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艾滋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孢子菌肺炎
肺孢子菌肺炎(六甲烯四胺银染色法高倍镜图像)
临床表现
艾滋病期
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消化系统
以口腔和食道的念珠菌病及疱疹病毒和CMV感染较为常 见,表现为鹅口疮、口腔炎、食道炎或溃疡。主要症状 为吞咽疼痛和胸骨后烧灼感,诊断依靠食管镜。 胃肠粘膜常受疱疹病毒、隐孢子虫、鸟分支杆菌、卡波 西肉瘤的侵犯。表现为腹泻和体重减轻。同性恋者肛周 疱疹病毒感染和疱疹性直肠炎较常见。诊断主要靠粪检 和内镜检查。 肝脏常受鸟分支杆菌、隐孢子虫、CMV感染。 偶有胆囊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发病机制
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异常
单核-巨噬细胞系表面有CD4分子,HIV可感染。 处理抗原能力减弱,对抗HIV和其他病原体感 染能力下降。 成为HIV的贮存场所,并可携带HIV透过血-脑 脊液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发病机制
B细胞功能异常
B淋巴细胞表面低水平CD4分子表达,可被 HIV感染。 对新抗原刺激反应降低。
胸腺病变:萎缩性、退行性或炎性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神经胶质细胞灶性坏死、 血管周围炎、脱髓鞘改变等。
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9年(数月~15年)。 临床分期: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 急性期
初次感染的2~4周。多数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的症状:发热最常 见,伴有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 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神经系统症状等。 血清可检出HIV RNA及P24抗原。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CD8比例倒 置。
部分有轻度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或肝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无症状期
临床上无任何症状。 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 持续时间:6~8年。
临床表现
艾滋病期
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少于200/mm3, 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 HIV相关症状
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 体重减轻10%以上。 神经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 头痛、癫痫、痴呆。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除腹股沟以外有2个或2个以 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1cm,无压 痛,无粘连;持续3个月以上。
临床表现
艾滋病期
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口腔
白色念珠菌病、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舌毛状白斑:位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病变,不能除 去。在AIDS患者中是仅次于念珠菌病的口腔表征。是HIV 相关疾病的标志,几乎仅见于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具 有非常显著的特异性。 卡波西肉瘤。
病原学
分型
HIV-1:全球流行的主要毒株。13个亚型。 HIV-2:主要局限于西非和西欧。传染性和 致病性均较低。7个亚型。 变异性强:
反转录酶无校正功能导致随机变异。 宿主的免疫选择压力。 不同病毒之间、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基因重组。 药物选择的压力。
病原学
9个基因
HIV/AIDS 22
171 299 216 261 274 531 1567 2649 3343 3306 4677 5201 8219 9732 21691476064071144070481616008168249
年
份
85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88
舌毛状白斑
临床表现
艾滋病期
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皮肤
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甲癣。
眼部
CMV视网膜脉络膜炎和弓形虫性视网膜炎,表现为眼底絮 状白斑。 眼睑、睑板腺、泪腺、结膜及虹膜常受卡波西肉瘤侵犯。
恶性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 卡波西肉瘤:常侵犯下肢皮肤和口腔粘膜,为紫红色或深 蓝色浸润斑或结节,融合成片,表面溃疡并向四周扩散。 是一种恶性组织细胞病,能向淋巴结和内脏转移。
存活者中性传播占63.9%;新发感染中性传播占81.6%。
感染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复杂化。
1985~2009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化趋势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AIDS
3
0
2
3
5
23
29
52
38
126 136 230 233 714 1028 6120 12652 7550 7909 107421450920056
流行病学
流行状况(中国)
流行特点:
全国艾滋病疫情依然呈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疫情 严重。
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广东累计报告HIV感染 者占全国报告总数的75.8%。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数量继续增加,但新发感染 人数保持在较低水平。 既往感染HIV者陆续进入发病期,艾滋病发病和死 亡增加。 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所占比例继续增高。
细胞数量减少。 监视功能被抑制,易出现肿瘤细胞。
Baidu Nhomakorabea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异常
异常免疫激活
病理解剖
病理特点:组织炎症反应少,机会性感 染病原体多。 病变主要在淋巴结和胸腺等免疫器官。
淋巴结病变:
反应性病变:滤泡增生性淋巴结肿。 肿瘤性病变: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 淋巴瘤。
无证据表明可经食物、水、昆虫或生活接 触传播。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
男同性恋者 性乱者 静脉药物依赖者 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流行病学
流行状况(全球)
1981年美国报告世界首例爱滋病病例。 全球防治艾滋病进展显著。
2011年全球新增HIV感染者250万,HIV感染相关的 死亡人数约为170万,均降至各自高峰期以来的最低 水平。 截至2011年底,全球估计共有HIV感染者3400万。
