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基本理念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痛中心基本概念
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关洪波
概念:
“胸痛中心”是通过多学科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 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 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降低 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
转运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救护车应具备基本的监护和抢救条件
胸痛中心理念
•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概念早已耳熟能详。从某种意义上说,院内绿色通道就是胸痛中 心的初步雏形。而广义的胸痛中心,或者说规范建设的胸痛中心,从一开始就不仅仅着眼 于院内绿色通道,而是把重点放在整个医疗系统内部的绿色通道建设上。
2002~2014年城乡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变化趋势
依托胸痛中心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出现症状
院前急救系统 运转时间
患者相关延迟
院内绿色通道
总缺血时间
医疗系统绿色通道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的理论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域协同救治体系
——建立区
一、关键指标
院前急救人员熟悉院内绿色通道及一键启动电话,能将心电 图传输到胸痛中心信息共享平台,传输院前心电图的比例不 低于50%(微信群可实现)
• 所以,目前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就是从缩短D-to-B到缩短FMC-to-B,最后期望能缩短 S-to-B(发病到再灌注时间)。这就要求在胸痛中心建立之初,就要将院前120急救、基层 医院救治环节纳入胸痛中心的统一管理流程之中,致力于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体系的 无缝衔接,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促进整个区域内的胸痛患者救治水平的提高。
指南标准 90分钟
D2B趋势
中国胸痛中心提供
胸痛中心显著降低STEMI院内死亡率
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死亡率变化
12.00
10.00
8.00
6.00 4.00
合计
2.00
0.00
CPC成立前
CPC成立一年
CPC成立二年
中国胸痛中心提供
CPC成立三年
中国急性心机梗死面临的问题
• 患者延误 • 转运延误 • 院内延误 • PCI医院和非PCI医院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 • 医保...... 早期再灌注率低 ——预后差
• 其次是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这要求本地120系统能实行现场分诊,并通过 多次培训和演练,使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绕行最近但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基层医院以及 PCI医院的急诊科和心内科CCU,直达导管室,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地缩短救治时间方式之 一。
扩大影响力,优化转运机制
• 另外,我国绝大多数急性胸痛患者首诊均在基层医院,在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时,胸痛 中心所在医院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本区域内不同级别医院之间要建立及时联 络和快速反应机制,使广大直接就诊于不具备救治能力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能及时被转运 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并优化转运机制,简化救治环节,做到快速规范转诊;
• 相关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
胸痛中心:技术植入体系,促进体系发展
社会
急救体系
政府
医院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建设
在国家卫计委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 分会负责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
成立《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专家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 认证工作委员会 认证办公室 监督委员会
对于急性胸痛的救治 ,120 与胸痛中心采用相同的时间节点 定义,院前急救人员熟悉各个时间节点定义
对于首份心电图诊断为STEMI的患者,院前急救系统能实施绕 行急诊将患者直接送到导管室,且绕行急诊的比例不低于 30%,如果当前无法达到,则应制订确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在开 始建设后6个月内达到
二、与区域内急救体系签署合作协议 和培训工作人员
4.培训与教育
5.持续改进
• 重点是考查以急诊PCI为主的STEMI救 治能力
• 强调是在临床实践中执行ACS指南:将 指南流程化
• 医院必须主动与院前急救系统合作以缩 短救治时间
• 让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 合力
• 以缩短STEMI总缺血时间为目标,强调 逐步改进流程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进展
必须满足以下全部五项内容:
医院应与院前急救系统签署合作协议。 针对院前急救系统的培训计划,并有实施记录。 胸痛中心与院前急救系统共同制订从发病现场将急性胸痛患者转
送至胸痛中心的急救预案并进行演练。
院前急救系统参与胸痛中心的联合例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至少 每半年参加一次上述会议,共同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 订改进措施。
标准的内涵
组织结构,运作体系
院长
救治能力,技术细节 主任
院前救治,院内衔接 急救
培训宣教,公众参与 继教
持续改进,评估质控 数据
各相关科室 各相关专业 各相关医院 各相关媒 第三方评估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五大要素
1.基本条件与资质
2.对急性胸痛患者的 评估和救治 3.院前急救系统与院 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3年认证 1000家
2013.11.11开始,三年内完成九批认证,总共122家医院通过认证
胸痛中心建设显著缩短STEMI救治时间
D2B时间(分钟)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CPC成立前
D2B趋势
CPC成立一年 CPC成立二年 CPC成立三年
• 胸痛中心可以是新成立的实体机构,但更多的表现形式是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在不改变 医院整体架构、不增加过多设备和人员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通过流程的运 作和制度的管理,打造出一种针对胸痛患者的特定医疗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仅能有效缩短 救治时间,而且注重质量管理和数据积累,也为其他急危重症的救治模式提供了借鉴。
急性心梗救治:技术可以改变预后?
