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教科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魏晉南北朝的分合

第一節三國鼎立

漢末州郡割據與曹操

漢末黃巾亂起,朝議認為地方武力太弱,決定賦予州牧、刺史兵馬大權,於是漢末州郡都擁有自己的武力。自董卓專擅朝政,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卓挾獻帝西遷長安,州郡遂脫離中央,形成群雄割據之局【一】。東漢的統一帝國,陷於分崩離析,最後分別見併於曹操、孫權、劉備。

曹操字孟德,為人機詐,富於權謀。董卓之亂,曾起兵討卓。其後群雄割據,操曾擊破黃巾餘黨,據有兗州,自稱兗州牧;擁有「青州兵」三十萬【二】,勇敢善戰,即以兗州為根據地,次第發展。董卓被殺,漢獻帝從長安逃回洛陽,曹操即率兵勤王,奉迎獻帝,遷都於許(河南許昌),遂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中原。他鑒於黃巾亂後,人民流徙,田園荒廢,於是在許昌募民屯田,積存足夠的軍糧;先攻佔南陽,再東取徐州,擒斬呂布,消滅壽春(安徽壽縣)的袁術,然後在官渡(河南中牟)與袁紹決戰。曹操兵力遠不及袁紹,但採突擊戰略,以寡擊眾,大敗紹軍,併有冀、青、幽、并四州;繼而北征烏桓,徹底消滅袁氏殘餘勢力,於是華北大部分州郡為曹操所據。

赤壁之戰

曹操統有華北以後,南取荊州,謀統一天下。結果被孫權與劉備的聯軍在赤壁打敗。

孫權字仲謀,為人氣度宏朗,能知人善任。其父孫堅,在漢末為長沙太守,後與荊州劉表相攻,戰死。其兄孫策英明有為,乘中原動亂,結合志士,據有江東之地。策死,孫權繼領其眾,有周瑜、魯肅等人分主軍政,在江東頗有穩固的基礎。

劉備字玄德,為漢景帝的後裔;曾討黃巾有功,原無固定的據地,流離顛沛;曾一度為徐州牧,先後依附過曹操、袁紹,最後投奔荊州劉表,屯駐新野(河南新野)。劉備在群雄中勢力最弱,但能以誠待人,禮賢下士,在荊州時,得到大政治家諸葛亮為之策畫。亮分析天下大勢,認為先占領荊州、益州為根據地,內修政治,撫和戎越,東結孫權,然後待機北伐中原,則復興漢室的王業可望完成【三】。

建安十三年(西元二○八年),曹操大軍南下,適劉表卒,子劉琮以荊州降操。劉備敗走,遣諸葛亮至江東聯合孫權,共同抗操。孫權聽魯肅、周瑜之言,決心與劉備合力抗拒。此時曹操兵力約三十萬,但北方士眾不習水戰;長途遠征,補給困難;水土不服,多生疾病。孫、劉聯軍合計不足五萬,但以逸待勞,抱必死之決心。兩軍相遇赤壁(湖北嘉魚),初一接戰,曹軍不利,周瑜以快船突襲,縱火焚燒曹軍的船艦,延及岸

上軍營,曹軍大敗,退回北方。

赤壁之戰,是決定三國鼎立的關鍵。曹操南下受阻,轉而經營西北,占據關、隴;劉備趁機取得荊州大部,並進軍巴蜀,佔領益州,進而向北奪取漢中;孫權於戰後在江東的基礎更為穩固,並趁著坐鎮荊州的關羽北伐之際,襲取荊州,關羽敗死。於是荊州以東,全歸孫權;劉備僅有益州、漢中;曹操控有黃河流域,天下三分的形勢,至此形成。

三國的建號

建安二十五年(西元二二○年),曹操卒,子曹丕篡漢,國號魏,都洛陽,是為魏文帝。翌年,劉備為了繼續漢室的正統,稱帝於成都,仍以漢為國號,史稱蜀漢昭烈帝。劉備於稱帝之後,為報關羽敗死之仇,率兵伐吳,為吳將陸遜所敗,死於白帝城(四川奉節)(西元二二三年)。子劉禪嗣位,是為後主,丞相諸葛亮受詔輔政。孫權也於劉備死後六年,正式稱帝(西元二二九年),國號吳,是為吳大帝,都建業(南京)。至是,三國的名號正式出現。

