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简介

常香玉简介

常香玉简介

常香玉(1922—2004)河南巩县人,原名张妙玲。

豫剧五大名旦之首,常派创始人,豫剧大师。她9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初学花旦和文武小生,后主攻旦角。

13岁主演《西厢记》誉满开封。她的演唱以豫西调为主,在演出中逐渐融化豫东调和祥符调,并吸收曲剧、坠子、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的一些唱腔,开创了常派艺术。

1940年开始潜心钻研青衣和花旦表演艺术。

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领剧社赴全国各地义演半年,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飞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称。

1953年率团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慰问演出。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常香玉晚年致力于对青年演员的培养,自筹资金设立“香玉杯”艺术奖,为豫剧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爱国奉献(下)_第三十九章 常香玉为抗美援朝义演

一生不怕艰辛劳累进行义演的豫剧大师常香玉,五十年代二十几岁就获得“爱国艺人”荣誉。1951年夏,由常香玉发起,她和她的民营剧社,决定用义演的收入,捐献一架战斗机,支援抗美援朝。捐献的数额——十五亿元(旧币,折合新币十五万元);完成时间——半年左右。消息传出,群情振奋,也有人将信将疑,认为靠一个仅有59人的民营剧社(其中还有从9岁到17岁的学员)完成这么大的捐款,恐怕是“坐飞机吹喇叭——响(想)得不低。”但常香玉是拿定了主意。 她得到西安市委书记赵伯平、市长方仲如的支持;出发那天,西北大区抗美援朝分会会长、西北大学校长李敷仁致欢送词,西北文联主席诗人柯仲平即兴赋诗壮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宣传部长张稼夫,大力支持香玉的爱国热情,指令西北文化部派3名国家干部协助剧社进行捐献演出活动。常香玉在欢送会上代表剧社全体同志表了决心。她这次捐献飞机义演,宛似战士出征,不打胜仗决不回还。她和爱人商议后,卖掉自己的一部卡车,拿出多年的积蓄,作为捐献义演的基金;她的3个孩子,大的不足7岁,小的刚刚3岁,全送进托儿所;她还表示,捐献义演期间,她和爱人不拿工资,但要保证全体演职员的正常收入。她的热情,她的为国奉献精神,激励了剧社的每一个同志。欢送大会上,送别的人们掌声如潮,旗帜如云。 香玉剧社义演的第一个城市是当时河南省会开封。古城大为轰动,街谈巷议常香玉:“她是抗战前在咱开封唱红的!”“香玉仗义,不爱财,同刘家两个省主席(刘镇华、刘茂恩,分别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和河南省政府主席)大不相同——两个省主席,不如一个常香玉。十几岁,她就为老家修石坝义演!”……8月下旬,常香玉的剧社到郑州演出,一位老大娘,步行几十里提一篮新鲜鸡蛋来“看看常香玉”。香玉要给大娘钱,大娘说:“闺女,我不是来这儿卖鸡蛋哩!要卖鸡蛋,俺不用跑这么远。这是我老婆儿的心意,你得收下。你爱国,就不兴大娘爱爱你?” 1951年10月,香玉剧社到达中共中央中南局当时所在地武汉市。湖北省和武汉市隆重举办欢迎茶会,相互致词后,联欢清唱。香玉唱了《拷红》中的《佳期》一段。汉剧名演员陈伯华、楚剧名演员沈云陔、京剧名演员言慧珠,都唱了一段拿手戏。兄弟剧种名演员支持“香玉剧社号”战斗机的诞生,使剧社全体同志深受鼓舞。在江城武汉演出即将结束时,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邓子恢同志接见常香玉同志。在简朴的客厅里,身穿灰布制服面孔清癯的邓子恢握着香玉的手说:“对不起,前些天去北京开会,没有来得及欢迎你。”香玉说:“邓书记很忙,我们不该打扰你。”邓子恢同志说:“你们决心捐献一架飞机,这种精神了不起,我们要号召大家向你学习。学习你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临别前,邓子恢高兴地答应题字留念,在香玉拿出的一个精致的硬皮本子上写下一行非常流利的行书:“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香玉剧社到达中国南方名城广州演出。广东话河南人难听懂,但与广州人的情谊,立刻沟通了。有的剧场为香玉剧社降低场租,有的不要场租。一次换台时,10位搬运工人用大板车为剧社搬运戏箱,从午夜干到黎明,给他们工钱,工人们谢绝了。他们说,要是收捐献义演的钱,那就太没觉悟了。并且表示,下次换台,还由他们承担搬运任务。在广州演出期间,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广东省主席的叶剑英同志,会见了香玉和剧社其他负责同志。当他得知剧社演职员没带蚊帐时,立即通知省政府有关部门,给剧社送去60条洁白的新蚊帐。香玉请叶剑英同志题词,他欣然提笔写下:“爱国艺人——书赠常香玉同志叶剑英题”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常香玉个人简介资料 常香玉的资料

