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习题1

《祭十二郎文》习题1
《祭十二郎文》习题1

《祭十二郎文》习题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汴州(biàn)殒(yǔn)怙(ɡū)遽(jù)

B.万乘(chénɡ) 嗣(sì) 曷(hé) 窆(biǎn)

C.辍汝(chuò) 孥(nú) 尚飨(sūn) 殁(mò)

D.奴婢(bì) 薨(hōnɡ) 省亲(xǐnɡ) 强者(qiánɡ)

解析A.“怙”应读“hù”。B.“乘”应读“shènɡ”。C.“飨”应读“xiǎnɡ”。

答案 D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

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解析A.“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上任”,“凭”解释为“临”。

B.“应”解释为“应付”。D.“止”解释为“住”,“既”解释为“不久”“后来”。

答案 A

3.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答案 C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汝殁以六月二日

B.惟兄嫂是依

C.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D.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解析B项是宾语前置;A、C、D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

答案 B

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①连词,表顺承,相当于“才”;②③⑤均表示转折关系;④表并列关系;⑥表顺承关系。

答案 A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6~10题。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往河阳省坟墓省:探望。

B.遇汝从嫂丧来葬从:跟随。

C.丞相薨,吾去汴州去:离开。

D.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客:客人。

解析D.客:客居。

答案 D

7.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汝不肯来,恐旦暮死

B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C .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D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解析 B .志气:古义,这里指精神;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C.动摇:古义,松动;今义,在两种对立的意见之间或在两条对立的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D.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答案 A

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以求斗斛之禄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C.????? 吾念汝从于东而母立于兹

D.????? 以为虽暂相别则噪而相逐

解析 A .介词,来/介词,用。B.都表假设。C.介词,到/介词,在。D.互相/表他称。 答案 B

9.下面对短文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文章与一般祭文格式不同,记的是家庭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

B .在写作者与老成的感情之外,作者还表达了一种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

C .本文的语言主要体现在如泣如诉的特点上,似在与逝者作无穷无尽的长谈,更加深了悲痛之情。

D .这篇情文并茂的祭文,作者还采用了铺排和张扬的手法,与如泣如诉的语言运用相得益彰,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解析 无铺排和张扬。

答案 D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知道会是这样,即使让我做地位最高的公卿宰相,我也不会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就职上任的。

(2)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

(3)我的哥哥品德美好,却使他的后代夭折,你纯正清明应该继承他的家业的,却不能蒙受先人的恩泽。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4题。

祭鳄鱼文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奏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之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耶?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叁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叁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到任不久,访民问苦,知道鳄鱼为患,便写了这篇祭文来驱逐它。

1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军事衙推奏济推:推官,刺史属官。

B.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亢:通“抗”,对抗。

C.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及:以及。

D.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揜:覆盖,踏涉。

解析C.及:到。

答案 C

12.下列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涵淹:潜藏。

B.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睅然:胆小的样子。

C.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伈伈:恐惧的样子。

D.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冥顽:愚蠢。

解析B.眼睛突出的样子,引申为凶恶的样子。

答案 B

13.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 )

A.以肥其身B.以种其子孙

C.傲天子之命吏D.无不容归,以生以食

解析A.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种,名词活用作动词。C.傲,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D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使山川和河流排列,用绳网利刃来消灭危害人民的虫蛇之类的恶物。

(2)就是长江汉水一带,也被丢弃,给了蛮、夷、楚、越等族;何况潮州,在五岭与南海之间,离开京城万里之远呢。

(3)刺史就要挑选有才能、有武艺的官吏民丁,持强弓毒箭,同鳄鱼搏斗,一定杀完才停止。【参考译文】

这年,潮州刺史韩愈,派遣部下军事衙推秦济,将一只羊和一头猪投入到这被百姓称为“恶溪”的潭水中,使它们被鳄鱼吃掉。(我写作文章)来告诫鳄鱼:以前上天掌管天下的时

候,(他)使山川和河流排列,自己提着罔绳和刀刃,来消灭危害百姓的虫蛇恶物,这些虫蛇恶物被赶到了四海之外。等到后来的君主的德义渐渐平淡,不能够波及到很远的地方。至于江汉这种闲散的地方,都被中央抛弃了,给了蛮夷各族,又何况潮州这种地处五岭之间离京城有万里路程的地方呢?(于是)鳄鱼就在潮州安家筑巢,并且保持这种状态。

