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归因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
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态,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
其他因素,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
1、控制点(因素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
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
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可控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
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主要论点: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7观点总结
上述这些归因理论都是继承海德的“朴素心理学家”的传统,把人看作是理性的,在归因上是进行因果分析的。
事实上人在归因时并非总是按理性行事。
D·卡内曼和A·特威斯基(1973)特别指出了这一点。
他们不把人看成是“朴素心理学家”,而看成是认知经济学家,在归因上
注意节约能量,走近路达到结论。
卡内曼和特威斯基提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两种启发法进行推理判断:一是代表性启发法,二是可得性启发法。
前者指人们在进行推理判断时往往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
如某地家庭都有6个孩子,多数是3男3女。
问你这3男3女的出生顺序,男男男女女女和女男女男女男哪个可能性大。
一般倾向于认为是后者。
实际上这两种顺序有同样的可能性。
因为3男3女的出生顺序有20种可能,其中类似前者的只有两个,其余18个都是混合型的,混合型有代表性。
可得性启发法指易于进入头脑的信息往往被利用。
如果问你班上哪个同学影响大,那么你首先想到的是那个人往往被认为影响大。
可得性启发法可以解释归因上观察者和行动者的差别。
对于行动者来说,情境是突出的,对于观察者来说,行动者是突出的。
突出的东西容易被记住,从而容易回忆起来。
这个例子也说明突出性影响归因,突出性使观察者倾向于个人归因,而行动者倾向于情境归因。
举例2011年心理学硕士考研题中有一个题目:两个学生参加考试:一个得到100分,另一个不及格。
考100分的说是自己学习刻苦,不及格的说自己没有数学细胞。
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两个学生将来学习的行为及其原因
考100分的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与自己的努力,这是内部-不稳定-可以控制的因素,他会继续努力学习,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将失败归因于自己没有数学细胞,这是内部-稳定-不可控制的因素,他讲会自暴自弃,不会为数学努力,成绩也不会有提高
因为维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为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
每个维度对动机有重要影响。
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维度,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如果归因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
如果将失败归因内部,则产生愧疚感,归因于外部,就觉得运气不好。
如
果将成功归因与可控制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