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维度解读人与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束语 环境因人类的出现而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类是让环境发生变 化的重要驱动力,但是人类有具有利用自然 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双重能力,只要合理 利用自然资源和注重对自然的保育,加强生 态建设,就能维护环境的良好状态,更好的 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奇。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历史变迁。中国人口 报2005,6(第003版)理论/前沿 [2] 买买提明·热介甫。浅谈人与环境的关系,和田 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6第25卷第四期
255
2009.12 消费导刊
作者简介:江广莹(1984-),女,沈阳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中心,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教育。
人类在地球上的出现和发展,是地球自 然演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 原因。从此自然界就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 烙印,出现了自然界的人化过程(李祖扬, 1999)。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关 系是个古老而又不断有新意的问题,而环境 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正是这个漫长过程的积 累。
四、后工业社会人类对环境的保护 热爱和保护自然及其资源的思想自古有 之,尤其现代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 一些先驱者更是为之呐喊并付诸于行动,例 如,大地伦理学的创始人利奥波德等。罗马 俱乐部使全世界对环境问题产生了“严肃忧 虑 ” ; 联 合 国 1972年 召 开 的 “ 人 类 环 境 会 议”是人类对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的正式挑 战;1992年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 会标志着人类的环境与发展观念升华到一个 崭新的阶段。
二、农业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和影响 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农业社会,随着人类 采集和捕杀能力的提高,在处理捕获动物的
方式上有了进步,对捕捉来的动物不是立即 杀死,而是喂养、驯服他们,并让他们繁殖 以供长期使用。人们还挑选一些野生植物栽 种在居住区附近。这就是最早的农业和牧 业。当然,这时的农业方式还是“刀耕火 种”的游移种植,常常是营养比较贫瘠的土 壤起到施肥的作用。这些早期农业对环境的 影响较小,其原因在于:①农民主要依靠人 力进行种植且使用的耕种工具较为简单,因 此,仅能耕作较少的土地;②当时的人口数 量和密度都比较低;③可开垦的土地是充足 的,农民可以采用迁移耕作,所以荒废的土 地经过几十年的休耕后可以恢复土壤的肥 力。真正的农业产生于距今约7000年前,他 是随着蓄力和金属犁的发明而出现的,这意 味着,土地的翻耕成为可能,作物的产量得 以提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 迅速发展,农业开始向草原区扩展(蔡运 龙,2000)。农业社会后期,由于使用驯养 的动物耕地托运等活动使得人们扩展其耕作 土地的面积并提供更多的粮食,进而使人口 有了较快增长。城镇得到较快的发展,使商 品贸易等中心形成,促进商品交流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促进了私有制的形成,使资源的 争夺加剧。农业的这种发展,对环境产生了 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植被的损害加重。城镇 人口集聚,对粮食、燃料和建筑材料的需求 随之增大。为满足这些需求,不得不砍伐森 林,开垦更多的草原,这使生物的生存环境 退化和破坏,甚至造成了某些物种的灭绝。
种格局还是地方性的。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更 加严重其主要原因:“自工业革命以来,人 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中,受“人类中心 主义”思想的统治,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 不过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人类是自然的主 人,是地球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需要和利 益,人类几乎可以我行我素,为所欲为。”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电力、石油、化学工业 等行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 是化学工业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间的物质 交换受阻,许多化学合成物质自然界无法分 解,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又使自然界的分解 能力遭到损害,加之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的 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 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自然界对这些干扰的 净化和缓冲能力。因此,自20世纪30年代以 来,发生了十大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 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世界各国的大气、水 体、放射性等污染和生态破坏都达到了十分 严重的程度。而且,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 的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 少等,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并存的格局也由 地方性扩展为全球性。[1]
一、原始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影响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至今已有大约60000年 的历史,从60000年前一直到12000年前,人 类社会都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很显然,在这 个社会阶段,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类靠采集 植物性食物和渔猎动物性食物为生,人类经 常为饥饿所困扰,人口的规模与平均寿命十 分低下。[1]在原始社会的早期,大多数的狩 猎者和采集者都以小群聚的方式生活。这个 时期的人类,虽然已经会用石头和动物骨头 制作原始武器和工具,用以猎杀动物、砍切 植物、裁缝兽皮制衣等,但他们对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的能力还是很弱的,对环境的影响 很小且是局部的,解决食物不足的途径是随 着季节变动或随被捕杀动物的迁徙而移居 的。[2]原始社会的后期,人类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与早期相比要大的多。主要体现在:① 人类的使用工具日益改善,并学会了用火, 火的使用将大片的森林变成了草地;②人类 活动导致一些大型动物和珍贵植物的灭绝; ③人类通过携带种子和植物到新的区域而改 变了植物以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的分布 区。但这没有改变对自然开发、支配能力的 有限性和局部性,其原因在于:①人口总量 极少且人均利用资源量极低;②迁移和游牧 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对环境的大部分破坏经 自然过程得以修复(生态恢复力);③当时 的技术水平较低很难扩大人类对环境的破 坏。此时,人类把自然视为神秘的主宰。他 们无力与各种自然灾害以及饥饿、疾病或野 兽的侵扰、危害相抗争。只能以生活活动和 自己的生理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 的交换。这时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尚不突 出,人们的努力目标仅是适应环境,利用环 境,而很少有意的改变环境。[2]此时人与环 境的关系,整体上是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人 类 属 于 “ 自 然 界 中 的 人 ” ( 肖 显 静 , 200 3)。
与原始社会相比,农业社会人类已经由 采集者和狩猎者那种“自然界中的人”进化 为作物种植的农民和城市居民,成为有能力 “与自然对抗的人”。
三、wk.baidu.com代工业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冲击与 破坏
17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现代工 业社会,其主要标志是小规模的手工业被大 规模的机器生产所替代,蓄力、风能、水能 为主的能源动力被化石燃料为能源动力的机 械所取代,从而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对自然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发生了转折 性变化。第一次产业革命推动了炼铁业、机 器制造业和采矿业的迅速兴起。这些变化一 方面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另一方 面,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各种资源需求量 剧增,城市生活环境日趋恶化。非城市区域 则是生态退化、资源浪费。[1]工业污染是人 类所面临的问题开始呈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 染并存的格局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
·理论广角
Consume Guide ·Theory View
从时间维度解读人与环境
■ 江广莹 马桂新 沈阳师范大学
[摘 要]人类存在于环境之中又对环境产生这样或是那样的影响。究竟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类是如何利用和改变环境的那?论文介绍了原始 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影响;农业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和影响;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冲击与破坏;后工业社会人类对环境的保 护。 [关键词]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 时间维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