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高铁无轨站是一种公铁联运新模式,指在没有高铁线路经过的城市,设置具有购票、取票、候车、物流等功能的铁路站点,通过开通专线大巴与就近的高铁站无缝对接,实现公路与铁路零距离换乘,保证乘客的快捷出行;高铁无轨站打通铁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满足市民方便快捷乘高铁出行的需求。目前我国广西、云南等省区的偏远山区县市已开通数十个高铁无轨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目前我国高铁无轨站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省区的偏远山区县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
②地形
③人口密度
④资源状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高铁无轨站选址最适宜
A. 利用现有汽车站,降低建设成本
B. 靠近城市中心,客流量大
C. 靠近高速路出口,方便乘客中转
D. 位于城市外缘,地价较低
3. 高铁无轨站开通后,可能显著促进当地发展
A. 电子商务
B. 生物制药
C. 旅游业
D. 采矿业
【答案】1. C 2. A 3. C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站点布局的因素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高铁无轨站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主要是方便这些地区部分对于高速便捷交通出行旅客的需求,而气候条件对于出行影响不大,山区地形较为崎岖,出行不便,且人口密度较小,出行需求量不大,与资源状况无关,故选C。
【2题详解】
由于高铁无轨站设置地区,没有高铁站点,出行人口数量不大,站点建设适宜利用现有汽车站,以降低建设成本,A对。城市中心地区布局,与市内交通交叉,互相影响,不利于快速到
达高铁站点,B 错。广大偏远山区市县,高速公路分布也较少,不很发达,多数为从山区到无轨站地区乘车,所以不宜布局在高速出口附近,C 错。城市边缘地区,交通条件较差,不利于旅客转乘,D 错。故选A 。
【3题详解】
高铁无轨站开通以后,实现了高铁与地方的无缝链接,打通了铁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加方便了人们方便快捷出行,且偏远山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故选C 。
根据用户的需求个性化定制产品已成为制造业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如果能大规模的改造生产制造系统,使之都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那么就可以把更多的制造业留在中国。柔性生产是指主要依靠以计算机数控机床为主的制造设备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在制造业中推进柔性生产的根本动力是
A. 技术
B. 资金
C. 管理
D. 市场 5. 与传统的刚性规模化生产相比,柔性生产的优势是
A. 提高产品质量
B. 提升产品市场适应性
C. 降低生产成本
D. 增加生产过程技术含量 6. 为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供应链柔性化,可依托于
A. 智能机器人
B. 大数据平台
C. 仓储自动化
D. 交通高速化
【答案】4. D 5. B 6. B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及发散思维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柔性生产是依靠计算机数控机床为主的制造设备,最终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也就是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非标准化的生产,在制造业推进柔性生产的根本动力是市场需求,故选D 。
【5题详解】
与传统规模化生产相比,柔性生产,更能体现市场对产品产量的影响,对于产品质量提高没
有影响,A错、B对。由于生产规模减小,可能导致生产成本升高,C错。柔性生产只是使得生产出的产品更加接近市场需求,对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D错。故选B。
【6题详解】
由于缺乏供应链协作则导致企业间信息闭塞、无法了解上游供应能力、企业间的供应链计划存在巨大差异,为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供应链柔性化,可依托于大数据平台,以增加信息量,及时获取供需信息,进而满足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与交通及仓储等无关,故选B。
古汾河经图中古河道向南经闻喜附近流入涑水后进入黄河,现汾河经M河段向西流入黄河,涑水河成为间歇性季节河流。古河道随之废弃,现成为同蒲铁路的通道。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7. 图中乙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堑
D. 地垒
8. 导致汾河改道的原因最可能是
A. M河段的溯源侵蚀作用
B. 地壳运动改变地势起伏
C. 汾河洪水破坏河流堤坝
D. 修建铁路导致河流改道
9. 下列对涑水河水文状况的推断,可信的是
A. 地下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B. 枯水期河流基本无自净能力
C. 河水的水质良好且河水清澈
D. 河流有结冰期且有凌汛现象
【答案】7. D 8. B 9. B
【分析】
本组试题以汾河地区地质构造为背景,综合地质构造、河道变迁的相关知识。
【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古河道随之废弃、涑水河从乙地质构造流向甲,结合教材知识“汾河谷地为地堑”,可以判断图中乙地质构造最可能是地垒,故选D。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古汾河经图3中古河道向南经闻喜附近流入涑水后进入黄河,现汾河经M河段向西流入黄河”,可以判断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甲地质构造下降,乙地质构造上升,改变了地势,使现汾河经M河段向西流入黄河,而原河道废弃,故选B。
【9题详解】
材料:“涑水河成为间歇性季节河流”,结合我国雨带移动和该地的气候,可以判断涑水河夏季为汛期,冬春季为枯水期(干涸)。地下水补给是稳定的,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由于涑水河是间歇性季节河流,汛期河水可以净化水质,但枯水期河流干涸,沿途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无法净化,故其河水的水质肯定极差;从纬度位置来看河流有结冰期,但冬季河流没有水,且河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故不会有凌汛现象,故选B。
【点睛】通过学习,掌握汾河谷地为地堑构造是第一、二小题解答的关键;理解“间歇性季节河流”是第三小题解答的突破口。
下图为长三角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系统过境时的雷达基本反射率图,雷达回波越强,降水强度越大。读图,回答下列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