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庄子的文学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与“意”
宗白华先生这样评价说:‚非无非有,不皦
不昧。这正是艺术形相的象征作用。象是境 相,罔是虚幻,艺术家创造虚幻的境相以象 征宇宙人生的真际。真理闪耀于艺术形相里, 玄珠皪于象罔里。‛(《中国艺术意境之诞 生》)
庄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一、自然朴素的文艺美学思想 二、虚静与物化 三、‚言‛与‚意‛
庄子及其著作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宋之蒙(今安 徽蒙城)人,是老子之后道家思想的集大成人物。 他曾经为官漆园吏,其主要思想保存在《庄子》一 书中,是我们研究庄子的重要资料。《庄子》又称 《南华真经》。(这是唐朝时期产生的一个名字。 唐玄宗天宝二年,玄宗下诏庄子为南华真人。) 《汉书· 艺文志》著录52篇,今传晋郭象注本33篇, 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通行的比较 好的《庄子》注本有:《南华真经注疏》(晋郭象 注,唐成玄英疏),《庄子集释》(郭庆藩集释), 《庄子集解》(清王先谦集解)。今人陈鼓应有 《庄子今注今译》,严灵峰编有《庄子集成》初、 续编 。
《骈拇》:‚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
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 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谓聪者, 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 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夫不自见而见 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 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臧:完善。
自然朴素的文艺美学思想
虚静与物化
在《庄子》中,‚大明‛还有另一种表述:
物化。庄子认为,只有做到虚静,排除所有 的杂念对自己的干扰,才能实现物化。可见, 物化与虚静是密切相关的。物化是虚静的最 高境界。
虚静与物化
《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
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 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 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 以静心。斋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 日,不敢怀非誉巧拙;斋七日,辄然忘吾有 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 外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 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 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言”与“意”

庄子强调言不尽意,揭示了语言表意的困惑,但他 并不否认语言。意义的表达仍然离不开语言。在他 看来,语言文字只不过是表达人们思维内容的象征 或隐喻的符号而已,是暗示人们去意会‚意‛的一 种工具。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的功能显示了语言具有 巨大的表意能量,它的最根本的用途还是表意。故 而,《外物》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 而忘言。‛

虚静与物化
《庄子· 在宥》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 形将自正。心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 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 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 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 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 至阴之原也。‛(宥yòu宽恕)这‚大明‛ 的境界是虚静所期盼的审美的灵明境界。

自然朴素的文艺美学思想
庄子崇尚自然朴素,向往人类原始社会的无
知无欲,并非否定人的情欲。他恰恰认为人 的自然本性是情感化的,是有追求美好生活 与精神舒畅的欲望的。 《盗跖(zhí )》篇以盗跖训斥孔子的口气云: ‚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 口欲察味,志气欲盈。‛
自然朴素的文艺美学思想
虚静与物化
心斋 《人间世》借助于孔子之口说:‚若一志,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 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 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所 谓‚心斋‛,是心体斋戒,它超越了人的感 觉和知觉功能,是人对自身超越的一个审美 历程。庄子说,‚心斋‛是‚虚‛,是 ‚道‛,其真实的意图是无我、丧我。
虚静与物化
在庄子的眼里,虚静不仅是认识‚道‛的一
种方法,也是审美修养的过程,是人心性灵 明的一种境界,即人达到审美高级阶段的一 种境界。庄子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是深入细致 的,他在老子的‚绝圣弃智‛、‚无知无欲‛ 的基础之上,又提出了‚心斋‛、‚坐忘‛, 认为只有做到‚心斋‛、‚坐忘‛,才能实 现真正的虚静。
“言”与“意”
《庄子》的基本态度是:言不能尽意,圣人之意是 语言不能传达的。 《天道》中讲了一个轮扁斫辐的故事,涉及言与意 的核心: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 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 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 之糟魄已夫!‛
庄子认为,‚Biblioteka 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游》),大自然是最美好的,同时,又认为, 人能够‚原天地之美‛。《大宗师》曾经激 情洋溢地表示要效法天地自然,《天道》又 进一步申述了这种理想:‚夫明白于天地之 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 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 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这种‚和‛、 ‚乐‛都是发自自然的。
虚静与物化
坐忘 《大宗师》借助于颜回之口这样解说:‚堕
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 坐忘。‛‚坐忘‛是要求人忘掉一切存在, 包括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免于 受知识的拖累,实现与‚道‛合一。可见, ‚坐忘‛的本质是无我、丧我。
虚静与物化
要实现虚静,做到心斋、坐忘,必须通过两条途径: 其一,消解由生理而来的欲望,使欲望不要奴役人 心,这样,心便得到了解放,实现了自由。海德格 尔说:在对美进行观照时,心境愈自由,便愈能得 到美的享受。其二,当心与物相接时,不让由知识 活动而来的是非判断给心以烦扰,心便在对知识的 无穷追逐之中得到解放,增加了精神的自由。 庄子的‚堕肢体‛、‚离形‛,实指的是摆脱由生 理而来的欲望;‚黜聪明‛、‚去智‛,实指的是 摆脱普通的所谓知识活动。只有两者同时摆脱,便 达到了‚虚‛,也达到了‚静‛,实现了所谓的 ‚无己‛、‚丧我‛。

