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完整版)

合集下载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拔管后观察
拔管后观察
Standard template
病人有无胸憋 、呼吸困难
切口漏气、渗 液、出血、皮 下气肿等症状,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T管
Standard template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4注意观察引流管(ZHOU)围皮肤有无红肿、皮肤 损伤等情况,
5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一次,更换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引流袋,以免引起逆行感 染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胸腔闭式引流
Standard template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2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 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 否脱落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护理要点
Standard template
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及有无残渣等, 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的量及性状 的变化,以判断病人病情发展趋势,
有效负压
Standard template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注意观察记录
Standard template
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质、 引流速度,
准确记录于体温单上,如有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
记录置管时间,定期更换,
Apply to courseware pro 色及黄疸消退情况
一般术后24h内T型管引流量约300~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02
CATALOGUE
普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引流管的固定与清洁
固定
确保引流管稳固,避免移位或脱落。 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如胶带、绷带 等进行固定,并定期检查其牢固性。
清洁
保持引流管及其周围皮肤的清洁,定 期清洁引流管,避免污垢和细菌的滋 生。在清洁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交叉感染。
引流管的观察与记录
针对不同引流管的个性化护理建议
T型引流管护 避免堵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 性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堵塞;观察 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腹腔引流管护理
注意引流管的放置位置和深度,避免 过深或过浅;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固定 情况,确保其稳定性。
观察
密切观察引流物的性状、颜色、量等,以及引流管是否通畅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记录
详细记录引流物的观察结果,包括每日的引流量、引流物性 状的变化等。这些记录对于后续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参考价 值。
引流管的更换与拔除
更换
根据医生指示或需要,定期更换引流管。在更换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 的护理ppt课件
目录
• 普外科引流管概述 • 普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 常见普外科引流管的护理案例 • 普外科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 普外科引流管护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ATALOGUE
普外科引流管概述
引流管的作用和重要性
引流管的作用
引流管在普外科中主要用于引流 出体内的液体,如脓液、血液、 消化液等,以降低感染、促进伤 口愈合和维护患者健康。
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措施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处理
引流管的更换和拔除
更换引流管的时机
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
0 50
40 30 20 1
引流管周围皮肤红肿、疼痛 引流管有渗漏或脱落风险 患者病情好转,不再需要引流管 医生建议更换引流管
拔除引流管的指征
引流量减少, 颜色变浅
引流管堵塞 或破损
医生建议拔 除引流管
01
03
05
02
患者病情稳 定,不需要 继续引流
04
患者对引流 管产生不适 或过敏反应
拔除引流管的注意事项
确认引流管是 否已经达到拔 除标准
拔除前,确保 患者处于稳定 状态
拔除过程中, 避免损伤周围 组织
拔除后,观察 患者反应,确 保没有不适
拔除后,注意 保持伤口清洁, 避免感染
汇报人:XXX
04
观察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管应 保持固定,避免移位、打折或 扭曲,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 要及时报告医生。
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01
保持引流管清 洁,避免污染
02
定期更换引流 袋,防止细菌
滋生
03
观察引流管是 否通畅,防止
堵塞
04
避免引流管受 压,
防止感染
06
出现感染症状 时,及时就医
适用人群:尿 道疾病患者、 术后患者等
使用方法:根 据医生建议进 行使用和护理
引流管的护理方法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01
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通 畅
02
观察引流管是否出现堵 塞或扭曲
03
保持引流管的固定,避 免脱落或移位
04
及时处理引流管周围的 渗出液,保持皮肤干燥
05
定期更换引流管,避免 细菌感染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课件

