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一2010年)

来源: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序言

为了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促进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的个而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地管理法》的规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精神,编制《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龙头.”。《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规划期内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方针、目标与控制性用地指标;合理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用地需求;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合理安排交通、水利、能源、原材料工业及城镇等非农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和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并提出实施《规划》的法律、政策和技术措施。

《规划》对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土地利用进行总体调控与宏观指导,是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决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落实与补充完整;是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制定用地计划,加强土地管理与利用监督的重要工作内容与手段;是加强土地资源深度、 广度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的宏观指导性规划;同时也是组织编制旗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呼和浩特市基本农田草牧场保护区规划、城镇村建设规划及其他专项与部门用地规划的科学依据。

呼和浩特市上地利用总体规划采用1996年呼和浩特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并依据内蒙占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1010年规划纲要进行编制。

《规划》基期年为1996年,阶段年为2000年,目标年为2010年。

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1′—112°20′,北纬39°35′—41°25′。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77188.05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50%。

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的首府和政府、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我国北方沿边开放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商业贸易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旅游为主导的

综合发展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市场广阔,是内蒙古呼市—包头—伊盟“金三角”经济区和自治区中四部刘内对一外联系交往的重要门户与产业区,具有土地资源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优越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自然条件

呼和浩特市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处我国沿边开放和沿黄河经济开发轴带的交汇点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大地貌单儿主要分为中北部大青山中低山地及其北麓丘陵地形,中部土默川平原地形,东南部丘陵及黄土丘陵沟壑地形。地貌类型山地占39.4%,平原占30.6%,丘陵占37.69%,其他占1.4%。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丁燥,夏季温热短促而降水集中。年平均温度北部2℃—2.5℃,南部丘陵6.5℃一6.7℃ ;≥10℃积温2000一3000℃;无霜期105 —150天,大部分地区年口照时数在280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6%,是全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又一高值区。全市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集中于6一8月,占年降水量的63%—66% ;降水很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如按80%保证率算,主要农业区仅250毫米降水。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21条,中小型水库26座,哈素海是境内最大的湖泊。除黄河外,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浑河、大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抢盘河等。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除丘陵山区外,广大的平原区都理藏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全境水质较好,适宜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属水资源不足地区。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呼和浩特市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共有12个土类。全市主要耕地土 壤为潮土、栗钙土和栗褐土,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不经培肥难以满足各种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需求。

呼和浩特市林果、渔业、蔬菜、草场、农作物等生物资源丰富,品种较多,是发展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境内已发现的矿床60余处,矿种30余种,贮量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旅游资源有万部华严经塔、大窑文化遗址、昭君墓、乌素图召、五塔寺、大召等文化古迹和乌素图、哈素海、大青山公园等风景旅游区及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等,是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基础。

(二)社会经济条件

呼和浩特市辖4个区,5个旗县,82个乡,14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1966年底全市总人口197.4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人。全市农业人口112.9万人,非农业人口84.5万人;市区人口66.58万人,郊区人口29 . 79万人,旗县人口101.00万人。1996年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3.74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684元。工农业总产值I21.36亿元,农业总产值15.35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2 . 65%;工业总产值10601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7.35 %

科教兴农,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全市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1996年粮食总产达93.29万吨,商品率20 . 50% ;"莱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蔬菜总产量达44.51万吨,商品率69.32%;养畜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年末总头数达到195.70万头(只),商品率58,84%;水产品5349吨,商品率约8 % , 1996年全市财政收入13.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9亿元,城市人均生活费收人3514元,农村人均纯收人1689元。: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势头。

二、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

(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据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市土地总面积1718795 . 04公顷,人均十地面积

0.871公顷。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农用地1592972.3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2 . 68 %。

其中:耕地607550.4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38.14%;园地3582.29公顷,占0.22%;林地242702.43公顷,占15.24%;牧草地728476.28公顷,占45.73%;水面l 0660 . 87公顷,占0.67%。建设用地85115.7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 . 95 %。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6916.04公顷,占建没用地面积的66.87%;交通用地15037.94公顷,占11. 71 %;水利设施用地13125.73公顷,占15.42%。未利用地40706 . 9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7%。其中:滩涂、苇地12196.87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29.96%;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其他等未利用土地28510.11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70.04%。全市土地利用率97.630%,森林覆盖率12.23 %,水浇地占耕地面积的25.87%,菜地占耕地面积的0.7196,人工及改良草地.占牧草地面积的2.27%,城镇建设用地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20.16%。

土地资源丰富,利用类型多样,具有发展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土地资源条件。

(二)土地资源评价

根据本次《规划》进行的土地资源评价结果,呼市现有耕地中一等宜农耕地I03389.6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7.02%;二等宜农耕地208069.17公顷,占34.25%;三等宜农耕地213028.40公顷,占35.06%;四等宜农耕地62391.39公顷,占10.27%;五等宜农耕地20671.92公顷,占 3.40%。后备宜农土地23295.6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 .36%。其中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