常香玉个人简介资料常香玉的资料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常香玉个人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常香玉简介 常香玉(1923年-20XX年),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代表作有、、、、、等。 常香玉人物生平 1923年,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义市董沟。 1932年5月,随父亲张福仙搭班开始拜师学艺,拜了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等人为师。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

1933年年初,随父搭太乙新班习演,向王金枝、徐双槐求艺。 1935年11月,三赴郑州,随父再搭周海水太乙班,进开封闯荡。到开封不到两月,便凭借文武不挡、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艺,崭露头角。由垫戏改为中轴,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 1936年,连演3场,轰动开封。从此以后,常香玉正式成为主演。 1937年2月,常香玉在张福仙、王振南、史书明等的扶持下,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 1938年2月,为宣传抗日,戏曲研究社排演了王振南编剧的新戏。 1941年秋,初识崔兰田,并与汤兰香重逢,合作演艺。 1944年6月3日,与陈宪章结为连理,结婚仪式在西安东大街正大豫饭庄秘密举行。 1945年4月28日,正式公开与陈宪章的关系。不久,长女常小玉出生。 1946年7月,次女陈小香出生。 1947年10月,陈宪章被国民党逮捕,常香玉竭力营救,几近倾家荡产。 1948年春,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6月,儿子陈嘉康出生。

“香玉剧社号”飞机

“香玉剧社号”飞机 导读: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2个生字,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解题 1、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出:(1)这架飞机为什么叫“香玉剧社号”?它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要写“香玉剧社号”飞机?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读提示,说说提示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读一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一说常香玉在抗美援朝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3)想一想课文赞扬了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默读,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上述你质疑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哪里没读懂? (1)思考后自由发言,概述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把没有读懂的语句,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多读几遍,多读多想。还不懂的,作上记号,有疑问的,把问题写在旁边。 四、细读课文,质疑交流 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2.重点学习“常香玉捐献飞机”这一部分 (1)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找出描写常香玉在捐献飞机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句子。 (2)想一想,你从中了解到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3.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者,先交代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再说说是怎么读书思考的,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4、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常香玉。 五、谈一谈: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精彩的豫剧教学设计

版本出处:校本教材 课题:精彩的豫剧 教学年级:二年级 执教者: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小学宋淑娜 教学目的: 1.了解豫剧文化和艺术特色。 2.通过本课教学,了解豫剧的美。 3.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贡献自己微薄之力,拓宽学生学习的艺术空间,打造校园艺术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在我校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 2.通过豫剧的欣赏了解豫剧知识,了解豫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角色行当的划分。 教学难点: 1.角色行当的辨认。 2.表演形式的分辨 3.能够运用豫剧念白方式说话,能够唱简单的豫剧唱段。 教学中有哪些突破和新的教学思路: 课件制作过程中剪辑了多段视频做到恰如其分,让视频表现的内容正好为教学服务。 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学习,吸引学生