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课件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患者须头枕无菌巾,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2.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量。 方法:先夹管用安尔碘离心式消毒引流管壁,长 >3cm,更换新的无菌引流袋,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
拔管: 术后3-4日:颅内水肿期將过,颅内压逐渐降低应及早拔管。 试夹管24h: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 呕吐等症状。 拔管后加压包扎伤口处,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注意穿刺伤 口有无渗血渗液。严密观察有PP无T课件意识、瞳孔变化、失语或肢体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1 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 2 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 旦渗湿,及时更换。
3 引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更换,引
流瓶每周更换,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4 若体温升高、畏寒、胸部剧痛,常提示发
PPT课件
15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拔管: 1 过早影响疗效,过晚易造成感染 2 置管引流48-72h后,临床观察引流瓶中无气体逸 出或引流液颜色变浅,24h<50ml 脓液<10ml,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 吸困难或气促,可拔管。
PPT课件
26
尿管的护理
护理: 1. 标记及妥善固定 2.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堵塞。 3.防止逆行感染 1).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护理2次。 2).定时更换集尿袋并及时倾倒,更换时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 防止反流,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定时更换导尿管。硅胶导尿管每月更换1次。 4.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更换卧位,以利于冲洗,防止尿液沉淀。 5.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定时夹闭尿管,3-4h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
22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共49张PPT)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共49张PPT)
1.解除或者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2.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
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 3.通过对胃固肠定减胃管压的吸两出种线物的判断,可观察
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
胃胃肠肠减减压压管护护理理要要点点
1、胃管插入40—45cm表示已达贲门,50—60cm已
达胃内(相当于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长度), 60—65cm已达幽门。 2、近期有上消道大出血史及极度衰弱病人慎用。 3、保持引流管通畅,保存负压状态。
• (1)通知医生。 留置胃管,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
情况,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及量,如发现血性液体,应考虑肠绞窄可能,做好急诊手术。 膀胱造瘘管应在手术10日以后拔出,拔管前应先行夹管试验,待试行排尿通常2~3日后,才可拔除,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病人,可采取适时夹
5、无水柱波动?宣教? 一般在患侧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

空肠造瘘管
目的: 提供肠内营养
、引流。
空肠造瘘管的护理要点
1.每次灌注(水或饮食)前后应先灌入少量温水,灌注量逐渐增加
,以不觉腹胀为准或根据患者的排便情况而定。每次灌注完毕, 用无菌敷料包好。
2. 24~48h开始试灌 。 3. 5%GNS 50ml qh---瑞能200ml---瑞素(能全力)500ml-
8、肛门排气、腹胀消除,肠蠕动 恢复,即可拨管,拨管时应捏 紧导管,瞩病人作深呼吸,迅 速拔出。
胃管标识
(四). 分析? • 如何根据病情分析胃管内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 留置胃管,在手术当天如果出现出血,有鲜红血液自胃管 流出,伴有脉速、血压下降、冷汗等休克症状,应立即报 告医生及时处理;如胃管内流出淡咖啡色液且量少,是原 先陈旧血液,一般不用处理。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PPT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PPT

❖ 妥善固定 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应妥善固定各引流管所接引
流袋或负压吸引器。临床上我们通常将胃肠减压管的负压吸 引器放置于一无色透明塑料袋里,将袋子系于枕头口的绳子 上,或者系于上衣纽扣上,这样可以防止半卧位的患者胃管 自行脱落。医嘱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起身时松开袋口,取出 负压吸引器,防止脱落,翻身时亦应注意;一般的切口负压 吸引球,理顺引流管,将引流球放置于切口旁;对于腹腔引 流管所接引流袋我们通常用小别针将引流袋别于床单边沿或 用绳子系于床边的小孔上,接负压吸引器的直接将其放于引 流口旁。带有多根引流管者,应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并贴 于引流管上以利辨认 。
旦湿润应提示有引流管阻塞的可能应及时处理,每日观察引
流液的量和性质为医生提供准确数据,便于决定拔管的时间。
在护理中还加强基础护理,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尿道口应每 日用碘伏棉球擦洗1~2次,引流袋应每日更换一次。严密监 测T、P、R的变化。
T型引流管
❖ 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后常规放置T 型管引流。
❖ 1目的;1引流胆汁。2引流残余结石。3 支撑胆道。
❖ 4)防止逆行感染:保持水封瓶应置于胸腔水 平以下60厘米左右,病人活动时避免提高引 流瓶使引流液逆流。定时倾倒引流瓶中的液 体并更换生理盐水为底液,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
❖ 5)观察并记录引流气体的情况:气胸病人置 管后胸膜腔内的气体逐渐引出,积气较多时 平静呼吸水封瓶中即有气泡溢出,以后逐渐 减少,仅在深呼吸甚至咳嗽时才有气泡溢出。
❖ 2.8 当病情好转,无明显腹胀,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 后应及时停止胃肠减压。拔管时,应先将吸引装置与减压管 分离,钳闭减压管,嘱病人屏气,迅速拔除减压管。若为肠 内减压,使用双腔管者,腹胀消除后,将双腔气囊内空气抽 尽,双腔管仍留在肠内1~2d,待肠梗阻解除后再拔出。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完整版)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完整版)

