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症的表现层面、原因及克服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症的表现层面、原因及克服方法
翻译症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从词语层面、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讨论了翻译症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标签:翻译症语境树杈句波浪句汉语思维英语思维
一、翻译症的定义
翻译症(translationese,translation syndrome)是翻译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将其定义为“formal fidelity,with resulting unfaithfulness to the content and the impact of the message (形式上忠实,而结果却是对原文内容和效果不忠实)”,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译文语言生硬牵强,行文不自然、不流畅,晦涩费解,佶屈聱牙,甚至不知所云,谓之英式汉语或中式英语。

其主要成因是不了解双语的词汇、句子结构、文化习俗、思维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照搬字典释义,把原文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句法结构机械地移植到译语中。

二、词翻译症的主要表现
翻译症的各种表现可以从词语、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词语层面上的表现
1.照搬字典词条释义
(1)My idyll would have been perfect had it not been for a persistent bee that began buzzing around me. The bee was of the common variety that plagues picnickers.
译文1:要是没有一只蜜蜂围着我不停地嗡嗡地飞,我的田园诗一定会一直都是完美无暇的。

这只蜜蜂是传染瘟疫给野餐者的普通种类。

译文2:要不是有个蜜蜂在我身边嗡嗡不停,我一定会非常安闲自在。

那是个常见的蜜蜂,喜欢骚扰野餐者。

“idyll”和“plague”字典释义分别为“田园诗”和“传染瘟疫”,在该语境中均需转义处理,才能确切地表达出原作的风格。

(2)The idea that the life cut short is unfulfilled is illogical because lives are measured by impressions they leave on the world and by their intensity and virtue.
译文1:被削短的生命就是一事无成的观点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人生的价值
是由它们留给世界的印象、剧烈程度及美德度量的。

译文2:“生命短暂即不圆满”,这种观点荒谬无理。

生命的价值在其影响、在其勃发、在其立德于世。

“cut short,impression 和intensity”均不能直接按词条释义进行生硬地翻译,需转义处理。

2.见词必译
(3)Most Americans have great vigor and enthusiasm.
译文1:大多数美国人有很多精力和热情。

译文2:大多数美国人精力充沛,热情高涨。

(4)They have a wide knowledge of everyday things and a keen interest in their particular city and state.
译文1:他们对每天的事情有一个广泛的知识和对他们个人的城市和州有一种强烈的兴趣。

译文2:他们对日常事情所知甚广,对自己所在的城市和州深为关切。

(5)在工作中大家必须杜绝浪费现象。

译文1:We must put an end to waste phenomenon in our work.
译文2:We must put an end to waste in our work.
(6)他傲慢的态度激怒了我。

译文1:His arrogant attitude irritated me.
译文2:His arrogance irritated me.
3.词语搭配不当
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固定的词语搭配,即所谓表达习惯或固定表达。

如“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译为“改进你的学习习惯”就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汉语一般只说“改变习惯,改进方法”,不说“改进习惯”,所以不妨译成“改进你的学习方法”,如果你认为“习惯”是该语境所强调的,也可以译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Kino hurrying towards his house,felt a surge of exhilaration.
译文1:基诺朝着他的屋子匆匆走去,感到一阵涌起的兴奋。

译文2:基诺加快步伐,兴致勃勃地朝自己的家奔去。

(8)It was an old and ragged moon.
译文1:那是一个又老又破的月亮。

译文2:那是一弯残月。

(9)The satisfaction of constructive work,though it may,as things are,be the privilege of a minority,can nevertheless be the privilege of a quite large minority.
译文1:建设性工作所带来的满足感虽然可能像其他事物一样只是被少数人所享有,然而也能为相当多的少数人所享有。

译文2:在目前情况下,能够从创造性工作中获得满足或许只是少数人的特权。

不过,将会有更多人能够体验到这种满足,尽管在比例上他们仍是少数。

(二)句子结构层面上的表现
1.定语过长
(10)The wedding,which Heyward still remembered with pride,was attended by a who抯who of Boston society.
译文1:海沃德至今仍记得那个令他引以为骄傲的有波斯顿社会名流参加的婚礼。

译文2:有一位波士顿社会名流参加了他的婚礼,海沃德至今回想起来仍感洋洋得意。

(11)Miss Crawley admitted her as a dear,artless,tender-hearted,affectionate,incomprehensible creature.
译文1:克劳莱小姐承认她是一个可爱的、实在的、热情的、让人不可思议的小人儿。

