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法:人为地对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 其输出响应,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逼近。这种 方法也称为系统辨识。
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形式:
➢时间域: 微分方程(连续系统) 差分方程(离散系统) 状态方程(多变量系统)
➢复数域: 传递函数 结构图、信号流图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 拉氏变换的计 算
➢ 指数函数 ➢ 三角函数 ➢ 单位脉冲函数
L[eat ] 1 sa
L[sint] L[cost]
s2 s2
s 2 2
L[ (t)] 1
➢ 单位阶跃函数 ➢ 单位速度函数 ➢ 单位加速度函数 ➢ 幂函数
L[1(t)] 1
s
LL[[1t]t2 ]s12 2
b0 s m a0 s n
b1sm1 a1sn1
bm1s bm an1s an
,m
n
四、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由象函数求原函数,对于简单的象函数,可直接利用拉氏变 换对照表查出相应的原函数,对于复杂的象函数,通常先用 部分分式展开法将复杂函数展开成简单函数的和,再应用拉 氏变换对照表。
LCs 2
1 RCs
1
2 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
设线性定常系统由下述n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
a0
d nc(t) dt n
a1
d n1c(t) dt n1
... an1
dc(t ) dt
anc(t)
b0
d mr(t) dt m
b1
d m1r(t) dt m1
... bm1
d
r (t ) dt
bmr(t)
定量:要求用数学方法描述系统及系统中各 环节变量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即数 学模型。
控制系统本质上是动态的。因此描述系统行 为的方程通常是微分方程。
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之间关系的 数学表达式。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分析法:对系统各部分的运动机理进行分析,根 据它们所遵循的物理或化学规律列写出相应的运动 方程。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节 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
1 建立微分方程
根据系统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写出其运动方 程。
机械运动: 牛顿定理、能量守恒定理 电学: 欧姆定理、基尔霍夫定律 热学: 传热定理、热平衡定律
6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2.1 弹簧、质量块和阻尼器组成的机械位移系统
作业3
E2.4, E2.21, E2.18
2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三节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
微分方程数学模型的特点:
优点:
➢直观;
➢借助计算机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求得结果。
缺点:
➢如果系统的结构或参数发生变化时,就要重新列写
并求解微分方程,不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24
F(s)称为函数f(t)的拉普拉氏变换或象函数; f(t)称为F(s)的原函数; L为拉氏变换的符号。
14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拉氏反变换的定义
f (t) L1[F (s)] 1
j
F
(s)e
st
ds
,t 0
2j j
其中L-1为拉氏反变换的符号。
15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1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 微分方程求解的方法:
➢经典法 ➢LAPLACE变换法 ➢计算机数值解法
这里只研究用LAPLACE变换法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 ,为今后引出传递函数概念奠定基础。
1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是在复数域描述系统动态性能的数学 模型。
传递函数不仅可以表征系统的动态性能,而且 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结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性 能的影响。
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概念,广泛应用的频率法和根轨迹法就是以传 递函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传递函数是一种用系统参数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
之间关系的表达式,系统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因果关
系可以用传递函数联系起来。因此,常用下述方框
图表示具有传递函数G(s)的线性系统:
R(s)
G(s)
C(s)
➢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脉冲响应,脉冲响应是 系统在单位脉冲(t)输入时的输出响应;
29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R
L
ur(t)
i(t) C uc(t)
解: 1.明确输入量、输出量:系统的输入量为 电压 u,c (t输) 出量为电压 。ur (t)
2.根据电路理论,列出原始微分方程式:
ur
(t)
L
Hale Waihona Puke di(t) dt1 C
i(t)dt
Ri(t)
1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而 中间uc (变t) 量 C1。,i(式t)d中t 为网i络(t)电流,是除输入量、输出量之外的
25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传递函数的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
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G(s) L[c(t)] C(s) L[r(t)] R(s)
例2.4 试求例2.2RLC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解:RLC无源网络的微分方程为:
b1sm1 a1sn1
... bm1s ... an1s
bm an
3 传递函数的性质:
➢传递函数是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mn,具有复变 函数的所有性质;
28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传递函数中的各 项系数和相应微分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对应相等,完 全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
