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寒暄语语用研究

现代汉语寒暄语语用研究

现代汉语寒暄语语用研究

寒暄语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发出者为了建立、接续或者终

止交际行为,以表达情感为主,信息传递为辅有利于交际氛围融洽的

语言形式。寒暄语一般独立存在,或存在于话题首尾以及两个话题的

过渡处。寒暄语对维系人们的日常交际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

本文尝试着从语用学角度,以语境顺应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

对现代汉语寒暄语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更好地使用寒暄语提供理论

指导。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明确了文章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将前人对现代汉语寒暄语本体和应用两部分的研究成果加以

综述,并说明了文章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创新之处。第一章针对

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和分类。首先,本文是从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出发,结合句法位置、功能等多角度对寒暄语进行综合型界定。接着,参考

前人研究,针对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寒暄语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

了称呼类、问候类、问询类、评述类、感谢类及道歉类六大类,并描

述了现代汉语寒暄语常用的组配使用情况。第二章主要探讨了语境各构成因素是如何制约现代汉语寒暄语的选择的。语境制约着寒暄语的选择,主要分为文化制约和情景制约两部分,其中文化语境主要考虑

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习俗两个因素,情境语境则主要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以及临时因素等几个角度分别进行研究分析。第三章探讨在寒暄语表达寒暄义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语境信息所表达的语用意义,

主要分为行为意义和情感意义两个方面,能帮助说话人更好地利用寒

暄语传递情感信息,受话人更好地理解言外之意。第四章在探讨过寒

暄语的形式与意义之后,对其产生的取效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现代汉语寒暄语的语用功能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语篇功能和交际功能。语篇功能又按照语篇位置的不同,分为话题诱发功能、调节气氛功能、话题衔接功能、话题终止功能和巩固关系功能。交际功能又分为反映亲疏程度功能、反映社会距离功能以及维护面子功能。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1.范围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 56 008 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给出了词语的词形。 本规范(草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扫盲教育、汉语教育、中文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参考、采用。 2.术语和定义 2.1 常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范畴中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 2.2 词形 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2.3 词频 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2.4 频级 同一语料调查范围中词频数相同的为一个频级。本词表频级统计分两步:第步形成不同类型语料库的频级,即原始频级。第二步形成总语料的频级,就是将几个原始频级之和再除以不同类型语料库的数目。 3.研制原则 3.1 词和语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同时,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收录一些常用的缩略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以及表达整体概念名称的其他固定短语。 3.2 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如以表示季节为根词的一些词,全部收录它的加缀词“初春”“初冬”“初

秋”“初夏”,但对于“‘晚'+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晚春”“晚秋”,未收录“晚冬”“晚夏”;对于“‘残'+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残冬”未收录“残春”“残 秋”“残夏”。 4.《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说明 4.1 本表研制过程中,收集词语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核心语料库、厦门大学的新词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所收词语进行了比对,并查验了该词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网页以及 Google 网简体中文网页、百度网等常用网页上的使用情况。 4.2 本表用来检测词频的语料库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中经分词标注的4 500万字语料、《人民日报》2001年?2005年约1.35亿字的分词标注语料和厦门大学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料库约 7 000 万字的语料。总共 2.5 亿字。 4.3 本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 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 个,双音节词语40 351 个,三音节词语 6 459个,四音节词语 5 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 162个。表内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频级相同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4.4 本规范(草案)提供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同音的条目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其中,词语的读音只供检索使用,不代表词语的读音规范。