译文2:克劳莱小姐十分赞赏她,觉得她这个可爱的小人儿心肠软、心眼实、待人热情,偶尔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2.照搬原文结构
(12)Americans have a warmth and friendliness which is less superficial than many foreigners think.
译文1:美国人有一种比大多数外国人认为的虚伪的少些的热情和友好。

译文2:美国人热情友好,其程度比许多外国人理解的更真实一些。

(13)They (KGB and CIA)both operated clandestinely,concealing their activities not so much from the 搊pposition?(they couldn抰)as from their own peoples.
译文1:他们(克格勃各中央情报局)都秘密地活动,对对手隐藏他们的活动(他们不能)不如对自己人民隐藏得多。

译文2:克格勃各中央情报局都从事秘密活动,与其说不让对方知道(这办不到),毋宁说不让本国人民知道。

3.衔接手段过于明显
(14)I have sought love,first because it brings ecstasy梕cstasy so great that I would often have sacrificed all the rest of my life for a few hours of this joy.
译文1:我曾经寻找过爱情,首先因为它给我带来狂喜如此欣喜若狂以至于我会为了几个小时的快乐而牺牲剩余的生命。

译文2:我当初曾追求爱情,因为爱情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欢乐。

我时常愿以整个余生来换取这种快乐,哪怕这种快乐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

(15)Hardly a month goes by without word of another survey revealing new depths of scientific illiteracy among U.S. citizens.
译文1:几乎没有哪个月没有关于美国公民科学知识匮乏现象加深的又一调查报导。

译文2:美国公民科学知识匮乏的现象日益严重,这种调查报告几乎月月都有。

(16)One can never see too many summer sunrises on the Mississippi.
译文1:一个人永远不会把密西西比河上夏天的日出看得过多。

译文2:密西西比河夏天的日出真是百看不厌,令人神往。

(三)语篇层面上的表现
(17)Amongst any other population,or at a later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New England,the grim rigidity that petrified the bearded physiognomies of these good people would have argued some awful business in hand.
译文1:若在任何别的居民中,或在新英格兰较后的一段历史中,像这些生着胡须的善良的人民的面相上凝结着的那种怕人的严肃,一定会被人认为就要发生可怕的事端了。

译文2:这些善良的人,脸上长满了胡须,表情显得僵硬而阴沉。

这种表情若换在别的地方,或出现在新英格兰历史的后期,早就被认为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了。

(18)相传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水灾,洪水冲毁了房屋和村庄,淹没了田地,淹死了很多人。

活着的人只好搬到山上去住,或者离开了家乡,逃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译文:
Legend has it that some four or five thousand years ago there once occurred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a terrible flood which washed away whole villages with their houses and inundated large areas of cropland.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flood and those who were fortunate enough to survive were forced to abandon their homes and go and live on hillsides or migrate to places far,far away.
汉语原文中,第一个句号在“淹死了许多人”之后。

如果句句对译,则英译句子也应该在此结束。

但英译文的句子结束在“淹没了田地”这儿,而把原句中的“淹死了很多人”并入后面一句,与“活着的人……”合成一句。

这样,英语的行文在逻辑上更为合理。

三、翻译症产生的原因
初涉翻译者由于经验欠缺,各个层面上的翻译症都可能出现;而知识功底不扎实或只为挣稿酬的译者,由于没有用原语对原文进行清楚地认识,没有用原语对原文进行深入彻底地研究和理解,语篇层面上的翻译症仍是十分常见。

1.词语层面原因
这一层面上的翻译症,以初做翻译者多见,因为初译者往往更易拘泥于原文词汇,对词语搭配、在具体语境中优化措词、词语替换、词语转义处理等实践技巧应用不多、不熟练,故而直接将原文词语照字典词条目的语释义搬进译文,将原文词语搭配照搬进译文,过分注重字面上一字一句对应转换,忽视目的语语
言习惯,在因形害义的情况下仍然固守形式不放,导致译文佶屈聱牙,晦涩难懂,如例(1)、例(2)。

英语不喜欢重复,故代词用得多;英语里名词前常有物主代词;英语里介词十分活跃。

汉语里代词(尤其是人称代词)和连接词(尤其是并列连接词“和”)用得不多,没有冠词。

初做翻译的人,由于受原文影响,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原文里的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都照搬到译文里。

在英译汉过程中,代词不直译,可重复其所指代的名词或不译;介词翻译视情况而定;不定冠词(a,an)除了表示“一”这个数量概念时需要译出之外,其他情况下往往省略不译(例句3-4)。