病原学
病原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形态结构
单链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 球形颗粒,直径100~120nm。 核心:两条正链RNA、互补DNA、病毒蛋白R、反转录 酶、整合酶、蛋白酶、RNA酶H。 包膜:嵌有gp120(外膜糖蛋白)及gp41(跨膜糖蛋 白)。gp120与靶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gp41与HIV进入 宿主细胞密切相关。
病原学
靶细胞
嗜淋巴细胞及神经细胞,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 胞、单核-吞噬细胞、B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 骨髓干细胞。
抗原性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非中和抗体,血清同时 存在抗体和病毒时仍有传染性。
病原学
抵抗力
对外界抵抗力低。 对热敏感,100℃ 20min灭活。 75%乙醇、0.2%次氯酸钠、漂白粉灭活病毒。 对0.1%甲醛、紫外线、γ射线不敏感。
临床表现
艾滋病期
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呼吸系统
70%~80%患者经历一次或多次肺孢子菌肺炎 (pneumocystis pneumonia, PCP)。在艾滋病因机会性感 染而死亡的病例中,约一半死于肺孢子菌肺炎。 肺孢子菌肺炎:慢性咳嗽、发热、发绀,PaO2↓,少有肺 部啰音(症状和体征分离现象)。X线征为间质性肺炎。痰 或气管灌洗液应用六甲烯四胺银染色印片或改良亚甲蓝染色 可快速检出肺孢子菌。 CMV、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念珠菌、隐球菌均常引起 肺部感染。 卡波西肉瘤常侵犯肺部。
艾 滋 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概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 HIV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 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陷,临 床表现由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 征,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
肿瘤
卡波西肉瘤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
RBC↓ WBC↓ PLT↓ 尿蛋白常阳性。
免疫学检查
T细胞总数↓,CD4+T淋巴细胞↓, CD4/CD8≤1.0。
链激酶、植物血凝素等皮试呈阴性(细胞免疫 受损)。 可有肝、肾功能异常。
血生化检查
实验室检查
病毒及特异性抗原和/或抗体检测
分离病毒:血浆、单核细胞和脑脊液可分离出 HIV。主要用于科研。 抗体检测:gp24及gp120抗体。
筛查试验:ELISA、化学发光法、免疫荧光法。 确证试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 WB)。
我国HIV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
1985年 1995年
1989年
1998年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者
网络直报HIV感染者中传播途径构成
历年传播途径构成比( % )
100 90 80 17.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85-2005 年 异性传播 2006 年 同性传播 2007 年 注射毒品 2008 年 经血途径 2009年1-9 月 母婴传播 不详 0.3 11.3 30.6 44.2 2.5 38.9 40.3 46.3 34.1 3.4 5.9 29.6 29.2 27.9 8.3 13.5 1.1 14.3 1.5 17.5 1.5 9.5 16.9 1.3 7.7 11.9 1.3 5.6
组抗原基因(gag):P24 、P17、P9、P6。 多聚酶基因(pol):反转录酶、整合酶、RNA酶H。 包膜蛋白基因(env):gp120、 gp41。 反式激活基因(tat):对HIV复制有重要作用。 病毒蛋白调节因子基因(rev):增加gag和env基因表达。 病毒颗粒感染因子基因(vif):促进HIV复制。 负调节因子基因(nrf):抑制HIV增殖。 病毒蛋白R基因(vpr):使HIV在吞噬细胞中增殖。 病毒蛋白U基因(vpu):促进HIV-1从细胞膜上释放(仅存在于 HIV-1中)。 病毒蛋白X基因(vpx):HIV-2在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增殖、促进 病毒颗粒形成的必需物质(仅存在于HIV-2中)。
HIV感染者最多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 区。
流行病学
流行状况(中国)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 2011年疫情估计:
截至2011年底,估计存活HIV感染者78万人,其中 AIDS病人15.4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估计为0.058%。 2011年新发HIV感染者4.8万人,艾滋病相关死亡2.8 万人。
26.6
发病机制
CD4+T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细 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细胞免疫缺 陷。由于其他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 因而促使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 瘤。
动态演示HIV感染与复制过程
发病机制
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
HIV对受感染细胞溶解破坏和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损伤: gp120与未感染的CD4+T细胞结合成为靶细胞被CD8+ 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抗体依赖性细胞 毒作用攻击而造成免疫损伤。 感染骨髓干细胞 CD4+T淋巴细胞的极化群Th1/Th2失衡:Th2呈极化优 势,抗病毒免疫应答弱化,抗原呈递功能受损、IL-2 产生减少和对抗原反应活化能力丧失,易发生各种感 染。
口腔念珠菌病
临床表现
艾滋病期
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可达30%~70%。 机会性感染,如弓形虫脑病、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 炎、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 机会性肿瘤,如原发中枢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瘤。 HIV感染:艾滋病相关痴呆综合征、无菌性脑膜炎。 诊断:CSF检查、CT、MRI。
流行病学
传染源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
其他体液如唾液、眼泪、乳汁中也含有病毒, 具有传染性,但病毒含量较少。 窗口期:2~6周。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 血液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经胎盘、分娩、哺乳传播。 其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