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女作家的小说叙事形式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时期女作家的小说叙事形式研究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过于语境化”的倾向,对文学本体的研究不够深入。就五四文学而言,其思想启蒙的功能性,决定了学界对它的研究多聚焦于社会、文化等外部视角,其美学特征常常居于次要地位。然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五四时期,随着西方现代文艺思潮和作家作品的大量译介,中国作家纷纷借用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以表达他们对现实人生的感受,审美与形式的要素也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因而从形式层面对那个时期的文学现象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五四时期崛起的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更是自觉从形式层面对西方现代小说进行积极摹仿,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进行革新并探索出新的技巧,形成了新颖独特的风格。就五四女作家的小说研究而言,一直以来,外部研究较多,学界多从内容层面展开研究,注重对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性的分析,少数学者关注叙事,但仅限于叙事的某个方面或个别作家的叙事,鲜有对五四女作家这一群体的小说叙事形式进行系统、专门的研究,对其叙事形式这一能指与深层意义这一所指之间关系的探讨更是少见。有鉴于此,在文化研究盛行的当下,本研究另辟蹊径,从文学的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聚焦文学的形式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以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凌叔华、冰心、庐隐、冯沅君、丁玲、陈衡哲、苏雪林、石评梅——为考察主体,以她们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短篇小说为切入点,结合中外文学现象和文艺思潮,试图从叙事文体、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话语、叙事语言和叙事修辞几个维度,对五四时期女作家小说叙事形

式的表现形态及其与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解读,探究叙事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对五四女作家的多元创作思想和人生观给予剖析。本研究以文学的内部研究为主,兼顾外部研究,将形式审美研究与意识形态关注有机结合,解决了当前五四女作家研究中过度强调社会历史语境作用、文学本体受到忽视的问题,实现了对当前过分强调外部因素的文化研究现象的反拨以及对文学性和审美意义的回归,对于重新审视五四女作家小说的艺术价值具有借鉴意义,同时有助于反观西方现代女性文学,对于中西女性文学对话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分为八部分,其中第一至六章为主体部分。导论部分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思路和方法,并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对国内外五四女作家研究状况及动态进行详尽而全面的学术史梳理和述评。第一章阐释五四时期女作家的小说叙事形式的生成。首先,论述晚清以来外国小说和文学理念在中国的译介,对五四女作家小说叙事形式的表现形态进行概述,探究女作家们对现代小说叙事形式的探索。其次,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确证的史实,从题材、体裁、情节、主题、技巧等方面,对西方作家和五四女作家的小说进行类比分析,探寻前者对后者小说创作的影响轨迹。然后,探讨中国文学传统对五四女作家小说叙事形式的生成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故事开头的小引、旧体诗的穿插、说书人的口吻、主观抒情的散文诗风格、客观的“白描”手法、以及比喻、象征和反讽的修辞等。最后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释,涉及文学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学说、文学意义的潜在性和叙事交流模式。第二章探讨五四时期女作家小说的叙

事文体及其与主题内涵的关系。包括自传体、童话寓言体、书信日记体和以戏剧性独白、自白为主的独白体等层面。首先,五四女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往往取材于其生活经历,折射出其个体生命体验和心路

历程。其次,她们常常借用童话寓言体,隐喻性地表达其对美和爱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另外,她们也倾向于运用利于自我话语呈现的书信日记体和独白体,通过主人公——作者的代言人之口,戏剧

性地呈现人物内心隐秘世界,从而建构起作者虚构的自我权威。第三章探究五四时期女作家小说的叙事结构及其与主题内涵的关系。涉及情节结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三个维度。在五四女作家的小说中,以横截面和开放式结尾为特征的情节淡化模式,消除了语言的神话性,客观呈现了碎片化的现代生活,使人物获取对人生的顿悟。多叙事层和具有民族化特征的小引,通过文本的互为镜像,使主题意义得以强化,获得“镜——文本”的叙事效果。时间倒错和空间并置的时空结构,将现实和回忆、联想、梦幻交织融合,使人物际遇得到间接共时呈现。沉默的间隙、叙事空白和中国传统文学思想中的“白描”手法,使隐藏在表层文本背后的“秘密”得以悄声传达,取得一种含蓄的效果。第四章探讨五四时期女作家小说的叙事视角及其与主题内涵的关系。她们主观抒情的自叙传小说往往采纳第一人称女主人公的视角来叙事,以表现女性的自我主体性,实现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第三人称人物限制视角的运用,以人物意识为中心,通过外察和内省,来表现人物的际遇。冷静的旁观者视角和戏剧式外视角,使主题得到客观呈现,非人格化特征和“零度书写”达到极致。多视角叙事和视角转

换的运用,通过多音齐鸣暗示出一种普遍意识,即对男权话语的消解

和对女性话语的争夺,从而使单一意图获得了复调呈现。偶尔的著者

介入和说书人口吻等叙事干预现象,则赋予了她们的小说以中国传统

文学的印记。第五章探究五四时期女作家小说的叙事话语及其与主题内涵的关系。自我表征的多音齐鸣是五四女作家小说叙事话语的特点。内心独白或自由直接话语的运用,通过人物分裂的自我意识的对话,

构成双声话语,使其内心隐秘世界得到客观呈现。自由间接话语则借

助人物和叙事主体的双声齐鸣,戏剧性呈现出其潜意识暗流,建构起

叙事的虚构权威。具有不同程度叙事干预的标签式话语,借由不同话

语之间的交叉融合,共同揭示人物内心意识活动。简约而含蓄的人物

对话往往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呈现出复调特征。第六章探讨五四时

期女作家小说的叙事语言和修辞及其与主题内涵的关系。其语言的特色突出表现在散文诗风格,涉及氛围的渲染、印象主义色彩、联想和

梦幻呈现;诗词的穿插则体现了中国文学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修辞

手段主要包括意象、隐喻、象征、重复、反讽和对比,涉及自然景观、动物和植物等意象符号的表征性内涵,空间场所、色彩和具体物品的

隐喻意义,标题、人名和细节描写的象征寓意,标题和文本层面的张力促成的反讽效果,语词、语式和语篇的重复对主题的强化,人物生存境遇、小说背景方面的对比对意义的凸显。无论是散文诗化的语言还是多元化的修辞,均蕴含着深层意义,有着深刻的文化指向。结语部分总结五四时期女作家小说的叙事风格和艺术价值,探讨其文学史意义。

研究发现,外国小说和中国文学传统的双重影响,使五四女作家的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