汉语中,有些偏正词组后面带有“态度”“领域”“现象”“局面”“问题”等没有具体实际意义的词语,称为“范畴词”(category word),英译时可省略,如例(5)、例(6)。

有时唯省略才可避免画蛇添足似的翻译腔。

2.句子层面结构原因
如果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汉英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可认为汉语句子为“波浪形”结构,英语句子为“树杈形”结构。

也就是说,汉语语法结构简单,子句往往以时序或逻辑顺序并行排列,采用并列关系的意合法(use of parataxis),层层推进,子句间不怎么使用连词,行文以意念为主轴,句子结构简练明快,流洒铺排,也称“流水句”,因此有人把汉语句子结构比作“波浪形”结构。

而英语采用主从关系的形合法(use of hypotaxis),通过连词(如状语从句)、关系词(如定语从句)和分词、动名词及不定式等构成句子,常利用关系代词引出包孕句(embedded clause),在一个主句中不同的地方可以插入各种从属结构即动词的非限定形式、介词短语和各种从句,语法范畴严谨,句子长而环扣分明,因此有人把英语句子结构比作“树杈形”结构。

翻译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实现句子结构之间的转换。

汉译英时,要把汉语的“波浪形”结构转换成英语的“树杈形”结构,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所谓的“chinglish”。

英译汉时,要把英语的“树杈形”结构转换成汉语的“波浪形”结构,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所谓的”欧化”句子。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怎样实现这两种句子结构的互换呢?其基本技巧就是“主谓结构”与“主从结构”的互换。

英语的“树杈形”结构,实际上是一种“修饰”结构,即主从结构;汉语的“波浪形”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并列”结构,即每个子句都是“主谓”结构(含隐性主谓结构)。

因此,如果是汉译英,首先把汉语中的某一部分确定为英语的主句(即确定为“树干”),把其余的子句译成“修饰”成分(即确定为“树杈”),即将汉语中原来的“主谓结构”变为英语中的“主从结构”。

如果是英译汉,则反其道而行之,并按时空顺序、逻辑关系对各子句位置作适当调整,使英语“形合句”转变成汉语“意合句”。

此外,英语中表示比较的结构要小心处理,不可简单地把“less……than……”都译为“比……少……”,或把“more……than……”都译为“比……多……”,它们和“not so much as,would rather……than……”,等有比较含义的结构可依具体
语境灵活处理,常常译成肯定一个,否定一个,如例(13)。

3.语篇层面上的原因
在这个层面上,译者具备了翻译的基本技巧,但由于对原作理解得不深入不透彻,导致出现翻译腔。

这其中又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译者思想懒惰,对原文没有深入钻研,没有透过表层结构去领会其深层含义;二是译者自身外语水平及相关专业知识水平有限,没能真正理解原文。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以全局观念通观整篇文章,在透彻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每一个单词、短语、句子的翻译,都应以整个篇章为参照。

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涉及到句子的连接、组成信息各成分之间的清晰性、概念和情感发展的意向等。

因此,在篇章的翻译中,常用的处理手段有重组句子、重分段落乃至重写。

对原文中隐含的文化背景知识、专业知识、逻辑关系,译为目的语时应考虑到读者可能不理解而进行适当的补充。

四、克服翻译症的思维与技巧
1.根据语境理解词语
初做翻译者实践技巧不强,过分依赖字典,喜欢直接将原文词语照字典目的语释义搬进译文。

而翻译理论认为,字典里和词条释义是这个单词的字面意义,是“无标记”的意义,其正确意义应该是放入语境中最符合该语境的那个意义。

正确的理解最大限度地依赖于语境,而不是最大程度地依赖于孤立的词语。

语义学研究重点是语言的多义特征,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词语的多义现象并不多见,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句法结构和上下文清楚地判断出,所用词语的各层基本语义中究竟哪一层是实际要使用的意思。

语用学翻译观是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以意义为目的,强调在动态的翻译过程中灵活选择和优化译语。

下面举两个例子。

1) run
a.The horse runs/The man runs/The dog runs.
b.The water runs/The tap runs/His nose runs.
c.The motor runs/The business runs.
d.The vine runs over the door.The line runs abruptly up on this graph.
在上列四组句子里,“run ”都是用做不及物动词,其意义在每组中都是由主语词的性质所决定的。

