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单句而忽略语篇,根据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应从语篇的宏观角度出发,分析文章的信息结构、句际关系和句含义、话语标记语,以及对语篇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在教学中兼顾局部与整体,使学生最大限度获取语篇中的完整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篇语篇分析
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大学英语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培养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更注重英语的词汇搭配和单句的分析与理解。
学生的词汇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扩充,但不一定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使用,学生对语篇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并未得到提高。
研究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语篇教学能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与大学英语的教学宗旨不谋而合。
二、语篇分析理论
传统的英语教学多采用自下而上(Bottom-up Approach)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从单个的生词或短语着手,以单个的句子为单位,对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进行分析,忽略了对篇章信息结构、衔接手段和话语标记的分析。
事实表明,仅仅停留在单词意义和语法结构的层面,不足以正确理解句子和文章的含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语篇意识,引领学生从更高层次的语篇、语境的角度来解读课文。
所谓语篇(discourse),是指“高于句子或小句的语言单位”(Stubbs,1983:1)。
语篇可以是短短的几句,也可以是篇幅很长的篇章。
语篇分析是现代语言学借助行为科学、认知语言学、哲学、信息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语言学家们逐渐意识到语篇的重要性,出现了两个并列的术语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和text linguistics(语篇语言学),两者意义基本相同。
在英语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完整的语篇。
以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的语篇教学立足于整体,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的策略,围绕篇章主题、段落推进、情节发展,将篇章的宏观欣赏与微观分析紧密结合,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并重,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并举。
语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篇能力,引导学生理清语篇的整体结构、主旨大意及重要事实,对全文的逻辑关系做出合理
推断,获取语篇的完整意义。
语言研究的成果与教学实践的“联姻”,使语言学在教学中有了用武之地,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理据。
从理论到实践,语篇分析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语篇分析这门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得以充实与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
三、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1.分析信息结构
语言结构遵循从已知(given)到未知(new)、从确定(definite)到不确定(indefinite)的原则。
已知信息是指说话人认为受话人已经知道的信息,而新信息是指说话人认为受话人不知道的信息。
比如:A girl called while you were on your break.She said she’d call back later.(你休息的时候,一个女生打来了。
她说晚些时候会再给你打。
)第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一个女孩(a girl),因此第二句中的she就是已知信息。
在对语篇进行分析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在功能表达中的结
构差异。
包含未知信息的名词短语经常使用更为复杂的语言结构,比如:完整的名词短语、形容词性的修饰语或者关系从句等。
以外语教育出版、荫华主编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一册中的第六单元Text A “A Valentine Story”为例,布兰查德描述第一次和霍利斯?梅奈尔见面时的情景:A young woman was coming toward me,her finger
long and slim.Her golden hair lay back in curls from her delicate ears;her eyes were blue as flowers.Her lips and chin had a gentle firmness and in her pale green suit she was like springtime come alive.这段话用了名词短语、修饰性的语言和关系从句来凸显未知信息,一位“如花似玉、生机盎然”的年轻姑娘形象跃然纸上。
相反,已知信息在行文中往往采用更为“节俭”的形式,有时甚至完全省略。
语言信息结构分析中,还应重视话题(topic)和述题(comment)。
话题是“关于什么”(what the utterance is about),也就是一个句子的“关注中心”,在英语表达常出现在句子的开头。
例如:After tea,will you please go shopping with me?”“After tea”是句子的话题,但并不是句子的主语。
述题是指“话题怎样展开“(what is said about the topic)。
虽然在英语中,标记一个句子的主语比标记一个句子的话题更普遍,但是主题的标记在语言的信息结构表达中十分重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功能-结构在行文中的不同表达。
2.分析句际关系和句子含义
句际关系的分析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容。
对句际关系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句含义。
英语的句际关系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对应关系、并列关系、分解关系、顺序关
系、重复关系、分指关系、解释关系、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
句际关系的实现,可以通过显性衔接手段(cohesion),也可以运用隐性的富有逻辑性的连贯手段(coherence)。
礼德(Halliday,1976)认为衔接“是每种语言都具有的(谋篇元功能的一部分),把语篇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的语言资源”。
他将语篇的衔接手段分为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和连接词(conjuction)五大类。
照应是指使用照应词,如:it,they,he,she和指示词,如:this,that,以及冠词the的衔接手段。
参照分为参照(endophoric reference)和外参照(exophoric reference)两种,前者指的是参照的信息存在于文本(co-text)中,后者是指参照的信息依赖于情境(context)。
词汇衔接又分重复(repetition)、同义词(synonym)和上下义(superordinate)等容。
在分析句际关系时,对容易产生歧义的衔接手段如省略、替代的部分应该重点分析,帮助学生清除障碍,获取正确的信息。
如果衔接手段体现文本的表层结构,那么连贯则体现在篇章的深层结构上。
理解连贯的关键在于解读文本的人,而不在语言本身。
因此它是语篇中的隐形逻辑,也是语篇分析中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研究文章中看似独立的句子怎样连接在一起构成语篇,以及句子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联系。
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启发学
生注意显性的衔接手段外,更应重视无显性衔接手段,结合文本的语境、文化常识、逻辑知识和修辞手段来全面分析文本。
3.分析话语标记语
英语中的and,anyway,Imean,well,oh,yousee等都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话语表达形式,这些统称为“话语标记语”。
话语标记语是指“常用于句首的表达,可以从句子中分离”(润清,2006:180)。
从广义上讲,话语标记语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的对话语结构、连贯关系、语用关系的表达式,是整个句子的“副产品”,本身并没有意义或者很少负载意义,需要通过语境或者依附在它们身上的常规语用意义才能得到理解。
其作用不是局部的,而是从整体上对话语的构建与理解产生影响。
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调控话语和言语交际的互动性,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容,但是能表现话语结构(Schiffrin,1987)。
根据关联理论,在对话语的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语能显示出任何命题在推理性的过程中想要达到的最佳的
关联性(Wilson & Sperber,1993)。
话语标记具有主观性、互动性和文本性的功能,对话语的连贯性和结构起着重要的粘和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话语标记语在篇章中的“隐形逻辑”,推断出正确的语用意义。
4.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语篇分析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其基本假设是话语的形式和容不具有任意性。
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互联系,语言意义与意识形态密不可分。
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研究话语和社会政治及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戴炜华,高军,2002)。
在分析方法上,批评性话语分析坚持以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通过观察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历史背景,解释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学习中存在批评维度缺失的现象,学生对西方的语言和文化霸权缺少应有的批判意识,文本中的隐含意识形态差异常常被忽略。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批判性话语分析,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从文本的来源、文本的预设读者、文本的语言策略、语法特征、逻辑连接、文本的语态,以及文本体现的交往惯例等诸多视角,阐释语篇所揭示的社会意义,从而引领学生挖掘语篇中隐含的权利,理解语言的限制和话语方式。
四、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语篇意识的培
养。
引导学生结合文化背景知识,从语篇的宏观角度,分析文章的信息结构、句际关系和句含义、话语标记语。
在教学中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语篇鉴赏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Sc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Stubbs,M.Discourse Analysis.Oxford:Blackwell,1983.
[4]Wilson,D.& D.Sperber.Linguistic form and relevance[J].Lingua,1993(90):1-25.
[5]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2002(6).
[6]润清,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7]冉永平.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外语教育,2004.。