虚静与物化
庄子的虚静和物化观念,是中国古典文学艺
术创作的重要的理论深化和理论发现,在文 学艺术创作中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魏晋之 时,它就被广泛地运用到诗、乐、书、画的 创作中,并且成为各家各派学说言谈的话题。 佛家、玄学家都讲虚静,各家的虚静内涵不 一样,但是,道家的虚静影响最为深远,它 已经切实化为中国古代文艺创作的血脉,成 为古代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支配 着传统艺术思维的开展。
虚静与物化
所谓‚斋以静心‛,就是培养虚静的精神状态。这 种精神状态的培养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抛弃物 质利益(庆赏爵禄),第二阶段是抛弃功名(非誉 [毁誉]巧拙),第三阶段是忘掉自己(无我、忘 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与外物浑然一体, ‚以天合天‛。这‚以天合天‛就是‚物化‛。 《庄子》还以庄周梦蝶的故事来言说物化。‚昔者 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 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 之谓物化。‛(《齐物论》)
“言”与“意”
《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 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 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 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这一寓言故事就充满象征与隐喻。‚玄珠‛象征道 与真;‚知‛象征思虑与理智;‚离朱‛传说是黄 帝时期视力最好的人,象征视觉;‚吃诟‛象征言 辨。不只是语言,即使人的思虑、理智、视觉都不 足以展示意之道,只有‚象罔‛才能展示。 什么是象罔?宋人吕惠卿这样解释‚象罔‛:‚象 则非无,罔则非有,不皦不昧,玄珠之所以得也。‛ 这就是说,‚象罔‛就是‚不期精粗‛的东西,它 既不明白,也不昏暗,是恍惚。
自然朴素的文艺美学思想
《秋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 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 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庄子否定五彩文章、五音六律,认为它们破坏了自 然真美。在这个基础之上,他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他崇尚自然,并不是主张一切都听天由命,取消人 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他继承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 的思想,反对的是那些违反自然规律、桎梏人性的 做法,而对适应自然规律与人性发展的行为还是强 调大为而特为的。这其中就包含着合乎规律的技艺 活动和创造发明。
自然朴素的文艺美学思想
庄子是非常推崇自然朴素之美的。《天道》
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反对一 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饰、虚伪的华饰。 他将自然朴素之美称为‚天‛。这个‚天‛ 有客观事物本质、规律、本色的意思,也包 含人的真情本性。他将一切人为的束缚、刻 意的雕饰、虚伪的华饰称为‚人‛,认为 ‚人‛违反了自然规律,破坏了自然的风貌, 拘束人的真性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