引流管的一般护理要点
妥善固定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感染 观察引流液
递进关系
简要说明 文字、颜色可随意更改; 注意线条交接处颜色匹配; 亦可作为并列关系使用。
简要说明 文字、颜色可随意更改; 注意线条交接处颜色匹配; 亦可作为并列关系使用。 矢量图标可替换
01
点击输入标题
03
点击输入标题
腹腔引流管
腹腔引流的目的: 引流出腹腔内积血
、积液、渗出物,防 止继发感染。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防止牵拉,防止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经常挤捏引流管,防止管道堵塞、反 折、受压。 3、防止感染:引流袋应低于引流口,每日更换引流袋, 注意无菌操作。 4、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如引流液为鲜红色且 流速快时,提示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处理。 5、拔管:引流液较少或无引流液时,病人无其他不适时, 可考虑拔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7、拔管指征: 置管引流48-72h后,引流瓶中的气体无溢出且引流
液颜色变浅,24h引流量少于50ml,脓液少于10ml, 胸部X线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 气促时,即可考虑拔管。
拔管后24h内应密切观察是否存在胸闷、呼吸困难、 发绀、出血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经常挤捏引流管,防 止引流管堵塞。
注意观察引流液 4 的量、颜色、性
状,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处理。
一般护理
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 3 口,防止引流液逆行
感染,操作过程应加
强无菌操作。
临床常见的引流管
1
胃肠减压管
2 胸腔闭式引流管
3
胆道 T 管
4
腹腔引流管
5
留置导尿管

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共32张PPT)

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共32张PPT)

置T管目的
❖ 1、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防止胆道渗 漏、感染
❖ 2、防止发生胆道狭窄 ❖ 3、术后可经T管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是
否有残余结石等情况 ❖ 4、术后可经过局部窦道处理残余结石等
护理要点
置管期间的护理
❖ 1、无菌:定时按无菌操作原则更换引流袋,定时做胆 汁常规和细菌培养,平时注意引流袋位置勿高于引流口, 平卧时不高于腋中线,以防胆汁倒流增加感染的机会, 保证无菌是T管引流护理中的重要内容。
❖ (5)需要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力,并 注意维持负压状态。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时,负压可 达20kpa,可减少腹腔内腔隙和清除积液。
❖ (6)纱布和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者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 若已稳定应在24-72小时内拔除,或更换新的纱布再填塞, 腹腔内引流管如2-3天不能拔除者则2-3天转动皮管一次, 以防长期固定造成继发性损伤。
5、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腹壁引流管出口 (8)若为双套管引流管,注意要保持排气管的通畅,不可将其折叠,外套一薄膜手套,留出孔不可扎紧,以利排气,防止管壁塌陷.
❖ 5、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腹壁引流管出口处每日用75%乙醇消毒,擦净分泌物,以剪开一缺口的纱布围绕引流管,若有胆汁渗漏应及时
更换敷料;
处每日用75%乙醇消毒,擦净分泌物,以 因此,对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或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应做好护理。
拔管
预防性的应用引流管应在48-72小时内拔除, 如果为防止吻合口破裂后消化液漏入腹腔 则应在术后备4-6天拔除。若引流腹膜炎的 脓液根据流出物的具体情况决定,若为引 流脓肿的脓腔则引流管应逐渐拔除以免形 成口小腔大的残腔
T型管
胆总管切开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可引起胆 道水肿、缝合口胆汁外漏,引起胆汁性腹 膜炎、隔下脓肿等并发症,肿瘤或外伤造 成的胆道狭窄需支持治疗,或需置管溶石 排石,术毕常规在胆总管内放置T型引流管, 其目的是为支撑胆道,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 不承受过高的张力而造成胆汁外溢,促进炎 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胆总管狭窄梗阻 等并发症的发生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低应及早拔管 试夹管24h: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
颅内压再次增高的表现
(九)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原因
1.脑内压低于0.98-1.47kpa 证实办法:降低引流袋(瓶)降低观察有无脑脊液
流出
2.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折曲
对照CT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
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
脑室引流管护理要点
(一)引流袋高度
平卧位: 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15
㎝(即外耳道水平) 侧卧位: 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
㎝ 如伴有脑积水、脑室肿瘤、颅后凹占位病变
者,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待颅内压力 趋于平衡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
(二)标记
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 流 管上
脑疝
当脑内一分腔占位病变时,该腔压力高于邻腔, 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部分脑组织被 剂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脑内压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值:成人
0.69~1.96kpa(70~200mmh20)儿童0.49~0.98kpa(50~
100mmh20)颅内容物由颅组织、脑脊液、血液 组成
(4)拔管:置管3-4日脑脊液转清即可拔

