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骨巨细胞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病理
起源:骨髓结缔组织的间充质细胞 肉眼观:切面灰红灰黄,内可见碎骨组织、出血、坏死、囊变 光镜下:主要由决定其生物活性的基质细胞及散在分布的破骨
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组成
7
肿瘤的部位及范围
脊椎GCT多局限在一个椎体,也可累及临近的椎体 多数肿瘤起源于椎体,继而向椎弓根发展 少数肿瘤中心位于附件,继而向椎体发展 如果病变起源于椎体,可呈中心性分布或偏心性分布,病灶较大一般位于中央 软组织肿块向椎体周围及椎管生长,导致脊髓、神经根受压
女,16岁,反复骶尾部疼痛2月余。
女,16岁,反复骶尾部疼痛2月余。
女,16岁,反复骶尾部疼痛2月余。
病理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2017级规培生蓝艺婷 2018.7.18
概述
脊椎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 ) 少见,约占2.5%5.6%
以骶椎最为好发,其次是胸椎、颈椎、腰椎 好发年龄20-40岁,女性多见 临床表现:疼痛、肢体无力、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等 治疗:手术切除;术前靶血管栓塞 预后:术后易复发
骨嵴:从病灶边缘延伸到内部,与骨皮质相连,特别是与偏心侧相对的位置 短的骨嵴--锯齿状,较长的骨嵴--棘状
(可能是由于溶骨过程中骨质破坏的代偿性反应,导致残存骨小梁增厚。如果病变进展,残存 的骨性间隔会进一步破坏)
X线表现为“肥皂泡”样外观
14
影像表现——MRI
T1WI等或低信号,T2WI信号混杂 T2WI:实性成分--低-中等信号(高胶原含量和含血铁血黄素沉积) 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节状、带状、旋涡状或弥漫性低信号
8
肿瘤的部位及范围
脊椎GCT比四肢骨GCT影像表现更具侵袭性: 可通过椎间关节、肋椎关节、骶髂关节、椎间盘、临近椎体蔓延 椎间盘受累可以出现,但不常见
9
影像表现——X线
膨胀性、溶骨性病变 病灶常导致椎体塌陷,从轻微塌陷到完全塌陷呈哑铃状
10
影像表现——X线
病灶处皮质显示不清或缺损,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 椭圆形的椎弓根变形或破坏消失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E 2 女,23岁,反复腰背痛伴后凸畸形3个月
CASE 3 男,25岁;颈部活动受限2年,加重伴疼痛、双上肢麻木2月
鉴别诊断—脊椎单发转移瘤
年龄较大,有原发肿瘤病史 虫蚀样骨质破坏,边界不清,无膨胀性形态改变,无骨嵴 软组织肿块一般不明显 增强血供不如GCT丰富
男,57岁,腰部疼痛3周余,伴左大腿麻木3天
15
影像表现——MRI
T1WI、T2WI线样低信号--增厚的小梁、纤维间隔或含铁血黄素沉积 囊变常见 出血: T1WI、T2WI高信号或表现为液液平(ABC也可) 有时可以在肿瘤边缘看到低信号带--硬化边或肿瘤的纤维包膜
16
影像表现
明显强化(血供丰富)
17
CASE 1 男,27岁,胸背疼痛4月,加重2周
11
影像表现——CT
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 无钙化,密度可不均(出血、坏死、囊变等) 骨质破坏区皮质变薄、缺损或消失,伴软组织肿块形成
12
影像表现——CT
肿瘤边缘硬化边少见(如果病变呈偏心分布,如偏左,则硬化边通常出现
在肿瘤的右侧缘,与偏心侧相反。--这种矛盾的表现有助于诊断GCT)
影像表现——CT
鉴别诊断—脊椎脊索瘤
骶尾部多见,约占55%,多位于S3以下;颈、胸、腰椎约占10%; 好发于50 ~70 岁,男性较多见 CT :非或轻度膨胀性破坏,边缘无或少有硬化,骶骨破坏均伴有
骶前软组织肿块,密度多均匀,钙化常见,坏死囊变少见 MR: T1WI低、等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中度或明显强化
女,63岁
鉴别诊断—脊椎动脉瘤样骨囊肿
好发于腰椎,起于附件,向椎体后方发展 膨胀性骨破坏,界清,缺乏骨嵴,骨皮质变薄,也可断裂,
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周围可见新生骨包壳 CT或MRI可见液-液平面
小结
脊椎GCT少见,多起源于椎体,向附件发展 好发年龄20-40岁,女性多见 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无钙化,硬化边少见 T2WI低-中等混杂信号,出血、囊变常见,可见液液平 骨嵴(CT)及线样低信号(MR)是特征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