< 1960s 保守治疗 院内死亡率 30%
1960s CCU 院内死亡率 15%
1980s 溶栓治疗 院内死亡率 <10%
1990s PCI 院内死亡率 < 5%
冠心病死亡率持续上升
冠心病总体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2002~2014年城乡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Resource:《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流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 在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当中,首先要理顺的是医院内部绿色通道的规范化救治,这一点很 容易理解,但并不是十分容易做到,主要问题是我国目前医疗管理体制中,不注重流程的 管理和质量的监控,规章制度多是一纸空文,临床实践和模式运作均按照旧有习惯,缺乏 改变的动力和愿望;
院前与院内的无缝衔接
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关洪波
概念:
“胸痛中心”是通过多学科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 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 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降低 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
转运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救护车应具备基本的监护和抢救条件
胸痛中心理念
•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概念早已耳熟能详。从某种意义上说,院内绿色通道就是胸痛中 心的初步雏形。而广义的胸痛中心,或者说规范建设的胸痛中心,从一开始就不仅仅着眼 于院内绿色通道,而是把重点放在整个医疗系统内部的绿色通道建设上。
2002~2014年城乡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变化趋势
依托胸痛中心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出现症状
院前急救系统 运转时间
患者相关延迟
院内绿色通道
总缺血时间
医疗系统绿色通道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的理论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域协同救治体系
——建立区
一、关键指标
院前急救人员熟悉院内绿色通道及一键启动电话,能将心电 图传输到胸痛中心信息共享平台,传输院前心电图的比例不 低于50%(微信群可实现)
• 所以,目前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就是从缩短D-to-B到缩短FMC-to-B,最后期望能缩短 S-to-B(发病到再灌注时间)。这就要求在胸痛中心建立之初,就要将院前120急救、基层 医院救治环节纳入胸痛中心的统一管理流程之中,致力于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体系的 无缝衔接,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促进整个区域内的胸痛患者救治水平的提高。
指南标准 90分钟
D2B趋势
中国胸痛中心提供
胸痛中心显著降低STEMI院内死亡率
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死亡率变化
12.00
10.00
8.00
6.00 4.00
合计
2.00
0.00
CPC成立前
CPC成立一年
CPC成立二年
中国胸痛中心提供
CPC成立三年
中国急性心机梗死面临的问题
• 患者延误 • 转运延误 • 院内延误 • PCI医院和非PCI医院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 • 医保...... 早期再灌注率低 ——预后差
• 其次是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这要求本地120系统能实行现场分诊,并通过 多次培训和演练,使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绕行最近但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基层医院以及 PCI医院的急诊科和心内科CCU,直达导管室,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地缩短救治时间方式之 一。
扩大影响力,优化转运机制
• 另外,我国绝大多数急性胸痛患者首诊均在基层医院,在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时,胸痛 中心所在医院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本区域内不同级别医院之间要建立及时联 络和快速反应机制,使广大直接就诊于不具备救治能力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能及时被转运 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并优化转运机制,简化救治环节,做到快速规范转诊;
• 相关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
胸痛中心:技术植入体系,促进体系发展
社会
急救体系
政府
医院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建设
在国家卫计委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 分会负责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
成立《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专家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 认证工作委员会 认证办公室 监督委员会
对于急性胸痛的救治 ,120 与胸痛中心采用相同的时间节点 定义,院前急救人员熟悉各个时间节点定义
对于首份心电图诊断为STEMI的患者,院前急救系统能实施绕 行急诊将患者直接送到导管室,且绕行急诊的比例不低于 30%,如果当前无法达到,则应制订确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在开 始建设后6个月内达到
二、与区域内急救体系签署合作协议 和培训工作人员
4.培训与教育
5.持续改进
• 重点是考查以急诊PCI为主的STEMI救 治能力
• 强调是在临床实践中执行ACS指南:将 指南流程化
• 医院必须主动与院前急救系统合作以缩 短救治时间
• 让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 合力
• 以缩短STEMI总缺血时间为目标,强调 逐步改进流程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进展
必须满足以下全部五项内容:
医院应与院前急救系统签署合作协议。 针对院前急救系统的培训计划,并有实施记录。 胸痛中心与院前急救系统共同制订从发病现场将急性胸痛患者转
送至胸痛中心的急救预案并进行演练。
院前急救系统参与胸痛中心的联合例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至少 每半年参加一次上述会议,共同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 订改进措施。
标准的内涵
组织结构,运作体系
院长
救治能力,技术细节 主任
院前救治,院内衔接 急救
培训宣教,公众参与 继教
持续改进,评估质控 数据
各相关科室 各相关专业 各相关医院 各相关媒 第三方评估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五大要素
1.基本条件与资质
2.对急性胸痛患者的 评估和救治 3.院前急救系统与院 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3年认证 1000家
2013.11.11开始,三年内完成九批认证,总共122家医院通过认证
胸痛中心建设显著缩短STEMI救治时间
D2B时间(分钟)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CPC成立前
D2B趋势
CPC成立一年 CPC成立二年 CPC成立三年
• 胸痛中心可以是新成立的实体机构,但更多的表现形式是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在不改变 医院整体架构、不增加过多设备和人员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通过流程的运 作和制度的管理,打造出一种针对胸痛患者的特定医疗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仅能有效缩短 救治时间,而且注重质量管理和数据积累,也为其他急危重症的救治模式提供了借鉴。
急性心梗救治:技术可以改变预后?
< 1960s 保守治疗 院内死亡率 30%
1960s CCU 院内死亡率 15%
1980s 溶栓治疗 院内死亡率 <10%
1990s PCI 院内死亡率 < 5%
冠心病死亡率持续上升
冠心病总体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2002~2014年城乡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Resource:《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流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 在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当中,首先要理顺的是医院内部绿色通道的规范化救治,这一点很 容易理解,但并不是十分容易做到,主要问题是我国目前医疗管理体制中,不注重流程的 管理和质量的监控,规章制度多是一纸空文,临床实践和模式运作均按照旧有习惯,缺乏 改变的动力和愿望;
院前与院内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