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在寒夜中的职业女性_曾树生形象的再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挣扎在寒夜中的职业女性

——曾树生形象的再认识

所 静*a

(天津大学学报编辑部)

摘 要 从新的视角阐释了巴金《寒夜》中曾树生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曾树生是旧中国职业女性的一个典型,通过对她的生活和命运的展示,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中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个普通职业女性的生存状况。曾树生形象是“五四”新女性形象的丰富和发展,她在精神上经济上具有独立意识。这一形象蕴涵着巴金对女性的生存意义及出路的探索。

关键词 职业女性,巴金,寒夜,曾树生,女性意识,独立

分类号 I206.6

REC OGNLTION OF IMAGE OF ZENG SHU S HENG

Suo Jing

(Editorial Bo ard of Jo ur nal,T ianjin U niversity)

Abstract T his paper,from a new angle o f view,sets for th the significance of Zeng Shusheng in moder n lit er atur e. such an imag e is the develepm ent and enrichment o f the images of emancipated women since the M ay4th mov ement of 1919,Z eng Shusheng is a typical character of career wom en in"old China",she is spiritually and economically independent.T he creation of this image by M r.Ba Jin involves the study of w omen’s ex istence and oppor tunit ies offered by the societ y.Zeng Shusheng’s life and destiny truly reflect the liv ing envir onment of a common career wo men in the semifeudal and semicolonial China of the mid-20th century.

Keywords car eer wo men,Ba Jin,cold nig ht,Zeng Shusheng,female consciousness,independence

任何一部伟大作品的成就都是多方面的。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叙事文学创作的一个重大课题。巴金在《寒夜》中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孕含着丰富的社会人生和文化心理意蕴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曾树生这一人物形象,多年来以其丰富性和复杂性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不断地引发着人们对女性问题的深入思考。

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对于曾树生这一形象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她是个性解放的急先锋,也有人认为她是自私自利的资产阶级女性。那么,应如何历史地、客观地评价这一人物形象呢?

现代阐释学指出,文学文本是一个丰富的包孕体,一个自足的多意性与模糊性的统一实体。它的“意味”是模糊的,却又潜隐着深广的思索天地,每一代读者在对前人的文本进行解读时都会发现出新的意义或补充进新的涵义,越是伟大的作品,向未来敞开的可能性就越大。杰出的作品,总是包蕴深藏的,所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本文试图从职业女性的角色、女权主义的角度探讨曾树生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一、“五四”新女性形象的丰富和发展

“五四”运动使中国妇女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代青年知识女性开始觉醒了,她们接受现代文明思想,关注社会,探讨人生,要求个性解放,婚姻自

1999年9月Sep.1999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 U RN A L O F T IAN JIN U N IV ER SIT Y(SOCIA L SCIEN CES)

第1卷第3期

Vo l.1 N o.3 

a收稿日期:1999-05-28.

 * 1963年生,女,讲师,Born in1963,female,lecturer.

主。特别是易卜生的名剧《娜拉》唤醒了中国女性的解放意识,她的离家出走的行为方式和“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的独立宣言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五四”这一代人,娜拉形象已经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中追求独立解放的新女性形象的原型。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觉醒了的新女性形象。这些首先觉醒了的青年女性追寻着娜拉的足迹,冲破了封建家庭的牢笼,自主选择理想的婚姻和爱情,争取做人的权利。像胡适的《终身大事》里的亚梅,与志趣相投的陈先生相爱,遭到父母的反对,她勇敢地与旧家庭决裂,出走前给父母留下纸条:“孩儿的终身大事孩儿应自己决断。”便毅然坐上陈先生的汽车走了。冯沅君的《隔绝》、《隔绝之后》写一对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受到顽固保守家长的反对。女主人公蕴华被父母幽禁,硬逼她与土财主的儿子结婚。最后男女主人公为了真挚的爱情,不惜以身殉情,向封建礼教发出了强烈的抗议。陈蘅哲的《一日》、庐隐的《何处是归程》等创作,则着眼于人生与社会来写事业与爱情,反映女性生活的苦闷。这些作品的启蒙意义是巨大的,可是缺陷也是很明显的。譬如冰心创作的《两个家庭》,通过两个家庭的对比,赞美了理想的女主人公亚茜,她接受了新文化的洗礼,实现了婚姻自主,但她却只是安于在和平温暖的小家庭里作一个新式的贤妻良母。庐隐的《海滨故人》,描述了露莎和她的伙伴们,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向往自由恋爱和人格独立的意识,但她们刚一走进社会,接触实际人生,立刻就显示出弱不禁风的脆弱,对旧礼教和传统势力,没有抗争的勇气和能力,只能发出绝望的哀怨,折射出新女性精神世界的空虚乏力。这些人物在反封建的同时,还拖着一条封建的尾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家没有关注人物的具体生活过程和环绕人物的客观环境,而是过分地热衷于传达“我”的主观感受、内心体验。