热爱传统艺术,继而学习它,然后才能发扬光大。 作业要求: 1、加上表演学段儿豫剧 2、根据“亲家母你坐下”创编戏词,并表演。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题艺术字卡 人物角色图片:生、旦、净、丑的图片。 组织教学: 用河南方言以念白方式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下午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生:谢谢老师! 导入新课: 亲爱的孩子们,今天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一行要和我们一起来上音乐课,因为她们听说河南豫剧十分精彩,就想一睹为快。让我们一起来走近《精彩的豫剧》吧! 讲授新课: 一、以第三者的口吻简单介绍我国戏曲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戏曲所包括的艺术形式: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 老师:“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对话。” 白雪公主说:“中国的戏曲很有名我们也去欣赏欣赏吧!听说河

常香玉对花木兰的塑造

常香玉对花木兰的塑造 摘要 豫剧属于我国的重要剧种,常香玉是著名的豫剧演员,她的艺术贡献是值得我们反复研究和深入总结的。本文选用了常香玉的代表性剧目《花木兰》,通过对《花木兰》创作手法,唱腔表现等方面的学习,分析常香玉等艺术家对花木兰这一伟大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常香玉,豫剧,花木兰,人物形象 引文 我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其中豫剧是曲艺的一个重要的剧种。豫剧凭借唱腔响亮、旋律通俗的特点长久以来吸引着无数戏曲爱好者。2006年5月20日,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是豫剧的一个代表人物,她所创立的“常派”艺术在中国的曲艺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在对豫剧唱腔兼容并蓄、革新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使得唱腔艺术的科学化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常香玉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她为国家捐赠飞机的壮举,感动了一代代的中国人。本文就将以豫剧《花木兰》中的经典唱段为例,对常香玉的人物塑造手法进行学习。 一、豫剧《花木兰》诞生的背景 《木兰辞》是一首瑰丽的叙事长诗,诗中讲述了我国北朝时的一个感人故事,一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抵御外患的姑娘--她驰骋疆场,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在征战中戎马生活载,屡建奇功。功成名就之后,她不贪富贵,不谋官禄而返乡奉亲。这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长期在我国民间流传。花木兰光辉的名字也一直被我国历代人民传颂和敬仰,并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豫剧《花木兰》的诞生,也是在一个伟大的背景之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西安市的一个动员抗美援朝的群众集会上,常香玉登台讲话了,她,忽然举起钢铁般的拳头,挥舞高呼“我是个演员,我要以我的演出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第二天,她和香玉剧社的同仁们商量定,要义演来为国家捐献一架战斗机—“敌人轰炸我们,我们就不能把歌声变成炸弹去轰炸敌人吗”。这个动议得到了当时党的西北局负责人习仲勋的热烈支持,并且接见了常香玉,赞扬她的举动是爱国主义行动。常香玉回来给剧社的同仁们说“领导说我们这是爱国主义行动,爱国主义行动也得有爱国主义剧目。”常香玉的丈夫陈宪章,迅速创作出了新编豫剧《花木兰》,他们根据《木兰从军》改编成的剧本《花木兰》,能够很好地体现原作品的精神,把《木兰辞》加以形象化,情节和场次的安排,基本上和《木兰辞》一致,而通过了阵上救元帅、见北鸟南飞而定破敌夜袭的计策以及养伤时的幻想,更加突出了花木兰这个人物。 由此可见,《花木兰》这部戏曲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它本身就是当时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正是这个非常的创作背景,使得花木兰的形象更加伟大,也使得这部戏曲更广受群众喜爱。《花木兰》这部戏引起了广大的反响,在国内举行了全国巡演,筹集了大量的捐款,常香玉把义演筹集来的15.2亿人民币(旧币),交给了当时的“抗美援朝总会”,

