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教学设计)(2)

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教学设计)(2)
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教学设计)(2)

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目标】

1.亲历认识平均数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加权平均数,并认识中位数和众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

3.熟练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

难点:熟练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数据的集中趋势,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平均数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加权平均数,它的具体内容是

一般地,若个数的权分别是,则

叫做这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1.某跳水队为了了解运动员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解: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岁)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

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安百分制计,然后再按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计算选手的

n 12n x x x ,,,12n ωωω ,,,112212n n n

x x x ωωωωωω++++++ n 1381416152416241816242

x ?+?+?+?=≈+++

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表所示,请确定两人的名次。

选手

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859595958595

由例题计算方法可算得选手最后的得分是90,选手最后的得分是91,所以选手获得第一名,选手获得第二名。

(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中位数和众数的内容,它的具体内容是

①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得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这两个数的平均数为这组数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1.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所用的时间(单位:)如下: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样本数据中(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解:将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处于中间的两个数146,148的平均数,即147。

例2.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表所示。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吗?

由表可看出,在吸血的尺码组成的数据中,23.5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即的鞋的销售量最大。因此可以建议鞋店多进的鞋。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若个数的权分别是,则叫做这个数的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和众数:

A

B A B B A min 23.5cm 23.5cm n 12n x x x ,,,12n ωωω ,,,112212n n n

x x x ωωωωωω++++++ n

①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得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这两个数的平均数为这组数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四、习题检测1.某公司由15名员工,他们所在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年利润如下表所示:

部门人

每人所创年利润/万元1103

87

543这个公司平均每人所创年利润是多少?2.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成绩

/1.501.601.651.701.751.80

人数232341分别计算这些运动员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A

B C D

m

20.1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

20.1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景中了解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在理解、应用加权平均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培养阅读,建模及应用的数学能力. 3.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中进一步养成独立自主、合作分享、倾听质疑等学习品质和人格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 难点: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及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景中了解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在学习中进一步养成独立自主、合作分享、倾听质疑等学习品质和人格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 难点: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及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以前以前我们曾学过平均数的求法,今天我们将接触一个全新的概念---加权平均数,相信同学们肯定会感兴趣的,请看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一名同学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111-113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用时9分钟. 1.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___ _________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其中x,读作“_______”. 2.数据3,4,5,6,8,8,8,10的平均数是. (二)自学检测 过渡语: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 用6分钟时间完成以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步骤规范,不乱勾乱画.

数据结构教案课程

2015 至2016 学年第二学期 数据结构课程 教 案 课程编码:1261D03 总学时/周学时:80 / 5 开课时间:2016年2 月24日第1 周至第16 周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15级网工程2班 使用教材严蔚敏. 数据结构(C语言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系别/教研室:信息工程学院/ 物联网工程 授课教师:刘波

教学目标: 《数据结构》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用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进行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而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正是《数据结构》要研究的内容。主要介绍如何合理地组织数据、有效地存储和处理数据,正确地设计算法以及对算法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有关算法,掌握算法描述及算法的评价标准,熟悉在不同存储结构上实现不同的运算,并对算法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有所体会,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编制高效可靠的程序,并为学生日后学习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以抽象数据类型的观点来组织和讲解线性表、栈、队列、树、二叉树、图等各种主要的数学模型并定义为相应的抽象数据类型,给出各种物理表示法和有关算法,关于数据处理技术介绍几种主要的排序和查找算法。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主要应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数据结构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各种抽象数据类型的性质; 3.掌握各种抽象数据类型的实现和基本算法; 4.对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性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5.能够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和存储结构以及设计有效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6.掌握数据结构在排序和查找等常用算法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抽象数据类型、顺序表、单链表、循环链表、栈、队列、数组、特殊矩阵、树和二叉树、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查找、内部排序 教学难点: 单链表、栈、循环队列、特殊矩阵、二叉树、关键路径、最短路径 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部分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及课堂练习实现教学目的。 2.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等现化手段相结合。 3.重视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去实验室,实现并验证书本上的各种算法,达到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课程结束后采用闭卷考试。考核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出勤占10%,实验占10%,书面作业占10%),期末考试占70%;考核范围为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严蔚敏、吴伟民. 数据结构(C语言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01X春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势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学案 新

