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二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组织与管理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 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 的过程。 组织活动可分为基本的两大类: 直接导致组织目标完 成的作业活动和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管理活动。 由此可见,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有别于作业工作又 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不断发 展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二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 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 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 • 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
3、组织的演变
结构和过程、存在和演变反映了组织的两种形态。静态 地看,组织的存在表现为在某些特定目标下形成的职位、个 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式结构,它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 性。动态地看,组织结构形成后,必然展开活动以完成组织 目标,同时要适应环境变化而调整,提高组织的效能,这种 运作、变革、发展的过程即为组织的演变过程。因此,组织 既是一种维持结构,又是一种创造结构,其目的是使结构发 挥作用。 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条件约束下,同类型组织往往会为了 争夺生存资源、发展机会而展开竞争。形成优胜劣汰的结局 。 竞争性环境中,一个组织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它与环境协 调、适应的程度,他决定了组织工作成果的有效性。 专业化和分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技 术进步、组织演变的动因。 任何性质的组织都有一个适度的规模。
2、早期管理理论中的组织行为学思想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具体来说包 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怎样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二是 怎样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亨利.法约尔是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人,他在泰勒科学管 理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充实了管理理论。他认为,就 管理职能而言,它只是经营六项职能之一。法约尔是第一个 把管理职能与企业职能明确区分的人,他不仅深入研究了组 织理论和管理行为,而且进一步把管理理论系统化和普遍化 了。
2.2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2.2.1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1、先人的贡献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 果。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人们对组织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 历史已经超过6000年,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的万 里长城等古建筑的宏大规模,古希腊民主制度、古罗马法律 体系、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制度的长期运转,都体现了人类 早期组织管理的实践与智慧。但是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组织 管理思想的产生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由于专制制度对技术创 新的促进,工作机械和动力机械相继出现,并由此导致了工 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使用机器的大规模生产组织所要求的计 划性、连续性、规范性、准时性以及精确性等使管理难度空 前增大,管理成本大为上升,传统的经验式管理遇到了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以亚当.斯密等人为代表,人们开始重视组 织理论的研究,并产生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组织管理思想 。
3、心理学对管理学的关注
从19世纪末开始,心理学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心理 学家做了把心理学引入管理领域的尝试。美国的心理学家芒 斯特伯格在1912年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一书。同 Biblioteka Baidu,美国心理学家莉莲.吉尔布雷斯也出版了著作《管理心理 学》。他们都明确提出了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4、人群关系学说的创立为行为科学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2.1.2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与 组织活动相关的行为。
1、组织行为的特征
(1)目标性 (2)秩序性
2、组织行为的层次
(1)个体行为 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的细胞。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 基础和出发点。 (2)群体行为 群体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是构成组织的基本单元。 (3)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也把整个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组织行为学
主讲人:潘丽君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学习要点: 2.1 2.2 2.3 2.4 组织与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2.1 组织与组织行为
2.1.1组织
1、组织的含义
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 使命和目标, 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 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至少具备三个条件。 •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 组织有明确的目标 • 组织具有专业分工和协调功能
人群关系学说产生的标志是梅奥的霍桑实验。1924— 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 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 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 人称之为霍桑试验。整个试验前后共分为四个阶段: 工厂照明试验(1924—1927年) 继电器装配试验(1927—1932年) 访谈试验 观察实验(1931—1932年) 霍桑实验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经梅奥归纳、总结、整 理,于1933年正式发表,即《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并由 此提出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理论。其主要内容是:①职工 是“社会人”;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③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 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 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 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2、组织与环境
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 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 部事物和现象就构成了组织的环境。 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的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 交换。组织依靠环境获得赖以生存的资源和发展机遇,组织 的产出、服务被环境接受的程度是限制组织活动的边界条件 。组织活动的效率受制于环境条件的优劣。因此,组织活动 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许多组织失效的原因在于不能适应环 境。 组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和环境中的各 种要素、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这些与组织直接作用 的其他组织和个人称为利益相关者。 当然,组织也会影响环境,组织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 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组织活动的结果必然会对 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组织要为优化社会物质环境和文 化环境尽其“社会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