说明:本答案仅供参考,请不要当做绝对标准使用。另外,学习本课程应以读书为主,先把问题弄明白,精彩之处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练习参考答案 (略)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答: 1、我的(一)个战友来了。(数词) 2、他去过三(次)上海。(量词,动量词) 3、我不(管)这种事。(动词) 4、青年们要到(山上)去。(名词) 5、桌子(上)有什么?(方位词) 6、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名词) 7、他刚刚走(过)山。(助词) 8、他会干这种事(吗)?(疑问语气词) 9、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指示代词) 10、这个人非常(坏)。(形容词) 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答: 坚决——决心(形容词——名词、副词)可爱——热爱(形容词——动词) 荣誉——光荣(名词——形容词)企图——意图(动词、名词——名词) 答案——答应(名词——动词)气愤——气魄(动词——名词) 批语——批示(名词——名、动)残杀——残忍(动词——形容词) 诱饵——诱惑(名词——动词)兴奋——兴趣(形容词——名词) 安心——担心(动词、形容词——动词)道歉——抱歉(动词——动词) 安慰——欣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感激——激动(动词——动词、形容词)愉快——高兴(形容词——动词、形容词) 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的词性: 答: 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动词,名词) 2、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动词,疑问代词) 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动词) 4、三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名词,助动词) 5、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名词,动词) 四、鉴别下列带黑线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 答: 1、这里风景的确不错(副词)——这里风景确实不错(副词) 2、长久没有好处(形容词)——永远没有好处(副词)

名词解释 1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构词的备用单位。 3兼类:指在词义上有联系,并在不同的场合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词类的语 法功能的词。 4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5零声母: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 6离合词: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洗澡”、“理发”合起来算一个词,分开用时“我洗了个澡”,“我这个月理了两次发”,算两个词。这类词称之为离合词。 7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 8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语气上紧,隔开分句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结构上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9辅音的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例如发辅音【p】时,上下唇形成对气流的阻碍,因此,双唇就是【p】的发音部位。 10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也能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11活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适应某种修辞上的需要,将甲类词偶尔或临时用在乙类词 上,这就是词的活用。 12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分出来的类。共分成两个大类:单句和复句。 1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14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 15语法功能:词与词相结合的能力和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16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近十年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Ten - year Research on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in China 摘要:文章从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领域出发,通过对2002年至2011年发表在国内八种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及到话语各个方向,对于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Abstract: From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thesis finds this fiel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lates to many directions of discourse and has a significant guiding role for the practice, bu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worthy our attention. All of these are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sises published in 8 kinds of core journals from 2002 to 2011 in China. 关键词: 语料库话语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 0. 引言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语言研究科学。语料库是指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即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在20 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语言学界, Chomsky的观点大行其道,秉承该学说的语言研究者唯直觉语料独尊。他们躲在书斋,满足于依靠自己的直觉语料从事语言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光靠直觉语料来研究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借助语料库语料以及其他各种语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克服直觉语料的局限与不足。这样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果仍然颇丰。 1. 研究样本 由于近几年运用语料库来做话语研究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检索主题与关键词,将文献定在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研究样本来源为发表在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22篇文章。这是因为这8种外语类期刊有一定的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8086534.html,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作者:李秋萍李莲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7期 内容摘要:从2008年开始,《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都会引发学者们的研究。从研究角度上来说,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从研究方法上说,学者们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研究对深入剖析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影响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流行语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来看,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十大流行语研究述评 从2008年开始,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每年都会推出由读者推荐、经专家评议后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十大流行语”条目时,《咬文嚼字》编辑部明确指出“十大流行语”征集要求是流行、创新、文明。在“十大流行语”的评定时,专家们并不止是考虑词频的高低,更要考虑三方面的价值,即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十大流行语”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语言学者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根据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显示,从2008年《咬文嚼字》公布“十大流行语”至今,共有20篇关于“十大流行语”的研究论文,综观这些论文,在研究角度上,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在研究方法上,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一.对某年“十大流行语”的单独研究 以某一年的“十大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年“十大流行语”的生成、特征、传播、影响。如林洁雯《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析与流行语特点研究》(2009)对流行语的特征、形成 和传播进行了分析,认为流行语有四个基本特征:流行性、时段性、新型性、快速传播性,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条件有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和使用者心理因素。 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稍多,王淏《刍论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和传播特色——以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产生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流行语的传播特色突出了快和大众接受时间越来越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行语的影响,包括映射科技进步、诉说文化变迁、传播正能量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翟潇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名作欣赏,2014.12)把流行语的社会特征与行业、性别、社会地位、心理状况、社会现象等因素相