20.1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 ) 学习目标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统计意义; 2.会计算中位数、众数,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3.通过具体例子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该公司员工的月薪如下: 员工经理 副经 理 职员 A 职员 B 职员 C 职员 D 职员 E 职员 F 杂工 G 月薪(元)12 000 8 0003 2002 6002 4002 2002 2002 2001 200 问题1:请大家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计算该公司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 问题2:平均月工资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收入? 问题3:再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们认为用哪个数据反映一般职员的实际收入比较合适? 二、探索新知 1.中位数的定义: 将一组数据按照(或)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众数的定义: 一组数据中出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三、跟踪练习 1.下面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1)5,6,2,3,2 (2)5,6,2,4,3,5 2.说出下列各组数据的众数: (1)2,5,3,5,1,5,4 (2)2,2,3,4,3

(3)5,2,6,7,6,3,3,4,3,7,6 (4)1,2,3,5,7 四、变化演练 1.(xx·重庆A)在某校九年级二班组织的跳绳比赛中,第一小组五位同学跳绳的个数分别为198,230,220,216,209,则这五个数据的中位数为() A.220 B.218 C.216 D.209 2.某校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了主题为“让历史照亮未来”的演讲比赛,其中八年级的5位参赛选手的比赛成绩(单位:分)分别为:8.6,9.5,9.7,8.8,9,则这5个数据中的中位数是() A.9.7 B.9.5 C.9 D.8.8 3.在xx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体能测试中,某校初三有7名同学的体能测试成绩(单位:分)如下:50,48,47,50,48,49,48.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4.某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甲选手打出的分数分别 是:96.5,97.1,97.5,98.1,98.1,98.3,98.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五、达标检测 1.今年4月,其中8名选手某项得分如下表: 得分8 8 5 8 7 9 人 数 1322 则这8名选手得分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85,85 B.87,85 C.85,86 D.85,87 2.为了了解开展“孝敬父母,从家务事做起”活动的实施情况,某校抽取八年级某班50名学生,调查他们一周做家务所用时间,得到一组数据,并绘制成下表,请根据下表完成各题: 每周做家 务 的时间(小时)01234 合 计 人数262 0 550 (1)填写图中未完成的部分. (2)该班学生每周做家务的平均时间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3)请你根据(2)的结果,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3.已知一组数据x,-5,4,-3,2,-5,根据下列条件确定x的值; (1)中位数为-1;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方案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方案 1 课程的一般信息 1.1 教学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级本科学生 1.2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 1.3 课程教材及分析 1.3.1 中文教材及分析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2011.11。 该教材为国内关于数据结构最知名的教材之一,受到国内计算机教育界广泛的认可。 1.3.2 教材选取的背景 选取本教材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本人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驱动,在该课程教学中强调实践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4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开设时间为计算机科学学院各专业本科生二年级第一学期) 1.5 教师的基本信息 肖冰,1981年生,博士,讲师,计算机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智能信息处理等。博士毕业后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了《计算机基础》、《ACCESS 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设计》及相关课程设计等课程。在Pattern Recognition(SCI二区)、Neurocomputing(SCI三区)、Signal Processing(SCI三区)、电子学报(中、英文版)等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9篇,在重要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一篇。主持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基金各一项,以第三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授权专利三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一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一项。 2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 2.1 单元内容概要 第9章查找 第3节哈希表

