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晚清的近代化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晚清的近代化历程

张彦荣

近代化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农业社会)向工业文明(工业社会)演进变化的过程。17、18世纪,当古老的中国沐浴在“落日的辉煌”(指康乾盛世)的时候,西方世界正迎来近代文明的曙光,近代化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当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击碎“天朝上国”迷梦时,面对时局的变迁,晚清政府也不得不发出时代的颤音。

1. 矛盾交织的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西方国家利用侵略得来的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加剧了他们与外国侵华势力的矛盾,斗争逐渐兴起。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清政府把战争负担转嫁到广大人民身上,加紧搜括。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人民的反抗斗争接连不断(太平天国运动等),封建统治危机重重。

面对各种矛盾的激化,为挽救其统治,清政府被迫调整内外政策,晚清近代化在国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艰难起步。

2. 艰难中起步(1840�1895年)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面对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他们抛弃骄傲自大的陈腐观念,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等情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如果说“新思想萌发”开创了思想近代化之先河,则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实践上的第一步。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面对“内忧”、“外患”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引进的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技,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解体,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体西用”思想支配下的清政府企图在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先进的生产力,这未能改变清朝灭亡的命运,更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自强”梦的破灭,成为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3. 曲折中发展(1895-1911年)

19世纪末,甲午战后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它们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政治上进一步控制清政府,经济上加紧掠夺航运、铁路、矿山等权利和扩大投资设厂。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造成中国主权的大量丧失和社会的进一步贫困落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0世纪初,人民群众反帝反封斗争风起云涌。各地抗捐抗税斗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开始成长起来的民族资产阶级发起收回利权运动,收回了一些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铁路和矿山的利权,并加深了对清政府卖国政策的憎恨,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为了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宣布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但“新政”无法挽救清政府灭亡的历史命运,革命浪潮不可阻挡地淹没了晚清统治,其被动、迟缓的近代化行动最终被时代潮流所抛弃,清政府的近代化行动最终失败。

4. 广泛的内容,深远的影响

晚清近代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领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方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交涉事务日益频繁,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

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化的标志。同时,客观上有利于新的阶级成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其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结果也未能挽救清政府覆亡的命运,但毕竟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迈出的第一步。清王朝的立宪政体虽不完备,但毕竟已不同于封建君主专制,带有向资产阶级政权过渡的性质,它的部分成果,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推行民主共和的政治基础。

经济方面: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客观上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出现,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奖励发明,改革财政等各项戊戌变法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清末“新政”中的奖励实业,直接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各项变革奠定了经济基础。

军事方面: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并筹划海防,建立三支近代海军;戊戌变法中裁汰绿营,精练陆军,添设海军,大大增强了清朝军事力量;“新政”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虽培植了北洋军阀势力,但初步建立起近代军事制度和军队。

思想文化领域: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为代表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打破了闭关自守的封闭心态;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思想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适应近代化的需求,开设近代教育专业,兴办新式学堂,派遣多批留学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改变了过去以培养官吏为目标的教育制度;出版大量近代刊物、书籍,促进了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总之,产生、发展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社会中的晚清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某些进步,但在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安定的社会环境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列强的百般阻挠中,清政府寄希望于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力,而不彻底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从而让国家富强起来的构想,最终只能归于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