1语法概说 1.1语法和语法学 语法√、语法学√ 1.2语法单位 语素√(语素的检验方法(替代法)、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词√ 短语√(短语和词的分界)(扩展法) 句子√ 2词的分类 2.1词类概说 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词的组合能力)、 词类(词的语法类别);词性(词的语法特征) 词类系统表5-1 2.2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的词) 2.2.1体词√ 2.2.1.1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1.名词可以受量词修饰,一般不能直接受数词修饰,要在 数词之后加上量词,才可以修饰名词 2.一般不受副词“不,很”修饰 3.名次经常用做主语,定语、宾语(包括介词宾语),一般不能做状语。 【4.名词无单复数之分,不论单数复数,形式上是一样的←严格意义上不算 名词特点,是汉语特点】) 名词的特殊用法(部分名词可以充当谓语、状语、可以重叠) 名词的附类:方位词(是名词的一个附类,单纯/合成,黏着、定位、封闭) 2.2.1.2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的,但数词不同于数目) 数词(有限的、封闭的 eg.一、二、三、十、百、千)、数目(无限的、开放 的 eg.十一、二十三、四百零五) (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的,但数词不同于数目。) 2.2.1.3量词(表示计量的单位) 物量词(名词前)、动量词(动词后)、时量词(兼有物量词和动量词的特点) 2.2.2谓词√(主要充当谓语,有时也可以做主语、宾语) 2.2.2.1动词 动词的语法特点(A绝大多数动词可以带宾语,不能带宾语的和只能带施事宾 语的是不及物动词 B多数动词可重叠。【单音节AA(第二音节轻声) 双音节ABAB(第二、四音节轻声)】【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短暂,如“你休息 休息就会好的”;同时也表示尝试,如“这辆车让我先骑骑”】 C动词 前一般不能加“很”等程度副词 D大多数动词可以受“不,没(有)”修饰, 构成“V不V”或“V没V”肯定否定重叠形式 E动词经常加上“了、着、

172页第四章第一节练习题 一、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的四个主要特点。 语言中用来表示语法关系、表现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多种多样,重要的有:形态变化、词序变化、虚词运用等等。有的语言偏重于形态变化,例如法语、俄语;有的语言偏重于词序变化和虚词运用,例如汉语。汉语的特点是在跟印欧语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它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主谓结构”,词序一变化,“动词+名词”就构成了“述宾结构”,“形容词+名词”就构成了偏正结构。例如:我们同意(主谓关系)--同意我们(述宾关系)衣服干净(主谓关系)--干净衣服(偏正关系) 2.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的重要。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爸爸妈妈”和“爸爸的妈妈”意思不同。 3.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印欧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汉语里,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除了副词只能做状语,属于一对一之外,其余的都是一对多,即一种词类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但有时也可以做定语、谓语等。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例如: 结构类型短语词句子 联合哥哥弟弟兄弟团结,团结,在团结。 偏正牛皮箱子皮箱伟大的人民! 述宾管理家务管家欢迎新同学。 述补说得明白说明高兴得跳起来。 主谓年纪轻年轻我们上课。 二、请以“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为例,说明汉语语法语序变化的特点。 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三个词:不、怕、辣,排列的语序不同,其结构关系分别是:述宾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其语义程度越来越深,其中和否定词“不”的语义指向有很大关系。“不怕辣”就有被动的承受,“辣不怕”有勇气主动来承受“辣”,因为这里的话题是明白的。“怕不辣”是“怕”的结果。 三、汉语的量词使用有什么特点? 量词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与数词一起构成数量短语,如“一个”“两次”“三天”,或者与代词构成指量短语或疑量短语,如“这个”“那次”“哪天”。数量短语、指量短语和疑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量词短语可以出现在名词前或动词后,如“一个人”“走两次”“等三天”,也可以与形容词组合,如“一丈长”“两尺宽”。 四、汉语常常使用重叠手段,请举出几种实例。 (一)ABAB式:

复试终于尘埃落定,这一年的辛苦终于有所回报。回来以后很多学妹希望我能写一写今年的考试经验。结束一切之后匆匆打开电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记录来告诉你们我的过程,作为最微不足道的借鉴。 我是2015年报考的2016届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研究生,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学方向),初试成绩402分第一名(政治68,英语83,专业课一127,专业课二124),复试成绩第二名(267.6),综合成绩第一名。 我是二战华师,第一年的时候九月份回国着手准备考研,由于本身是跨专业,再加上自己没能做到彻底地静心学习,导致考试的时候准备非常不充分,只考了351分,其中最重要的专业课二语言学基础只有98分。 第二年我在九月份开始正式复习。可能对有些同学来说九月份稍晚,这个我觉得因人而异,因为对我来说战线拉得太长不是一件好事,而且第一年复习的专业课还没有完全忘记,所以我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建议时间还是依照大家自身情况而定。 下面主要谈一谈各科的复习计划和自己的经验。 政治68 其实我感觉政治我是最没有发言权的,第一年政治考了61分,经过一年的努力政治也只考了68分。说来惭愧,和我一起复习的同学在政治上花费的时间普遍比我要少,但分数都在70+。 我个人认为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考研大纲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期间其实我做了很多题,但是最后似乎对我作用不大。本着不误人子弟的原则,建议大家还是百度一下各种政治大神的政治考研经验,不要像我一样背了两年还是六十多分。英语一83 我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出身,再加上考研之前已经考完了专八,所以英语对我来说需要花费的时间不大。整个准备期间英语资料我只用了全套考研真题和一本《经济学人》。 九月份开始到大概十一月初,我每天早上自己翻译一篇《经济学人》中的文章,然后把生词记录下来,晦涩的长难句摘抄下来,大约半小时。到十一月份整本《经济学人》翻译完,再回去每天背一张自己写的生词表,分析背诵长难句,时间大约也是半小时。这样算是把词汇量巩固了一遍。 十一月初我开始做真题,每天一套。做真题的时候要给自己采用模考的方式,不能看手机不能查资料,只能是一份真题,然后再自己对答案,改错。真题做了大概不到十套,其中2010年往后的是重点。 所有真题做完以后我又开始每天做一套,这时候做的只是2010年之后的题目。虽然大部分题目已经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第二遍的目的在于了解出题思路而不是判断对错。这样反反复复真题做了四五遍。 上面谈到的做真题不包括作文。因为我觉得作文是一件很费脑费力却提高缓慢的过程。直到考试之前我也没有练习作文,其中不乏英语专业出身的优势。但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作文相对其他部分来说却是最重要提分的项目,建议大家如果英语基础不是太好的话还是多搜一搜英语写作的经验贴,多练习,这样才能提高。 专业课一127 说实话专业课一我几乎是没有准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我不擅长的政治和专业课二了。专业课一写作和上面讲到的英语写作一样,是一个非常考察功底的项目。我觉得我的分数还是得益于我平时喜欢写些东西,看的书也比较杂。

浅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关键字 网络语言;因素;发展趋势; 一、关于“网络语言”涵义及现状的研究 1.网络语言的涵义研究 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于根元,2001)。 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劲松、麒可(2000)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是与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 周洪波(2001)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 于根元(2003)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何洪峰(2003)进一步指出,网络语言是指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体形式;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用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其三,狭义上是指网民所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总的看来,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2.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如: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表示,网络语言的混乱,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对此类现象加以引导和批评。国家网络工程委会副秘书史自文表示,老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比如说在写出作文的时候,可以针对彩简单的网络语言还是用含义更有韵味的唐诗更好做一个主题研讨会,和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就可以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于用何种语言形式多了一个选择,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研究员王晓春表示,在网络世界里用网络语言无可厚非。但在正式场合要引导学生不使用网络语言。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 一、词类 词可分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得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得意义,基本用途就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与拟声词。 (一)实词 1.名词:表人与事物得名称。 (1)表人与事物得名称得,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得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得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得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得名称得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得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得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得,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得,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得,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得,如:使、让、叫 (5)表判断得,如:就是 (6)表相似得,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8)表能够、愿意得,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得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得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得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得状态,如:快、慢、迅速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得词。 (1)表确数得,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得,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得,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得,如: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表人、事物得单位或动作、行为得单位得词。 (1)表物量得,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得,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得词。 (1)表人称代词得,如:我、您、她、她、它、我们、您们、她们、咱们、自己、人家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1.语音的属性 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现代汉语》试卷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跟汉语同属汉藏语系的语言是() A马来语 B老挝语 C蒙古语 D侗语 2.声母g k h不能拼的是() A开口呼 B齐齿呼 C合口呼 D撮口呼 3.下列各组词语,辅音声母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 A鼓劲 B蛮荒 C男篮 D资质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5.“雷峰塔”、“塔吉克族”、“一座塔”中的“塔”分别是() A词、语素、字 B语素、字、词 C词、字、语素 D语素、词、字 6.属“词缀(前缀)+词根”的一组派生式合成词是( ) A老乡、老婆、老鹰 B老屋、老师、老几 C老鼠、老板、老少 D老外、老人、老友 7.“我跟老张商量了一下,感觉还是稳妥一点好。”中,划浪线的“跟”字是()A连词 B副词 C介词 D助词 8.“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属于() A述宾短语 B述补短语 C偏正短语 D连谓短语 9.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他是一名翻译 ..。 ..还专家 ..,翻译 ..了很多文章。 B他比专家

