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学重点
1、写作规律的特性:同一性、客观性、普通性。

2、“物我交融转化律”:
“物我交融”指写作客体(即写作对象的客观事物)与写作主体(即有自觉意识的写作者)的相互作用与有机融合。

“转化”指经过物我交融,一个既非“物”又非“我”的新的第三者的诞生,即“物”与“我”的合二为一,构成了文章。

写作客体在写作中的功能:
1、写作客体是触发写作者产生写作动机和欲望的诱因。

2、写作客体是写作者获取写作材料的源泉和从事精神劳动的对象。

3、写作客体是写作者表达主观意向和情思的凭借和依托。

4、写作客体是制约写作者精神劳动的一种客观“尺度”。

写作主体在写作中的主导作用:|
1、写作主体为写作实践活动确定方向和目标。

2、写作主体赋予写作客体以生命和灵魂。

3、写作主体进行创造性的实际操作,将有关的写作客体弥纶成篇。

4、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活动中进行控和调节,不断解决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3、“博而能一综合律”:博而能一综合律与物我交融转化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指写作主体在写作实
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自身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去感知运思表达,最后构成文章的必然过程。

“博而能一”指写作主体既要具有为写作所必需的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又能够把这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融会贯通,使之在不同范围内、不同条件下,形成一个形神兼备的有机整体。

“综合”指写作主体对自身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的归纳和集中、调动和支配,它既是博而能一的表现形式,又是博而能一的手段和方法。

博是对写作主体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的一种高度概括。

在形式上一表现为文章的主干,线索和焦点,焦点是文章和作品的核心。

在内容上一表现为文章的主旨,它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

文章中形式和内容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形式上的一体现内容上的一,内容上的规定形式上的,不可分割。

博是写作主体赖以综合的基础,一是写作主体进行综合的结果,整个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博与一相互矛盾的过程,亦是在写作主体的支配下有博到一的综合过程。

刘勰提出的三准则三步骤:
1、“设情以位体”,既写作主体按照自己的情志选择、确定适当的体裁,为从“博”到“一”的综
合“制定全形”。

2、“酌事以取类”,即写作主体对自己所掌握的各种材料、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撮辞以举要”,即运用经过锤炼的语言,把文章的要点突出地表现出来。

4、“法而无法通变律”:法而无法通变律指写作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借鉴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写作
之法,并加以革新、创造,灵活运用于写作实践活动的必然过程。

“法而无法”指写作既有一定之法,又没有一成不变之法。

“通变”指对写作之法的继承、借鉴、革新、创造。

“法”是通变的基础,“无法”则是通变的结果。

法而无法的通变过程,无法先于法,经过长期的写作实践,法有了相对稳定性,发是无法的基础,无法是对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法的极致。

写作之法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文章体制,体制指文章的结构间架,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还包括文章的内部构造。

2、写作准则,主旨明白正确,内容充实具体,质料围绕中心,详略得当,观点与质料统一,层次分
明,结构完整,文气贯通,语调得体,用词确当,语句畅通。

3、写作技法,指写作主体用以写景状物、叙事明理的具体方法。

如扬抑,跌宕,悬念,映衬,象征
等。

无法并不是对法的否定而是指法的发展变化和灵活运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文章体制的发展变化,使文章的体制从无到有,由简而繁,在已有文体上变革和改造。

(2)写作准则的发展变化,写作准则有较大的稳定性和广泛性,但现在也有所改变。

(3)写作技法的灵活运用,写作技法是写作实践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一个要素,它既有相对稳定性和自身的规律性,又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多变性。

法而无法是辩证关系。

法而无法的通变过程:
1、模仿即继承与借鉴
2、化用把模仿到的灵活而恰当的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3、融合在模仿与化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广采博收,把各个方面所得到的经过思考消化变成自己的智能。

5、作者写作活动的中心:
1、作者—写作行为的主体,具有独特性和指向性。

2、作者—写作运动的“中介”,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大脑表现的三个功能:分与合,进行分解,分
析,组装,综合;纵与横;联与结。

3、作者—写作系统的“枢纽”,具有主导性和反馈性。

系统的建立从认识过程、表述过程、传播过程
三个方面构成一个主体与客体双向运动的整体系统。

认识过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思维,表述过程的是语言,传播过程的是读者的反馈。

作者的素质:心理素质(气质、性格、兴趣)、政治素质(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决定性意义、文化素质对写作活动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作者的修养:理论、知识、艺术修养直接关系写作的质量,写作活动既是认识活动又是表述活动,既需以理论为指导,以知识为基础,以语言艺术为手段。

6、作者的能力结构;
1、智力成分;感知、记忆、思维(智力的核心)、言语表达.
2、非智力成分:情绪、情感、言语技能、结构技能、书写技能。

7、感知: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是构成人类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作用:
1、感知是获取文章素材的唯一途径。