数据的集中趋势讲学稿

第11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 本章学习要求 1、 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了解它们之间的区 别。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能选择合适的特征数字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掌握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能从各种图表、资料中获取信息。 2、 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平均数,知道“权”的不同对一组数据平均数的影响。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现象。 3、 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的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4、 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调查方式,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感受抽样的必 要性。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统计思想,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11.1平均数 知识详解 知识点一:平均数 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据x 1,x 2,…,x n ,那么n 1 (x 1+x 2+…. +x n )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x ”表示:即x =n 1 (x 1+x 2+…. +x n ) 友情提示: 1、x 读作x 拔. 2、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 一般水平的特征量,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唯一的,每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如果一组数据中出现几个极端数据(较大或较小),这时平均数就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3、平均数的简便算法 一般地,当一组数据x 1,x 2,…,x n 数值较大时,除运用计算器外,还可以将每个数 据同时减去一个适当的常数a 此时得到一组新数据: x 1} =x 1-a, x 2} =x 2-a …,x n } =x n -a 且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x ,则x =/ x +a 。 知识点二:数据的权 含有n 个数据的一组数据,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且f 1+ f 2 +…+f k =n,则称f 1 、f 2、、…f k 分别是x 1、x 2、…x k 、权。 知识点三:加权平均数 含有n 个数据的一组数据,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那么这组 数据的平均数为: x = k k k f f f f x f x f x ++++++ 212211 其中f 1+ f 2+…+f k =n 特别提醒: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编号*04069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开课学期第3学期 总学时64 理论50 学分数 4 实践14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数据结构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数据结构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述线性表、栈、队列、字符串、数组、树、二叉树、图、查找表、内部排序等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及其典型应用例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概念及不同的存储结构、掌握一些典型算法原理和方法,且能够在不同存储结构上实现编程,同时,对于算法设计的方式和技巧也有所体会。 2.能力目标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熟悉各种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学会根据实际问题要求来选择数据结构。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数据结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部分优秀的学生,培养其在知名程序设计在线评测系统(如POJ等)中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4)求实精神——通过数据结构理论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5)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编写高质量、高效率程序的能力和风格。 3.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热爱算法设计和程序实现,面对实际问题能转换为计算机能够求解的过程并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出在时间和空间上具备一定高效率的程序,培养学生学习算法设计与实现的细心和耐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攀登技术高峰的优秀品质。让部分优秀的学生热爱上湖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体会ACM程序设计竞赛的魅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前应该认真预习,特别是前导课程相关知识体系; 课中应该认真听课,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回答问题及联系实际编程; 课后积极做好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及课程设计相关实践教学的环节。作业应具备一定实用性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实现为主,对部分优秀学生,引入一定量的知名程序设计在线评测系统(如POJ等)中与数据结构相关的题目进行编程并在线提交验证正确性与时间、空间效率。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2数据的集中趋势 【一等奖教案】

20.2数据的集中趋势 20.2. 1中位数和众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2、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材P143的例4的意图 (1)、这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样本,主要是反映了统计学中常用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据较多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考察总体中的一个样本,然后由样本的研究结论去估计总体的情况。 (2)、这个例题另一个意图是交待了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因为在前面有介绍中位数求法,这里不再重述) (3)、问题2显然反映学习中位数的意义:它可以估计一个数据占总体的相对位置,说明中位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据代表。 (4)、这个例题再一次体现了统计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应鼓励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 2、教材P145例5的意图 (1)、通过例5应使学生明白通常对待销售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众数,它代表该型号的产品销售最好,以便给商家合理的建议。 (2)、例5也交待了众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由于求法在前面已介绍,这里不再重述)(3)、例5也反映了众数是数据代表的一种。 四、课堂引入 严格的讲教材本节课没有引入的问题,而是在复习和延伸中位数的定义过程中拉开序幕的,本人很同意这种处理方式,教师可以一句话引入新课: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五、例习题的分析 教材P144例4,从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到并没有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因此,首先应将数据重新排列,通过观察会发现共有12个数据,偶数个可以取中间的两个数据146、148,求其平均值,便可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材P145例5,由表中第二行可以查到23.5号鞋的频数最大,因此这组数据的众数可以得到,所提的建议应围绕利于商家获得较大利润提出。 六、随堂练习 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15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 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 求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体系 1. 基本描述 课程中文名称:数据结构 课程英文译名:Data Structures 总学时:授课 40 学时+实验 20 学时 授课对象: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信息专业、通讯专业、数学专业 课程要求:必修课 课程分类:专业(技术)基础 开课时间:第4学期 先修课:工科数学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或C++程序设计、集合与图论2. 教学定位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各专业及其相关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其它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重要基础。其后续课程有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算法分析、图像处理等。在整个计算机知识体系中,数据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瑞士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沃思教授曾提出:算法+数据结构=程序。算法:是对数据运算的描述;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程序设计的实质是对实际问题选择一种好的数据结构,加之设计一个好的算法,而好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描述实际问题的数据结构。由此可见数据结构在解决计算机问题中的重要地位。 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为学习后续软件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掌握和不断提高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对象的特点,学会各种数据结构的组织方法和实现方法,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编程能力。同时,学习《数据结构》的过程也是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要求学生编