C他花.了三块钱买了一盆花.。 D这位代表代表 ....大家发了言。10.“一树梅花就是一树诗。”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明喻 B借喻 C暗喻 D拟物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语流音变 2.语义场 3.语法功能 4.语义指向 三、判断说明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不必说明理由;错误的打“×”,必须说明理由。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社会变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上。() 2.语音的强弱跟说话时用力的大小没有关系。() 3.“清晨登程”这四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音。( ) 4.“象、悉、鼎、澳”这4个字的笔画数分别是11、11、12、15。() 5.“呼和浩特的小孩儿”中的语素有4个。() 6.“触电”原来指“人或动物接触电流,造成肌体受损,甚至死亡”,现在又可以表示“戏剧演员参与演电影,拍电视剧”,这种现象属于词义的转移。 7.形容词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8.“我们打算去北京。”这句话的谓语是连谓词组。() 9.“屋顶飘着一面红旗。”这个句子的主语是“红旗”。() 10.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 四、操作题(共34分) 1.有的方言区的人把“鱼翅”说成“鱼刺”,把“没有权”说成“没有钱”,请分析其发音错误,并指出在发音方法、发音部位或舌位、唇形上如何帮助他们纠正(6分) 2.给下列外来词语分类(8分) 蒙太奇 BBS 丁克敌敌畏托福(指一种考试)摩托艇取缔因特网3.请将“初六、唠叨、雪白、有限、拼搏、打倒”这7个词,按构造类型,分别填在相应的横线上(6分) (1)单纯词:(2)派生词: (3)联合式:(4)偏正式: (5)述宾式:(6)述补式:

语言学功能研究综述 “功能”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发展甚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文章旨在理清语言学研究中“功能”的发展脉络,并探索其在个语言学派之间的传承和相互影响,最后简述元功能思想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标签:语言学功能综述 功能一词在《世界诗学大辞典》的定义是:在符号学中,其作为术语的使用分为三个方面:语言功能、句法功能、叙述功能。对“功能”这个术语各语言学派有不同的理解。 语言学研究中有关功能的基本理论和成果 (一)古希腊的功能派 西方语言学最初的功能派出现在古希腊,也称为“描写民俗派”。当时以Protagoras和Plato为代表的智者学派的语言观,归属功能主义语言学。Protagoras 第一次从语义功能角度把句子分成祈求、提问、陈述、命令四类。功能派强调异常,趋向描写性,把语言看成行动;关心的是意义跟修辞功能的关系;强调语言是选择,是资源;强调对语篇的语义解读,并把可接受性或用途(实际出现或可能出现什么)作为理想化标准。 (二)布拉格学派 胡壮麟(2002)称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的角度看待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功能,是一种由某一语言社团使用,用来完成基本职责和任务的工具。Mathesius于1923年提出了二功能说,即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表现为两种情况:单纯的交际;呼吁。Mathesius的功能主义主要是一种研究方法。 布拉格语言学派在句法上的功能分析对以后的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Mathesius提出著名的句子功能全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表达的出发点(主位)和表达的核心(述位)。 受Büler思想影响,布拉格学派在《论纲》中阐述了语言的两个基本功能:体现智能言语活动的社会功能及体现感情言语活动的表现功能。社会功能又分为两方面,一是交际功能,二是诗歌功能。 布拉格学派的Jakobson(1960)在Büler的功能观的基础上将语言的功能扩展为六个:指称功能、诗歌功能、表情功能、呼吁功能、寒暄功能及元语功能。Jakobson功能主义的思想核心,即语言的手段一目的模式。lakobson的“六功能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 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着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哈克和吉姆的性格对他们关系的影响分析 2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 3 论礼貌制约下You-attitude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用法 4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5 对《灿烂千阳》中姐妹情谊的分析 6 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7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8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9 On the Fighting Spirit of Buck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10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方法 11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12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13 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归化策略--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14 A Brave Call for Peace--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deric Henry and Catherine Barkley and Its Tragic Ending in A Farewell to Arms 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6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 17 T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iam Faulkner’s Works 18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 19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20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21 从《简爱》看世纪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22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 23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24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25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26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 27 简爱与嘉莉妹妹女性形象比较 28 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29 网络流行语翻译评析——“神马都是浮云”个案分析 30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31 《马克?吐温—美国的镜子》中的中英文衔接手段的对比和翻译 32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 33 中英动物习语使用和翻译的差异研究 34 中英广告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35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 36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浅析促销战略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以淘宝“双十一”大促为例 37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38 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39 《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 40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1.范围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 56 008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给出了词语的词形。 本规范(草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扫盲教育、汉语教育、中文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参考、采用。 2.术语和定义 2.1 常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范畴中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 2.2 词形 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2.3 词频 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2.4 频级 同一语料调查范围中词频数相同的为一个频级。本词表频级统计分两步:第一步形成不同类型语料库的频级,即原始频级。第二步形成总语料的频级,就是将几个原始频级之和再除以不同类型语料库的数目。 3.研制原则 3.1 词和语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同时,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收录一些常用的缩略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以及表达整体概念名称的其他固定短语。 3.2 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如以表示季节为根词的一些词,全部收录它的加缀词“初春”“初冬”“初秋”“初夏”,但对于“‘晚’+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晚春”“晚秋”,未收录“晚冬”“晚夏”;对于“‘残’+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残冬”未收录“残春”“残秋”“残夏”。 4.《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说明 4.1 本表研制过程中,收集词语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核心语料库、厦门大学的新词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所收词语进行了比对,并查验了该词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网页以及Google网简体中文网页、百度网等常用网页上的使用情况。 4.2本表用来检测词频的语料库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中经分词标注的4 500万字语料、《人民日报》2001年~2005年约1.35亿字的分词标注语料和厦门大学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料库约7 000万字的语料。总共2.5亿字。 4.3 本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 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个,双音节词语40 351个,三音节词语6 459个,四音节词语5 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162个。表内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频级相同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4.4 本规范(草案)提供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同音的条目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其中,词语的读音只供检索使用,不代表词语的读音规范。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见教材第170-172页 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所谓的词序不同实际上有三类不同层面的情况: a.语用的语序变化 b.语义的语序变化 c.语法的语序变化 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3.汉语词类根语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1.词类及其划分标准:形态标准(形态标志、形态变化)、意义标准、功能标准见教材第174-176页 2.实词与虚词的区别: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见教材第176页 3.体词与谓词见教材第177页 4.各词类的语法特点及内部小类见教材第177-184页 第三节词类划分的理论与实践 词类辨析重点 动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区别词与副词,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见教材第187-190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四节短语类型特点 短语的结构类型重点 短语(词组):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 短语(结构):量词结构、方位结构、介词结构、“的”字结构

见教材第194-199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五节层次分析法重点 1.层次分析法的目的时揭示一个句法结构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的固有的层次特结构关系,其方法是逐层依次找出各层次的直接成份,并进一步说明直接成份之间的结构关系。见教材第204页 2.层次分析的三原则:结构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见教材第206-207页 (参见课后练习) 第六节句型系统 1.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就叫句子。见教材第209页 2. 3.句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见教材第212-214页 表示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 功能相同的词语互相替换不影响句型。 扩展一般不影响句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