浅谈豫剧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代表流派

浅谈豫剧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代表流派 我出生在豫西南的一个城镇,在还不会唱流行歌曲的年龄,就会哼唱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但由于时代原因、也由于学业紧张,对于豫剧的了解一直没怎么进步。在这篇论文的写作中,我做了认真的文献调研,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对豫剧的特点、发展历史、文化底蕴、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和表演风格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一:豫剧概述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俗名“靠山吼”。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流行于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唱腔分为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飞板。唱腔吐字清晰、行腔酣畅、节奏鲜明,加之极具口语化的唱词,深为观众喜闻乐见。其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后以板胡代替二弦。武场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的角色行当为“四声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即四生、四旦、四花脸。四生是大红脸、二红脸、小生、边生;四旦是正旦、小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豫剧流派分祥福调、豫东调、豫西调和沙河调等四派。其中,豫东调和豫西调占主导地位。豫东调多用假嗓,声音高亢轻快,兼之多夹花腔,故它以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见长。豫西调则多用真嗓,悲壮低缓,又多夹哭腔,故长于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 二:豫剧的发展历史 开封地处中原,自古人烟稠密,生产发达,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两宋时期,“百戏”繁衍,“京瓦会议”兴盛。正如《东京梦华录》所记,当时的开封“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噪杂十余里”。而且“奇巧百瑞,日新耳目”。两宋以后,一方面由于民间乐舞开始为新兴戏曲和曲艺形式所融合;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转向南京、北京。所以,河南的民间乐舞相对衰落,但从民间乐舞中吸取了大量滋养的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却迅速成长起来。豫剧——“河南梆子”就是在这种历史转折中由地方民间音乐不断改进而形成的。 明末清初,开封是中原有名的商业重城,文化交往非常昌盛,如《清稗类钞》中所记:“土梆戏者,汴人相沿之戏曲也。其节目大率为公子遭难、小姐招亲及征战赛宝之事”。清末民初,豫剧已经成熟,不仅有了班社、名演员、剧目,而且因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是豫剧的兴旺发达时期。此时战争频仍,军阀混乱,灾祸不断,而豫剧却靠着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顽强的生命力蓬勃发展。20年代后期,豫剧班社开始从农村乡镇的“地摊”、“高台”进入城市,并建立固定的演出剧场。30年代初,涌现出大批女演员如陈素真、司凤英、马双枝、常香玉、汤兰香等“五大坤伶”,为豫剧唱腔和表演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常香玉,把豫东、豫西两大唱腔流派揉为一体,使豫剧音乐面目一新。 解放后豫剧进入了空前繁荣阶段,特别是60年代,涌现出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作,如《刘胡兰》、《小二黑结婚》、《人往高处走》、《李双双》、《朝阳沟》、《冬去春来》、《杏花营》等。近年来,豫剧艺术更为精湛,79年,由省豫剧二团的牛得草、吴碧波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参加北京国庆30周年演出,获创作演出一等奖。

论常香玉的唱腔艺术

论常香玉的唱腔艺术 一、研究缘起 豫剧又叫“河南讴”、“靠山吼”、“土榔戏”、“高调”、“河南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河南梆子”是对豫剧最为普遍的称呼。上一世纪30年代,有人用“豫剧”一词指称河南所有的地方戏剧种,虽包括豫剧但并非它的专有名称。到了上世纪50年代,“豫剧”才成为单独指称豫剧的专有名词,同时也被普遍承认。河南豫剧至今己有三百年的历史。几经兴衰,豫剧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戏曲品种之一。2006年5月20日,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梆子即豫剧在清代末年已流传河南大部分地域,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形成同一个剧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唱腔、表演、甚至上演剧目都具有地域特色。逐步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地域分支: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后来因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的血缘关系较近,在曲调和音乐风格上基本相同,豫剧后来形成了“豫东调”和“豫西调”两大艺术派系。1980年,河南省文化局举办了“豫剧流派汇报演出”,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风、阎立品被誉为“五大名旦”,“五大名旦”在传播过程中慢慢演变为“五大流派”。其中尤以常香玉为代表的“常派”最为著名,被誉为“豫剧皇后”。她以自己独特的唱腔塑造了不同的光辉艺术形象,使豫剧艺术不断繁荣和兴旺,使豫剧进入了百花争艳的新时代!常香玉是广大群众所熟悉和热爱的豫剧演员,也是我国著名的优秀戏曲艺术家之一。她的演唱艺术被人们推崇和热爱,并能在豫剧界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笔者童年也曾受其影响。无论是她的刨腔方法还是唱腔的演口昌方法,在豫剧唱腔音乐发展史上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承前启后的特殊作用,而且在豫剧唱腔艺术的当代命运和未来发展中更弥足珍贵。她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豫剧唱腔的传统规律,而且善于在继承民族遗产的基础上,根据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创造性地发展豫剧的唱腔,同时又能通过吸收兄弟剧种的优秀唱腔来丰富豫剧艺术。由她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多彩的唱腔和演唱方面的经验,不仅在豫剧界、戏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现代的声乐界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和意义。因此,对常香玉的演唱艺术进行学习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花木兰》又是常派最有代表性的演出剧目之一,也是中原人最喜闻乐见的一部戏,常香玉真情满怀的表