现今的皇上是大唐天子,神圣慈武。无论四海之外、六合之内都能安抚并且掌握它。况且大禹的遗迹,就在附近的扬州;刺史县令所治理的地方,难道要在这种地方用贡赋来供奉天地宗庙百神之祀吗?所以,鳄鱼你不能和刺史一起在这儿居住。刺史接受天子的命令,在这里守卫国土,治理百姓。但是鳄鱼你不在潭水中安然生活,占据这里来凶暴地吞食民畜和熊豕鹿獐等来使自己的身体肥大,使自己的子孙繁衍。又经常和刺史我对抗,来比较高下。刺史我虽然为人驽弱,但又怎么肯对鳄鱼低下头呢?我低下头胆小的样子一定被百姓嘲笑,又怎么能在世上苟且活下去呢?而且我是奉天子的命令来上任的,所以看形势不得不与鳄鱼你辩论一下了。

鳄鱼你如果懂的话,那就听我说。大海在潮州的南面。即使像鲸鹏那么大或者像虾蟹那么细小,没有什么不能归容的,它们凭借大海生活。鳄鱼你们早上出发,晚上就到了。现在我与你们约定:三天之内,你们鳄鱼要全部迁徙到海里去,以回避天子任命的大臣。如果三天不行,那就五天;五天不行,那就七天。如果七天还没有迁徙,那就是你们不想迁徙了,是不懂刺史的话,不是这样的话,那就是鳄鱼你们冥顽不灵,刺史我虽然有言在先,但不能装作不知道。像你们这些鳄鱼不迁徙来回避,就像毒害百姓的恶物,都得杀。那刺史我就挑选善于射箭的民众,带上毒箭,一定将你们赶尽杀绝。你们不要后悔。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赏析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 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 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 十二郎。 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 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 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 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 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 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 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在这里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使其真挚、深沉的情感紧紧融注在日 常平凡琐事的叙述之中。 让绵密深沉的主体情感,直接投射于与十二郎有关的生活细节之中,

反复抒吐,与之融铸成完整的审美意象,释放出强烈、隽永的感情光芒。 文章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开头形式。 作者抑制着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开头,为全文拉开序幕。 作者的笔触, 以对过去的回忆为起点, 呜呼!吾少孤, 及长, 不省所怙, 惟兄嫂是依。 韩愈三岁时丧失双亲,跟随长兄韩会夫妇生活。 后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广东省曲江县,不久死于任上, 韩愈始十岁。 文章选择记叙了韩愈与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因三兄 皆早世,嫂抚汝指吾感叹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等充满坎坷、辛酸的生活境 况、情形,充满感情地说明了叔侄二人从儿时孤苦相依发展起来的特殊深 刻关系,以及两人在韩门承先人后的独特地位。 作者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十二郎,令人在一开 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 其后追忆延展,写两人成年后的几次见面和离别,特别点出近年间作 者与十二郎几度约好会合又因变故使其不果来,突出了两人相互依恋的感 情。 夙愿终付虚幻,作者的痛悔不可自释。 作者的一句孰知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深深表明了他 心中的惊诧叹惋和无比痛惜,也在读者心里激起了强烈的震动。 下面对死讯生疑给被伤痛死死压住的心灵带来的瞬间、报丧书信反转 来造成的更大绝望、伤心绝望至极而转生的悲愤,一系列急速变化的心理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1.一词多义辨析 ①致 A 乃能衔哀致诚表 达 B 致敬亭于幕府送达 C 将成家而致汝使…… 来 D 何意致不厚招引,引来 E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取得,得 到 F 老妇前致词传达,表达 G [蒋]干还,称瑜雅量高致兴致,情致 ②就 A 既又与汝就食江 南到 B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上任 C 指物作诗立就完 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接近,靠近 ③之 A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定语后置的标志 词 B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主谓之间 C佯狂不知所之 者到 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代词,事情 E 告汝十二郎之灵的 ④始 A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当初,最初(初次) 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开始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曾经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才 E 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才 ⑤舍 A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离 开 B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C 至舍,四支僵不能动客舍 D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E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 舍 F 屋舍俨然房舍 2.理解文化现象 ①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叔

