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共三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苏武传

编写:刘珍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梳理课文,归纳文言知识;

3、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知识线索】

1、作者简介: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

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

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

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

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

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

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

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3、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

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

四环节导思教学导学案

课时目标呈现

目标导航

新知导学

语文必修3

奴作战,

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知识建构】

1、 课前做好充分预习

(1) 听读课文,标出注音;

(2) 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大致复述基本情节。

2、 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 ②数( shuò )通使相窥( kuī )观; ③以状语( yù )武;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 )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 yūn )火,覆武其上 ⑧拥众数万,马畜( chù )弥山;

⑨故使陵来说( shuì )足下; ⑩何以汝为( wéi )见;

⑾子卿尚复谁为( wèi )乎。

【合作探究】

一、标出段落,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自抱持/武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掘野鼠/去(jǔ)草实/而食之

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课中师生互动

疑难导思

大臣亡(wú)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二、同桌间讨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还运用插叙,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三、朗读1-2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1)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以:介词,表原因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男子长辈的尊称(判断句)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动用法,使……归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以:以……身份(定语后置句)

5、置币遗单于币:用作礼物的玉、马、皮、帛等;遗:赠送

6、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会:刚好(状语后置句)

7、以货物与常以:把,给货物:财物,古今异义

8、其一人夜亡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亡:逃跑

9、虞常生得生得:被活捉

(2)从第一二段,我们可以看出,苏武出使匈奴的政治环境怎样?

明确:文章一开始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而匈奴内部也矛盾纷纷,缑王、虞常已经跟随卫律投降的人“项羽谋劫单于母阏氏”,

结果失败,将苏武等人卷入匈奴内部政治纷争,这为单于扣留苏武一行又提供了借口。

四、朗读3-4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加;

(1)1、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语○1:话语○2:告诉

2、事如此,此必及我。及:连累

3、见犯乃死,重负国。乃:才;重:更加;负:对不起(被动句,“见”表被动)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即:假使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舆归营舆:用车子送,名词作动词

6、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意动用法

(2)此部分,苏武两度试图自杀,通过他的语言,可以看出苏武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苏武以死报国的行动,刻画了他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苏武是将门之子,禀性刚烈,视死如归。他知道,自己是汉朝使臣,使臣受辱,就是国家受辱,所以当他听到张胜报告以后,立即说:“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在严重关头,不是考虑个人的得失,而是立即想到如何才能不辜负国家的重托。“重负国”三字含意很深。不能预先发现和劝阻张胜所干的错事,一负国;马上要受到敌国的审讯,给国家丢脸,二负国。这是严于责己之意。

五、安排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读熟卫律、李陵劝降部分。

【随堂检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