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资料。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历史资料,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2.难点: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相关历史事实和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插图、历史资料和案例分析等,以便于教学演示和讲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件演示和教学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五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认定目标】(有了目标,就要永不放弃的去实现它)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以中日文化交流、中印文化交流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依据课标制定的三维目标:知识掌握:了解唐朝都城长安城的布局特点,知道长安既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能力培养:学生在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自身的提取有效信息、阅读图表、总结概括、原因启示分析、大跨度综合等多方面能力。

情感渗透:学习玄奘、鉴真等人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唐代开放包容的政策,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理解党和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情境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唐代的盛世,今天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再次感受这个开放与繁荣的朝代。

【自主学习】(我所学习到的任何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在看书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感到毫习提纲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23页—28页的内容,完成右面的提纲上的填空。

2、通过制定提纲,你认为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你学习本课时,哪些是难点?请将你认为的重难点写在下面,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看看它们有没有被你掌握。

【合作探究】(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制定学习提纲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和你的伙伴们组成小组一起来进行下面的活动吧!活动之前,先为你们的小组命名,并且为你们的小组确定一句口号。

活动一:梦回长安(封闭与开放并存的古城)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试着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唐长安城的范围大体东西宽9500米,南北长8470米,周长约35.5千米,城市总面积达84平方千米。

有学者对古代十大城市的面积做过比较,按城市面积的大小长安城位列第一,堪称世界第一古城。

材料二:根据《长安志》记载,长安城及其郊区的人口大约在40万—50万,若加上皇族、士兵、奴仆闲杂、佛教僧尼和少数民族人口,整个长安城的人口可能达100万左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2.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和重要性【重点内容】1.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特点2.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的影响和作用3.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启示【导学过程】【导学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幅唐朝时期的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对唐朝时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以及与外国文化的交流。

【导学步骤2】概括背景和特点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特点。

背景:唐朝是中国古代辉煌的时代之一,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特点: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不仅有外国使臣来华,还有中国使臣出使外国,中外间的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导学步骤3】讨论影响和作用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的影响和作用。

影响:中外文化交流使唐朝充满了异域风情,增加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

外国的科技、知识、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也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作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建立,推动了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同时,中外文化交流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促进了贸易和商业的繁荣。

【导学步骤4】总结意义和启示通过讨论和思考,总结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启示。

意义:中外文化交流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带给人们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加了人们对多样性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启示: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

【导学步骤5】拓展思考通过精选的文化交流案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中外文化交流对我们现在的影响和意义。

【导学案总结】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特点、影响和作用,并通过总结意义与启示,使学生形成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价值观和认识。

同时,通过拓展思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对我们现在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一、知识储备,复习测评1、唐朝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A、湘绣B、蜀锦 C 海南岛锦 D、浙锦2、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其中类雪似银称誉的是()A、越窑青瓷B、邢窑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3、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4、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因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的珍品,它是() A.越窑青瓷B.邢窑白瓷C.唐三彩D.彩陶5、唐朝时诗人辈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苏轼6、唐朝书法家辈出,属于子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书法风格的是()A、颜真卿B、柳公权C、欧阳询D、苏轼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学习目标: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3.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三、自读文本,预习评价1、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2、鉴真东渡⑴时期:________时(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目的地:_________________(4)重要贡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玄奘西游(1)时期:_________年间(2)出发地:_______________(3)目的地:______________(4)游学地点: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______(5)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写成《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频繁?2、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体现了唐代密切、友好的中外交往关系,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五、学习小结我的问题与收获: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检测题1、先后13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的国家是()A.新罗B.波斯 C.大食D.日本2、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鉴真东渡B.文成公主入藏C.玄奘西游D.遣唐使到来3、某历史兴趣小组想了解唐朝时印度的一些文化概况,你会向他们推荐()A.《史记》B.《大唐西域记》C.《水经注》D. 《齐民要术》4、日本受唐朝影响很大,包括()①仿照唐朝进行政治改革②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③学习改进饮茶方法,形成茶道④建筑服装都与唐朝相仿A ① ② ③B ② ③ ④C ① ③ ④D ① ② ③ ④5、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①李冰②李春③玄奘④鉴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传说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发生在()A、唐高宗时B、唐太宗时C、武则天时D、唐玄宗时7、天竺戒旺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陈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至此称扬?”(1)“天竺”是现在哪里?(2)玄奘在何时西游天竺?回国后,他写了一部什么书?这部书有什么重要价值?导学案答案:一、1、B 2、B 3、A 4、C 5、C 6、A三、1、为了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唐玄宗时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3、贞观长安天竺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年级下册历史精品导学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七年级下册历史精品导学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