香玉剧社号

香玉剧社号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2个生字,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解题 1、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出:(1)这架飞机为什么叫“香玉剧社号”?它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要写“香玉剧社号”飞机?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读提示,说说提示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读一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说一说常香玉在抗美援朝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3)想一想课文赞扬了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默读,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上述你质疑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哪里没读懂?(1)思考后自由发言,概述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把没有读懂的语句,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多读几遍,多读多想。 四、细读课文,质疑交流

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2.重点学习“常香玉捐献飞机”这一部分 (1)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找出描写常香玉在捐献飞机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句子。 (2)想一想,你从中了解到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3.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者,先交代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再说说是怎么读书思考的,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4、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常香玉。 五、谈一谈: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13 香玉剧社号 拿出积蓄 捐献飞机卖掉汽车多次立功 (为抗美援朝)全国义演 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香玉剧社号》教案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香玉剧社号》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常香玉的爱国情怀,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二、过程与方法 1. 在个体思考,全班交流中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2. 在读中感受常香玉的爱国情怀,并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潜心品读中感受常香玉的爱国情怀,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突破: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明晰为了捐献飞机常香玉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的;第二步,抓住文中相关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潜心品读探究,感受艺人的爱国情怀,

并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猜猜她是谁 (课件出示黄道婆、南丁格尔、常香玉的图片) 2.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板书“捐”) (2)常香玉捐飞机的动力是什么?(板书“爱国”) 二、自读课文,感受常香玉所为 1.教师谈话导入:是的,爱国情怀犹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常香玉就是在这种爱国情怀的感召下,做出了捐献飞机的壮举。那么常香玉是怎样克服困难捐献飞机的? 2.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6—8自然段想一想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剧社克服困难捐献飞机的? 试着给每件事拟个小标题。 3.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自主学习 4.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拿积蓄、卖车房、送孩子、不特殊、劝别人) 三、精读课文,感受常香玉精神 1.导语:常香玉为了捐飞机做了这样五件事情,那么捐飞机困难