父②告汝十二郎之灵灵位 ③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已死去的父 亲④请归取其孥妻子儿女的统称 ⑤明年,丞相薨唐代二品以上的官员 死 ⑥万乘之公相万辆兵车,极言富贵 1.一词多义辨析: ①其 A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 道 B 其后四年,而归视 汝那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他 的 D 齐国其庶几乎或许 E 汝其善抚之一定 ②信 A 其信然邪?其梦邪?真实,确 实 B 愿陛下亲之信之相信 C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讲信用 D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 E 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的确 ③然 A 呜呼!其信然矣!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 B 虽然,我自今年 来这样 C 吴广以为然是的,对 的 D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过,但是 ④穷 A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穷尽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尽 C固将愁苦而终穷不得志D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 书阻塞不通,与”通”相对 2.词类活用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动----名②遇汝从嫂丧来葬动---名灵柩 ③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形---- 名④其传之非其真邪形---名 ⑤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动---使动⑥入之纯明宜业其家 者名---动 ⑦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形---名⑧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形---动 3.区别古今异义: ①明年,丞相薨第二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韩愈《祭十二郎文》赏析

韩愈《祭十二郎文》赏析 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祭文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重在叙述韩门两代,只有“我”与侄儿两人,所谓“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身世之戚苦,及对嫂嫂的深切感念;第二、三段重在痛惜与侄儿的暂别竟成永别,及侄儿的夭折;第四段是对侄儿病情的推测,沉痛的自责,后事的安排,及无处诉说、没有边际的不可遏制的伤痛。文、情前后紧相呼应,浑然一体。结构精巧,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而又步步深入,随着叙述的展开,作者沉痛的情感波涛,也一浪高似一浪。使人读完全篇,不能不掩卷叹息,为作者因失相依为命的侄儿所遭受到的深切的精神悲痛,潸然泪下,并得到一种审美的享受。 祭文开头几句,叙述了“我”听到侄儿去世后,准备祭墓的经过。接着转入身世的叙述和悲叹:“我”从小失去了父亲,依靠着哥哥、嫂嫂的抚养,而哥哥又在中年殁于南方。年纪幼小的“我”与你,在孤苦零丁中没有一天不在一起。韩愈三岁丧父,十一岁前,韩愈随兄韩会在京师。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被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到韶州(现在广东韶关)。韩愈回到故乡后,适逢中原战乱,遂到江南宣城避难,这就是祭文中所说的“又与汝就食江南”。 自“承先人后者”至“亦未知其言之悲也”这一小段,是写得很感人的一段。字里行间,流露出形单影只的凄苦之情,及对嫂嫂的无限感念。前面那一段铺叙家世,为颠沛流离中的嫂嫂的话“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增加了浓重的感伤之情,及无限的分量,因为在封建社会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通过嫂嫂的两句话,把嫂嫂当时的悲伤、期待、焦虑之情,活画了出来,并使人感受到两句话中凝集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力量。 从“吾年十九”至段末,叙述了韩愈在十九岁以后至侄儿殁去之前的经过。 祭文第二段开头几句是倒叙,叙述自己为什么愿意离别形影相依的侄儿的原因。自“诚知其如此”起,笔锋一转,直至段末,是韩愈为此而悲痛、失悔,还有得到侄儿死去的消息后,将信将疑的复杂情绪,以及为此而发出的深挚的慨叹。写得跌宕有致,情思深沉,感人至深。这一大段可分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着意在痛悔自己的去取。接着痛悔,又深入一层,回叙自己父兄的早死,和侄儿本来有可能多在一起呆些日子,共享天伦之乐,却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在这一小段中,为了说明自己身体的病弱,一连用了三个“而”字,“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不仅加重了语气,读起来铿锵有力,而且反衬并强调了本段末提出的问题,加强了作者的失痛感。 接着思绪又深入一步,以将信将疑的口气描绘了自己内心感到的无穷的惶惑:这不可能是真的,世间没有这样的道理!准是传的信不确切。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奴仆名)的报告又怎么放在“我”的身边呢?在这一段对于内心惶惑的叙述中,使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侄儿之死所引起的情感的剧烈震荡,不仅为结尾的天命无常的慨叹加重了分量,而且为下段的痛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及翻译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及翻译 韩愈 原文: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

古文翻译:祭十二郎文

古文翻译: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复习课程

《祭十二郎文》公开 课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 人。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 教学难点: 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导语2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我们以前学过了《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的古典散文。苏轼在读后不禁说:读《出师》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那么,这《祭十二郎文》是什么文章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背景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代宗大历十二年(777),韩会坐元载党祸被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在今广东曲江县),韩愈随往,年仅十岁。次年,韩会卒于任所。郑氏于是举家北归中原,寓居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韩愈也依随郑氏生活,直到十九岁时赴长安应进士试才离开宣州。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生活,与侄子老成(本为韩介

