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世界粮食危机来袭策略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事为大,保地先行

——浅谈中国应对世界粮食危机来袭策略问题摘要:

粮食作为特殊商品有其特殊意义,本文从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的经济学阐述说起,以世界粮食危机为契机,讲述了中国粮食现状及其问题,阐述了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的观点,并阐述了如何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措施。

关键字:

特殊商品、世界粮食危机、18亿亩耕地红线

正文:

粮食特殊性的经济学阐述

民以食为天是千古的谚语,更是对粮食这一特殊商品精辟的经济学阐述。粮食这种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供给和需求都缺乏弹性。粮食是生活的必须品,离开了粮食人就不能生存,这是粮食需求弹性小的根本原因。汽车10万元一部,买不起可以不开,可以选择地铁等其他交通工具,而粮食即便是1千元一斤,谁都不可能不吃。在供给方面,粮食生产周期比较长,不像服装产业,如果服装行情好的话,工厂可以加班加点,一晚上就可以生产一批出来,而现在没有任何高科技可以使粮食一夜长成,粮食如果错过了农时就只好等来年了。粮食价格再高,农民也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供应也就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把供给和需求综合起来可以看出粮食的特殊性:如果粮食供应短缺,由于供给反应迟钝,不能做出及时反应,而需求对价格变化也不够敏感,就会出现价格暴涨消除供求缺口的现象。

在国际贸易层面,粮食同样具有特殊性。由于粮食的需求刚性及其使用价值的特殊性,粮食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战略贸易品。如果一个国家妄想通过大量进口粮食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话,它势必遭受到粮食出口国的经济牵制,不仅影响本国的经济发展,也会极大的威胁粮食进口国的安全。因此,粮食安全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根本性任务。

世界粮食危机

08年由美国干旱引起的粮食减产进而引发的世界粮食危机严重影响了各国的经济安全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世界粮食危机的主要表现有两方面。其一,世界粮食储存量急剧下降。08年,全球的谷物存量约为4.05亿吨,其中大米存量为1.024亿吨,为1982年来的最低点【1】。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约赛特·希兰指出当前世界粮食库存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 只够维持53天。【2】缅甸曾是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之一, 年产大米1130万吨, 出口40万吨, 出口量占世界大米出口量的1.5%【2】其二,世界粮食价格不断攀升。据中国国家发

改委于2008年2月4日公布的数据, 与2007年同期相比, 2008年1 月份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价格分别上升98.2% 、24.6% 、79.1% 、20.2% 。

[3]2008 年3 月, 小麦、大豆、大米、玉米价格分别创下28年、11 年、34 年、19 年来的新高。[4]

12年夏天,美国再次爆发旱灾,而且干旱面积是08年的两倍之多。作为全

球第一大玉米、小麦和大豆出口国,美国的持续干旱助涨了大宗商品价格。最近3个月,受美国56年来最严重旱灾的影响,全球玉米价格上涨了23%,小麦价格上涨了19%。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相继发出“全球可能发生粮食危机”的警示。【5】天灾固然是08年和今年粮食危机的重要因素,但是生物能源的发展更是粮食危机产生的关键:生产75公升(亦即约一辆车的油箱容量)乙醇燃油所需的玉米数量,就相当于一个人维持每天2000卡路里标准饮食一年的用量。此即表示,一个人牺牲一整年的饮食所需,只能让一辆车加满油而已。

中国粮食现状不容忽视

今年的世界粮食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回望1982-1991年十年间,中国粮食产量每年增长8%,成为世界上最大粮食生产国。其中,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历史性地突破了8000亿斤,正是在这一年,中国政府向世界粮农组织宣布,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和5%的淡水资源,中国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成就举世瞩目,时任农业部部长的何康于1993年因此获得“世界食物奖”。纵观新中国60年的粮食历程,几起几伏,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11318万吨增长到了2008年的52850万吨,大幅度的增长背后,既有浮夸风带来的惨重教训,更有改革的成功经验。从中国的资源与人口现状来看,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轻言解决了粮食问题。1990年我们提出到2000年粮食要达到5亿吨,从需求的角度来讲是不高的,按当时预计的12.5亿人口计算,人均只有400公斤,也就是1984年的水平。当前来看,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不到400公斤,从世界范围比较,高于平均水平,但与欧美国家相比还较低,我们没有理由轻言解决了粮食问题。同时,中国粮食生产资源不断减少,粮食安全面临挑战。首先,由于工农业用地的激烈争夺和环境恶化的不良影响,中国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目前人均耕地只有1.59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47%,全国有666个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FAO 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由于环境污染和农民的非科学使用,耕地质量也在下降,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其次,水资源短缺且水质恶化将严重制约中国未来的粮食生产。再次,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今后若干年内人口增幅将仍然较大。在有限承载力的土地上要养活快速增长的中国人口,并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中国粮食安全前景不容乐观。

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

生产资源决定产量。耕地资源是粮食产量的影约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农业生产技术再发展,如果没有耕地资源的硬件,还是不能保障粮食产量。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仅“十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就净减少九千二百四十万亩,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直逼18亿亩的红线,而人均耕地面积1.39亩。尽管国家在2006年采取了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措施,但耕地仍减少了459万亩。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在接受采访时提出,加强粮食安全工作首先要切实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没有足够的土地,粮食安全无从谈起,对此中央及各级政府必须使出强硬手段,要切实加大对各类违法乱占耕地的法律惩处力度。

从经济学逻辑上讲,解决粮食问题,政府一般采取保护价和粮食储备。实际上两种措施通常配合使用:粮食丰收时,供给大于需求,粮价下跌,粮农利益受到威胁,政府采取保护价收购粮食并进行粮食储备;反之则抛售粮食,平抑物价。但是,如果粮食连年歉收,则政府无量可抛售,还是把粮价交给市场处理,政府措施失效。同理,如果粮食连年丰收,政府财力有限,并不能起到预期保护价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