河南豫剧

『河南』[评论]中原文化:豫剧 访问数:8820 回复数:47 楼主回复 作者:leonlaid发表日期:2005-5-17 20:22:09 河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景亮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自看到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布 了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 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传统剧目有近千出,在今天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大祭桩》、《秦香莲》等;现代戏剧目有《朝阳沟》、《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倒霉大叔的婚事》等。《风流才子》、《试夫》、《能人百不成》、《王屋山下》、《红果,红了》、《都市风铃声》、《蚂蜂庄的姑爷》、《老子·儿子·弦子》等现代戏剧目,都分别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的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的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香消了也么哥,玉碎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她在六月的第一天的清晨悄悄地去了。 她把俏皮的小红娘留给了我们,她把悲愤的白素贞留给了我们,她把英武的花木兰留给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还有她做人的感悟——戏比天大,还有她从艺的经验——艺无止境…… 有了这一切,这个世界上便永远有个常香玉。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岁月的风雨里。9岁学艺,13岁唱红,她说她是为着“乡亲们一辈子不生气”而唱,她是为着“乡亲们每一天乐呵呵”而唱。那是一个艺术被僵化和保守禁锢着的年代,豫剧怎么也流传不开。少年的常香玉开始创造。她背着师傅们偷偷地学别的了,她把京剧、曲剧、坠子和民歌中的许多好听的东西拿过来,悄悄地糅进豫剧的唱腔里。不知道哪一天,人们忽然觉得常香玉的唱腔变了,变得好听了,于是送给她很多掌声。也有暴风骤雨,有人说常香玉是豫剧的“叛徒”,常香玉的演唱“四不像”。常香玉说:“管它几不像,我就要一个像,像真正的戏剧;叛徒就叛徒吧,我就是要投降好听的。”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人民的口碑上。1938年,我们看到了被黄河洪水淹没了家园的河南难民们,一路呼号,一路乞讨,向西流浪的画图。我们也看到了,年轻的常香玉把自己的演出所得全部拿来买成小米,煮成热粥,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儿子搀扶着的就要倒下的老人,母亲怀抱里的奄奄一息的孩童。这使人想起她的一位巩义老乡,一位一千多年以前的瘦老头子。就是这个瘦老头子,在一个风高雨急的夜晚,面对着屋顶的茅草被狂风卷去,无限感慨地吟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她莫非得了他的真传,诗也好,戏也好,大凡艺术都是相通的。所以她说:“没有博大的胸襟,你就别搞艺术。”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和平的守望里。和平是什么?忽然有一天,美的在朝鲜投下的炸弹炸碎了和平,一个艺术家在剧场里、在舞台上的演唱再也继续不下去了。她和她的同仁们一道,过黄河,过长江,过珠江,然后又过珠江,又过长江,又过黄河,一百多天风和雨,八千里路云和月,用自己唱遍了半个中国的歌声买回了一架飞机。这架飞机的名字叫“常香玉号”。谁说歌声不是炮火?“常香玉号”就是歌声,歌声就是飞翔在炮火连天的朝鲜的上空,歌声就是歼灭了气焰嚣张的敌人。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人生的舞台上。常香玉的后半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站在戏曲学校的讲台上的。她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每天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们一同起床,一同做操,一同踢腿,一同下腰,一同“啊啊啊”地去迎接每一轮都很新鲜的朝阳。她收了许多徒弟,她对徒弟们像对自己的亲闺女那样传授做人的经验,传授从艺的体会。我曾经亲眼看到过她为了校正王希玲的一个念白、虎美玲的一句唱腔、王惠的一个跪步,而一遍一遍地亲自念白、而一句一句地反复演唱、而扑通一声跪到地上把跪步做得出神入化。王惠是个有心人,她在学跪步的时候竟然带着照相机,让旁边的人把老师的形象拍摄下来。多少年以后,王惠还经常拿出来那一张照片。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未来的事业中。她在十几年以前就经常说,艺术是永远不应该长白头发的。忽然有一天她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她宣布了设立“香玉杯”艺术奖的决定。新闻记者们如获至宝地抓到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一直延续了15年,延续到今天。15年来,“香玉杯”历经9届评选,已先后有河南的、山东的、江苏的、湖北的、安徽的、河北的、甘肃的、新疆的等8个省区的一百多位戏剧新秀获此殊荣。文化部长来颁过奖,省委书记也颁过奖,当他们把那盛满希望的奖杯颁发给艺术的下一代的时候,那杯子很重,他们赞扬那杯子里盛着的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一种信念,那信念叫做:未来。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5单元《刘大哥讲话里太偏》教案设计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并学唱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赏、学唱、表演地方戏曲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听、看、唱、做、比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豫剧,加深对中国戏曲中唱腔、行当等相关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豫剧的特点,了解中国地方戏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体验活动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体验南北地方戏曲的风格及其差异。 教学过程: (一)、豫剧欣赏 1、教师演唱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段,学生分辨剧种。 2、教师提问:“我刚才的唱段中唱到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 3、学生回答并讲述花木兰的故事。