写的程序结构清楚、正确易读,符合软件过程的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因此,要想有效地进行数据组织和程序开发,就必须掌握数据结构的知识。 课程的内容重点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该课程通过一些最常用的数据结构的介绍,阐明了数据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讨论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并结合各种典型应用说明它们在进行各种运算时的动态性质及实际的执行算法。具体来说,就是从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操作三个方面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线性表、树、二叉树、图和文件等常用的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构建方法。并掌握在各种常用数据结构上实现的查找和排序算法。同时对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性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针对简单的应用问题,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并编写出有效的算法程序。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要深刻理会相应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知识,还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上机实现各种算法,以达到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应用各知识点的目的,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数据结构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课程的研究和学习内容等;算法及其特征;算法性能度量指标;算法时间和空间复杂性及其分析方法。 第二章线性表(4学时)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各种存储结构、基本操作(算法)的实现及性能分析、不同存储结构的比较、线性表的应用等。 第三章栈与队列(4学时) 栈和队列的逻辑结构定义及在两种存储结构上如何实现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栈和队列的本质区别,并且能在相应的应用问题中正确选用它们。栈和队列的应用。

(完整版)数据结构详细教案——图

数据结构教案第七章图

第7章图 【学习目标】 1.领会图的类型定义。 2.熟悉图的各种存储结构及其构造算法,了解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其选用原则。 3.熟练掌握图的两种遍历算法。 4.理解各种图的应用问题的算法。 【重点和难点】 图的应用极为广泛,而且图的各种应用问题的算法都比较经典,因此本章重点在于理解各种图的算法及其应用场合。 【知识点】 图的类型定义、图的存储表示、图的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和图的广度优先搜索遍历、无向网的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 【学习指南】 离散数学中的图论是专门研究图性质的一个数学分支,但图论注重研究图的纯数学性质,而数据结构中对图的讨论则侧重于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图以及如何实现图的操作和应用等。图是较线性表和树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因此和线性表、树不同,虽然在遍历图的同时可以对顶点或弧进行各种操作,但更多图的应用问题如求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等在图论的研究中都早已有了特定算法,在本章中主要是介绍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具体实现。这些算法乍一看都比较难,应多对照具体图例的存储结构进行学习。而图遍历的两种搜索路径和树遍历的两种搜索路径极为相似,应将两者的算法对照学习以便提高学习的效益。 【课前思考】 1.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十字路口的交通灯已从过去的一对改为三对,即每个方向的直行、左拐和右拐能否通行都有相应的交通灯指明。你能否对某个丁字路口的6条通路画出和第一章绪论中介绍的"五叉路口交通管理示意图"相类似的图? 2. 如果每次让三条路同时通行,那么从图看出哪些路可以同时通行? 同时可通行的路为:(AB,BC,CA),(AB,BC,BA),(AB,AC,CA),(CB,CA,BC)

201X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势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中位数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 01基础题 知识点1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xx·温州)某校九年级“诗歌大会”比赛中,各班代表队得分如下(单位:分):9,7,8,7,9,7,6,则各代表队得分的中位数是(C) A.9分B.8分C.7分D.6分 2.某校10名篮球运动员的年龄情况,统计如下表: 年龄(岁)12131415 人数(名)2431 则这10 A.12 B.13 C.13.5 D.14 3.已知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据0,4,x,10的中位数是5,则x=6. 4.已知遵义市某天六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如下图,则这六个整点时气温的中位数是24.5℃.

5.在某公益活动中,张益明对本班同学的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统计图.其中捐100元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25%,则本次捐款的中位数是20元. 知识点2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6.某校对八年级6个班学生平均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了统计,分别为(单位:h):4,4,3.5,5,5,4,这组数据的众数是(A) A.4 B.3.5 C.5 D.3 7.(xx·湖州)某工艺品厂草编车间共有16名工人,为了了解每个工人的日均生产能力,随机调查了某一天每个工人的生产件数,获得数据如下表: 生产件数(件)101112131415 人数(人)154321 则这一天 A.5件B.11件C.12件D.15件 8.某电脑公司销售部为了制订下个月的销售计划,对20位销售员本月的销售量进行了统计,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这20位销售人员本月销售量的众数是10.

