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西方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存在于资产负债表的组合层面,是由于
资产负债项目不匹配和金融市场要素波动所引起的,因此也统称
市场风险。
第二,协调商业银行的短期和长期盈利目标。资产负债管理 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判断市场利率走势的基础上,在银行的短 期盈利目标和长期盈利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而且应该寻求可 持续性增长。
2.借入负债 同业拆借、向央行借款、公众借款、回购协议、境外借款
3.结算中的负债 信用证、汇票、限额结算方式获得的临时负债,暂收、应付款项。
资产管理的基本内容
储备管理(处理好量与流动性的关系)
储备管理上重点是把握好“度”,既确保为了防范支付风险等业务需要 ,又防止超额储备带来盈利水平下降。为此储备管理要保持最低限度的一级 储备,适当的超额储备和持有一定数量的流动性较强的有价证券。
第三,根据业务策略对经济资本进行优化配置。既要保证有 充足的资本覆盖风险,又要保证经济资本能够用在最能为银行带 来收益且风险相对较小的业务领域,即在效益与风险之间寻求平 衡。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应当能够改善业务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配比关系——将有限的资源从效益较差而风险较高的业务上释放 出来,为效益更好而风险可控的业务腾出空间。
贷款管理——重点(处理好效益与风险的关系)
贷款管理的重点既防范信贷风险,又注重资金运用。贷前、贷中、贷后 的管理尤为重要。
贷前要搞好调查,对借款人的信用分析,把握好每笔贷款的风险系数, 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
贷中要进行严格审查,综合考虑商业银行贷款的经营方针、业务发展方 向和重点、贷款收益及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相关法令规章等。在 内部建立检查系统,由监事会、稽核或稽核委员会组织对借款经营活动进行 检查,贷款是否执行了政策、是否符合贷款原则、信贷人员是否奉公守法等 。
商业银行主要资产负债业务
(具体请熟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业务:
1.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央行存款、同业存款) 2.贷款资产 3.证券资产(国债、公司债、优质股票) 4.固定资产 5.汇差资金(商业银行在联行清算之前,代收代付款项差额所占用的资金,其数量可观,
并有季节性的变动规律)
负债业务:
1.存款负债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汇存款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转让支付命令书、自动转账服务帐户、个人退休金帐户等(存 款业务创新)
贷后要加强管理,保证借款人履行贷款协议、按期还款,对重点客户和 大额贷款的管理要建立台账;随时进行监督、催收,并处理有问题贷款。
证券管理(处理好结构与管理的关系)
商业银行资产的多元化,有利于优化商业银行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 险,提高资产收益率。商业银行要持有在资产总额中占一定比重的证券资产 ,包括金融债券、国家债券等。在管理上,首先要突出证券资产结构的优化 组合,把投资分布在合理的证券种类上;其次要根据资金头寸情况和收益需 要,不断地买卖证券,并强化其管理职能。
当Leabharlann Baidu的资产负债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资产负债管理可以定义为:金融机构为了在可接受的风险限额内实现既定经营目 标,而对其资产负债组合所进行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以及前瞻性地选择业务 策略的过程。该定义包含两条最基本的内涵:
首先,资产负债管理是风险限额下的一种协调式管理。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商业 银行面临各种经营风险,完全规避风险是不可能的。在准确计量风险、确定风险限额 以后,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资产负债组合所涉及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 币种结构进行全面的计划、匹配、协调和控制,在风险限额范围内追求经营利润的最 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寻求风险与收益这一“联立方程”的最优解。
传统西方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资产管理(The Asset Management)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商业银行为信用中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环境 下,在当时较稳定的资金来源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管理。包括以下三种理 论: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负债管理(The Liability Management)
20世纪6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有资产管理转向负债 管理为主。
负债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不仅 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实施,也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上主动性负债,即通 过“购买”资金来实施。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 而产生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基本思想:在资金的配置、运用以及在资产 负债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根据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及银根松紧等变动情况 ,对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进行协调和配置,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某种 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的目的。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取消对国有商业银 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标志我国从此已全 面开始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当今资产负债管理
20世纪80年代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从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管理重心 转移到风险管理上来。9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突飞猛进,资产负债管理进入 一个新阶段,在巴塞尔和美国COSO推动下全面风险管理得到巨大发展。当今的资产负 债管理吸纳了新的因素、方法和工具,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表现形式上:一方面引 入了数学方法、模型和量化工具来量化管理收益和风险;另一方面更加注意对历史数 据的加工和处理,注重预测技术的运用。
其次,它是一种前瞻性的策略选择管理。科学测算每一种金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 ,通过必要的模型将风险量化为成本,然后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提出资本分配的解决方 案,战略性、前瞻性地引导这家商业银行各条业务线主动地收缩或扩张。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
资产负债管理的管理目标
第一,计量和管理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等各类
中国实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理论吸取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 的精华,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对资产结 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在确保商业银行资产具有一定收益性 、流动性的前提下,谋求经营风险的最小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理论主要是从资产与负债均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流动性和赢利性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的管理走向科学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