开脑室壁
4.脑组织、血凝块堵塞: 注射器轻轻外抽
5.经上述处理后仍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硬膜下血肿是最常见的颅内血肿,占颅内血 肿的10‰,
特点:外伤轻微、出血缓慢、缓解期时间长 CT一旦确诊伴颅内高压症状立即行:颅骨钻孔 引流或血肿清除引流术
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管道、标记醒目 体位:术后 头低足高位患侧卧位或平卧 引流袋高度:低于创腔30㎝ 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引流量、性状、色 拔管:常于3天后CT检查血肿消退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4 拔除尿管的方法 拔除尿管也是留置导尿管护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气囊尿管以 固定牢靠、方便、置于会阴部清洁之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 由于其结构、质量、患者自身原因及护士操作技巧等因素,致使 部分病人在留置气囊尿管拔管时发生困难,增加了病人痛苦。拔 管时遇患者精神紧张,气囊回缩不良及尿垢形成等因素致拔管困 难者,不得硬行拔出。应先安慰病人,使其情绪稳定。护士本身 保持冷静,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不要强行拔管从而损伤尿道。 患者精神紧张导致尿道痉挛应该先让病人平静5~10min,或请示 医生使用解痉剂。气囊回缩不良的可以在排空小便后使用石蜡油 或者是利宁从尿管开口处往膀胱内注入,润滑尿道后用拇指与食 指将外露尿管拧搓数遍,然后将注射器乳头插于气囊外口部,注 入5ml气体后再慢慢抽吸或者剪断尿管让气囊内液体或空气自行 排出。拔管后应该早让病人自行解小便,避免尿储留。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1 尿管的选择 在临床上,硅胶和乳胶材料的导尿管正逐渐被橡胶导
尿管代替。临床上现在常用气囊导尿管,它具有操作简便、 减少漏尿现象和不易脱落等优点。常用的气囊导尿管有三 腔气囊导尿管和双腔气囊导尿管。两者相比较,前者比后 者多了接冲洗装置的一腔,可以形成密闭式膀胱冲洗引流 系统,减少污染的机会。导尿管口径的大小选择应根据尿 液的外观、导尿的目的、性别等综合考虑。如尿液澄清, 可选择口径较小的尿管;尿液浑浊或有沉淀及凝块时,应 选择口径较大的尿管;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人常规选用 F18~20的尿管。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2.2 男性病人由于生理特点尿道长,有三个狭窄和两个 弯曲,导尿时困难更大,病人的痛苦更明显,如果尿管刺 激引起尿道痉挛完全可能造成插管困难甚至失败。可以使 用利宁(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起到松弛尿道肌 肉,减轻疼痛及疼痛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减少阻力, 减轻对尿道黏膜的刺激,避免损伤黏膜而导致出血,减轻 病人痛苦,利于插管成功。
二、负压引流球的护理
1.保持引流管通畅 患者回病房后先检查引流管的数量及位置,负压引流管
保持负压状态,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有效的引流,负压太 大易引起引流管吸附于组织上,造成软组织损伤、引流不畅 而引起切口内积血,增加感染发生率。