F (s) B(s) K (s z1 )( s z2 )...( s zm ) A(s) (s p1 )( s p2 )...( s pn )
19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特别当A(s)=0无重根时,F(s)可展开为n个简 单的部分分式之和,即:
n
F(s)
LC
d
2uc (t) dt 2
RC
duc (t) dt
uc (t)
ur
(t)
26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方程各项求拉氏变换,可得:
(LCs 2 RCs 1)Uc (s) Ur (s)
由传递函数定义,可得RLC网络的传递函数:
G(s)
Uc (s) Ur (s)
K
f(t)
M
x(t)
B
系统示意图
f2(t) f(t)
M x(t)
f1(t)
系统受力分析图
其中:
f (t) : 外力
x(t) : 位移
M : 质量
f1 (t )
B
dx dt
:阻尼力
f2 (t) Kx(t) : 弹力
7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选定外力f为系统输入量,位移x为系统输出量。
ci
i1 s pi
那么可求得原函数:
f (t)
L1[F (s)]
L1
n
i1
s
ci pi
n
cie pit
i 1
2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步骤:
➢将微分方程通过拉氏变换变为 s 的代数方程;
➢解代数方程,得到象函数的拉氏变换表达式;
snF(s)
s n1
f
(0)
sn2
f
(0)
f
(n1) (0)
当初始条件:f (0) f (0) 0 时, 则:
L[ d
n f (t ) dt n ]
sn F (s)
18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般,象函数是复变数s的有理代数分式:
F (s)
B(s) A(s)
1 s3
L[t n ]
n! s n1
16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三、 拉氏变换的主要运算定理
线性定理 微分定理 积分定理 位移定理 延时定理 卷积定理 初值定理 终值定理
17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n阶导数的拉氏变换:
d n f (t) L[ dtn ]
➢应用拉氏反变换,得到微分方程的时域解。
2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2.3:求线性微分方程 d 2
始条件为: y (0)
y(0)
dt
2
y
2
5 dy dt
6y
6
的解,初
解:1)方程两边拉氏变换得:
s2Y (s) sy(0) y(0) 5sY (s) 5y(0) 6Y (s) 6 s
27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初始条件为零时,对微分方程各项分别求拉氏变换,可得:
(a0sn a1sn1 ... an1s an )C(s) (b0sm b1sm1 ... bm1s bm )R(s)
由定义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s)
C(s) R(s)
b0 s m a0 s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写出系统运动方程:
f
(t)
f1(t)
f2 (t)
M
d 2 x(t) dt 2
整理后得到系统运动方程:
d2 x(t) dx(t) M dt 2 B dt Kx(t) f (t)
8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建立微分方程的步骤:
➢ 根据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确定其输入量和输出量;
一、 拉氏变换的定义
设函数f(t)满足: 1)f(t)实函数;
2)当t<0时 , f(t)=0;
3)当t0时,f(t)的积分
f (t)est dt 在s的某一域内收敛
0
则函数f(t)的拉普拉氏变换存在,并定义为:
F (s) L[ f (t)] f (t)estdt 0
式中:s=σ+jω(σ,ω均为实数);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本章主要内容
2.1 概述 2.2 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 2.3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 2.4 框图模型 2.5 信号流图模型 2.6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 2.7 应用MATLAB进行系统仿真 2.8 设计举例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 概述
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严格定量的动态运行的 信息系统。
dn
d n1
d
a0 dt n c(t) a1 dt n1 c(t) an1 dt c(t) anc(t)
b0
d dt m
m
r (t )
b1
d dt m1
m1
r (t )
bm1
d dt
r (t )
bm r (t )
1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2.2 列写出下列RLC无源网络的微分方程
➢频率域: 频率特性
4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
研究系统动态特性的一般步骤:
• 确定系统及其各元件; • 作出必要的假设并推导数学模型; • 写出描述该模型的微分方程; • 解方程求出需要的输出变量; • 检查得到的解和假设条件。
5
3.消去中间变量,整理得:
LC
d 2uc (t ) dt 2
RC
duc (t) dt
uc (t)
ur (t)
这就是RLC无源网络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
与例2.1的微分方程相比较:
M
d 2 x(t) dt 2
B
dx(t ) dt
Kx(t )
f (t)
这两个式子很相似,是两个相似系统,故可用电子线路来模拟 机械平移系统,这也说明了我们前面讲到的,看似完全不同的 系统,具有相同的运动规律,可用相同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只适合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描述 ➢无法描述系统内部中间变量的变化情况
➢传递函数原则上不能反映系统在非零初始条件 下的全部运动规律
➢一定的传递函数有一定的零极点分布图对应
3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4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G(s) b0 (s z1)(s z2 )...( s zm ) a0 (s p1)(s p2 )...( s pn )
代入初始条件得:Y (s)
2s2 12 s 6 s(s2 5s 6)
2s2 12 s 6 s(s 2)(s 3)
2)部分分式展开得: Y (s) 1 4 5
s s3 s2
3)拉氏反变换得: y(t) 1 4e3t 5e2t (t 0)
2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分析元件工作中所遵循的机理,列写相应的微分 方程;
➢消去中间变量,得到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微分 方程;
➢写成标准形式。
9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标准形式:
与输入量有关的各项写在方程的右边;与输出量有 关的各项写在方程的左边,方程两边变量的各导数 项均按降幂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