损伤症状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后根
中枢突
内侧丘系 的外侧 脊髓丘脑束 (前束)(侧束) 白质前连合 交叉 边上升 边交叉
皮 质 脊 髓 束
皮 质 脑 干 束
内囊
中脑
后肢 膝部 脚底 基底部 锥体 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 终止于特内运 脑神经核 躯体运动
75%纤维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头颈肌 躯干四肢肌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锥体束 支配特点
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的下半只受 对侧锥体束支配,其余 6个半核为 双侧支配。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外侧核受对侧锥 体束支配,内侧核为双侧支配。 锥体束损伤时,只有单侧支配的核团 才会产生症状。
红核 背外侧
上肢、 肌 、 躯干上部 腱 Ⅰ 脊神经节 、 下肢、 关 躯干下部 节 传入神经 后根
周wenku.baidu.com突
贯穿 斜方体
薄束
T4~5 损伤: 感觉性共济失调
中枢突
小脑 上脚
小脑下脚 旧小脑
脊 髓 小 脑 前 束
深 感非 觉意 传导躯干下肢 传识 本体感觉 导 性 损伤: 路 反射性共济失调
脊 ︵ 髓 部 小 楔分 脑 束纤 后 维 ︶ 束 后角 后角 同侧背核 5-7层 5-7层 (C8-L2)(颈膨大) (腰骶膨大) 上肢颈部
1.感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数级神经元→大脑皮质或 receptor 皮质下中枢 2.运动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或 →数级神经元→效应器 皮质下中枢
一般感觉
痛觉 温觉 触觉 压觉 本体觉 内脏感觉
特殊感觉
视觉 听觉 平衡觉 嗅觉 味觉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精细触 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投射纤维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