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语言

摘要:20世纪以来,中国画由原来的一统中华画苑的地位变为与诸多外来绘画形态共存的局面,而作为中国画唯美审定标准之一的笔墨,其价值地位的争议也日趋激烈。作为中国画坛中的一道独特而奇丽的风景,黄宾虹在艺术上坚守本土文化立场,坚持从传统的内部寻找超越的动力,并努力延拓传统文人画的价值精神,发掘笔墨语言的超常渗透力,这使他与同时代那些乞灵借鉴外力的所谓融合派画家拉开了距离。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语言黑白

中图分类号:j222.7 文献标识码:a

何为“笔墨”?近年来,有关笔墨的论争是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是,笔墨的深厚度和精微性从上世纪以来便不断流失,在现代作品中尤甚,以致出现非笔墨语言论证和“笔墨等于零”的诘问。作为一个集传统文化和传统笔墨于一身的艺术大师,黄宾虹说:“笔墨之于画,譬诸细胞之于生物,世间万象,物态物情,胥赖笔墨以外观。六法言骨法用笔,画家莫不习勾勒皴擦,皆笔墨之谓也。无笔墨即无画。”“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中无以见。”这是黄宾虹对笔墨的坚持原则。

一笔墨在中国画的地位

中国画的唯美审定标准:一是“笔”,二是“墨”……不能离开“笔墨”来谈中国画的发展,更不能舍“笔墨”而为中国画。笔墨是中国画的标志性特征,没有笔墨,中国画无从谈起。但是,笔墨

只能是作画的方法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在黄宾虹看来,笔墨只是描绘自然山川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本质。笔墨是中国画最具民族风格的艺术特征。它不仅是艺术家进行绘画创作的工具和材料,还是绘画造型的艺术语言。更重要的是,笔墨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形式美、结构美,能映射出画家精神世界的审美理想。

黄宾虹认为,要保持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就要以笔墨为中心,以保持这一体系的特色与优势。

二笔墨之始——太极图例

黄宾虹,字朴存,号宾虹, 50岁前主要是临习古人,之后饱游名山大川,以真山为师,并结合中国笔墨传统再经自己的反复实践,形成了自己的面貌;70岁后,他对山水画笔墨的理解已达到了极为纯熟的阶段。

在其《画法简言》图例中,黄宾虹曾画一个太极图,并在上面写道:“一个太极图是书画的秘籍”。太极图里面有阴阳对立与互补,有阴阳咬合与互渗,有静止有运动,有一波三折而造成的节奏与韵律,有起承转合最后归于圆。就像《黄宾宏画语录》中所说:“笔有顺逆,法有循环,起承转合,始于一笔。由一笔起,积千万笔,仍是一笔。”它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同时体现出一种黑白对比关系;而黑与白又是阴阳契合的象征。一个画家对世界观、艺术观的把握程度,关键看他对黑白两色运用的好坏。而笔墨语言的黑白效果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原理。

黄宾虹山水画的最大魅力即来自于他特有的金石、书法笔意所形成的笔墨语言风格。他的这种笔墨语言风格的精神内涵又是皈依于道家“天人合一”的境界的。因黄宾虹笔墨语言精神的重要元素主要通过太极图符号来表现,所以人们又称其为“黑白宾虹”。

三笔墨之法——黑白宾虹

笔墨作为中国画创作的技法元素,不仅是中国画赖以生存的主要形态,而且具有极丰富的内涵。笔墨是黄宾虹毕生追求的原则,他清楚地认识到:“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中无已见”。并认为,庸史之画有二种:“一江湖,二市井。此等恶陋笔墨不可令其入眼。”“惟市井、江湖与文人画(稍能诗文而画无传授之者,又不肯多用功之人)切切不可学。”正是对笔墨原则的坚持,以及对笔墨存在价值做出的富于独特个性的阐发,才造就了黄宾虹借以区别于时代人艺术的成就。