4、教师播放常香玉表演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唱段(视频),学生感受与刚才老师唱的有何不同? 5、教师简介豫剧大师常香玉(结合投影中的图片)。 6、学生模仿学唱一句。 (1)跟随教师用河南方言练习念白,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味。(2)学生随演唱视频学唱一句。 (二)、戏曲百花园 1、教师播放一组戏曲联唱视频片段,学生分组抢答剧种及其流传地区。 越剧《梁祝》; 黄梅戏《打猪草》; 粤剧《荔枝颂》; 豫剧《白蛇传》; 昆曲《牡丹亭》; 沪剧《罗汉钱》; 京剧《苏三起解》。 2、总结:我国现有300多种民族民间戏曲,戏曲是我国的国粹。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我国戏曲根据地域的不同大致可分成南、北两大风格流派。今天这节课里我们初步感受了南北地方戏曲的演唱风格,同学们你们能谈谈南、北地方戏曲各有何特点吗?”

戏曲欣赏课教案

《谁说女子不如男》欣赏课教案 时间:2017年6月23日第4节授课形式:音乐欣赏课授课对象:三、四年级全体学生授课题目:《谁说女子不如男》授课老师:罗美霞 设计思路 《谁说女子不如男》是豫剧的优秀传统剧目,体现了豫剧激昂奔放的特点。本课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及方言为切入点,让学生快速掌握河南方言咬字的行腔特点,使学生获得对豫剧生动感性的认识,感受豫剧的魅力。通过延伸拓展,了解中国戏曲的渊源,不同剧种独特的地域风情。课件中视频的加入,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豫剧。 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聆听、感悟、欣赏音乐的氛围。以欣赏、模唱、模仿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豫剧的唱腔特点,感受豫剧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豫剧的风格特点,有韵味的跟唱《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进行表演。 2、了解豫剧的相关知识,走近豫剧大师常香玉。 3、感受豫剧魅力,了解唱腔特点,进一步认识中国的戏曲剧种。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韵味的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行腔韵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整理纪律,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播放《花木兰》动画视频。 2、提问:动画中的主人公是谁?(花木兰),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她?(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3、师总结:同学们对花木兰非常了解,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赞颂花木兰,今天我们来欣赏戏曲是如何塑造花木兰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世界。 【设计思路:动画片《花木兰》学生比较熟悉,通过花木兰导入,形象生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三、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 1、初听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1)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塑造花木兰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就是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大屏幕出示)我们一起来聆听。(2)播放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学生思考并讨论:戏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音乐有何特点?(从唱腔、歌词、伴奏、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入手分析) (3)分小组交流(装饰音、下滑音、节奏鲜明)。 (4)师总结:豫剧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设计思路:初听作品,通过小组讨论,调动学生集体合作,初步掌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教学设计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教学设计 讷河市第八小学解宝珠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艺术家常香玉对自己和家人小气,对祖国和人民大方的故事。课文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描述了常香玉对自己、对家人的“小气”,实际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她一生都在进行捐助活动,把她“小气”节省下来的钱大方地捐给了国家和人民,直至临终时也没有停止。文章高度评价了常香玉德艺双馨的崇高形象。 设计理念 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的内容。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在对比中了解常香玉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忠心为国为民的伟大形象。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对自己、家人“小气”和对国家、人民慷慨解囊的崇高品质。 3.认识“姆、慷、慨”等5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艺术家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常香玉的生平资料和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戏曲,揭示课题 1.播放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段戏吗?你们知道这是谁演唱的吗?她就是我国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 2.请大家介绍一下课前搜集的有关常香玉的资料。 3.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读一读《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这篇课文。(师板书课题)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将生字所在的词语画上记号,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读通全文,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常香玉的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艺术家常香玉对自己和家人小气,对祖国和人民大方的故事。课文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描述了常香玉对自己、对家人的“小气”,实际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她一生都在进行捐助活动,把她“小气”节省下来的钱大方地捐给了国家和人民,直至临终时也没有停止。文章高度评价了常香玉德艺双馨的崇高形象。 知识与技能: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对自己、家人小气和对国家、人民慷慨解囊的崇高品质。 过程与方法: 认识五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 从具体事例中感受艺术家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从具体事例中感受艺术家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从具体事例中感受艺术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几位老师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我们也要把最棒的一面展现给他们,有没有信心?(有)下面就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吧。(上课!)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艺术家)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艺术家泥人张和贝多芬,谁能分别评价一下他们?我们学习过哪些能让笔下的人物生动形象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景物烘托、对、典型的事例等)(出示课件)