諸葛亮的北伐

諸葛亮自受詔輔政,便以討賊興漢為己任,對內開誠心,布公道,厲行法治,整飭綱紀,獎勵農桑,息民練兵,以作為北伐中原的準備;對外則聯合孫權以牽制曹魏。一切努力,都以復興漢室為目標。蜀漢當劉備新喪之時,南方諸郡的蠻人,乘機叛亂,諸葛亮乃親自南征,渡過瀘水(長江上游),抵達滇池。蠻族豪酋孟獲感其恩威,不復為亂。南中平定,已無後顧之憂。即以漢中為基地,前後多次出兵伐魏,謀取關中,結果由於糧運不繼,都未能如願。建興十二年(西元二三四年),全軍大舉,據武功五丈原(陝西郿縣東),分兵屯田,與魏將司馬懿對峙,仍難進展,終以憂勞成疾,於是年病歿軍中。諸葛亮雖然齎志以歿,但他謀國的忠貞,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令後人無限尊敬。

三國對邊疆的經略

三國鼎立時代,各國對邊疆的經營,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頗具有重大的意義。蜀漢疆域,約當今川、黔、滇三省及陝、甘的一部分,西漢在西南夷設郡,但並未積極治理。諸葛亮平定「南蠻」,以感化政策令其心悅誠服,滇、黔等省亦隨之進一步開發。

孫吳立國江東,對於我國東南地區的開發,貢獻最大,東吳境內,「山越」民族分布極廣,自西漢以來不受政府治理。三國時代,起而為亂,魏國還不時勾結他們以為內

應。孫權全力討平,增置郡縣,遍布浙、閩及贛、湘、粵、桂等省,並分交州之地,別置廣州,大收海外貿易之利,並進而遣使南海。吳大帝黃龍二年(西元二三○年)派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得夷州人數千。夷州即臺灣【四】,這是中國經營臺灣的開始。

曹操於漢末曾降服匈奴,分其眾為五部;又曾親征烏桓,併有遼西。遼東的開發與三國時代,也有很大的關係。那時中原人士流徙遼東的很多,學者如管寧等人,避難遼東,初居山谷間,避難人士都依他而居,很快發展成村落。他又講詩書、習禮儀,提高了當地人民的文化水準,很受割據遼東的公孫度所優禮。魏明帝時,司馬懿討滅割據遼東的公孫淵(公孫度之孫),其後幽州刺史毌(ㄍㄨㄢˋ)丘儉兩伐高句麗,破其都城,魏的勢力達到朝鮮半島北部,倭女王遣使入貢,受封為「親魏倭王」,一再來獻。

【注釋】

一、當時重要的割據勢力計有:袁紹據冀州,公孫度據遼東,曹操據兗州,袁術據揚

州,劉表據荊州,劉焉據益州,孫策據江東,公孫瓉據幽州,陶謙據徐州(謙死,先後為呂布、劉備所據),馬騰、韓遂據涼州,張繡據南陽,張魯(劉焉部下)據漢中。

二、漢末兗州刺史原為劉岱,後為黃巾餘黨所殺,曹操率所部擊潰黃巾餘黨,收其青

州精壯,號「青州兵」。

三、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山東沂水縣南)人,後徙居南陽之隆中山(今湖北

襄陽縣),以耕讀為業,深明時勢,有「臥龍」之稱。備訪亮,凡三往,乃見。

亮為劉備所提供的意見,即著名的「隆中對策」,三國局勢,大致依此而演變。

四、正史如三國志吳書孫權傳、後漢書東夷傳皆作「夷洲」,今人著作中亦有偶作「夷

州」者。

【研究與討論】

一、漢末州郡割據如何形成?

二、研討曹操如何統一北方。

三、赤壁之戰的影響如何?

四、諸葛亮復興漢室的計劃如何?他為何贏得後人尊敬?

五、研討魏蜀吳三國對於邊疆的經營。

【附圖】

圖三十三諸葛亮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