由上可见,黄宾虹所赞成的用笔,是含蓄而不外露的,他唾弃“市井气”和“江湖气”,其作品中的点画也内蕴丰厚,有逐渐弱化山水的表现,即他总结地将“柔、畅、流”变为“力、骨、涩”,而这就是中国画笔墨由庸俗走向高雅的精辟之词。

黄宾虹的山水画具有古拙奇趣、浑厚华滋的个性,且充满了生动弥溢的气韵。黄宾虹的绘画多学黄山、新安诸家。“新安画派”画家笔墨感情充沛,用笔多强调碑刻金石之气,因而与当时纤弱柔靡的画风相区别。“新安画派”的笔墨特色,为黄宾虹的绘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时期,他非常着意于用笔的力度,强调用笔多

于用墨,墨韵大多也都在用笔中取得,画面墨色虚淡,也就是所谓的“白宾虹”画风。实际上,黄宾虹这一时期的绘画,只是在董其昌、“四王”的基础上用金石之气矫正了“四王”的秀气之风,但在笔墨法式、内在语汇锤炼上,练的是相同的“笔墨禅”,笔墨法式的条理性、规范性、精神性,比“四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四王”中的王原祁对黄宾虹的启发性更大一些。其实,黄宾虹对董其昌、“四王”的绘画本意是心领神会的,只是他不仅能“入禅”,而且还善于“出禅”。他后来融会北宋、五代诸家,又吸收高克恭、石、龚贤之精华,形成了“黑宾虹”的画风,完成了他的“出禅”之举。

“黑宾虹”正是黄宾虹晚熟山水画的特色。他曾经对中国画笔墨技法有过深入的研究,并有过“五笔七墨”的说法。所谓五笔,即平、圆、留、重、变;七墨即浓、淡、破、积(渍)、焦、宿。在七字墨法决中,黄宾虹最擅长的墨法莫过于积墨、渍墨、宿墨了,而这几种墨法是最能在墨中显笔的,特别是宿墨法,由于新墨久存轻胶渐失,待重新蘸水作画时,墨痕中间始终保留着笔触痕迹,充分体现出“墨中有笔,笔中有墨”的效果,就如黄宾虹常言:“论用笔法,比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从笔出”。“笔为墨率”的理念散播在其绘画中的各个环节中。而黄宾虹使用最多的,是积墨法——用积墨法使画面产生一种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正如石涛所说:“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在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家中,能做到像“黑宾虹”中笔墨的力度、笔墨的自身品格、笔墨关系的协

调完整,以及笔墨赖以成立的物理结构与心理结构的转换契合的极少极少。以此,黄宾虹结束了他山水画创作的古典阶段,从而进入了现代绘画的审美领域。黄宾虹重铸传统,又以传统的伸展或转型,对自身艺术价值为精神追求目标的确立。这样看来,黄宾虹的艺术世界表明了他艺术生命的历程,而他的历程则带有渐变性动态的特点:个人面貌的强烈,是在强化民族性、强化艺术抒情意境的过程中发展并完成的。所以,黄宾虹所拥有的超他人之前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成果便成了开创先河的典范,其山水画“闲情逸致”向浑厚华滋“民族性”转变,呈现出一种民族气魄并与西方绘画精神融为一体了。他这一贡献推动了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的发展。

四笔墨之道——浑厚华滋

有人说:在塞尚画里是“形式建构”,在黄宾虹画里是“笔墨意味”,两位都是可称之为具有“道”的境界的画家。

黄宾虹的作品,多以“白宾虹”、“黑宾虹”分早晚,并将后者作为画家自立门户的依归。其实,“白宾虹”不仅同时出现在画家晚年作品中,而且并不以其“白”而减其成熟度。比“黑”,“白”更重内在的变化,是从“法”到“道”,从“笔墨”到“笔墨精神”的跃迁。黄宾虹重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或许甚于历来的中国画。著名美术评论家卢辅圣先生说:在黄宾虹先生的画里,“笔墨的力度,笔墨自身的品格,笔墨关系的调谐完整,笔墨赖以成立的物理结构和心理结构的转换契合,则被提到至高无上的位置……”即在以貌取神的审美框架中,把手段与目的统一起来,而追求一种同构于“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