在第一组句子中,主语是动物,“run”的意思就是它的本义或中心意思,可译成“跑”。

第二组各句的主语是不定形的物质,如水、油、面
粉、盐,或是与此相关的物体,如水龙头、鼻涕、喷管等,可译成“流”。

第三组各句的主语是复杂的机械装置或组织,其中各部分相互作用,可译成“行驶”“进行”。

第四组各句的主语代表一种能够延伸的物体,包括靠生长的自然延伸和靠外来力量的人工延伸,可译成“蔓延”“伸展”。

2)whisper
Whisper 的字典释义为“耳语”。

按whisper 的语境范围对它进行解释,如:
a.whisper in class (上课时讲小话);
b. whisper during the concert(在音乐会上小话);
c.whisper his love to her (他悄声地向她表示爱);
d.whisper behind his back (在他背后交头接耳)。

很明显,whisper具有“谈论秘密”的增补特征。

除上述用法外,whisper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用法。

试比较如下三例:
a.whisper campaign (有组织地散布流言蜚语的行为)
b.She is always whispering about her neighbours (她老是议论邻居)
c.The wind was whispering in the trees (风飒飒地吹打着树林)
2.锤炼词语训练
初涉翻译者要避免用词晦涩生硬、文句佶屈聱牙,则需进行相当的炼词、炼句,锤炼词、句使其尽可能准确、精练、优美。

如译词的锤炼过程可如下图所示:
从上列例证我们可以推导出锤炼词语的一些具体手段:第一,词义较正,即纠正措词的偏差或谬误,如例(vii);第二,语义提炼或浓缩,即剔除赘词,融会成更加简练有力的形式,如例(i)、(ii)、(iii)、(iv);第三,词语修琢,适当求雅,如例(i)至(iv);与成语求近,如例(iv)和(v)。

三、熟练驾驭双语句法结构,灵活进行英汉思维转换
汉英句法结构的差异,即英语句子为波浪形结构,汉语句子为树杈形结构是由其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区别主要体现在:
汉语以综合性思维和归纳式思维见长,中国传统哲学追求“天人合一”,视天、地、人为一个整体,喜欢从总体上观察事物,对事物进行直观的整体性描述,而不甚讲究分析,不区分主体和客体。

体现在语言上,则是先对所述的事物进行铺垫、渲染、解释,而把作出的判断、推导的结果、建议等关健结论放置在最后,故子句常以时序或逻辑顺序并行排列,层层推进,子句间不怎么使用连词,子句呈流水状态排列,形成以意合见长的语言。

故汉语句子间的照应手段是隐性的。

英语以分析性思维和演绎性思维见长,西方哲学观主要是二元论,人和自然是对立的,严格区分主体和客体,注重形式分析、逻辑推理,体现在语言表达上,则是先说出结论、要点、判断,然后再作出解释、分析,阐述原因,句子以主谓为核心,句内其他各种成分通过连词(如状语从句)、关系词(如定语从句)和分词、动名词及不定式等在不同的地方插入依附其上,从主到次,形成“从一到多”的空间架构,因此有人把英语句子结构形象地比作“树杈形”结构,形成以形合见长的语言。

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着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要对句子和段落作适当的结构调整,具体操作方法在前一节里已有阐述。

由于中国传统哲学不区分主体客体,以人为本位,是一种以人本为主体的本体型思维方式,表现在语言形态上,汉语常以有生命的词作句子主语。

西方哲学严格区分主体和客体,强调客观事物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西方文化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富有科学性、客观性。

这种文化的长期积淀形成了客体型思维方式,反映在英语中是常用非生物的名词作主语。

(19)His weariness and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
译文1:他的疲惫不堪,加上气温越来越高,使他下决心看到阴凉处就坐下休息。

译文2:他疲惫不堪,加上气温越来越高,于是他决心一见阴凉处就坐下休息。

两种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语的结构形式比英语要弱。

汉语句法结构多是“主谓”结构(含隐性主谓结构),汉语的主语与谓语动词没有形态联系(即英语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等),如“千里走单骑”,“千里”怎么能自己“走”呢?“走”怎么会有宾语呢?事实上,“千里”是人以“单骑”的方式“走”的距离,“走”的行为仍然是人。

主语为人时,人是行为主体在中国人看来是天经地义,故可以隐含。

初做翻译者由于不熟悉两种思维,不能很好地驾驭两种语言结构,过分注意形式上对原文的忠实,往往重信轻顺,翻译症会悄然而至。

翻译要对译文作必要的变通,变中求信,变中求顺,遵循翻译的基本步骤:紧缩主干、辨析词义、分析句型、捊清脉络(捊出语法层次、构筑语法结构、捊出语义系统、构筑语义结构)、调整搭配、润饰词语。

总之,要避免翻译腔,既要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更要多做翻译实践,认真研究翻译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孙万彪王恩铭.高级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李国平,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国商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