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与造血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血液与造血系统

第一章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形态与构成

血液(blood)是心血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占成人体重的7%~8%,约5L。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属细胞间质)组成。血细胞(blood cell)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混悬于血浆中。临床上对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血像。血浆(plasma)约占血液容积的55%,其中水分占90%,其余为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糖、酶、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构成。它除运输血细胞、营养物和全身代谢产物外,还参与机体免疫和体液调节等功能。若从血管抽取少量血液加入适量抗凝剂(如柠檬酸钠或肝素),通过离心沉淀后,可明显地分出上、下两层,上层为淡黄色血浆,下层为暗红色的红细胞,两层交界处可见一乳白色薄层,即白细胞和血小板。若从血管中抽取少量血液不加抗凝剂,此时血浆中呈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于是凝固成血块。血块静置后即析出淡黄清明的液体,称血清(serum)。

血液保持一定的比重(1.050~1.060)、酸碱度(pH 7.2~7.4)、渗透压(相当于0.9%的氯化钠溶液)及一定含量的各种化学成分,以维持各种组织和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所需的适宜条件。

血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如下:

正常情况下,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都相对恒定。当机体发生某些疾病时,它们可发生明显变化,故血液检查成为临床上了解机体状况和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采用Wright或Giemsa染色法的血涂片,在光镜下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图2-1-1,彩页)。

图2-1-1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彩页)

一、红细胞

红细胞(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直径为6.5~8 m,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而在血涂片的标本上可见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红细胞的这种特殊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从而最大限度地适应其功能——携带O2和CO2。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占红细胞重量的33%。血红蛋白使血液显示红色,在生理状态下,单个红细胞呈浅黄绿色,大量红细胞聚集一起时呈红色。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含铁血红素结合而成,有携带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当动脉血液流经肺时,由于肺内的氧分压高而二氧化碳分压低,血红蛋白就放出二氧化碳而与氧结合;当血液流经其它器官和组织时,由于该处二氧化碳分压高而氧分压低,于

是就释放氧以供细胞利用,并带走一部分二氧化碳。由于血红蛋白具有这种功能,所以红细

胞能供给全身组织和细胞所需的氧。血红蛋白除了与氧结合外,还能与一氧化碳结合,而且亲和力要比氧大得多,只要空气中有较多的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即与一氧化碳结合,而丧失携氧的功能,从而导致组织缺氧,严重一氧化碳中毒者可致死亡。

红细胞在血液中虽很稠密,但却能在血管中畅流,这是因为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红细胞不仅能维持圆盘状,而且能改变形态,有利于通过直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红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对一些离子的透过具有选择性。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胞质与周围血浆有相等的渗透压,以保证红细胞内、外水分保持平衡,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若血浆的渗透压降低时,水分进入红细胞过多而使其膨胀,当超过一定限度,可导致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这种现象称溶血(hemolysis)。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称血影(ghost)。反之,当红细胞处于高渗溶液时,细胞内的水分析出过多,可导致红细胞皱缩。凡能损害红细胞的因素,如某些细菌等,均可引起溶血。

红细胞的细胞膜除具有一般细胞膜的特性外,还具有特殊的ABO血型抗原。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占正常成人血液中红细胞总数的0.5%~1%,新生儿可达3%~6%,其百分率可表示骨髓生成红细胞能力。网织红细胞的直径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在常规染色的血涂片上与成熟红细胞不易区别。用煌焦油蓝染色时,可见网织红细胞的胞质内有被染成蓝色的细网状或颗粒状结构。这些结构是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尚未完全消失的核糖体所致,也表明网织红细胞还有继续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当红细胞完全成熟时,核糖体等细胞器全部消失,血红蛋白的合成也就停止。

正常成人每μL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值,男性为400万~500万个,女性为350万~450万个。每l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男性为12~15g,女性为10.5~13.5g。但这些数值可因生理状况的变化而改变,如婴儿高于成人,运动时多于安静状态,居住高山的人则高于平原者。红细胞的形态、数目的改变,血红蛋白量的改变超出正常范围,则为病理现象。在一般情况下,若红细胞数目少于300万个/μL和血红蛋白低于10g/100ml,即为贫血。贫血时可伴有红细胞大小及形态的改变。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衰老的红细胞多在脾、骨髓和肝等处被巨噬细胞吞噬,同时由红骨髓生成和释放相同数量红细胞进入血液,以维持红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

二、白细胞

白细胞(1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一般较红细胞大。白细胞能作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发挥其防御和免疫功能。白细胞数量远比红细胞少,正常成人血液中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000~10000个/ μL,男、女无明显差别,婴幼儿稍多于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可受各种生理因素的影响而增减,如运动后、饭后及妇女月经期均略增多。在一些病理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值均显著升高或低于正常范围。

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它分为两大类:一类胞质内含有特殊颗粒,称有粒白细胞(granulocyte);另一类胞质内不含特殊颗粒,称无粒白细胞(agranulocyte)。有粒白细胞又因所含特殊颗粒对染料着色性质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图2-1-1,彩页)。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直径10~12μm,胞核呈紫蓝色,染色质呈块状,着色深。核的形态多为分叶状,叶与叶间有染色质细丝相连,一般可分2~5叶,常见3叶,偶见5叶。核的分叶与细胞成熟程度有关。幼稚的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呈杆状,不分叶,细胞越近衰老,核分叶越多。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内含许多散在、细小的颗粒,在Wright染色的血涂片上呈淡紫红色。电镜下颗粒有膜包围,并可分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两种(图2-1-2)。嗜天青颗粒较少,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