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被动句教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被动句教学研究
被动句是汉语中的特殊句式,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被动句教学中存在很多理论和方法问题,由于汉语“被”字句的特殊性以及“被”字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它的语用功能上,因此,汉语“被”字句的教学原则应是:在句法和语义习得的基础上突出语用。因为留学生在习得“被”字句时最容易犯、也最难改正的错误都与语用功能有关。在此基础上,探讨被动句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标签:被动句句法语义教学方法
被动句是汉语中的特殊句式,往往含有特殊的意义,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一直备受关注。下面我们就汉语被动句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看法。
一、关于被动句的界定
无论汉语还是英语,主谓句的主语和谓语都有两种不同的关系:主动关系和被动关系。这种关系在英语中称之为“语态(voice)”,即“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汉语中称之为“主动句”和“被动句”。“无论语态还是句子,讲的都是同一个概念,即:当句子中的主语为动作的承受者时,该句型为被动语态或被动句。也就是说,当句子中的主语为动作的发出者时,该句型为主动语态或主动句;若句中的主语为动作的承受者时,该句为被动语态或被动句。”(申文安,2003)
被动句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结构被动句是指动词的受动关系通过动词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如汉语中的“被”字句,以及在口语中由“叫”“让”“给”、书面语中由“为……所……”“是……的”等构成的与“被”字句语法功能相同的句子。这样的被动句有标记,所以又称之为有标记被动句。而意义被动句指的是那些以动词的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子,没有形式无标记,又叫无标记被动句。
在结构形式上,汉语中占主体的是大量的无标记被动句,有标记被动句的数量较少,但却有着多种多样的结构表现形式。因而汉语被动句的构成是相当复杂的,而且具有隐蔽性。
二、被动句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被动句是汉语中的重要句式,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值得注意的是,教与学的双方对被动句难易程度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教的一方把汉语和外语的被动句联系起来,因此认为教起来比较容易;但学的一方却认为汉语被动句和自己母语的被动句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实际运用中说出或造出的被动句往往不够准确。突出表现在“被”字当用不用、不当用而用、使用不得体等几种情况。看下面几个例句:
(1)那个电影被我们看了。
(2)工作被完成了。
(3)升学率被提高了。
(4)教案被写好了。
(5)我的钥匙被找不到了。
上面这些句子加上了“被”字,是不合语法规则的。因为在汉语里存在大量话题句,而话题中又有不少表示动作的受事者。也就是说,如果语境或上下文要求一个受事者在句中作为话题时,这个受事者就出现在句首,而不一定用表示被动意义的“被、叫、让”等。有些不能发出动作的事物作主语时,后面的动词谓语本身就带有被动的意思,汉语里如果不需要特别指明主动者(或施事者),一般不用“被”。由于汉语常常受这种表达功能的限制,因此留学生在使用被动句时经常犯上述错误。
(一)语法理论方面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把汉语被动句分为意义被动句(无标记被动句)和结构被动句(有标记被动句),在教学上把受事主语句和“被”字句联系在一起。吕文华(1994)指出,外语中有被动语态,但外语的被动语态在表达上与汉语的被动句尤其是“被”字句是不能等同的,外国人学汉语时往往把母语中的被动语态误认为是汉语被动句。尽管教师和教材都指出汉语中只有在表示被动意义时才用被动句,但什么是“被动意义”,为什么有的有标记,有的无标记,有没有标记有什么区别,学生都难以理解。中国人凭语感,而这种语感外国学生是缺乏或不具备的。
有些教师和教材从对比的角度出发,告诉学生“被”相当于英语的“by”,只是在句中的位置不同。这也会给学生造成误解,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不同。英语“by”及其构成的短语经常省略,汉语“被”字句中的“被”却有其特殊的使用情况。
认为“被”和“by”相当的教学带来的结果是“被”字句的泛滥。因为外国留学生对形态标志较敏感,所以容易接受和习惯用“被”字句来表示被动,因此出现大量病句。
(二)教学实践方面的问题
在汉语被动句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法最明显的特点是句法、语义结构方面介绍得多,而语用方面解释得少。因为偏重于句法和语义描写上的讲述,教学常常局限在单句之内,孤立地强调句法限制和语义特点,有些规则说得过死,如一些教材告诉学生,“被”字句中的谓语动词一定是及物动词,“被”字句谓语动词后一定要有其它成分等。尽管这样的说法有利于学生在开始学习“被”字句时少犯句法上的错误,但它和汉语事实不符,而且不利于下一阶段的教学。
汉语被动句教学在教材编排上也不尽合理。第一,“被”字句在教材中编排得偏早。“被”字句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其语用功能,应在学生有一定的汉语交际能力之后再进行教学。第二,“被”字句的教学和意义与被动句安排得太接近,可能主观上认为两者的区别只是有没有“被”的问题,教学上容易导入,而且操练比较方便,事实上,这种做法的负作用是很难消除的。
三、汉语被动句教学的原则
留学生在学习被动句过程中可能使用母语来套用汉语而造成负迁移。赵金铭(1996)指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应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教学主旨各有侧重:初级阶段只许教最基本的语法形式,使习得者具备区分正误的能力;中级阶段侧重语义语法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分语言形式异同的能力;高级阶段侧重语用功能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分语言形式之高下的能力。这是从语法教学的过程、体系的完整性方面综合考虑的。就“被”字句的教学来说,可以在遵循这一大原则的基础上做一些适当的调整。由于汉语“被”字句的特殊性以及“被”字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它的语用功能上,因此,汉语“被”字句的教学原则应是:在句法和语义习得的基础上突出语用。因为留学生在习得“被”字句时最容易犯、也最难改正的错误都与语用功能有关。
鉴于此,“被”字句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运用功能教学法,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一般原则,采用分阶段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初级阶段应教给学生汉语语法的基本点和某些语法点的基本用法,中级阶段需系统讲述汉语语法,但内容应加深加广,并进行类似语法现象的比较。高顺全也指出,“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都要注意突出语用功能,其顺序是从‘被’字句典型的语用功能到一般语用功能,再到特殊语用功能;而‘被’字句的句法结构方面的教学则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格式到变化格式。语义方面也应从典型语义成分到非典型语义成分进行教学。”
四、汉语被动句的教学方法
练习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语法项目教学的重要方法,练习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有些教材的语法练习由于受句法形式、语义关系的影响,特别注重句式的变换。常见的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变换、受事主语句和“被”字句之间的变换。“事实上,汉语被动句同主动句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者之间存在一系列的变换不对应现象。”所以,这种练习应当适度,否则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在受事主语句上加“被”的练习来学习汉语被动句也容易产生负面效应,会使学生当用而不用,不当用而用。因此,“被”字句应以交际练习的方法为主,教师要利用和创造交际环境,突出“被”字句的语用功能,使学生在交际中体会这一功能。这样,留学生才能真正学会使用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