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8
A
9
长三角经济圈优势及经济发展概况
• 一、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优势 • 二、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发展特色和发展状况
A
10
一、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优势
• 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点,扼长江入东海的海口,临江滨海,并处于世界 环海线的附近。长三角大陆海岸线长近千公里,长江优良岸线600公里,由上海港、宁波港、 舟山港、乍浦港、南京港、镇江港、张家港、江阴港、南通港等组成了中国最大的沿海沿江港 口群,港口吞吐量占中国的70%,其中上海港就占35%,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300多个 港口有着经济贸易的联系,是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同时,通过长江水运大动脉,可以流 通面积180万公顷,人口3.5亿,粮、棉、工业产量占中国1/2的长江流域,具有极为广阔和发 达的腹地和市场。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的区位优势,使长江三角洲同其他沿 海地区相比,具有面对面对国内外两大市场的有利区位,蕴藏着极大地发展潜力。
A
3
长 三 角 区 域 分 布 图
A
4
A
5
长三角经济圈结构
在长三角经济圈中,以上海作为经济圈中心,南京、杭州、宁波作为 经济圈中的主要结节点,吸引和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其集聚和辐射达 到的地区包括江苏、浙江所有市区以及安徽省的部分周边市区。江苏的 常州、无锡、苏州,浙江金华、温州等在其带动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长 三 角 地 区 交 通 网 络
A
14
• 较强的城市间聚合力
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间已经形成较强的聚合力,表现在:区域间经济关系形成互补和相 互依赖关系;上海对周边城市吸引力和拉动力;区域内交通的改善和新型交通体系出现,对能 源供给配置、生产生活设施配套、环境治理等产生了一体化要求,产生了广泛的区域协调要求。
长三源自文库经济圈
A
1
长三角经济圈具体位置
A
2
长三角经济圈的形成过程
• 长三角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共由30个城市 组成。
• 长三角经济圈最初由16个城市组成:上海市、南京市、苏州市、无锡 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杭州市、宁波市、 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台州市。其中的台州市是在2003 年8月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上被接纳为正式会员 的。在首部《“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入会规程(建议 稿)》中,除了现有16个长三角城市之外,江苏徐州市、浙江温州市 和金华市、安徽马鞍山市、芜湖市、滁州市、宣城市、巢湖市和铜陵 市等9个地级以上城市都被包容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在2008年《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 见》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两省一市” 全境。2010年三月底合肥市,马鞍山市等六个城市正式加盟长江三角 洲经济圈。
2013年4月,安徽省的合肥、马鞍山、芜湖、淮南、滁州,江苏省的 徐州、连云港、宿迁以及浙江省的丽水、温州正式成为长三角“新成 员”。
A
6
长三角经济圈总体分布图
A
7
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圈的联系
广州、上海、天津作为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内的核心城市,建设和形成了“中心 城市——空间节点新城——三大经济圈城市群”区域对接的经济圈城市群体系,以空 间节点建设入手,推动了整个三大经济圈城市群建设,实现了三大经济群之间区域发 展之间的对接。上海作为全国首位城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空间节点城市的功能和 经济优势明显,并且与东部沿海经济圈中其他核心城市空间节点对接,形成作为全国 首位度的上海及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和珠三角经济圈经济的联动拓展性外延发展 模式,促进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核心城市群的建设。同时,构建覆盖整个东部沿海三 大经济圈的城市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了作为经济圈内核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 水准,并以此为龙头带动了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A
11
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
A
12
A
13
• 广泛的内外联系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对内对外的经济联系历史悠久,客商、华侨 遍布世界各地,承担着国内市场大部分工业品和日用消费品的供应任务,是中国最大的商业 贸易区和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港口众多,海陆空交通运输方便,全方位对外开放,具有其 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圈,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全国国内 生产总值20%。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均 居全国第一。
201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 划》,将把长三角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 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群”作为发展定位。
A
1 15
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特色和发展状况
• 制度创新的领先优势
沪、苏、浙在体制创新方面各具特色和优势,三者的互补式互动推动着长江三角洲、长江 流域乃至整个中国体制创新的进程。
• 雄厚的经济实力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 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素有“金三角”之称:各城市依托上海已形成经济 实力强、社会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群体,区内城市工业技术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配套齐全,资源 加工能力强,人口密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均处于中国领先地位,且大多数 城市具有一定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 是进入90年代,工业的基础和主导作用更加突出;第三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助力器,从社会的 各个领域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努力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层次明显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
• 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
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现代化运输方式,已经形成了以上 海为枢纽,南京、杭州为次级枢纽,以铁路运输和江河运输为主干道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近年来,沪杭高铁与此前开通的沪宁高铁一起覆盖长三角地区,并向其他地区辐射的“一小时 经济圈”业已形成。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