2.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

掌握唐与新罗友好往来的表现。

3.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及对今天我国对外开放的启示。

【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1.遣唐使(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________。

(3)概况: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___”。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________等。

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贡献: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风俗习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________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1)背景:唐朝处于全盛时期;鉴真接受日本僧人邀请。

(2)过程: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双目失明,________年终于抵达日本。

(3)贡献:鉴真在日本传授____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_____________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合作探究】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1)遣唐使到唐朝来的主要使命是什么?与他们同来的还有哪些人?(2)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唐玄宗时期,哪位高僧历经磨难,东渡日本?他在日本十年,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我们从他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基础梳理】1.概况: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2.表现(1)文化:_______强盛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贸易: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_____。

(3)制度: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______选拔官吏。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课题: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与技能:记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了解日本遣唐使及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理解对外交流发展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找出鉴真和玄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去认识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中国当时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等相关史实,激发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重难点预测: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原因。

图2 2、想一想,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展示提升】(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合作探究的成果)【快乐元素】(让落后组的同学为全班同学表演一个节目)【真题演练】(2019·重庆B 卷)1.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

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A .经济的繁荣B .政治的清明C .文学艺术的兴盛D .社会风气的开放 (2019·海南)2.据图2,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 )A .吐蕃B .波斯C .大食D .天竺(2019·黑龙江大庆)3.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A .文成公主B .松赞干布C .玄奘D .鉴真(2019·山东聊城)4.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调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主要表明( )A .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B .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C .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D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2019·山东临沂)5.如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2019·北京)6.一位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拟定了一幅对联(见右图),横批应为( )A .海路通达B .经济繁荣C .民族和睦D .文明互鉴(2019·江苏南通)7.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

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含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含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遣唐使(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日本为了(),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3.概况: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和()。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探究思考:什么是遣唐使?日本派出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二.鉴真东渡(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2.概况: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经过()次东渡,终于在()年抵达日本。

3.贡献:在日本传授(),修建了(),还传播中国的()、()、()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合作交流:鉴真东渡有什么历史意义?从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史实中,你得出什么启示?三.玄奘西行(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1.背景:唐朝与()有频繁的交往。

2.概况:()初年,()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贡献:根据玄奘的口述。

由弟子记录成书的(《》)成书,记载了他游历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的珍贵文献。

(二)合作探究:玄奘为中外交流作出什么些贡献?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表明了唐政府实行了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请你谈谈我国外交有何优良的传统?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介绍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道了遣唐使的来华意图、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等史实,从中体现了唐朝的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以及开放的对外政策。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节课通过讲述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以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讲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4.图片展示:运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4.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提问:你们知道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对外交往事件吗?2.呈现(10分钟)讲述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个历史事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2、通过《唐招提寺》、《鉴真坐像》等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学习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难点】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及影响对当今对外开放开放的启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唐朝时期,中国和_______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_______,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当时称为“”。

2、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_______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经过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4、鉴真在日本传授__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6、_______初年。

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取经。

7、玄奘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为中国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________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三、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靠遣唐使进行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日本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军事改革
2、下面是小强搜集到的图片,由此判断,他正在研究的历史课题是( )
A.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B.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关系
C.唐蕃友好关系的发展 D.唐朝与天竺的友好交流
3、6次东渡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是( )
A.阿倍仲麻吕 B.鉴真 C.晁衡 D.玄奘
4、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 )
A.遣唐使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唐招提寺
5、下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促使民族交融
6、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
7、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它是( )
A.《唐本草》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
8、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交往活动,下列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的一幕是( )
A.日本遣唐使觐见唐朝皇帝
B.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
C.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
D.玄奘回国后与唐太宗讲述路上的见闻
9、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有(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唐朝鼓励海外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

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材料二
图(a)图(b)
(1)唐朝时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目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3)唐朝时世界各国与我国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历经艰险求佛法,西游天竺美名传。

沥尽心血成典籍,佛学史学共珍藏。

(1)材料一诗中“航东海”指的是什么?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2)玄奘西行后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著作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价值?
(3)你从这两位历史人物身上看到了什么精神?得到了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日本先进文化遣唐使
2.制度建筑技术社会
3.鉴真6
4.佛经
5.贞观天竺
6.佛教《大唐西域记》中外
【合作探究】
1、国家安定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科技水平世界领先,对其他国家有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为唐朝和各国的友好交往提供了客观条件。

【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C 2.A 3.B 4.B 5.B 6.C 7.B 8.C 9.D
二、非选项题
10.
(1)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图(a):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b):玄奘;到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又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唐朝统治者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东西方交通便利等。

11.
(1)鉴真东渡日本。

表明了传播到日本的唐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看到了他们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和潜心钻研的精神。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牢记“有志者事竟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事坚持不懈、不畏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