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康泰-道家的养生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心康泰-道家的養生之道

*导读:談到道家的養生之道,一般人很容易將它與道家的修煉混為一談,早期談到道家的修煉,為求羽化成仙,注重導氣之術,更至參星禮斗,……

談到道家的養生之道,一般人很容易將它與道家的修煉混為一談,早期談到道家的修煉,為求羽化成仙,注重導氣之術,更至參星禮斗,守庚申,服丹砂等等。其實真正道家的養生之道,乃求身心康泰。這在道家經典也有詳盡記載,就我個人所推崇者即莊子(道家稱南華真經)內篇.養生主,其文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其中所謂「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以白話來說即:順著自然的督脈循虛而行以為常法,這樣就可以保護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養護身體,可以享盡天年。以下就順此脈絡來論述-道家的養生之道。

道家學說是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人們所提出的哲學思想。他們的學術思想在養生學的形成過程中產生過一定的影響。道家所主張的道,是指天地萬物的本質及其自然循環的規律。《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就是關於道的具體闡述。所以,人的生命活

動合於道而符合自然規律,才能夠使人長壽,這是道家養生的根本觀點。

當然,所謂符合規律,當中有陰、陽、動、靜、四時、五行等。而前面所講「緣督以為經」即順著自然的督脈循虛而行以為常法,即包含合於陰、陽、動、靜、四時、五行等自然規律,這樣就可以保護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養護身體,可以享盡天年。

道家關於陰陽之論者最為詳盡,與養生之道更密不可分,參同契所謂「物無陰陽,違天背元。」與「坎男為月,離女為日;

日以施德,月以舒光,月受日化,體不虧傷」者是。取坎中之真陽,填離中之真陰,便成純陽之乾,而為長生之基。用現代的觀點來看,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麼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麼是陽呢?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向下的、往裡的、發冷的、都屬於陰。身體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自然身心康泰。

關於動、靜,道家靜坐,主在養生。靜坐法中坐法之種類繁多,普通係指全跏跌坐(雙盤)而言。兩手結定印,置於丹田前位,頭正、頸豎、後腦微收,下顎微壓。口宜閉,齒宜接(微扣),兩目垂簾,兩耳反聽,以收耳韻。兩肩宜平正,背脊宜豎直,心宜

內守,神宜內照,酌加若干之動功,如按摩、導引、俯仰、屈伸、揉打、彈拍、叩齒、鳴鼓、吞津、服液、舒筋,活脈,開關、鬆節......之類。均大有益於卻病強身,養生益壽。

順應四時以養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瞻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阴阳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參照)。此即說明道家思想或道術,能夠順應天地與四時之變化,使我們做事無所不宜,更能夠得到多倍的效果。此於黃帝內經中亦有詳載;「有真人者:提契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比)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遠之外。」

「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于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于世,被服章,舉不欲觀于俗。外,不勞形于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阴阳,分別四時。順從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以現代觀點來說,是說我們要瞭解天地阴阳變化的規律,掌握養生之道,恬淡愉快,精神內守,心無罣礙,蓄精養氣,鍛鍊身體,和光同塵,逍遙自在,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就能延年益

壽、身心健康,達到賢人、聖人,甚至是至人、真人的境界。

養生與四時之配合,根據《黃帝內經》〈素問篇〉論四氣調神提及:

春季的三個月,稱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此時,人們應該晚睡早起,多在庭院散步或到郊外踏青,以迎接生氣、舒暢情志,切勿情志沉悶憂鬱。如果違反春生之氣,就會損傷肝臟,使提供給夏天之氣的條件不足,到夏季就會產生寒變之病夏季的三個月,稱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此時,人們應該晚睡早起,心情保持愉快,切勿發怒,並使氣機宣暢,多到外面活動。若違反夏長之氣,就會損傷心臟,使提供給秋天之氣的條件不足,到秋季容易發生瘧之病(瘧疾),冬天再次發生疾病。

秋季的三個月,稱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此時,人們應該早睡早起,保持神志的安寧,收斂神氣。若違反秋收之氣,就會傷及肺臟,使提供給冬天之氣的條件不足,冬季容易發生飧泄之病。

冬季的三個月,稱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此時,人們應該早睡晚起,使神志藏于內,安靜自若,保暖身體。若違反冬藏之氣,就會損傷腎臟,使提供給春天之氣的條件不足,春季容易發生痿厥之病(許世雨教授道家養生功法參照)。是道家乃重順應四時以養生。

關於道家五行與養生,中國傳統的位理五行説認為宇宙萬物

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和變化而成。而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五臟之間就是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共同維持整體的內環境穩定狀態,五行説以相生相剋論述五臟之間相互聯繫和協調平衡關係。傳統命理學不僅認為人體自身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小宇宙,它還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五體、五官等與自然界的五方、四季、五味等有相應的關係,這樣就把人體與自然環境統一起來,反映了人體與宇宙之間的相互收受通應關係,恰好體現了天人合一觀。

《尚書洪範》中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墻;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墻作甘」的記載。《黃帝內經》中有記載:辛味與肺相應,可增強肺的功能;鹹味與腎相應,可增強腎的功能;食物的酸味與肝相應,有增強肝臟的功能;苦味與心相應,可增強心的功能;甘味與脾相應,可增強脾的功能;又根據五行之相生相克,腎(水)藏精,肝(木)藏血,腎精可化生肝血,此即腎水滋養肝木,即水生木;肝(木)藏血,心(火)主血脈,肝之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功能正常,則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此即肝木上濟心火,即木生火;心(火)主血脈,又主神志,脾(土)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又主統血,心之陽熱可以溫運脾陽,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榮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溫脾土,即火生土;脾(土)能轉輸精微,益氣以充肺(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