数据结构 教学设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实验报告课程教学技能实训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一、教学思想 1、关于“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各专业及其相关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其它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重要基础。其后续课程有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算法分析、图像处理等。在整个计算机知识体系中,数据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瑞士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沃思教授曾提出:算法+数据结构=程序。算法:是对数据运算的描述;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程序设计的实质是对实际问题选择一种好的数据结构,加之设计一个好的算法,而好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描述实际问题的数据结构。由此可见数据结构在解决计算机问题中的重要地位。 《数据结构》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实现,即探索有利的数据组织形式及存取方式。有关计算机的各类软件的开发和设计,首先要考虑数据的表示,即使用何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仅仅依赖几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和掌握好数据结构的有关知识。当我们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一个具体问题时,一般需要经过下列几个步骤:首先要从该具体问题抽象出一个恰当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出解决此类数学模型的算法,再编写相应的程序并进行调试、测试,运行程序并最后得到答案。 早期计算机为解决问题而涉及的运算对象都是一些简单的数据类型,如整型、实型或布尔类型数据,所以一般把着重点放在程序设计的技巧上,而不必重视数据结构。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它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涉及非数值计算问题的应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许多问题涉及到的处理对象不再是简单的数据类型,其形式更加多样,结构更为复杂,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不再是数学分析和计算方法,而是要设计出合适的数据结构,以便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为学习后续软件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掌握和不断提高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对象的特点,学会各种数据结构的组织方法和实现方法,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编程能力。同时,学习 指导老师:第页

数据结构 教学大纲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131110 课程英文名称:Data structure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0 实验(上机):8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较详细地阐述了使用计算机解 决具体问题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的多种类型以及对数据具体进行操作的算法实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使用高级语言编程时组织数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方面相关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的概念,掌握数据结构中的线性表、树、图等基本结构。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栈、队列、串、数组的基本操作,树的应用方法,图的应用方法及数据的查找、排序操作等。 3.基本技能:学生应该能够使用高级语言正确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和选择有效的存储结构 解决具体问题,其算法实现应注重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数据对象查找与排序操作等较常用基本操作,学生应掌握算法学会合理使用。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学生有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与编程经验,应该学习过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对习题课的要求 学习完每部分内容,都要做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对所讲例题举一反三,从而达到熟练编程的能力。 2.对实验环节的要求 上机实践环节在理论课后一周左右进行。通过上机调试运行自编程序,熟练掌握程序设计、调试程序的方法。 3.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数据结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算法设计能力。

《数据结构》教案

《数据结构》教案 信息技术学院 软件教研室

课程说明 【目的】 1.数据结构是研究数据组织、存储和运算的一般方法的学科。 ——理解并掌握数据的各种数据结构的原理与算法。 2. 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结构的性质,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术。 3.数据结构是编程的基础。程序=数据结构+算法 ——能够以数据结构为基础,进行复杂程序编程,且符合软件工程的规范。 4.数据结构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 【内容】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第1章) 2、线性表(第2、 3、 4、5章) 3、树(第6章) 4、图(第7章) 5、查找和排序(第9、10、11章) 【参考书】 1.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数据结构(c语言篇)——习题与解析(修订版)李春葆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安排】

第1章绪论 【教学目的】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和数据结构等名词和术语。 2.描述算法的类C语言 3.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算法的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了解抽象数据类型,掌握计算语句频度和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熟悉类C语言的书写规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描述算法的类C语言;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算法复杂性的分析方法 【教学追记】 1、熟悉各名词、术语的含义,掌握基本概念,特别是数据结构的三个方面(逻辑结构、存储结 构、及其运算)。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清哪些是逻辑结构的性质,哪些是存储结构的性质。 2、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和实现方法。 3、理解算法五个要素的确切含义:①动态有穷性(能执行结束);②确定性(对于相同的输入 执行相同的路径);③有输入;④有输出;⑤可行性(用以描述算法的操作都是足够基本的)。 4、掌握计算语句频度和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方法。 5、熟悉类C语言的书写规范,对学过C++的学生,比较输入/输出语句cin /cout;动态分配内存 语句new与C语言的区别。 6、本章的授课方法:讲授为主,自学为辅,通过练习掌握概念和方法,可以通过1个编程,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数据结构 2.基本概念和术语 3.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 4.算法和算法分析 1.1什么是数据结构 一、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步骤 1、从具体问题抽象出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 2、设计解此数学模型的算法; 3、编程,进行测试、调整直至得到最终解答。 对数值计算问题可以用数学方程来描述。但是,对许多非数值计算问题无法用数学方程加以描述。需要用表、树、图等数学模型来描述。 二、非数值问题的三个例子 1、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自动化问题;——表 2、计算机和人对弈问题;——树 3、多叉路口交通灯的管理问题。——图

《数据结构》教案

《数据结构》教案

安庆师范学院 教案(课时计划)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主讲教师:程玉胜 2

2015----2016 学年第2学期 3

目录 01、数据结构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02、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算法和算法分析 03、线性表的类型定义、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04、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线性链表) 05、循环链表、双向链表、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 06、栈、栈应用举例(数制转换、括号匹配、行编辑) 07、迷宫求解、表达式求值、栈与递归的实现 08、队列 09、机动 10、习题课 11、串类型的定义、串的表示和实现 4

