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是课程标准统一编写的。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学不权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而且还是一种智慧。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就是教师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实际学习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处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来谈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教师要认真备课,要透视教材,读懂教材。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一些教师习惯把教科书、参考书或资料抄写在教案本上,从表面上看教案写得满满的,而实际上在教学中却没太大的用处。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记的过程。一堂课,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时,很多学生会对文本中的内容提出种种的质疑或看法。当学生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望着教师时,如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老师的形象、威信在学生的心目中会大打折扣。如老师给了他们满意的答复,问题得到了解决,他们才有劲头去发现新的问题。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非常闲熟地驾驶教材,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吃得饱,就要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透视教材,把握好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纵向和横向知识的联系,丰富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材料。如在学习《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本人出示了一些顺口溜,诸如“天光起来就缠足,缠得污秽满床褥”,“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另外,更为残忍的是,当时还有“不烂不小,越烂越好”的说法。为了使肌肉糜
烂,往往有人在缠脚布内故意放入碎石、瓦砾、瓷片,还有的人把虱子放在伤口处,更有甚者,还用刀把自己的皮肉划破,让其感染。这些资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缠足之苦:层层切骨,刻刻痛心。孙中山的妈妈也是缠过足的人,亲身体会过缠足的痛苦,为什么如今她又要亲手给自己可爱的女儿施加痛苦?年少的孙中山是不知道的,学生心中也会产生同样的疑问。本人又出示当时社会上流传着的一句顺口溜:“小脚女人嫁秀才,又吃好的又自在,大脚女人嫁奴才,耕田种地少衣没吃不自在。”女孩子不缠小脚不但会被人嘲笑为大脚婆,而且将来长大还可能嫁不出去。所以,妈妈虽然心疼女儿,但还是含泪为女儿缠足。有了这些资料的加于说明,学生对缠足这一陋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课堂上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二、教师必须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及业务工作水平。
有些教师上课就拿着课本去教室,下课后,懒于学习,工作经验疏于总结、积累,教育教学缺少创新,有时自己都觉得乏味,更不说那些本来就坐不住的学生了。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媒体悄然走进了平常老百姓的生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课堂上老师灌输的信息不少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或是过时的,学生提不起兴趣,思维不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那将会大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健康成长打造发展的平台,拓展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学习,要潜心品读,让我们的文化底蕴变得丰厚。
三、运用留空白的技术,给学生独立思考,动手的空间,开启思维门扉。
在教学中,教学要针对课内容,尽可能地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及生活实践紧密地相连,通过巧设空白的技术,造成悬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如我在上《恐龙》这篇课文,当学习到“雷龙是个庞然大物,身体比六头大象还重”这句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雷龙具体有多重?”听到这个问题,我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在黑板列了几个算式给学生计算:1千克=()公斤=()斤;1吨=()千克=()斤;1头大象约有5吨,那么5吨=()千克=()斤;雷龙身体比六头大象还重,那么雷龙的体重大约是5吨×6()吨=()千克=()斤。计算出雷龙的体重大约有6
万斤后,我又让一位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50斤),我再列这样的算式:60000÷50=(1200)(人)最后,我对学生说:“我们全校师生有1170人,如果平均每人重50斤的话,那么一只雷龙的体重就比我们全校师生的总体重量还要重。”学生一听到这里,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啊!雷龙那么重!”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计算,学生不仅了解了雷龙的具体体重,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四、教师要善于选择和组合教法、教材。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思路,一个教师教学思路的好或差,不仅直观地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而且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在农村小学,没有幻灯机、电脑等新型的电教设备,教师如何能因人、因科、因时制宜去选择和组合学生喜欢的教材、教法,为学生适时地提供思维空间、兴趣空间和发展
空间更为重要。一位老师上《示儿》这首诗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老师引导学生找出体现陆游感情的词(悲),并体会了陆游的感情;在生命弥留之际,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心情更为悲痛。如果就这首诗的内容而言,这节课的目标可以说完成了。但这位老师又用了句:“陆游仅仅是为了祖国还未统一而悲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带着疑虑学习了老师出示的另外两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深刻了解了沦陷的老百姓在金人的摧残蹂躏下,眼泪都已哭干,但始终盼不到王师的绝对值望心情及当时统治集团荒淫奢侈腐朽行为,从而更深层次地体味了陆游的“悲”不仅是为疆土的沦陷而悲,还为灾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悲,为朝庭的不思报国雪耻,荒淫奢侈而悲,为自己的抱负得不到实现而悲。在这节课上,这位老师能善于选择和组合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抓住篇与篇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用心去发现“此”和“彼”,“表”和“里”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