这节课我们将到快乐读书屋三中认识一位豫剧大师-----常香玉。(板书:常香玉)你对常香玉有哪些了解?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共享一下。(学生汇报)大家了解得还真详细。 那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常香玉的------(小气和大方)。(补充课题)这是一对反义词。小气指很吝啬,对钱财看得很重。大方指的是对钱财不计较。这两个词语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不矛盾吗?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按照三步阅读法预习课文,完成第一步--- 读,你们 完成了吗?那好,我可要检查一下了?(出示课件) (1)检查生字词(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 (2)我找几名同学合作完成(开火车读文) 2、同学们完成的真不错,下面我们进行第二步----知,默读课文,用简单的语言慨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 三、合作品悟,理解内涵。 过渡: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面我们进一步品味文章的写法和情感内涵,接下 来我们将进行第三步-----品。“小气”和大方表现出常香玉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1、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课件出示要求) (1)课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描写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的? (2)你从常香玉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品质,用一句话评价一下她。 2、生汇报,师指导朗读和写法的渗透。 汇报时小组成员可以用朗读加谈理解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形式。 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感受常香玉“小气”和“大方” 的不同表现,在对比中,加深对常香玉爱国爱民情怀的感悟。 (1)常香玉“小气”得不尽“情理”,但那是对自己、对家人;常香玉慷慨大方得让人感动落泪,那是对国家、对人民。

豫剧五大名旦

陈素真 女,1918年出生。豫剧表演大师,陕西富平人,原名王若瑜,8岁拜师,10岁登台,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7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后"。豫剧五大名旦之首,对豫剧的改革做出转折性的巨大贡献。 经典剧目:《宇宙峰》,《三上桥》,《洛阳桥》 艺术特色:刚柔相济,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飘,辫子功美妙绝伦 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马云龙自不群." 戏剧大师田汉生前有名句赠陈素真:"中州云起几歌仙,苦练勤修数汝先.几度弓腰明月下,何妨碎步铁窗前.袖舞辛酸艳容女,辫飞情焰叶含嫣.人民要汝添光彩,珍重金喉昔盛年." 提起《叶含嫣》、《宇宙锋》,熟悉豫剧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个名字——陈素真。她那行走如飘的台步,美妙绝伦的辫子功,不知倾倒了多少观众。1993年初冬的一天,我有幸见到了正在住院治疗的被称为“河南梅兰芳”的陈素真老师。久闻她记忆力惊人,年轻时演新戏,经常是边化妆,边学戏,上台后竟能一字不差。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谈起她的从艺经历,只略一思索,便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 陈素真原名王若瑜,1918年3月生于陕西富平,继父陈玉亭是一位河南梆子(即豫剧)艺人,受家庭熏陶,从小她便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的她,常被人带去看戏,只要看一次,回去她就能唱上几句,戏看的多了,她就学着模仿戏里的角色,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竹篾子当雉鸡翎,用大手绢当裙子,边唱边耍,每当这时,她便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尽管她对唱戏如此痴迷,戏班的人也都觉得她是块学戏的材料,但历来河南梆子戏班中却没有坤角,女孩子是不允许上台的,谁敢破这个例呢?然而她抱定了学戏的决心,冲破了家庭和世俗的偏见,在同乐舞台开时的单经理的支持下,陈素真终于如愿以偿。1926年的中秋佳节,8岁的陈素真和另外两个女孩子小喜、妮子一同正式拜师学戏,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从艺之路, 成为豫剧界的第一代女演员。 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陈素真学戏十分刻苦,她不懒、不馋、不贪玩、老实听话,认认真真地向老师学戏。她学戏的速度快得惊人,最难学的也超不过三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