12、串的模式匹配算法、串操作应用举例 13、数组的定义、顺序表示和实现、矩阵的压缩存储 14、稀疏矩阵的存储结构、广义表 15、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二叉树的定义 16、二叉树的性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17、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18、树和森林 19、赫夫曼树及其应用 20、习题课 21、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 22、十字链表、邻接多重表、图的遍历 23、图的连通性问题 24、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 25、最短路径 26、静态查找表 27、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 5

28、B-树和B+树 29、哈希表 30、排序概述、插入排序 31、快速排序、选择排序 32、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33、外部排序、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 34、文件 编号 1 周次1日期9.3课时安排2课题数据结构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 (2)数据结构的存储结构 (3)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 教学目标掌握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的概念 熟练掌握数据结构的概念及其逻 6

《数据结构》课程教案

《数据结构》课程教案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授课学时:32学时 课程学分:4学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课程性质:《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研究如何对数据进行组织和设计、如何编制高效率的处理程序的一门基础学科。 课程任务: 1、学习计算机程序编写中的数据组织和设计; 2、数据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3、经典算法的设计和算法效率的分析。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和程序的编写,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程序中数据的组织、数据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在重要算法的实现上逐步提高编程能力。 (二)技能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重要的数据结构,对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深入的理解,同时能编写出使用重要算法知识的程序,并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三)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习学会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中数据结构的学习方法,并养成严谨、认真、仔细、踏实、上进的好习惯。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 《数据结构与算法简明教程(Java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叶小平陈瑛主编 教材使用评价 本教材经过两年的使用,得到了读者一致认可,同时也在不断改进,适合高职高专教学使用,内容基础、重难点突出,符合高职高专“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要求。

选用的参考资料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殷人昆.《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C语言程序设计》.石油大学出版社 《C语言程序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 《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 后续课程 《面向对象技术》、《操作系统》 与其他课程配合与取舍情况 《数据结构》与《离散数学》知识点结合较多,《离散数学》讲求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数据结构》中逻辑结构的学习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做铺垫。同时《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也为学习《数据结构》打下了基础,对于本课程的教材,我们采用C语言来描述数据结构,因此程序设计基础也是以C语言作为的对象。本课程也与《算法设计与分析》结合得很紧密,因此在学习中我们也会引入常见算法的学习,达到两者共同促进的目的。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数据结构导论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一、引言 二、数据结构有关概念及术语 第二节算法和算法描述 一、什么是算法 二、算法描述工具——类C语言 第三节算法评价 一、时间 二、空间 (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数算法的基本概念,理解如何运用类C语言来描述算法,掌握据结构的概念和相关术语、算法的描述方法,学会从程序中分析算法效率和用函数式表示该程序的算法效率。 在学完本章后,要求学生对数据结构的涉及领域有大体的认识,同时了解数据结构的作用,明确数据结构和程序开发的关系。通过对算法效率的分析,学会使用这一知识点来优化自己所写程序的执行效率。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适用层次:高起专 适用教育形式:成人教育 考核形式:考试 所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一、课程简介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整个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结构是程序设计(特别是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它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基于该门课程的重要性,现在该课程已经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研究生考试必考专业课之一,是反映学生数据抽象能力、编程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能够理解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思路、思考方法、使用场合以及算法设计中考虑的各种因素,能运用于非数值型计算问题的建模和算法设计;深入体会经典算法的思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运用于解决其他领域的相关问题。 2、能够针对基本数据结构和算法方面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或推导,分析相应的逻辑结构、选择合适的物理结构或给出问题的解;能对简单算法进行复杂度分析。 3、能针对特定问题需求和给定的数据结构进行算法设计。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课程的先导课。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1单元数据结构及算法性能分析 『知识点』 本章作为本课程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数据结构课程的研究内容,以及数据结构课程中用到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概念和基本术语。另外,在本章还重点介绍了算法的概念、算法的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哈夫曼树和编码应用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2011年 6 月3日

