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九讲 文化的传统与未来:中国东亚与世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型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基 本思路,也强调现代文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如果把传统的制度、文化与现代化简单结合在一起 ,那么,“无论其动机是多么美好而善良,都将由 于现代化模式和社会其他结构相互之间的奇异依存 性而注定跨文要化失传播败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近代以来各国现代化的实践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引子之四
避免对抗冲突、寻求和谐共处,是跨文化传 播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对于后发展国家而 言,传统社会与外来文化涌入之间的联动( linkage)过程更是引人注目,成为跨文化传播研 究不可忽略的要点。一个时期以来,“文明冲突论 ”和“历史终结论”的盛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在文化领域的表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诸多全球问 题,等等,都要求人类通过文化对话与合作的方式 来建立新的全球交往模式。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全 球范围内已逐步形成一种共识:寻求人类文化合作 的空间和普世伦理的价值,并不为抹煞各国各民族 的文化特性和差异,而是相反,“差异有助于形成 一个安全、稳定的新文明”。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引子之二
21世纪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充满机会和 挑战的新时代。不断扩大的全球交往正在 极大地促进不同文化形态间的接触、对话 ,逐步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共享平台 ——“人类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中的人 们逐渐认识到,全球化在对弱势文化造成 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为之提供了难得的传 承和发展机遇。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 传播十分便捷、跨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当 今世界,对于任何一个文化而言,必须面 向世界,妥善处理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 代的关系,才有可能对全球社会的变化具 有强劲跨的文化、传播持学导久论 的北京适大学应出版能社 力。
对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的珍视,是一个国家 或民族能否在现代化潮流中生存与健康发展的重要 标尺。 20世纪70年代起,作为经典现代化理论修正的新 现代化理论已不再把文化传统看作是现代化的对立 面,不再认为重复西方国家的道路才能走向现代化 ,强调不同国家对待自身传统应采取扬弃的态度。 新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西里尔·布莱克(Cyril Black)指出,现代化作为社会变化的一种进程, 不可避免地要和传统发生互动。所以,与其说现代 化是与文化传统的决裂,还不如说是文化传统在科 学和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对现代社会变化做出的功能 上的适应。因此,现代化理论的首要任务是从各种 社会内部的文化传统本身出发,加强对文化传统的 研究。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中国文化传统的“自觉 ”
传统是秩序的保证,是文明质量的保 证。
——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Edward Shils)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cultural tradition)与传统文 化(traditional culture)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化与文化传统
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社会学针对不同社会形 态演进机制的理论研究中,赫伯特·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关于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 差异以及线性进化的观点,马克斯·韦伯关于理性 主义对西方工业社会早期发展作用的论述,等等, 已经涉及了传统与现代之分的基本观点,都在不同 程度上暗示:社会变迁是单向地、渐进地由传统社 会走向现代社会,现代化与传统是对立的、不可融 合的两个方面。
不过,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作为“中心之国”的中国 逐渐沦落为“边缘之国”,此后百余年间,中国的现代化步 履滞重、缓慢、充满困惑,绵延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也数度面 临断裂、沦落的危途。
即使到了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历史性转型和西方文化的渗 透,仍然延续着现代性席卷全球的历史逻辑,不断激发着中 国人对传统的忧虑。如何看待中国绵延已久的文化传统?如 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这无疑是当前中国文化所面临 的首要问题。
引子之三
跨文化传播学以服务于人类文化的沟通、建 造美好的精神家园为根本目的,在发展多元文化、 展开不同文化的对话、促进文化多元共存等方面, 这一学科显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学科 的启示,人类各个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积累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及成果的体现,不同文化只有不 断地充实于全人类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并同其他文 化进行不断的交流、融合,才能得到继续进行的动 力。放眼未来,世界文化格局的重构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人类文化也必将会在新的环境中通过融 通、比较和批判而不断发展。每一个富有生命力的 民族都应当通过跨文化传播取长补短,及时、不断 地吸收来自其他文化的营养。
来自百度文库
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追问
中国文化传统由多种文化要素交融渗透,历尽世代的积淀和 选择而成。在历千年而不衰、经交融而会通的进程之中,中 华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造就了多元共同体意义上的民族文化 传统,培育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中华民族精 神和道德品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文化传统一直是中 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使中国居于世界文明的领 先位置。
作为文化传承的“精神链条”,文化传统 是隐含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是文化 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信仰、规 范、秩序和理念的特质,也是文化给予人 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智慧。
关于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区别,庞朴一 语中的:“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 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传统的力量:
作为一个社会中整合日常生活的重要模式 ,文化传统编织了人们生活的背景,是人 们必须面对的,也是无法逃脱的,它塑造 了人们任何一种思想“规划”的视角和价 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文化传统可以使特 定的社会保持一定的秩序,并保持这一社 会自身的本质规定性,使之区别于其他的 社会。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九讲
文化的传统与未来: 中国、东亚与世界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内容
一、中国文化传统的“自觉” 二、东亚价值观的当代重构 三、走向全球伦理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引子之一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兴起,与殖民、世界大 战及战后改制、后殖民、现代性等近现代 社会变迁有着极其深刻的联系。当前,在 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传播日益深入的作用 之下,全球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跨文化传播 “生态危机”,文化“杂交”、“混血” 和“不对称”现象层出不穷,文化主权与 文化霸权之争不断深入,强势文化与弱势 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西方文化与 东方文化之间的冲突也愈演愈烈。这些错 综复杂的现象关系到人类文化的命运,亦 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术追问紧密相联。
