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的评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

王老师这节课讲的很精彩.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娓娓引导。循循善诱,结构紧凑,首尾

呼应,过渡自如。对内容的学习由浅入深,令人回味无穷。

灵活的教法学法配合参与多媒体运用,教师如同一个高明的导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

探究品味这篇短小精悍的美文。

这节课有三大亮点。

一.教师的语言精练,干脆利索。引导恰到好处,时而激情引导,时而亲切点评,时而鼓

励,

虽然不是自己的学生,却和学生胜似亲人,毫无隔阂。

二.教学处理恰到好处

本文苏轼的经典名篇。仅用了84个字。要想讲的确实不容易。王老师高层建瓴。大胆取

舍,不追求华而不实的形式。上了一节既实在又有内涵的高端大气的课。

开头导语设计,用粱文道的评价设计悬念,吸引学生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接着研

读文本安排,这样几个环节:读准字音,读通文意,读出节奏,读出节奏,读出味道。以多

种的形式的读。逐层深入地学习和感悟,有感悟再到理性。接下来赏月色之美。老师引导学

生从修、动静、正侧几个方面提示学习赏析方法。第三个环节品“闲”情。设计两个主问题(1)作者为称自己是“闲人”?(2)“闲”字的深层含义又是什么?学生分析讨论交流看

法挖掘出来本文主旨内涵,掀起这一节课的高潮,最后一个环节悟人生,老师设计这样一个

问题深度聊天室。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与坎坷时,我会这样说::

一楼、二楼、三楼学生经过深入地学习感受颇深,几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一位同学

说:困难像石头,你怕他就成绊脚石。一位同学说:我会微笑面对,勇敢地过去。…….

至此,课堂再次达到高潮,最后王老师再次引导学生回到开头导语,设置悬念,水到渠

成,悬念解开。教师寄语结束全课。

整个课堂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讨论交流。教师理想的学法指

导和微情话语的感染相结合,使得整个课堂流程行云流水,课堂浑然一体

三.板书设计精美巧妙。多媒体课件运用恰到好处。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篇二:9+几的评课稿

9+几的评课稿

1、朱老师长期与低年级的孩子,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比较熟悉,儿童化的语言,语气和语

调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了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使得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思维的活跃

状态,能够深入考虑问题的关键之处。而且就是孩子们天真的插嘴,给我们的课堂点亮了师

生们的心灯。这是我们中高年级的老师羡慕的地方。

2、教学片段:老师问9+7=,怎么想?学生出现两种情况9+7=9+1+6=16,或者,9+1=10,

10+1=16,老师此处没有沟通两种方法的利弊,连加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可是老师强调第一步

分开写,为什么?这里需要在后面,出现9+4=9+1+3=13,或者9+1=10,10+3=13之处点出来,

两者共同的地方是都先算出了10,也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重要方法“凑十法”,再次,看9+几

的其他方法也都是可以这样先算出10的方法,就是凑十法。

3、片段2:当老师有序的排列出9+几的所有算式的同时,老师不妨提问:为什么要

9+4=9+1+3,9+7=9+1+6,9+8=9+1+7等等,也就是,为何要再加3等于13,再加6等于16

等,提出所有的解法的共同点是,9+4为了凑成十都从4里面拿出1来,剩下的数是3加10,

就是13。同样的道理,和同桌举例说明其他题目的算法,总结共同点,9加几,都要从第二

个加数里面拿出1凑成10,剩下几加10就是十几,所以剩下几就是十几,这是一种简便计

算的方法。类似的8+4呢还是从4里面拿出1凑十吗?尝试练习,8凑10要从4里面拿出2,

还剩2,2+10等于12;7+4呢?7凑成10要从4里面拿出3,还剩1,1+10等于11。最后总结出,9+几,8+几,7+几要凑十法的简算方法,9凑10要得到1,8凑10要得到2,7凑10要得到3等。点明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认识本节课和其他加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整个单元的加法计算沟通方法。篇三:初中数学评课稿

==老师所讲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是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一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一、教学设计合理。1、重视问题的设计。2、重视了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

联系的设计。3、注重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xx老师精心设计了画图、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二、教学方法以一中模式为载体,变教为探,环环相扣。本课中通过鼓励学

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画函数图象、归纳二次函数y=a(x-h)2图象的性质、平移规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我们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画图,多次观察图象,分析列表,

发现规律,从数到形,从形到数,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板书合理,灵活使用多媒体。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研究抛物线平移时,由于电脑原因,平移没有呈现出来。

3、课堂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致使学生练的少,缺乏巩固。

====大家好!今天我评课的主题是吴晓燕的生活中的大数。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可以从三方面来评述:(一)教学素养. (二)教师特色(三)教学建议

一、教师素养

吴老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语言清晰,表达准确。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比较丰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学生或老师们记忆深刻。

二、教学特色

1、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从本堂课看,吴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师能够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创新四维目标教学,目标比较全面。

2、教学创情景,激励促参与

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生活中的长江、珠穆朗玛峰、东方明珠塔来引出生活中的大数这个主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接着让学生上台来数数,教导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找不同的同学来学着数,并强化概念。又用此方法依次推出概念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3、灵活教学、多样呈现。

本节课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老师在引入数学概念个、十、百、千、万时,呈现形式多样,新颖自然,具有生活化,注意利用生活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巧妙,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