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弊: 范围窄、割裂知识、脱离现实世界、缺乏关注学 生的兴趣
( 二 ) 学 习 者 中 心 设 计 ( learner-centered design)
学习者中心设计,是以人文中心的哲学思想的产 物,主张以儿童的兴趣、动机和需要为中心设计课程。 比较学习者中心设计与学科中心设计 第一,它以个别学生而不是以内容为其组织的 线索。 第二,它不预先进行确定性规划,而是随教师和 学生展开教育任务而变化。百度文库
3、大范围设计

把两门以上有关的科目合并成单一的大范围教程 或学程,而体现了克服科目课程的破碎形式与框 架形式的努力。
例如, 小学阶段,读、写、拼、讲与作文合并为语言艺术, 中学阶段,物理、化学、生物、天文与地质合并为 普通科学。
我国当前九年一贯制课程中出现的综合文科(如社 会)、综合理科(如科学)课程就是这种设计模 式的运用。
课程设计
一、 课程设计的概念(p95)

课程设计与规划解决的是“教学什么”的问题, 课程设计一是等同于“课程规划”,是制定课 程实施计划的过程;二是课程设计是课程规划 过程的产品,是独立存在的实体。

课程设计的实质: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 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 课程的各种要素(如:目标、内容、活动及评价, 参见课程要素)或各种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 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课程方案)。
优点:
1.
2.
3.
内在动机驱动,所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重要 的,而不是因为大学需要或教育要测验。 关注个别差异,学生可以依据兴趣进行兴趣 选择。 沟通校外社会,问题解决活动为学生提供了 有效地对付校外生活的技能。
弊端:
核心问题是质疑其教育效果
1.
2. 3. 4. 5.
以需要和兴趣为基础的课程无法保证为生活作 充分的准备,忽视了教育的社会目标。 缺乏连续性 (顺序),因为兴趣是不稳定的。 教师难以胜任 教材难以符合要求 与学术结构相冲突,无法培养学生适应上大学 后所面对的科目专门化。
学习者中心设计的基本形式
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变式: 活动-经验设计(activity-experience design) 开放教室设计(open classroom design) 人本主义设计(humanity-centered design) 激进设计(critical design) 共性: 设计的中心是学习者; 强调自主、自由、尊重、活动
活动中心设计例证
杜威实验学校1900年冬季各个小组自然科学研究的 题目: 第四组7岁: 金属研究;炭窑结构;熔炼;浇铸铜件 第五组8岁: 电流;万有引力;称量和度量的比较; 说明地球和太阳关系的实验; 空气的重量和压力;制造指南针

梅休、爱德华兹著,王承绪、赵祥麟译:《杜威 学校》。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
问题中心设计的基本形式
问题中心课程有两类设计: 1. 生活领域设计(the areas of living design) 2. 核心设计(core design)
(一)生活领域设计
把生活领域作为组织课程的基础。 特征: (1)围绕社会生活,整合有关科目; (2)以相关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是被用于解 决实际生活问题,而不是为了内容自身或为 了教师教内容; (3)鼓励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 课程设计的取向(p96-106)
三类课程设计价值取向
学科中心设计 学生中心设计 问题中心设计
(一)学科中心设计(discipline-centered design)
学科中心课程设计的理论假设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在 于把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 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 科里。(学科作为有组织的知识实体,被看作是文明 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按照专家研究所确定的一门门学科组织起来的课程体 系,被称为学科中心设计。 Note: 永恒主义:经典名著 要素主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布鲁纳倡导的结构主义运动:学科的基本逻辑和结构
三 、 问 题 中 心 课 程 ( problem-centered design)
含义:把重点放在个人与社会生存与发展问题上的课程设 计。 “问题”不是围绕学科内容本身所提出的“练习题”,而 是更广泛的、在现实世界中所要求人们回答的问题。 特点: 1. 基本上要预先计划内容。 2. 水平组织上,以问题的相关性为基础来选择内容,故 而总是跨越科目界限。 3. 纵向组织上,顺序也要由问题的分类来确定,并以学 生需要、关切和能力为基础。 总之,既强调内容又强调学习者的发展。
弊端:
1. 2. 3.
4.
难以确定什么是基本生活领域的范围和顺序; 易于造成整合性和连续性的缺乏; 忽视文化遗产; 来自实践方面的反对。首先,没有为教师做好准 备以便有效设计生活领域课程。其次,实施生活 领域设计的课本和其他教学材料,不容易得到。 第三,家长和大学并不乐意接受生活领域设计体 现出来的对传统的背离。
(二)核心设计

旨在加强课程的整体性
核心——即必需的成分,构成了要教会所有个 人为在社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所需要的共同概 念、技能和态度的那部分课程。 典型形式是将社会生活中困扰人的关键性问题 作为学习和研究的核心,其他科目则围绕着这 一核心来设计,服务于问题解决的共同目的。


总结:
1.
2.
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设计取向反映了 的课 程哲学、心理学基础和方法论思想,都有其 合理性。(三种设计取向反映了课程的不同 属性——文化属性、人本属性和社会属性。) 影响课程设计的取向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社 会、学科和学生。
主要优点: 1. 建立在各门科目基础上,可以有顺序地、有系 统地表述文化遗产; 2. 整合各门科目,明了科目中各要素间的关系。
主要缺点: 1. 信息分散,缺乏深度; 2. 也有人认为整合性还不够;
1.
2. 3.
利: 学习过程可以清楚地展开,有利于教学过程 的管理 为人们普遍接受,感到忠实可靠 便于测量

科目中心和学科中心的区别: 学科中心强调系统的、学术化的、结构化的知识。而 科目中心的知识可能是事实知识、缺少内在联系的知 识为主,如家政、驾驶培训等领域。
学科设计的优点: 第一,学科是传递文化遗产(自由教育的实质) 最系统、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第二,学科以合理的方式(如逻辑性)给学生提供 题材,不是一套需要记忆并且在需要时回忆 的事实和原理,而是来源于学生自己的活动 和思维的概念、关系和理智过程。
优点: 最系统、最有效传授科目知识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科目设计的内在性质和组织形式便于管理
2、学科设计
将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对应于数学、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分类,并沿用这些学科的概 念和逻辑体系作为课程内容的框架。诞生于二次大 战后、20世纪60年代中期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以内 容的内在组织形式为依据。

活 动 — 经 验 (activity-experience design)


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卢梭和裴斯泰洛奇 蓬勃兴起:20世纪20、30年代的进步主义运动
人们只学习他们经历的事情,只有那种与活动 目的有关并且根植于经验的学习才转换成行为 变化。
特征:
1. 2.
3.
4.
兴趣为本:课程的结构要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来定。这 意味着课程是学习者自己直接感觉到的需要和兴趣。 教师的任务是:发现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帮助学生为学习 而选择最重要的兴趣。 师生合作计划:在课程实施中形成课程结构。只有当教师 和学生一道确立追求的目标 ,固定查阅的资料,计划实施 的活动,以及安排从事的评定程序,这时课程结构才会形 成。 重点放在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上:在解决学习问题时,学 生实现了体现着这一课程的主要价值 ——真实性、意义性、 直接性、生动性,以及活动与经验的相关性的学习。
1. 2.
3.
包含三种亚模式: 科目设计(subject design) 学科设计(discipline design) 大范围设计(broad fields design)
1. 科目设计
概念:科目设计把课程组织成为许许多多的科目, 每一门科目有意识地阐述专门的同质的知识体 系。最古老、最广泛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