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蒙古高原的行政沿革(辽金元明清)汇总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西京道所辖诸州在今内蒙古境内还有:
• 丰州军额为天德军节度使。该地在唐末曾是沙陀 李克用的势力范围。辽初被契丹统治者占有,创 建丰州城。遗址在今呼和浩特市东郊太平庄乡白 塔村西南。城郭略呈方形,南北向,周长约9华里。 内蒙文物工作队和呼市文管处共同钻探的资料, 参阅李逸友前揭文。建在城西北角的万部华严经 塔(俗称白塔)尚保存完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辽西南面招讨司即驻该城中。丰州下辖二 县:
• 一、上京道
• 今内蒙古赤峰市北部、锡盟东北部、哲盟、 兴安盟、呼盟,辽代均属上京道管辖。这 一区域自古就是东胡系各民族活动出没的 场所,千百年来保持着单纯而原始的草原 风貌。历史上在这里大规模地营建城郭, 设置州县,是从辽代才开始的。
• 辽上京临潢府上京临潢府城是太祖阿保机 在神册三年(918)开始营建的,初名皇都。 太宗德光时,进一步扩建,天显十三年 (938),正式命名为上京临潢府。临潢府是 契丹统治者建筑的第一座京城,也是辽朝 的首都。它的遗址即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林 东镇南边的波罗城,已被列为全国第一批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辽太祖在建国前后约三十年间,通过不间断的兼 并战争,相继征服了当时散居在大漠南北和东北
地区的众多部族和国家,从东西北三个方向上, 为辽帝国奠定了“东至于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 山),暨于流沙(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至胪朐 河(今克鲁伦河)”《辽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一。 以下凡引用《辽史·地理志》的内容,不再加注。
• 榆林县,城址应是伊盟准格尔旗北十二连城,即 唐胜州榆林县旧地。
• 河滨县,《中国历史地图集》定唐胜州河滨县 于准格尔旗大路乡东黄河西岸。如果无误,辽河 滨县应仍在此地。
• 金肃州重熙十二年(1043)兴宗伐西夏时置州。迁 燕京民300户居城中,另驻扎1 000名防秋军。城 址约在今准格尔旗西北。
的广阔疆域。内蒙古除今伊盟和巴盟以西外的绝
大部分地区,被纳入辽的版图之内。内Fra Baidu bibliotek东部更
因为是契丹民族的发祥地,成为辽朝统治的政治 中心。大同元年(947),太宗耶律德光迫使后晋高
祖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地,把辽的南疆,推
进到河北、山西二省的中部。至此,有辽一代疆 域四至的雏形基本确定下来。
• 辽朝的地方行政体系在太祖和太宗两朝已 规模初具,到圣宗和兴宗之世,更臻完备。 它大致是将全国划分为以上京、中京、南 京、东京、西京等五京为中心的五大行政 区域,称为五京道。道下设府、州、军、 县、投下军州、边防城等各级、各类地方 政权机构,以管理基层。辽的东京道是渤 海国故壤,南京道和西京道为唐燕云十六 州旧地,这里本来就存在完备的地方州县 制度。契丹统治者接管这些地区以后,基 本保留了它们原有的地方行政制度,只做 了一些很小的改动。
内蒙古历史地理
第二编 辽夏金元明时期的内蒙古地区
历史时期蒙古高原行政沿革三
• 第一节辽夏时期蒙古高原行政建置 • 第二节金代蒙古高原行政建置 • 第三节元代的蒙古高原行政建置 • 第四节明代蒙古高原行政建置 • 第五节 清代蒙古高原行政建置
第一节辽夏时期蒙古高原行政建置
• 唐中叶之后,随着中央政权的衰微,藩镇割据的 猖獗,唐朝对周边各族的行政控制日益削弱。唐 曾经在内蒙古地区设立的羁縻北方游牧部族的军 政机构如松漠都督府、单于大都护府等,9世纪以 来,或者名存实亡,或者沦为地方藩镇割据首领 的势力范围。10世纪初,世居在内蒙古赤峰市境 内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的契丹族迅速强大起 来。916年,契丹民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庙号辽太 祖)正式建元称帝,创立大契丹国。(其国号,太 宗时改称“大辽”,圣宗时复称“契丹”,道宗 时再号“辽”,历史上习惯通称“辽朝”, 916—1125年)。
• 大定府,府衙在中京城内,下辖九县,治 大定、长兴二县。在今内蒙古境内的有四 县:
• 三、西京道
• 晋石敬瑭割云州等地于辽。辽于云州置 大同军节度使。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升 云州为西京,置大同府(今大同市)。大同府 辖七县、二州,只有德州在今内蒙古境。
• 德州,下等刺史州。唐朝有德州,辽圣 宗开泰八年(1019)以汉户置州。州址在今乌 盟凉城县岱海东北麦胡图乡淤泥滩村。参 阅本章第三节大同府宣厅县条注文。下辖 附郭一县:
• 宁边州下等州,军额为镇西军刺史。州城址在今清水河西 南窑沟乡下城湾古城。城周长960米。参阅本章第二节云 内州、宁边州、东胜州等条注文。
• 东胜州下等州,军额为武兴军刺史。太祖神册元年(916), 破振武军,河西胜州之民皆迁河东,州废。太宗时置州。 因建在隋唐古胜州城之东,故命名东胜州。城址即今托克 托县城关镇的大皇城,周长2220米。参阅本章第二节云内 州、宁边州、东胜州等条注文。东胜州下辖二县:
• 富民县,县治在丰州城中,辖境包括今呼和浩 特市郊区、乌盟的卓资县、察右中旗和后旗的部 分地区。领1 200户。
• 振武县,本唐振武军节度使驻地。神册元年(916)辽太祖 攻破其地,将居民全部押往契丹故地,只留300乡兵驻守。 后改建振武县,遗址即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
• 云内州下等州,军额为开远军节度使,辽初置代北云朔招 讨司,改称云内州。遗址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乡 东北5公里的白塔古城,城周长4 600米。参阅本章第二节 云内州、宁边州、东胜州等条注文。云内州下辖二县:柔 服县(州附郭县)、宁仁县。
• 二、中京道
• 辽中京大定府辽圣宗统和二十一到二十五年 (1003—1007)选拔燕蓟地区的能工巧匠,在奚王 牙帐故地,建成中京大定府城,城中主要安置汉 民。中京大定府遗址即今赤峰市宁城县西大明镇 的大明城。这里正好位于老哈河中游最开阔的冲 击地带,背靠九头山(即辽代七金山),南临老哈 河(即辽代土河);地势平坦,是建筑大型皇都的 理想选址。城市布局大致仿上京形制,南北方向, 由北面的皇城和南面的汉城组合而成,平面呈 “日”字形。皇城北部居中建有宫城,宫城有东、 西、南三面独立的宫墙。
• 河清军重熙十二年建军城,徙民户500,防秋军1 000驻守该城。城址约在今伊盟东胜市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