防止引流管受压、扭 曲、堵塞(一般术后1小时挤捏一次引流管,挤压方法:护 士站在患者术侧,双手握住距插管处10-15 cm的排液管, 挤压时两手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 用前面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 流管,使挤压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 当引流管堵塞时可用手挤压胶管或用注射器冲洗,若引流管 漏气,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二、负压引流球的护理 三、VSD负压引流的术后护理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导尿及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诊疗技术,临床上常因操 作和导尿器具的原因而引起较多合并症。下面从导尿管的选 择、导尿的方法、导尿管的护理、理
3 尿管的护理 熟练的导尿技术在尿管的护理里是很重要的,应该严格 的掌握导尿及留置尿管的适应证,严格无菌操作,操作时 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对于留置尿管的病人应 该每周换导尿管一次,每3天换尿袋一次(普通尿袋)每周 换一次(康乐宝)每天必须进行会阴护理两次,在尿道口 周围不能有分泌物和血迹。病人应该多饮水,保证每日尿 量在1000ml以上,并且尿的pH值在6.5~7.0。禁饮茶和 咖啡,最好不用氨基糖甙类和磺胺类的抗生素。保证引流 袋的位置和引流管的通畅。不要让引流袋的位置高于膀胱, 避免尿液倒流,逆行感染。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2 导尿方法的选择 2.1 清醒病人应该向其解释导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求配合的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积极,主动的配合。操作 人员应该处于病人右侧,病人取仰卧位,在严格无菌操作 的原则下将选好的尿管男性插入20~22cm,女性插入4~ 6cm。气囊导尿管因为其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5~6cm,要 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还应该见尿再插6厘米以上才能避免 损伤尿道。在往气囊内注水的时候还应该试气囊内压力, 如果压力太大,必须确定是否在膀胱内,应该再进一段再 注水。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5 尿管的固定方法 1)留置导尿管插入相应深度后,用皮筋将引流管套住,
别针头向下固定于床沿外侧。 2)用细绳将集尿袋直接固定于床架上,保证集尿袋不能
落地。
二、负压引流球的护理
二、负压引流球的护理
负压引流球由引流管和引流球构成。使用操作简便, 易于护理,负压引流球瘪陷可产生约5kPa的负压,术后始 终使引流球保持在瘪陷负压状态,此负压可引流皮下积液 和积血,使皮瓣和受区紧密相贴,减少渗出,促进愈合.下 面从保持引流管通畅2.做好引流管的固定 3.观察引流液 及性质4.拔管指征方面护理
前列腺肥大的病人导尿常不能顺利的插入,病人取侧卧 位,垫高臀部呈30度角即可插入。个别用此办法不能插入 的,也可将导尿管顶端自侧孔钻入5mm,取直径1.5mm、比 导尿管长约50mm的针丝,距前端15mm处弯成约145°角, 将导丝绷紧状固定于导管中,可克服金属导尿管太硬易损 伤尿道以及橡皮导管太软不易插入的特点。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2.3 女病人由于生理的原因,更不容易保持会阴部的清洁, 因此要求做好前期的准备,会阴的冲洗和两次消毒。高龄 女病人由于肌肉结缔组织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尿道口使 之陷于阴道壁之中,同时又因阴道黏膜缺乏雌激素作用而 显的苍白,光滑,阴道口也变小,更使这些病人的尿道口 暴露困难,对于这些病人应该在消毒好会阴之后戴好无菌 手套,左手食指、中指并拢,伸于阴道2cm,屈曲远端指间 关节,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并可以调整手指的位置,可 以见到阴道前壁的所有黏膜,即可以找到尿道口,然后便 可以插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