近代以来各国现代化的实践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引子之四
避免对抗冲突、寻求和谐共处,是跨文化传 播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对于后发展国家而 言,传统社会与外来文化涌入之间的联动( linkage)过程更是引人注目,成为跨文化传播研 究不可忽略的要点。一个时期以来,“文明冲突论 ”和“历史终结论”的盛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在文化领域的表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诸多全球问 题,等等,都要求人类通过文化对话与合作的方式 来建立新的全球交往模式。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全 球范围内已逐步形成一种共识:寻求人类文化合作 的空间和普世伦理的价值,并不为抹煞各国各民族 的文化特性和差异,而是相反,“差异有助于形成 一个安全、稳定的新文明”。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引子之二
21世纪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充满机会和 挑战的新时代。不断扩大的全球交往正在 极大地促进不同文化形态间的接触、对话 ,逐步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共享平台 ——“人类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中的人 们逐渐认识到,全球化在对弱势文化造成 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为之提供了难得的传 承和发展机遇。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 传播十分便捷、跨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当 今世界,对于任何一个文化而言,必须面 向世界,妥善处理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 代的关系,才有可能对全球社会的变化具 有强劲跨的文化、传播持学导久论 的北京适大学应出版能社 力。
对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的珍视,是一个国家 或民族能否在现代化潮流中生存与健康发展的重要 标尺。 20世纪70年代起,作为经典现代化理论修正的新 现代化理论已不再把文化传统看作是现代化的对立 面,不再认为重复西方国家的道路才能走向现代化 ,强调不同国家对待自身传统应采取扬弃的态度。 新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西里尔·布莱克(Cyril Black)指出,现代化作为社会变化的一种进程, 不可避免地要和传统发生互动。所以,与其说现代 化是与文化传统的决裂,还不如说是文化传统在科 学和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对现代社会变化做出的功能 上的适应。因此,现代化理论的首要任务是从各种 社会内部的文化传统本身出发,加强对文化传统的 研究。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中国文化传统的“自觉 ”
传统是秩序的保证,是文明质量的保 证。
——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Edward Shils)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cultural tradition)与传统文 化(traditional culture)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化与文化传统
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社会学针对不同社会形 态演进机制的理论研究中,赫伯特·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关于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 差异以及线性进化的观点,马克斯·韦伯关于理性 主义对西方工业社会早期发展作用的论述,等等, 已经涉及了传统与现代之分的基本观点,都在不同 程度上暗示:社会变迁是单向地、渐进地由传统社 会走向现代社会,现代化与传统是对立的、不可融 合的两个方面。
不过,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作为“中心之国”的中国 逐渐沦落为“边缘之国”,此后百余年间,中国的现代化步 履滞重、缓慢、充满困惑,绵延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也数度面 临断裂、沦落的危途。
即使到了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历史性转型和西方文化的渗 透,仍然延续着现代性席卷全球的历史逻辑,不断激发着中 国人对传统的忧虑。如何看待中国绵延已久的文化传统?如 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这无疑是当前中国文化所面临 的首要问题。
引子之三
跨文化传播学以服务于人类文化的沟通、建 造美好的精神家园为根本目的,在发展多元文化、 展开不同文化的对话、促进文化多元共存等方面, 这一学科显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学科 的启示,人类各个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积累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及成果的体现,不同文化只有不 断地充实于全人类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并同其他文 化进行不断的交流、融合,才能得到继续进行的动 力。放眼未来,世界文化格局的重构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人类文化也必将会在新的环境中通过融 通、比较和批判而不断发展。每一个富有生命力的 民族都应当通过跨文化传播取长补短,及时、不断 地吸收来自其他文化的营养。
来自百度文库
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追问
中国文化传统由多种文化要素交融渗透,历尽世代的积淀和 选择而成。在历千年而不衰、经交融而会通的进程之中,中 华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造就了多元共同体意义上的民族文化 传统,培育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中华民族精 神和道德品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文化传统一直是中 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使中国居于世界文明的领 先位置。
作为文化传承的“精神链条”,文化传统 是隐含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是文化 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信仰、规 范、秩序和理念的特质,也是文化给予人 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智慧。
关于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区别,庞朴一 语中的:“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 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传统的力量:
作为一个社会中整合日常生活的重要模式 ,文化传统编织了人们生活的背景,是人 们必须面对的,也是无法逃脱的,它塑造 了人们任何一种思想“规划”的视角和价 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文化传统可以使特 定的社会保持一定的秩序,并保持这一社 会自身的本质规定性,使之区别于其他的 社会。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九讲
文化的传统与未来: 中国、东亚与世界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内容
一、中国文化传统的“自觉” 二、东亚价值观的当代重构 三、走向全球伦理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引子之一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兴起,与殖民、世界大 战及战后改制、后殖民、现代性等近现代 社会变迁有着极其深刻的联系。当前,在 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传播日益深入的作用 之下,全球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跨文化传播 “生态危机”,文化“杂交”、“混血” 和“不对称”现象层出不穷,文化主权与 文化霸权之争不断深入,强势文化与弱势 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西方文化与 东方文化之间的冲突也愈演愈烈。这些错 综复杂的现象关系到人类文化的命运,亦 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术追问紧密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