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
作者:王耀祖
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19期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导入,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体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历史导入:一是对文章写作背景进行剖析;二是介绍作者生平,拓展知识;三是以文章历史事实旁征博引,解读课文。
【关键词】融合;教语文;教历史;互相促进
1.研究教材
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王荣生说:“作者的权威解说即文本的作者意义,即作者试图通过文本要表达的意义。”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弄清作者“想要说什么”因此,我们必须注重作者的生平、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思想,只有做到与作者对话,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准确解读。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1理解教材蕴藏深度,实现教材阅读体验
教师细读文本是教材解读的重要前提。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间的对话与碰撞。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对本文解读的独特性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
1.2紧扣文本时代特征,透视文本精神世界
阅读教材中特定时期的作品要关注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社会主张。如果我们不了解作家作品的时代特点,就只能简单地读故事、教故事,不能在一个广阔的生活画卷中,透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境况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1.3了解教材编选意图,定位教材研究方向
教者要与编者对话,只有与教材编者对话,才能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选编编写意图对老师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明白选编意图,才能将课文定好“位”;只有与教材编者对话,才能
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逐步实施教学。所以,研读教材要读懂编者的意图,做到有的放矢。
2.以讲历史背景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化、历史不可分割,需巧妙渗透、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在新课导入前,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讲述相关历史知识,唤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倾听、思考;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