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理课堂还给学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地理课堂还给学生

湖南省澧县三中傅章生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学生主要是“听讲”,处于被动地位。实践证明,这种“以讲为主”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只有把地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笔者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情境切入,激发兴趣

所谓“情境切入”,即是在教学一开始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把学生迅速引入与课题相关的地理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最常用的是采用录像导入法。因为利用录像可以再现地理场景,将渺远的地理拉回到学生眼前,从而有效缩短学生与地理的空间距离,使学生在脑海里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心态。

二、目标共识,主体参与

学生在心理上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认定目标,常见的做法是教师把精心设计好的目标“摆”给学生,这显然是教师包办的,一厢情愿的,会使学生陷于被动。“目标共识”是要体现“目标是师生活动的共同指向”,即通过师生、生生共同磋商后确认目标,使学生感到目标不是强加给他们的。其做法是:先让学生初步认定目标:“你认为本节有哪几项主要内容?”这就把主体地位前置,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举手作答;教师再根据学生认定的目标,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补充并细说知识层次。这样通过目标共识,就能有效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避免教师包办代替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陷于被动的弊端。

三、引喻质疑,事象求证

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是后人所著,因此学生接触的是二手乃至多手的材料,是他人的见解,是烘干的标本。传统的地理教学只要求学生记住地理概念和现成结论,学生回答问题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这无疑是舍本逐末,失却了学习地理的真正意义。我们知道,学习地理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头脑中重新认知地理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结论提出质疑,然后以地理事象为据求证自己的见解。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智慧的闸门就随之被打开,各种新奇的疑问乃至创新的见解就会随时喷涌出来。这当然需要教师的巧妙激发,并用科学方法论去指引。

四、议论评述,归纳整合

“议论评述”可使主体为充分表现自我而全身心地投入,思维灵活者可显示多法探究的优势,思维严密者可及时提出异议。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立体感染,达到思维互补,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自己,每个学生都能获取所得。

“归纳整合”是教学过程中伴随使用的训练手段,其作用是将知识串联起来。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显现,必须打破教师归纳的“专利”,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再根据众多学生归纳的内容进行思维整合,形成“集体成果”。

把地理课堂还给学生,即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将主体视为备课和教学活动的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地理课堂教学应遵循如下三项基本原则。

1.全体性原则。即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给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和发展能力的机会。它体现在师生、生生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时,教师不正面解答,而让学生讨论。讨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求得问题的结论,重要的是让全体

学生在参与中能力得到发展。

2.层次性原则。全体性关注的是全体学生应达到的基础水平,层次性则关注每个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它要求不同基础、不同智力层次、不同爱好特长的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并在不同基础上,学习水平有整体意义的提高。

3.民主性原则。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要平等和谐、共同参与、积极交往。教师对与教材、教参及教师的观点相左的学生要动之以情地鼓励,对观点偏颇的要晓之以理地启迪,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师生合作的欢愉,即使不能形成统一认识,但讨论的价值必定超过讨论的内容。

【见《学生新报》 2007年4月21日出版,总第274—3期第7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