目录 ●课程设计目的------------------------3 ●课程设计题目------------------------3 ●需求分析----------------------------4 ●设计原理----------------------------4 ●系统功能框架图----------------------5 ●流程图------------------------------6 ●设计思路----------------------------7 1.主函数 2.创建哈夫曼树 3.输出哈夫曼树 4.对哈夫曼树进行编码 5.译码 ●程序源代码--------------------------8 ●运行结果----------------------------13 ●实验心得----------------------------21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同学们能够根据数据对象的特性,学会数据组织的方法,能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机内部表示出来,并培养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 学习数据结构是为了将实际问题中所涉及的对象在计算机中表示出来并对它们进行处理。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设计题目--哈夫曼树和编码应用 (1)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n,以及n个字符和n个权值,建立哈夫曼树的存储结构; (2)利用已经建好的哈夫曼树(如不在内存,则从文件htmTree中读入),对给定的n个字符正文进行编码,并输出每个字符的编码。 (3)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对给定的一个哈夫曼编码进行译码,判断此编码对应的字符序列,并输出结果。 三、需求分析 1、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信息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预先编码,在接收端将传来的数据进行译码(复原)。对于双工信道(既可以双向传输信息的信道),每端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编/译码系统。本次设计就是为这样的信息收发站写的一个哈夫曼的编/译码器。 本实验要求: 2、本演示程序中,用户可以输入键盘中的任意字符,长度为任意长,字符输入顺序不限,且允许出现重码 3、演示程序以用户与计算机的对话方式执行,即在计算机终端上显示“提示信息”

数据结构教案C语言版

数据结构教案C语言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授课教师: 学习对象: 任课时间: 一、学生情况分析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提高编写程序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中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如何合理地组织数据、有效地存储和处理数据,正确地设计算法以及对算法的分析和评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透地理解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有关算法,培养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编制高效可靠的程序,为学习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和数据库等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数据结构

2)抽象数据类型概念;数据类型;数据抽象与抽象数据类型;用于描述数据结构的语言 3)数据结构的抽象层次 4)算法定义 5)性能分析与度量;算法的性能标准;算法的后期测试;算法的事前估计;空间复杂度度量;时间复杂度度量;时间复杂度的渐进表示法; 教学要求: 了解: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及数据结构的抽象层次 了解:抽象数据类型概念 了解:算法的定义及算法特性 掌握:算法的性能分析与度量方法 第二章线性表 教学内容: 1)线性表的定义和特点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及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3)线性表的链式存储及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4)使用线性表的实例 教学要求: 了解:线性表的定义和特点 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查找、插入和删除等基本操作 熟练掌握:单链表、循环链表及双向链表的定义及实现 掌握:熟练掌握单链表的应用方法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1.中位数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它可以是这组数据中的数也可以是这组数据外的数.在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时,其步骤为:(1)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找到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 谈重点确定中位数 求中位数时,一定要先按大小顺序将数据排列,再找中位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正中间的数是中位数. 【例1-1】求下列数据的中位数. (1)2,3,14,16,7,8,10,11,13; (2)11,9,7,5,3,1,10,14. 分析: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时,既可以由小到大排列,也可以由大到小排列,结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如果是奇数,则为最中间一个数据的值. 解:(1)将已知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2,3,7,8,10,11,13,14,16. 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0. (2)将已知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1,3,5,7,9,10,11,14. ∵中间的两个数是7和9,它们的平均数是8,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 【例1-2】求数据6,5,4,7,8,10,3的中位数. ,所以中位数为 剖析 6. 一般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可以有不止一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若几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比其他数据出现的次数都多,那么这几个数据都

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当所有的数出现的次数一样多时,无众数.辩误区区分众数与次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而不是该数据出现的次数. 【例2-1】某商店有200 L,215 L,185 L,180 L四种型号的冰箱,一段时间内共销售58台,其中四个型号分别售6台,30台,14台,8台,在研究电冰箱出售情况时,商店经理关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吗?他关心的是什么? 分析:销售量的多少是商店经理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在这个问题中平均数不再是考查的主要对象,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15 L,说明这种型号的电冰箱销量最好,这才是商店经理最为关心的.解:商店经理不关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他关心的是众数,也就是哪种型号的电冰箱销量最好. 3 (1)统计图的特点:①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②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显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③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事物与数据的变化情况. (2)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主要有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3)我们可以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所显示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估测其平均数. (4)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的数据的众数为所占比例最大的数,数据的平均数往往利用加权平均数进行求解. 【例3-1】对某校八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成绩记为1分,2分,3分,4分共4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这些学生的平均分数是(). 成绩频数条形统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