鲁迅一生非常关注妇女问题,以其思想的深刻性与超前性洞察到新女性面临的来自外部社会环境与她们自身独立意识缺乏所引发的危机。在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中指出:“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但能够为钱而卖掉。”深刻地阐明了经济权的重要性。鲁迅在1925年,发表了小说《伤逝》,他把易卜生探索的终点作为起点,对女性解放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伤逝》中的子君喊出了“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解放宣言,并勇敢地与涓生由自由恋爱而同居。但子君在组成家庭后,对黑暗的社会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个人的前景缺乏长远而切实的设计,把自己生命的全部内容寄托于家庭,依附于男人,退回到传统的压抑自身的生命方式之中。在争取婚姻自主方面,子君与曾树生的经历大体上是相似的,都是由自由恋爱而同居。但是,子君没有摆脱封建女性在家靠父母养活出嫁后靠丈夫养活的落后意识,没有在组成家庭后到社会上去自食其力,特别是在涓生失业以后,只是哀愁、恐慌,麻木地等待,从未意识到自己在经济上所应具有的责任。

任何作品中的人物都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对它所发生的时代和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鲁迅笔下的子君,真实地反映了20年代刚刚觉醒的新女性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她们的目光主要集中于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她们天真地认为争得恋爱和婚姻的自主权力就完成了解放的目的。但黑暗的现实使她们的理想难以实现,同时,在她们的心灵深处也很难摆脱几千年的封建文化道德积淀。到三四十年代,女性解放意识进一步加强。一些城市女性走出家庭,投身社会。女性传统的家庭角色开始向社会角色转换,传统的女性价值观亦相应发生了变化。譬如,1939年上海某杂志举行评选标准女性的活动,作家丁玲被排在第一位,另外入选的还有胡蝶、何香凝、宋美龄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自立、自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女性为标准女性。所以说,曾树生形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有其特定的环境。从女性意识的觉醒方面,40年代的曾树生要比20年代的子君成熟得多,她有着极强的独立意识,在经济危机、情感危机袭来时,并没有像子君那样恐慌、手足无措甚至最后抑郁而死。虽然她靠当“花瓶”挣钱并不光彩,但在当时那样的乱世中可供女性选择的职业很少,而且在战乱时的重庆,女性找到一个工作更是不易。

从某种意义上看,曾树生是在精神上、经济上独立的职业女性。她在那样冷酷的环境下,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利用已有的条件,与命运抗争,以供养四口之家的生活。在精神独立脉络上,她和20年代末丁玲笔下的莎菲处于同一层次,她们都有着倔强的、勇于与命运抗争的叛逆性格,都向往理想的、纯洁的感情,都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并不像传统妇女那样以结婚为“职业”,求得精神上和经济上的保险。曾树生和莎菲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的爱,她们不以寻到理想的伴侣组成家庭为生活归宿。但莎菲又不同于曾树生,她所处的环境比较单一,主要局限于精神层面,而曾树生则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家

217

 第1卷第3期所 静:挣扎在寒夜中的职业女性——曾树生形象的再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