《祭十二郎文》原文和翻译

《祭十二郎文》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祭十二郎文作者或出处: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妆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妆。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妆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日:“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竞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致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作品赏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的艺术特色 人们不幸失去亲人时,悲痛至极,情之所至,往往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甚而至于痛不欲生。《祭十二郎文》 就是倾诉此情此景的一篇哀婉动人的文章。文章是身为长辈的韩愈为先逝的晚辈十二郎写的祭文。依常情,老祭少,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再追思韩氏两代人之间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遭际,其悲惨之情就更非寻常可比了。因此,当贞元十九年(803)五月,在长安监察御史任上的韩愈突然得知十二郎病死异乡的噩耗时,如雷轰顶,竟茫然不知所措。直到七天之后,痛定思痛,才以这篇被后世誉为“千年绝调” 的祭文倾吐了叔侄间患难与共、生离死别的无限悲伤之情。 古人写祭文常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赞颂,形式多为骈文或四言韵文。《祭十二郎文》却一破常规,内容上既无赞颂之词,形式上也不用骈文、韵语,而用自由活泼的散文体来抒写无尽的哀思。这是它独辟蹊径之处。然而,它之所以被后人誉为“千年绝调” ,主要还在于: 一是行文质朴自然,情深语切,感人至深。苏轼把《祭十二郎文》与《出师表》《陈情表》并举,称其“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不期然而然也” (清章懋勋《古文析观解》卷五引)。这话不假。通篇叙家人亲情,所取皆“俗情俗事” ,且完全是发自肺腑的至性真情,故给人以质朴自然,如泣如诉,仿佛“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的真实而又惨痛的感觉。有人说它“未免俗韵” ,其实,感人动人之处正在于此。二是语言运用上的复沓重叠,回环转折,变化多姿。如始写对死讯的将信将疑,以“信邪” “真邪”“梦也”反复申说,用一连串的疑问语气状其迷离惝恍之态,使表达效果倍增。再如同样是自叙衰老的情状,先是“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随又“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语意基本相同,但表达上略加变化,就显得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同样,最后一段两个“不知” “不能”“不与”句的运用,意亦颇雷同,却给人以变化多姿的感觉。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这篇祭文在语助词的运用上,也颇见功夫。与论说文不同,哀祭的文字不是一气贯注的,尤其是“以痛哭为文章”的《祭十二郎文》,更是在“夹哭夹写”中完成的,这就需要靠助词的穿插缀合以示抑扬顿挫。诚如宋费衮《梁溪漫志》所云:“退之《祭十二郎文》一篇,大率皆用助语。其最妙处,自‘其信然耶'以下,至‘几何不从汝而死也'一段,仅三十句,凡句尾连用‘耶'字者三,连用‘乎'字者三,连用‘也'字者四,连用‘矣'字者七,几于句句用助辞矣!而反复出没,如怒涛惊湍,变化不测,非妙于文章者,安能及此!” (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年版)■袁枚\祭妹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日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入户,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碟,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

《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翻译

祭十二郎文 (唐)韩愈 年、月、日1,季父2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3致诚,使建中4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中年7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承先人11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13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15。又二年,吾佐董丞相16于汴州,汝来省14吾,止17一岁,请归取其孥18。明年,丞相薨19,吾去汴州,汝不果20来。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22汝者始行,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25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26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27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28汝而就也。 去年29,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30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31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32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33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34,毛血35日益衰,志气36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37?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38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39,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40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41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42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43,则待终丧而取以来44;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45,终葬汝于先人之兆46,然后惟其所愿47。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48,敛49不凭其棺,窆50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51!彼苍者天,曷其有极52!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53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54;长55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56!

