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国别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国别对比研究
利用OEC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结合HS制度,计算中国各产业的附加值贸易水平,并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进行对比,考察中国的附加值贸易现状。同时,计算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与地区的附加值贸易数据,进行国别比较研究,寻找中国与不同发展层次国家之间对外贸易水平的差距。其次,以要素密集度为指标对产业分类,观察中国不同产业之间贸易附加值水平的高低分布情况,并与主要贸易伙伴进行对比,探求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标签:附加值;贸易;价值链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8.062
1 引言
随着世界市场一体化和全球价值链的逐步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成为了贸易的主要形式,产品的生产开始跨越国界,越来越多的中间品开始出现,单纯地计算各国的贸易总量已经无法直接反映出不同国家在世界市场上贸易地位的差异,大量的重复计算使得一些国家的贸易数据出现“虚高”的现象,也造成了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假象。2013年1月16日,WTO与OECD联合推出了附加值贸易测算法,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对贸易数据进行了审视和认识。所谓的附加值,就是剔除了原材料和中间品的价值后,在生产活动中新创造出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在国际贸易中,附加值是指意见产品由于劳动力补偿、关税或利润等原因而产生的高于原有价值的新价值。
利用附加值理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进行研究,有助于认清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并对现有的不足进行调整和改善,并将优势继续发扬。针对附加值理论,关兵(2013)详细地阐述了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的内涵和经济意义,通过描述附加值贸易统计视角下中国对外贸易发现的实际状况来提醒企业和相关部门警惕价值链中低端绑定效应并高度关注中间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加强对全球价值链移动轨迹的跟踪。廖泽芳,宁凌(2013)用附加值理论测算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认为中国仍处在价值链中低端的加工环节,产品的国内附加值较低,国外附加值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中低端水平。张海燕(2013)利用WIOD提供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出中国及35个行业的出口附加值,结果显示中国出口附加值率迅速下降,出口大国领先优势大幅缩减。
以上学者的研究大都着眼于宏观上的中国附加值贸易数据,没有从微观的产业角度对附加值贸易和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进行分析。本文旨在利用WIOD的投入产出数据库并按照HS制度,并参考最新发布的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研究报告,计算出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及印度五大贸易伙伴不同类型产业的附加值贸易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力求还原中国对外贸易的真实情况以及探求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真正位置。
2 中国在HS《协调制度》下的附加值贸易现状
HS是《协调制度》的英文缩写,全称为《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地区)采用《协调制度》作为对外贸易通关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中国作为《协调制度公约》的缔约国,从1992年1月1日起采用《协调制度》所谓中国《进出口税则》和《海关统计商品目录》的基础目录。
依照《协调制度》,对外贸易的商品种类被分列在22个大类之下,后又细分为98个子目录,分别是动物类(1-5)、植物类(6-14)、动植物油(15)、食品(16-24)、矿(25-27)、化学品(28-38)、塑料(39-40)、皮革(41-43)、木制品(44-46)、纸类(47-49)、纺织品(50-63)、衣物(64-67)、石料(68-70)、贵金属(71)、贱金属(72-83)、机器(84-85)、交通工具(86-89)、精密仪器(90-92)、武器(93)、家具(94-96)、艺术品(97)、其他(98)。
根据各个产业的不同特征,并参考过往学者关于产业分类的研究以及国际上的分类标准,拟将98个子目录下的产业分为以下3大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如表1所示。
利用WIOD数据库对2012年中国的所有产业和分类产业的附加值贸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如表2所示。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中国按照HS《协调制度》分类下的98个产业子目录进行计算得出的附加值贸易数据显示,全行业出口1000美元的商品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美元)的最大值为895美元,最小值为313美元,极差为582美元,均值为720美元,大于800美元的较高附加值产业共35个,小于600美元的较低附加值产业共19个。
从产业分类的角度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共54个,占产业总数的56%,贸易附加值的最大值为893美元,最小值为589美元,极差为304美元,均值为783美元,高出全行业均值63美元。其中,29个产业为贸易附加值大于800美元的较高附加值产业,占全行业的83%,占劳动密集型产业总数的54%;2个产业为贸易附加值小于600美元的較低附加值产业,占全行业的10%,占劳动密集型产业总数的4%。
资本密集型产业共32个,占产业总数的33%,贸易附加值的最大值为895美元,最小值为313美元,极差为582美元,与全行业数据相同,极差较大,均值为655美元,比全行业均值低65美元,比劳动密集型产业低128美元。其中,6个产业为贸易附加值大于800美元的较高附加值产业,占全行业总数的17%,占资本密集型产业总数的19%;10个产业为贸易附加值小于600美元的较低附加值产业,占全行业的53%,占资本密集型产业总数的31%。
技术密集型产业共10个,占产业总数的11%,贸易附加值的最大值为756美元,最小值为351美元,极差为405美元,均值为574美元,比全行业均值低
146美元,比劳动密集型产业低209美元,比资本密集型产业低81美元。其中,所有产业的贸易附加值均低于800美元,7个产业为贸易附加值小于600美元的较低附加值产业,占全行业的37%,占技术密集型产业总数的7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是与其他产业类型相比,抑或是在产业内部进行自我比较,其拥有的较高贸易附加值产业数量都是最多的,是中国附加值贸易的中流砥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贸易附加值波动较大,高水平和低水平的贸易附加值产业数量大体上平衡,显示出一定的上升势头和发展潜力;技术密集型产业总体上面临着贸易附加值较低,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尴尬现状。
3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附加值贸易情况对比
本文选取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五个国家和区域来考察其与中国的附加值贸易间的不同。所选取的样本国家和区域与中国的贸易量在世界范围内排名前列,并按照梯度层次分为欧美发达国家地区、亚洲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国家以及与中国国情相似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便于得出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的结论。
从总体数据上来看,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出口1000美元商品带来的贸易附加值分别为585、631、599、587、695,均低于中国对外出口1000美元商品的贸易附加值平均值,基本位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附加值均值之间;而中国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进口1000美元商品带来的贸易附加值分别为860、740、790、571、779,除韩国外,均较大幅度地高于中国从向该地区出口1000美元商品所带来的贸易附加值,这意味着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内贸易方式并未能给中国带来高收益,贸易附加值较低,中国仍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选取在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占有重要地位的第84、85章(技术密集型)商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除印度外,中国向目标地区出口1000美元商品所获得的贸易附加值远低于中国从目标地区进口1000美元相应商品为目标地区创造的贸易附加值。对于第84章的商品,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附加值差额最大,达到380美元,中国与欧盟和日本的贸易附加值差额也都超过300美元,唯有在于印度的进出口贸易中中国的贸易附加值远大于印度的贸易附加值。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第85章的商品中,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之间的贸易附加值差额较大,与日本的差额达到345美元,只有在于印度的贸易中中国的贸易附加值超过了印度。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OECD提供的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并参照HS《协调制度》的产品分类目录,将所有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计算出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在进出口各产业的不同产品时的贸易附加值,窥探中国各行业产品的贸易附加值真实情况,并与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进行对比,借以了解贸易大国名号下的中国是否也同样是贸易强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进一步分析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