2、感知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是提高作者素养的必经之路。

3、感知是引发写作冲动的契机。

直接感知:观察体验(人类写作活动的出发点)作用:
1、观察体验能捕捉到生动的形象。

2、观察体验有助于作者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

3、观察体验有助于作者的思考、记忆与想象。

4、观察体验有助于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

要求:观察要细致,要善于比较,要反复进行。

方法:掌握观察的思路,有意观察与无意观察相结合,学会写观察笔记。

调查采访(是搜集材料的基本功)方法:开调查会、个别访问、现场察访。

最基本重要要素是事实。

间接感知:主要方式是从书刊中采集材料,是写作必不可少的材料。

首先要有明确目的性,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内储与外储的关系,另外对从书刊中采集来的材料加工整理进行鉴别,判断真伪,分清现象与本质,辨析材料之间的关联并储存。

间接采集材料的方法:做资料卡片、写读书笔记、剪报。

8、运思的作用: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

1、形成写作“心境”的通道。

2、沟通感知与表述的桥梁。

3、孕育精神胎儿的母腹。

4、决定文章质量和命运的关键。

运思的基本方式:1、发散型运思:主体有目的地围绕一点出发,或受外界信息刺激,引起向四面八方扩散,造成想象和联想,使信息沟通和联结起来,产生新的形象性和观念性信息。

特性:流畅、变通、独特。

方法:想象,联想(链环式、辐射式、跨越式)。

2、收敛型运思(抽象):集中、回拢运思的对象性客体,经过筛选、摒弃和淘汰与运思无关的信息,对有关的尤其是主要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

一个中心两次收束,分析与综合。

3、突现型运思:沉思是突现型运思进程的起点。

机遇:经过沉思产生顿悟的媒介,是导致运思创造性发现的意外事件,是潜意识向显意识的外因条件。

顿悟:感觉、知觉、意象和观念的豁然贯通与认识的飞跃。

运思的进程:
整体运思:1、认识线—立意定体。

2、信息线—选材取事。

内视法外视法进行信息归类,信息流程加工提取。

3、格局线—构架谋篇。

定基调,理线索,搭骨架(合体,实用,灵通)。

原则:整一性、匀称性。

局部运思:思考层段、推敲枝节(感化细节,启动感受,衡量材料)、生成句子。

思路的走向:生活轨迹走向、逻辑推理走向、情感发展走向、“意识流”走向。

9、表述:贯穿写作始终的心理要求和言语行动。

表述是受制于一定文体框架的符号化过程。

作用:思维起飞的一翼(促进运思,梳理思路,完善运思),双向转化的媒介(主体与客体之间转化)基本表述法: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注意问题:人称角度(主客观角度,人称转换)、语言控制(畅达,适度,灵活)、行文合体(百里挑一和合众为一,整块的和化了的,雕像的和塑像的)。

表述的模式:1、文句模式:叙述句模式、描写句模式、议论句模式、说明句模式
2、段落模式:描写段落模式—场面,论证段落模式—论层,解说段落模式—释项。

3、篇章模式:记叙类文体模式(开端发展结局)、议论类文体模式(引论本论结论)、
说明类文体模式(概说分说总说)。

10、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

一般手法:定线:时空顺序法、关键勾连法、情思贯穿法。

伏应: 伏笔和照应。

优化内部结构,深化文章题旨,增强审美效应。

悬念:单一式悬念、复杂式悬念。

可用倒叙法,切割法,反常法。

穿插:横向关联性、轻捷灵活性。

要注意适度巧妙。

补叙:篇末补叙、篇中补叙。

能强化审美效应,要权衡内容以免节外生枝,要顺其文势使的紧凑,要
周密洗练。

白描:简练、质朴、轻捷、传神(特点)。

工笔:逼真性、繁丽性。

对比:纵向、横向对比。

映衬:以人衬人、以景衬情、以景衬人、以物衬物等。

象征:形象性、暗示性。

要善于捕捉对应物,善于描绘象征体,心中要有读者。

意识流:在写作(包括艺术创作)中,通过回忆、联系、梦境、幻觉、独白等方式,深入表现人物意识瞬息万变、复杂曲折的流动状态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艺术手法。

辩证手法:虚实法、动静法(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张弛法、详略法、抑扬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庄谐法。

11、文采的作用:1、文采是增强文章说服力的重要因素。

2、文采是创造艺术美的基本条件。

文采的具体表现:
色彩美:真实地描绘物象,生动地表现情绪。

声音美:音节匀称,声调铿锵,音韵和谐。

装饰美:巧比妙喻,移情拟人,视听通感。

朴素美:清雕琢,贵自然,写口语,求质朴。

繁复美:铺展,反复。

简洁美:干净,无冗句烦辞,精炼,能以少胜多。

增强文采的要求:1、要有丰富的情感(情感是文采存在的基础,情感是增强文采的动力)
2、有积累语言材料(从生活中学习语言,向优秀作品学习语言)
3、要善于锤炼语言(锤炼语言要有分寸感:力求准确,务必适度。

