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PPt教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唯物辩证法 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全面的观 点和片面的观 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 点和静止的观 点的对立 3、联系的观 点和孤立的观 点的对立 4、根本分歧:
根本 观点
(二)要求: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1、总的要求:
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 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涵义曾几经变化。从十三世纪开始,“形而上 学”这个词指的是从理性的角度来探索上帝,灵魂,意志自 由等问题的学问。
那么,是谁最先把形而上学这个词变成反辩证法的同义词的 呢?是黑格尔。黑格尔在《大逻辑》中说:“辩证的哲学思维, 是《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也包括批判的哲学思维在内)》所 不知道的。”(转引自《列宁全集》第38卷第110页。)黑格尔 在讲到形而上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时认为:“这种形而上学未能达 到具体的同一性,而只是执着那抽象的同一性。”(《小逻辑》 第120页)黑格尔赋予形而上学以反辩证法的涵义,是一大功劳。
2、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说一说: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应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提示: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均可,可就成才、
成绩、升学、就业、个人兴趣爱好等问题谈谈看 法
3、在观察和分析形势,学习和理解党的方针、路线、 政策时要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 源泉
否认矛盾 孤立、静 止、片面
为什么说是否承认矛盾 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的根本分歧?
因为: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 本观点。
首先,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其次,它揭示了发展的源泉。
(一)唯物辩证法 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胡长清:原江西省副省长 2000年3月8日在南昌被执 行死刑
成克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2000年9月 14日被执行死刑。
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的腐败现象及反腐败斗争?
理论分析: (1)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绝大多数
干部是好的,腐败分子只是少数。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腐败是一种历
史现象,有复杂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它与党 的性质、宗旨是不相容的。
讨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谈谈你如何
认识我国当前的腐败现象及反腐败斗争?
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 共立案861917件,结案842760件,给予党纪政纪 处分846150人,其中开除党籍137711人。被开除 党籍又受到刑事追究的37790人。在受处分的党 员干部中,县(处)级干部28996人,厅局级干 部2422人,省(部)级干部98人。
形而上学在 把成才的希望完全寄托在…… 生活的表现 等外部条件上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分 歧分 歧分 歧根 本根 本 之一 之二 之三 分歧 观点
辩 证 联系的 发展的

观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形 而 孤立的 静止的 上学 观点 观点
全面的 是否承认 承认矛盾
观点 矛盾,是 联系、发
承认内部 展、全面
片面的 观点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我们应当坚信反腐败斗争最终会取得胜利的。
(4)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相 互转化。我们不能让腐败现象蔓延下去。
(5)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反腐 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
(一)唯物辩证法 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1、全面的观 点和片面的观 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 点和静止的观 点的对立 3、联系的观 点和孤立的观 点的对立 4、根本分歧:
第四课第三节第二框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忆一忆: “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做法错在哪里?
为看问题片面者造像
这幅漫画讽刺了什 么?
“刻舟求剑”故事中的 楚国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从P139-140辅助文中找出辩证法、形而上学的思 想及形而上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辩证法 :荀况:“力不若牛,…”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 果,创立唯物辩证法过程中,沿用了黑格尔赋予形而上 学反辩证法的这一新涵义,使它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的基本范畴之一,并且对形而上学的本质进行了彻底揭 露。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黑格尔(1770--1831)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明朝时的科学家徐光启对这本书曾作过较深入的研究。后来有 人借用《易经* 系辞上》中“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 ”的提法,大意为:有具体形象的物体叫“器”,超出具体形象 事物叫“道”(抽象原理)把本义应该译为“在物理学之后”的 个书名,译作“形而上学”,意思是研究形而上(即抽象)问题 的学问。此即“形而上学”一词的由来。
1、全面的观 点和片面的观 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 点和静止的观 点的对立 3、联系的观 点和孤立的观 点的对立 4、根本分歧:
根本 观点
“形而上学”的由来及其涵义的演变
形而上学最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中译名。 这个词的希腊文原字为“ta meta ta Physica”,意思是“在物理学之 后”《形而上学》这部著作是公元一世纪安德罗尼克根据亚里士多 德的遗稿编纂而成的。之所以起这样一个书名,是因为亚里士多 德在此以前曾写过-部《物理学》,它是研究宇宙中具体事物运 动规律的。而安德罗尼克在编纂过程中把亚里土多德专讲宇宙的 本原和普遍规律等抽象问题的内容放在《物理学》之后,起名就 叫做“在物理学之后”。中世纪时有人把“在物理学之后”合成一 个词,如果直译成汉语,应该是“后物理学”。此书在明朝时传入 我国,由于它所研究的知识具有超感性经验的抽象性质,因此当 时的译者按照我国魏晋时的一种哲学思潮,把它译为“玄学”。
第一段
形而上学 :郭象: ……
形而上学在 生活的表现: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辩证法 :韩非:“世异则事异,…”
第二段
形而上学: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
形而上学在 生活的表现 :看人看事一成不变,…
辩证法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的 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第三段
形而上学 :杜林则说:“……在事物中没有 任何矛盾。” “炎热国家的人民,就象老头子一样 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