《祭十二郎文》字词解释版

祭十二郎文(选修P91)1年、月、日,季父 ..【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愈闻汝 丧之七日,乃.【副词,才】能衔 ..【含,怀着。补充:引申义为怀恨、憎恨】哀致.【表达】诚.【诚意】,使建中远.【形作状,在远方】具.【备办、准备】时.【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之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灵位】。 2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补充同类词:“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及.【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知道】所怙.【依靠。失怙:丧父。补充成语:怙恶不悛quān,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中年兄殁.【死亡】南方,吾与.【连词,和】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不久,后来。补充同义词:“既而”】又与汝就食 ..【通“伶仃”,孤苦 ..【谋生】江南。零丁 无靠】孤苦,未尝 ..【不曾】一日相离也。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去世】。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后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而已!”汝尤.【副词,还、尚】小,当.【副词,应当、应该】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言之悲也。 3吾年十九,始.【初次】来京城。其.【代词,那,这】后四年,而归视.【探视、探望】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跟随,指护送】嫂丧【灵柩】来葬。又二年,吾佐.【辅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探视、探望】吾;止.【留居如:“望门投止”: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贬义】一岁,请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其孥.【妻子儿女的统称,】。明.年.【古今异义词,第二年】,丞相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唐代二品以上官员死亡】。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来。是年,吾佐戎 ..【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汝者.【代词,…的人】始.【副词,才、这才】行,吾又罢.【被停职,被罢官】去.【离开】,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介词,在】东,东亦客.【作客、客居,寄居他乡】 也,不可以久;图.【打算、考虑】久远者.【助词,句中停顿】,莫如 ..【不如,不及、比不上。“莫”为否定副词】西.【名作状】归,将成家 ..【古今异义词,安家】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22祭十二郎文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

祭十二郎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也(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 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之奠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答案】C(A.比:近来。就:就职上任。凭:临。B.应:应付。D.止:留居。既:不久,后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C(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 ⑥连词,假如。⑨语气助词,表揣测。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列对《祭十二郎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亲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答案】B(“少为长祭”错,应该是“长为少祭”)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祭十二郎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之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答案】B(“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子为孤”错,应是“幼年丧父为孤”“老而无子为独”)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

古诗祭十二郎文翻译赏析

古诗祭十二郎文翻译赏析 《祭十二郎文》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对其侄十二郎的祭文。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原文】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

2020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训练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D ) A.乃能衔哀致.(表达)诚曷.(何)其有极 B.不省所怙.(依靠) 敛不凭.(临)其棺 C.遽.(急、突然)去吾而殁其信然 ..(真实、确实)邪 D.比.(等到)得软脚病抱无涯之戚.(欢乐) 【解析】D项,比:近来。戚:忧伤。 2.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⑥假如;⑨副词,表揣测语气;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吾与.汝俱幼 吾与.汝毕力平险 B.诚知其.如此。 其.孰能讥之乎 C.未可以.为信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A项两个“与”字,都是介词,和;B项代词,代“遽去吾而殁”之事/语气词;C项把/用来;D项转折/修饰。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C.其传之.非其真邪 D.东野之.书,耿兰之报 【解析】D是结构助词“的”,其他的是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下列关于课文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薨”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 D.“十二朗”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 【解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阅读课文1~2两个自然段,回答问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6.古代传统的祭文,有一套固定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的称颂,形式则多为体;而韩愈这篇祭亡侄的文章,却写得别开生面、颇有创造性,其特色为: ①从内容的角度看,只有 没有;(前限16格,后限10格) ②从形式的角度看, 。(概括不超过22格) 【答案】骈俪 ①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的朴素叙述__对亡者的一句赞颂之辞 ②不用骈俪韵文,而是句子长短错落,更贴近生活 7.悼念死者,却从自己的身世落笔,“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这样构思和写作,

祭十二郎文原文及翻译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就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就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

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34,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总结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5、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通“耶”) 二、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自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11、世:①皆不幸早世。(通“逝”)②两世一身。(父子相继为一世,名词)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世间,天下,名词) 12、其:(本文中“其”的用法比较典型,故另行总结) 三、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东: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作动词:在东边居住。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3、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4、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5、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6、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7、全: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8、殒: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 四、古今异义的词 1、成家: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义:安家。②今义:男子结婚。) 2、少年:吾与汝俱少年(少年:①古义:青年男子。②今义: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3、志气:志气日益微(志气:①古义:精神。②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4、几何: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几何:①古义:多少。②今义:几何学。) 5、强者:少而强者不可保(强者:①古义:强壮的人(生理上)。②今义:坚强的人(心理上)。) 6、成立: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①古义:成长立业。②今义:创立,有根据。) 7、当不复记忆(复:①古义:再,又。②今义:重复,往复) 8、吾去卞州(去:①古义:离开。②今义:往,到……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