锤炼语言要能创新:务去陈言,
创造新词,选词独到。

锤炼语言要反复修改:改差误为贴切,改枯燥为生动,改烦冗为简洁,改暗哑为铿锵。


12、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是由于文章载体引发思想交流而产生的微妙联结,读者与作者一文章为契合点的交
流,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完整的、循环的连锁公式:写作主体-文章客体-阅读主体
-阅读主体的信息反馈-写作主体对反馈信息的接受。

作者-文章-读者:整体性关系:作者与读者是写作领域中共同推进写作事业向前发展的缺一不可的两大社会群体。

制约性关系: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就是反馈式的双向反应关系。

理解性关系:作者与读者平等对待,互相理解。

13、诗歌:广义:泛指一切文学艺术作品。

狭义:指与散文、小说和戏剧并列的文学式样。

是一种饱含情感和想象,以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分类:旧体诗、近体诗与新诗(又称白话诗,现代诗);有格律诗与自由诗;有叙事诗与抒情诗;有长诗、短诗、小诗;有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

古体诗和近体诗属于旧诗,现代诗属于新诗,律诗、近体诗是格律诗,五言诗,歌行体,现
代诗,古体诗属于自由诗。

诗的特质:1、诗是一种主情的艺术。

2、诗具有高度的精炼性。

3、诗应该具有意境美。

4、诗应该有一定的乐感。

(视觉形式上的建筑美,听觉感官上的音乐美)
诗人感知:1、观察目的和兴趣的特殊。

2、思维的特殊性。

3、错觉的大量运用。

4、联觉能力的分外超拔。

5、反恒常的奇特性。

思维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

1、通过媒介作用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

2、思维的概括性:诗人思维的概括性,主要表现为一种典型情绪和感情的概括。

3、思维逻辑的特殊性。

意象的类型: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通感性意象。

诗歌意象创造的具体方法:精选动词、嫁接词语、交互错位、虚实结合。

意象组合的艺术:并列型、派生型、重叠型。

意境答题模式:运用什么手法,抓住什么意象(形成和谐画面),营造什么意境(气氛、氛围),表达什么情感。

14、散文分类:抒情散文,记叙散文(回忆录、传记、游记),议论散文(随笔)。

艺术特征:写实、情真、意随、笔活。

意境:1、诗情。

2、哲理(暗示法、托物法、点睛法)。

3、画意。

4、谐趣。

意境的创造:意象的捕捉,理想的追求,巧妙的构思,联想与移情。

散文笔法:1、记事写人法(顺笔、倒笔、插笔)
2、绘景托物法(时空交织、移步换形、点面与繁简、移觉)
3、布局安排法(抑扬、偶然)
4、意旨显露法(一字经纬、卒章显志)
散文笔法的更新与拓展:内心剖析、梦幻、象征、怪诞、意识流、蒙太奇。

散文的语言美:朴素美、瑰丽美、蕴蓄美、飘逸美。

15、小说体裁特征:1、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2、构思不受时空和真人真事的限制。

3、小说艺术表现的中心是塑造典型。

4、要有故事情节。

5、要有生动的文学语言。

6、反应丰富的社会生活。

体裁分类:无情节小说、意识流小说、新闻小说、“非小说”、反小说。

小说主要类型: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微型小说。

艺术构思的特点和方法:捕捉“触发点”,素材的“聚焦”,确定“命意点”,设计“兴味线”。

小说的结构方式:单线型结构、复线型结构、辐射型结构、蛛网型结构、情绪型结构、板块型结构。

小说的情节:作用刻画人物,表现思想。

情节是按照一定的生活逻辑,以作者所知所感形成的内在思想和情绪为主轴,
把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描写和显示出来的具有联系性的生活场景
或事件。

小说的情节与故事的情节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小说要在情节过程中表现作者的
心绪,它不一定以事件为纲目。

情节总是要转化为性格,使性格融合在清洁之中是情节的性格化,性格在情节
表现中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情节表现性格,性格推动情节,这是情节和性格的
辩证关系。

提炼情节的原则:作家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以独到的艺术见地,去发掘和深
化能够体现作品思想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作家应注意使情节能够有力地表
现主题,围绕着人物性格的刻画提炼情节。

方法;1、在原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综合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大胆的
艺术虚构,组成有艺术表现力的情节。

2、以生活素材中的某一特定人物和事件为基点进行补充加工。

3、受到生活素材的启发,对生活素材进行改造,甚至完全脱离原素材,或与原
素材内容相反,重新进行构思。

特点—性格化、独创性
对于小说来说,它的描写艺术的最主要的特质是调动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即典型化的方法,去创造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个性的丰富性、复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